第454章 含元殿上有一問

“今日衆卿可有重要議事?”

隨着盛夏的到來,近日雨水漸多,天灰濛濛的,好似要掉下來一般,有的人覺得喘氣費勁,有的人則是感受到了一絲清涼,含元殿早朝上,衆臣就位,李隆基姍姍來遲,剛一坐穩便及不可待地朝臣官出言詢問。

衆臣一聽就知道皇上今天心情不錯,有大好的事要說出來。

故此自己要說的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就不必拿出來說,等回頭整理好,寫個奏章遞上去也成。

李隆基端坐在那裡也是這個意思,他要說話了,別人先不要出聲。

可平時很有默契的臣子,今日卻有一人站了出來。

“陛下,臣聽聞一事,積利州上月初,派快馬飛騎,四下發送消息,徵京畿道、關內道、河東道、都畿道、河南道、山南東道、江南東道等地各富商前往積利州,不知可有其他臣官知曉?”

站出來的是張說,臉色不怎麼好看,說出來一番話,站在那裡不動,眼睛在對面那一排的官員身上來回看。

李隆基一愣,他還真沒聽過這個事情,最近他總去工部溜達,跟張忠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偶爾還會沾一身灰回來,主要是有個非常大的課題他參與了,他認爲自己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今天成功,想顯擺顯擺。

未曾想,張說沒給他這個機會,非要站出來說事兒,一說還是積利州的,張說他幾個意思?

其他官員心中也是各有想法,積利州召集幾個道上百給府縣的商人過去,又怎麼能不清楚?但張說卻拿出來說事兒,難道是覺得日子過的舒坦了,找點彆扭?

誰不知道皇上不準別人去找積利州的麻煩?張小寶和王鵑在那邊忙的腳打後腦勺,哪有工夫和精力來應對京城這邊的彈劾,並上奏辯解?

半月前,江南西道水災,前日消息才傳來,結果江南西道的消息剛一到,積利州那邊就飛來一隻鴿子,說是江南西道周邊府路的賑災物資已經在調配完畢,正在送往江南西道的路上。

用腳想也能明白,這是人家張小寶和王鵑的反應速度,全國各地都有鴿站,馬未出,鴿先行。

當時聽到兩種相繼而來的消息,自己等人鬆了口氣,皇上明顯也放心了,高興勁還沒過去,張說就又跳出來,他究竟想幹嘛?

李隆基也是這個心思,小寶和鵑鵑那麼忙,要管着河北道北部的開發事宜,尤其是黑水都督府的資源開採,又要算計新羅,把他們的經濟徹底搞垮掉,以後完全依賴於大唐,還得統籌自己家中的買賣資金,以及大唐錢莊的制度,加上江南西道賑災以朝廷名義調集貨物,就不能讓他們少點壓力?

看張說站出來的表情,必然不是什麼表揚小寶和鵑鵑的情況。

如是想着,李隆基的面色也像天一樣,陰沉下來,扭頭看站在旁邊的高力士,想知道小寶和鵑鵑又幹啥了,爲何調動如此之多府縣的商人到積利州。

高力士還真知道,他認爲是一件小事,找商人去積利州與行政無關,所以沒抽出空來跟皇上說,見皇上看向自己,湊前兩步,道:

“陛下,小寶家信中提過此事,積利州如今人口不缺,資源也足,可前去旅遊的人太少,發展方面出現了瓶頸,於是想找更多的有錢人去體驗下那裡的景色和風光,好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

找商人過去的理由就是商議新的技術應用分配問題,有一部分最先應用在軍事上的技術可以拿出來用於民生,如一代車牀的加工技術,酸鹼的洗滌方面,可以做出大量廉價的洗衣粉與肥皂。

現在我大唐養殖技術逐漸提高,更多的油脂存留下來,可讓商人收集加工,還有引火之物,就是陛下您看到的那個火柴,比火鐮更方便,所以把離得比較近,並且路途暢通的商人找過去,一舉多得。”

“哦~”李隆基恍然“原來是這樣,如此說,小寶和鵑鵑還能抽出空來忙別的?朕覺得他們二人應該當宰相。”

李隆基小聲地對高力士說一句,這才轉過臉來看向在下面站了有一會兒的張說,問道:“張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曉,不知張卿還有其他事情?”

張說心裡清楚,皇上是又要偏向,可自己不得不硬着頭皮來說,不然這個中書令還有什麼用?

