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收官之棋

王玄治眼看蘇威要上馬車,慌忙上前道:“蘇相國請留步,我們已經通知家主,家主馬上就出來。”

“呵呵!是嗎?我擔心王相國很忙,我會打擾他。”

“不妨,請蘇相國稍候。”

王玄治急給旁邊的管家使個眼色,管家飛奔進去稟報了,蘇威揹着手冷笑不語,王緒竟然還給自己上眼藥,等會兒讓他哭都來不及。

片刻,王緒快步走出府門,老遠便笑道:“我不出來迎接,蘇相國就不肯進府麼?”

“哪裡?我是擔心王相國有事情,怕打擾了王相國,老夫不敢登門。”

“蘇相國是請都請不來的貴客,我縱有天大的事情也會放下來,哪敢怠慢蘇相國,蘇相國請進!”

王緒一擺手,很恭敬地請蘇威進府,蘇威揹着手,得意洋洋走進了王家府邸,王緒在後面,眯眼盯着他的背影心中暗罵,“這個死老頭,不請自來,架子還不小。”

王緒沒有請蘇威去他的書房,一般高官都會有兩個書房,一個外書房,一個內書房,內書房是主人的隱私之地,一般人不準進去,而外書房更多時候是一種會客的地方,有別的一般的客人,像族中兄弟,或者朝中盟友之類關係極爲親密者,會去外書房談話。

而蘇威這種高官,同時又不是親密盟友者,不會去外書房,而是去貴客房。

兩人走進貴客房,分賓主坐下。一名侍女上了茶,王緒也知道蘇威無事不會登門,他沉吟一下道:“蘇相國今天登門,有什麼要緊事嗎?”

“呵呵!沒什麼大事,只是聽到一件有趣的事,特來提醒一下王相國。”

“什麼事?”王緒有些緊張起來,他當然知道所謂有趣的事。不過是個說法罷了,一定是有什麼大事,否則蘇威不會親自上門。

蘇威依然笑容可掬。不慌不忙道:“大概在半個月前吧!有一個女人,抱一個孩子,據說是長安樂姬。到處告狀,王相國沒聽說這件事嗎?”

王緒一怔,“什麼女人,和我有關係嗎?”

蘇威點點頭,“多少有點關係,那個女人說,她手中的孩子是王家骨肉,是令郎王凌的孩子。”

蘇威眼睛眯了起來,眼睛閃爍着一種狡黠的亮色,“這件事。難道王相國真不知道?”

王緒只覺頭腦裡‘轟!’地一聲,汗珠從後背滾了下來,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一個低賤的樂女,抱着一個孩子上門來。說是和長子凌所生,當然他勃然大怒,命令將樂女趕出府門。

事後他有點後悔,不能讓這個女子到處去宣揚,他便讓兄弟王肅去找這個女人,給她點錢。讓她離開太原,不料這個女人卻找不到了,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個月,這個件事他也漸漸忘了,不料這個意想不到的時刻,這件事忽然暴發出來。

王緒額頭上不斷冒冷汗,蘇威竟然提到了他兒子的名字,那麼會不會把兒子的底細揭露出來?

他剋制住心中的慌亂,故作鎮靜道:“這件事蘇相國不覺得很滑稽嗎?王氏名門竟然會和一個風塵女子有關係,這件事聽起來就是那麼荒誕!”

“呵呵!這個女人竟然跑去攔楚王殿下的車駕,爲了保護王相國的名譽,楚王殿下便命御史臺接手了此事,聽說御史臺從長安調查回來,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事情,是關於令郎!”

蘇威這幾句話如一把刀插進了王緒的心臟,令他徹底絕望,王緒明白了,楊元慶已經知道了兒子王凌在東宮文學館爲供奉之事,他腳踩兩隻船之事曝光。

王緒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歲,在即將換相這個骨節眼上,這件事被抖出來,對他的影響何其之大。

但王緒還抱着一線希望,這件事就是蘇威想要挾自己,還是楊元慶的意思,如果是前者,那麼還有一線可以解決的希望,他和蘇威可以談談條件。

王緒嘆了口氣,“蘇相國,你就明說了吧!你到底想要什麼,我們可以談一談。”

“呵呵!王相國果然是聰明人。”

蘇威遺憾地搖搖頭,“我倒是很想和你談一談。只可惜我不是代表我自己而來。”

“什麼?”

王緒臉上一陣抽搐,“你在說什麼?”

蘇威將一本彈劾奏摺的副本放在桌上,淡淡道:“你自己看看吧!看完了,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說完,蘇威站起身揚長而去......

