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裴矩辭相

傍晚,裴矩乘馬車回到了裴府,馬車緩緩停下,裴矩從車內下來,見旁邊不遠處停着一輛馬車,便問:“那是誰的馬車?”

門房連忙稟報,“啓稟老爺,那是長公子的馬車。”

長公子就是裴矩的長子裴文靖,半個月前裴矩寫信給他,讓他回京,沒想到他居然回來了,裴矩一陣驚喜,“他幾時回來的?”

“一個時辰前剛到。”

裴矩走上臺階,次子裴文意迎了出來,施禮道:“父親!”

自從上次和兒媳王氏在楚王府吵架後,裴矩才忽然意識到自己和兒子的矛盾,雖然次子從不說,但他心中肯定也不滿,自己讓他碌碌無爲幾十年,裴矩心中也有些歉疚,便做出決定,讓次子接替老三文舉的空位,掌管裴家財權。

裴矩點點頭,“是你大哥回來了?”

“大哥回來了,正和大家說話。”

“嗯!你讓他到我書房來一趟,還有長孫也一起來。”

裴矩吩咐一聲,便直接去了自己的書房,剛進書房坐下,門外便傳來敲門聲,“父親,是我!”是長子裴文靖的聲音。

“進來!”

門開了,裴文靖和兒子,也就是裴家長孫裴晉走了進來,裴文靖見父親老態龍鍾,心中一酸,上前跪下,“孩兒在外多年,不能照顧父親,是孩兒不孝。”

裴矩雖然很厲害,當了十幾年相國,但他幾個兒子卻不行,長子文靖還是因爲他的福廕,纔得到一任太守之職,次子文意和三子文舉都只是短暫入仕,官職卻做不長。

不過孫輩卻不錯,長孫裴晉已經做到大理寺少卿,次孫裴著現任西河郡司馬,裴蘊的孫子裴曜出任樓煩郡長史,裴青松也擔任了極爲重要的記室參軍,使裴矩看到了希望,幾個孫子中,必然有人會成大器。

裴矩溫和地點了點頭,“起來吧!坐下說話。”

裴文靖已五十餘歲,兩鬢斑白,他在父親面前卻依然是孩子,在靠近父親身邊,他坐了下來。

“父親把孩兒叫回來,有什麼事情嗎?”

裴矩微微笑道:“你不要着急,我們慢慢說。”

“是!孩兒太姓急了。”

裴文靖歉然地笑了笑,又讓兒子站在着自己身後,裴晉今年也三十出頭了,早在大業初年,他便被譽爲年輕一代朝官的佼佼者,那時他才二十歲,便擔任了介休縣縣令,楊廣也讚揚他,使裴家可延續相位。

當然,裴晉也有弱點,那就是比較驕傲,這和他顯赫的家世,以及他本人少年得志,仕途又一帆風順有關。

裴晉話不多,給祖父行一禮,便站在父親身後,裴矩看了一眼孫子,這才笑眯眯道:“先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我已決定告老還鄉了。”

他說得很輕鬆,裴文靖卻嚇了一大跳,新隋才建立不到一年,各種利益關係都沒有理清楚,正是各大世家在新朝中奠定基礎的時候,裴矩卻要退仕,這對裴家會產生極爲不利影響。

裴文靖急道:“父親請三思!”

裴矩擺擺手,“這個沒有什麼可以再思了,我去年就決定退仕,已經說了幾個月,不想再拖了,明天一早,我會向楚王遞交辭呈,乞討骸骨還鄉。”

裴文靖神情凝重,他沒有想到父親竟然會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而且甚至沒有和自己商量一下,這讓他十分沮喪。

裴矩又看了一眼裴晉,這件事自己給他說過,他居然沒有告訴父親,年紀輕輕,就有這麼深的城府麼?

裴文靖還是忍不住,想再勸勸父親,“父親身體不好,孩兒理解,孩兒也希望父親能早點休息,只是現在是關鍵時候,如果這個時候父親退仕,極可能就會影響到裴家在新朝中的地位,從長遠看,對裴家可能不利。”

“從長遠看?”

裴矩冷笑一聲,“仁壽四年,我便意識到楊元慶必成大器,我便在他身上押下重注,你們誰有我這樣長遠的眼光?”

裴文靖語塞,只得低下頭道:“既然父親已決定,孩兒也沒有話說。”

裴矩看了他一眼,“不僅是我要退仕,我也希望你找個藉口辭職。”

“什麼!”

裴文靖的眼睛一下瞪大了,“父親,爲什麼?”

裴矩閉上眼睛,“晉兒,你來說說爲什麼?”

裴文靖回頭向兒子望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怎麼從來都不對我說?”

裴晉和祖父談過,他知道這裡面的原因,便咬一下嘴脣,跪下來對裴文靖,“父親大人,祖父是認爲我們裴家在新隋勢力太大,已經功高震主了,我們必須要知進退,否則楚王妃和世子地位難保。”

裴矩嘆了口氣,“我爲尚書尚書左僕射兼禮部尚書,紫微閣中排名第一,裴世清爲鴻臚寺卿、晉兒爲大理寺少卿、裴曜爲樓煩郡長史,裴著任西河郡司馬,裴青松也擔任了極爲重要的記室參軍,前兩天裴明又出任隋軍倉曹判官,再加上你爲河東郡長史,還有裴氏門生二十幾人爲官,你不覺得我們裴家在隋朝佔的職位太多了嗎?”