軍隊的事情本是自己安排,結果到現在成就了張小寶和王鵑那個義務兵的功勞,周邊國家的關係,也應由中書令拿出決策,可兩個人插一手,又給擺平了,經濟方面自己管不了大唐錢莊。

農事上又不曉得套養與雜交,武器製造的兵工廠還是被張王兩家控制,就連運輸中的修橋修路自己也插不上話。

最可氣的是官員官職的安排方面,憑什麼張小寶他們二人說給誰安排到哪個位置就安排到哪個位置?當吏部不存在?當中書令是個擺設?

“陛下,臣以爲積利州的張刺史所行之事不妥,一者,勞民傷財,調幾道商人前去積利州,路途不近,花消甚巨,其錢若行民事,則各道民可興;二者,我朝技術領先周邊各地,然,放於商人之手,恐被奸細所得;三者,其以一州刺史之位,一言可調我朝各地商人,勢必大,若似用,日後難以掌控,臣請陛下三思。”

張說羅列出三個方面的事情,如不是知道皇上不允許任何人在朝堂上當面彈劾張小寶和王鵑,他真想把罪名也安上。

李隆基聽着張說說的事情,沒有直接發表任何意見,而是看向其他臣子“衆卿可有話說?”

“陛下,臣有言,臣以爲張中書所道之事不足爲慮,若說把權私用,臣彈劾張中書以權謀私,肆意提拔與其交好之官員,私下信件聚會往來不斷,與朝堂自成一派,望陛下查證。”

這時突然站出來一個官員,對着李隆基說道。

第112章 問聲兄弟誰可憐第57章 連環計中計連環第855章 前後身份兩不同第278章 行政經濟一同抓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七章第276章 金錢可得人不貪第415章 華山論劍堆雪人第329章 水土不服病他鄉第668章 輕鬆相對附從唐第67章 願意爲友或爲敵第134章 歡歡喜喜笑開懷第72章 塵埃落盡又獲利第618章 免稅內涵緣如此第258章 逆境之時騰空起第91章 翌日過來改伙食第497章 新婦嬌嗔道黃山第72章 無可奈何怎能去第434章 給我擡到殿上來第37章 三水縣中調來兵第74章 費盡心機尋過錯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56章 新任官職已知曉第259章 談判終成惠百姓第129章 六百衙役今早到第537章 血肉作欄身作路第344章 人心長在水長流第328章 各自心思難知曉第153章 自由選官再交換第746章 送人東去又迎西第772章 不願休閒分頭忙第56章 境界幾層一番話第65章 早飯正吃有投湖第286章 罐中刀魚三人吃第408章 夕陽西下湯正濃第2章 吃出毛病有醫治第471章 掌權部門新成立第100章 父子微服來到此第140章 五年之後尋舊痕第433章 小貝求官煙花彩第53章 義氣當頭在世間第112章 可以學學別人種第379章 京城平息昌寧起第403章 水雲飛來又飛去第927章 京城早朝新意濃第589章 武舉之前爭一場第472章 大蒜漲價不約談(下)第406章 行進途中不放鬆第939章 夫妻廚房偶相談第539章 不爲多少爲如何第32章 相互配合上飛騎第796章 大魚吃食小魚殤第727章 無級變速拖拉機第919章 新舟乍出水上飛第295章 一弱一強齊始動第50章 人才遍地都可找第82章 爲甩尾巴去爬山第91章 翌日過來改伙食第193章 年中娛樂年後急第514章 最終目的在哪裡第88章 棉花好用在冬天第443章 黑水發展拉蓬萊第623章 公信總有用盡時第58章 張王兩家又同孕第81章 縣令憤怒烏雲散第732章 鼓勵爲主非壓制第653章 似是而非再鬥智第73章 利益關係與設計第222章 飛鴿傳書告京城第230章 二人初踏吐蕃地第88章 棉花好用在冬天第143章 萬千寵愛於一身第44章 兩縣縱橫又聯合第737章 單純的競技與體育第439章 酒樓相見論格局第38章 一路擡着報恩情楔子第644章 協議敲定欲補貼第820章 道論咖啡戰事起第140章 利益交換有條件第2章 吃出毛病有醫治第50章 兩廂一碰誰更難第314章 工坊用地知向誰第26章 縣令大人來親民第723章 戰事不停拼消耗第7章 爲其父母壯熊膽第567章 做秀感念不築牆第924章 倍受打擊找場子第932章 初次接觸語言通第8章 二人出手只輕風第398章 碧海銀沙新舉措第277章 獎勵機制在擴大第490章 欲拒還迎思不休第172章 身在遠處終知家第62章 隨便一鉤釣魚精第656章 信仰爭鬥歸家親第680章 小店突來意外客第407章 橫跨黃河有大橋第102章 張父吟詩誰之功第2章 衙門破舊早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