王緒拾起奏疏只看了兩頁,便儼如一腳踏入了深淵,眼前一片漆黑,他知道自己的相位完了,楊元慶在這個時候把這件事抖出來,無疑就是想讓他退相,現在是給他一個臺階,如果自己還不知趣的話,恐怕問題就嚴重了。

。。。。。。。。。

次日一早,王緒正式提出了辭呈,以能力不足爲由,辭去相位,楊元慶三次退回他的辭呈,王緒又三次上奏,楊元慶最終批准了他的辭呈,改封他爲趙郡太守,另封魏郡太守楊善會爲刑部尚書,入紫微閣爲相。

也在同一天,漁陽郡太守盧豫調入京出任內史令兼戶部尚書,恆山郡太守崔弘元出任納言,兩人皆入紫微閣爲相。

崔弘元是前涿郡太守崔弘升之兄,是博陵崔氏家主,在河北世家中享有崇高的威望,這樣一來,蘇威、杜如晦、崔君素、楊師道、楊善會、盧豫、崔弘元,這七人形成了新的紫微閣之相,號稱‘新隋七貴’,

七名紫微閣新相國頓時成爲朝野關注的焦點,太原城內議論紛紛,所有人都在談論這七名相國的履歷,談論這次紫微七相的權力平衡。

裴府,裴矩書房內坐着幾名重要的裴家子弟,裴世清、裴晉和裴青松,裴矩穿着一身細麻寬身蟬衣,神情輕鬆而悠閒,他不再擔任相國,退仕回家,雖然告老,卻沒有返鄉,依舊留在太原。

裴矩依舊在關注着朝廷時局的變化,沒有了朝廷瑣事纏身,裴矩便花更多時間考慮裴家的前途,在所有裴家子弟中,他最看重的是三個人,裴世清、裴晉和裴青松,他認爲裴家的前途必然是系在這三人身上,他對三人充滿厚望。

“這次紫微閣變化,崔弘元和盧豫入閣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楚王要籠絡河北士族,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是河北兩大郡望,他們入閣是衆望所歸,不過楊師道和楊善會入閣卻出乎我的預料,我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他的目光先向裴世清望去,“世清,你是長輩,你先說吧!”

裴世清因裴矩和裴文靖的退仕而被升爲禮部尚書,雖然沒有能入相,但也成爲了核心高官,這便使得裴家沒有被邊緣化。

裴世清曾在大業年間出任鴻臚卿掌客,大業四年,率隋朝使團跟隨倭使小野妹子出訪倭國,回來後深受楊廣讚譽。

在楊元慶奪取太原後,裴世清又四方出走,說服河東道南部各郡效忠新隋,立下了很大的功績,被封爲鴻臚寺卿。

裴世清和裴矩雖然同爲聞喜裴氏,但他們同族不同支,他倒和裴青松同支,是裴青松的親叔父。

裴世清微微欠身答道:“回家主的話,楊師道是隋室王族,他的入閣能安撫很多舊隋臣,另外楊師道又曾是五原郡太守,和楚王私交很好,加之他妹妹江佩華又是楚王側妃,他應該是楊元慶的心腹,資歷也足夠,他入閣並不奇怪,倒是楊善會入閣侄兒不太理解。”

旁邊裴晉接口道:“孫兒覺得楊善會入閣,會不會和弘農楊氏有關?”

裴矩沉思片刻道:“楊元慶雖然出身弘農楊氏,但這個時候他不會認自己的出身,否則他隋朝的旗幟就打不下去,楊善會此人爲官正直,能力卓著,在洛陽朝廷很有威望,我倒覺得楊元慶用他爲相的真正用意是爲了洛陽,招攬洛陽之臣。”

說到這裡,裴矩看了一眼旁邊的裴青松,見他嘴脣繃成一條直線,就害怕說錯一個字的樣子。

裴矩微微笑道:“青松,你怎麼不說話,你跟在楊...楚王身旁,照理,你應該比我們更瞭解楚王,難道你一點消息都沒有嗎?”

裴青松咬一下嘴脣,心中很爲難,這些事情楚王都對他和蕭璡談過,但他不想把楚王的談話再翻說出來,他認爲這是對楚王的不忠,但家主問他,他又不想說謊,令他心中糾結之極,他只能低頭不語。

裴晉在一旁冷笑一聲,“做了記室參軍,連家族都不要了,哼!”

裴晉雖然做到大理寺少卿,但他對裴青松一直心懷嫉妒,他熬了多少年,才一步步走上來,這裴青松剛入仕就擔任記室參軍,讓他心中極爲不服。

裴矩擺擺手,示意裴晉不要插嘴,他對裴青松溫和笑道:“如果你覺得爲難,不說也無妨!”

裴青松嘆了口氣,“用楊善會爲相,主要是楚王想安撫弘農楊氏,以堵天下人之口,說他是忘本之人。”

。。。。。。。。。

第13章 戰爭來臨第74章 意外發生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1章 鐵腕奪位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6章 朝會危機第25章 燕城大戰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章 齊郡大戰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0章 窮途出路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8章 舊情難動第8章 暗鬥不息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9章 情理之中第50章 夜營危機第6章 陰山可汗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5章 楊家喜憂第11章 風險悄至第42章 局勢複雜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6章 內部決裂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情理之中第5章 元家造反第48章 集中民力第6章 梳理上谷第20章 君心似虎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3章 火油風波第5章 咬金練箭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離別之酒第23章 火油風波第7章 戰略對抗第97章 僞漢毒計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7章 接受密旨第4章 江淮伏威第27章 拜訪沈家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52章 人心難測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76章 裴府問策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8章 情報之思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章 如期而至第34章 卿卿我我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7章 君心難測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0章 痛苦抉擇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1章 合縱遇挫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0章 師傅是誰?第5章 兩個使者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2章 裴閥老謀第30章 禍福相倚第29章 運籌帷幄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1章 試探底線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8章 人贓俱獲第25章 掌握主動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3章 智取宜昌第8章 弔孝風波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1章 河北梟雄第57章 兩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