裴文靖嘴脣哆嗦着,半天說不出來話來,裴矩又緩緩道:“我不妨再告訴你一件事,王肅被貶,王緒也要罷相了,下一個就輪到我們裴家,如果我還不知趣,還要賴在相位不走的話,那麼江南沈氏就會出任尚書,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裴文靖雖然比較平庸,但他畢竟也在官場上混了二十幾年,父親他聽懂了,他低下頭,“孩兒明白了,願聽父親安排。”

裴矩聽他雖然口中答應,但心裡卻不甘,又笑了笑,語重心長對他道:“我沒有記錯的話,你今年應該是五十二歲了,你從二十六歲如仕,到現在已經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你始終未能進入朝廷中樞,你找過自己的原因嗎?”

“是因爲孩兒能力平庸,沒有什麼政績,但孩兒爲官清廉,也沒有爲父親丟臉,沒有爲裴家抹黑。”裴文靖有些激動道。

裴矩心中暗暗嘆息一聲,長子的反應確實比較遲鈍,自己已經這樣暗示他了,他還是不明白,非要自己說透不可。

“文靖,難道你認爲你的前途還要超過自己的兒子?”

裴矩語氣也漸漸嚴厲起來,“如果你不肯辭職,那你的兒子就必須辭職!”

裴文靖渾身一震,他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兒子,他這才明白父親的意思,終於低下了頭,“好吧!孩兒願辭職回家。”

裴矩拍了拍他肩膀,安撫他道:“我堂堂首相,都不留戀這個位子,你一個小小郡長史,又有什麼可惜,要爲家族長遠利益考慮,把機會留給孩子們,將來楚王妃爲皇后,將來世子爲太子,我們裴家依然是天下第一世家。”

“孩兒明白了,爲了家族的利益,孩兒願意放棄這個長史之位。”……

次曰一早,裴矩以年老體衰爲由,正式向楚王楊元慶提出了退仕,告老還鄉,這個消息震驚了滿朝文武。

裴矩作爲十幾年的老相國,作爲紫微閣五相之首,作爲楚王妃的祖父,爲河東第一大家族的家主,作爲朝廷第一大勢力裴黨的首領,竟然提出退仕,這讓無數人難以理解。

‘臣曾囚於突厥,精血衰敗,每到夜間,總覺難以自繼,恐不久於人世,臣懇乞骸骨,回鄉調養,安度殘年......’

裴矩的辭職報告令人心酸,更讓人同情理解,但幾乎是同一天,裴矩長子裴文靖的辭職申請也提交了,請求辭去河東郡長史之職,他的理由是長年在外爲官,數十年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足一年,有失人子之孝,他要照顧父親。

裴氏父子的同時辭職,讓一些聰明人開始意識到了什麼,這裡面必然藏有什麼蹊蹺。

官房內,楊元慶慢慢翻看着裴氏父子的辭職書,裴矩的退仕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裴文靖的辭職卻是他沒有想到,他不得不佩服的裴矩的老謀深算。

裴文靖的能力一般,他的辭職對裴氏家族的影響無足輕重,但裴矩的誠意姿態卻擺出來了,裴家一下子辭職兩個,給足了你楊元慶的面子,那你楊元慶是不是也該表示一點什麼?

“裴相國這一走,新隋失去了支柱,我有一種搖搖晃晃,大廈將傾的感覺。”楊元慶嘆了口氣,雖然裴矩退仕是他所希望,但一個老臣離去,也會有負面影響。

裴矩坐在楊元慶對面,笑眯眯道:“去了舊臣,便會有新臣到來,老臣年老體弱,實在沒有精力處理政務,以前只有河東一地還稍好,現在拿下河北,大量的政務壓得我喘不過氣,這樣也耽誤了很多重大決策,所以老臣退位,給年富力強的新人讓位,這是大勢所趨。”

“裴相國高風亮節,不愧是新隋第一臣,裴家做出的犧牲,我也理解,我會給予裴家補償。”

裴矩眼中閃過一絲少見的亮色,他心中暗贊,楊元慶果然有帝王之心了,居然明白了自己讓兒子辭職的真正目的,很好,他會拭目以待……

下午,楊元慶頒佈了兩條任命狀,任命納言楊師道入紫微閣,成爲五相之一,第二條任命狀便是將鴻臚寺卿裴世清升爲禮部尚書,這就是裴矩命兒子裴文靖辭職的真正目的。

()

第11章 秘密協議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61章 聯盟分裂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4章 略施小計第51章 致命一擊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6章 朝會危機第30章 太子殺招第4章 等待消息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8章 少童何人?第9章 挖掘線索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8章 二次談判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9章 敦煌風動第6章 抽中死籤第29章 請君入套第38章 兩個時辰第4章 假手於賀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9章 虎牢之危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3章 猛將須陀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章 世充登基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8章 契苾助力第27章 會寧換帥第50章 鴻門酒宴第37章 欲加之罪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20章 緊急受命第57章 東宮震怒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6章 少郎何人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41章 盧氏橋樑第36章 三策選一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0章 一路追殺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7章 收網抓魚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0章 敏秋賑災第8章 趁亂突圍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0章 聲先奪勢第29章 南下清河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章 風雨前夜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9章 引發上怒第52章 軒然大波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6章 朝會危機第40章 南方來人第8章 夜襲敵哨第28章 關鍵小人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9章 運籌帷幄第41章 兄弟爭功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5章 明智決定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章 貿易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