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長孫又至

光陰荏苒,一晃五年過去了,時間已經到仁壽四年,楊元慶已成長成一個十五歲的年輕將軍,在大隋王朝,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成家立業。

在四年前,達頭可汗趁都藍可汗身死,**大亂的機會,統一了草原,自封爲步迦可汗,隋王朝再次分兵兩路,以晉王楊廣爲西路軍主帥、楊素爲副帥,以漢王楊諒爲東路軍主帥,史萬歲爲副帥,再次出兵二十萬進攻西突厥,大敗西突厥軍,在那次戰役中,楊元慶第二次奪下步迦可汗的金狼頭大旗,被楊廣封爲儀同,成爲大隋王朝最年輕的將軍。

隨後幾年中,楊元慶率領手下和西突厥又進行了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他已累功升爲偏將。

楊元慶在前年終於突破了滯固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骨骼和經脈迅速增長,他此時的身高已長到六尺三,按照後世的標準,就是一米八七,肩闊腰圓,尤其兩臂極長,頭髮高高束起,渾身充滿力量,他的臉龐也比從前成熟了很多,目光變得深邃如水,有一種儼如夜間貓眼的瞳孔射出的那種光,直透人心,他鼻子高挺修長,嘴脣棱角分明,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沉默不語,給人一種大氣沉穩之感。

楊元慶五年來跟魚俱羅學習箭術,此時他的箭術已經不亞於張須陀,不僅箭術高超,槊法也如火純青,他的破天槊打遍草原軍中無敵手,連魚俱羅的刀也在去年敗在他的槊下。

清風習習,正是三月春暖花開時節,溫暖的陽光灑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天空一碧如洗,湛藍得如同毫無雜質的藍寶石,入眼是被春風吹綠的嶄新嬌嫩的草色,一朵朵不知名的嬌黃小花從草棵子裡探頭伸出,風吹過,它們微微地點頭,略帶一絲涼意的清風將芬香的草香一同送至,令人心曠神怡。

一隻草原獵鷹在藍天下盤旋飛翔,犀利的目光注視着一隊三百餘人的隋軍騎兵隊在無邊無垠草原上不緊不慢地行軍。

胖魚拿着一張紙條讀了兩遍,忽然眉頭一皺問:“老康,我又忘了,什麼叫‘按脖子擰你’,還有什麼叫‘慢火來烤酥鴨’?”

粟特人康巴斯出任楊元慶的掌案文書,同時這幾年也是楊元慶的突厥語和粟特語先生,儘管楊思恩和劉簡他們也會突厥語,但他們卻不識突厥文字,而康巴斯不僅能說,而且精通突厥文字。

已提升爲旅帥的胖魚學習突厥語也極爲努力,只是他的學習方法與衆不同,他喜歡用諧音來記住每個詞彙,至於突厥人能不能聽得懂他的‘魚氏突厥語’,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康巴斯呵呵笑道:“‘勃登凝黎’是突厥語天神的意思,‘曼護賴蘇雅’意思是向陽之地,也可以理解爲陽光下的草原,魚旅帥,你這個突厥語可不行啊!突厥人聽不懂的。”

胖魚撓撓頭笑罵道:“他奶奶的,這突厥語這麼拗口,我什麼時候才學得會?”

“嗤!”旁邊尉遲綰不屑地冷笑一聲,“那是你自己三心二意,一會兒吹噓自己烤魚手藝,一會兒又要找野菜,你能學到什麼?你看看將軍,當年只學了七八天時間,人家就已經能用簡單的突厥語對話了,你學了這麼幾年,還只會慢火烤酥鴨。”

胖魚臉一紅辯解道:“我能和將軍比嗎?將軍是名門子弟,我只是遊醫的兒子,一個天一個地。”

楊元慶的身份早已是人人皆知,不過相處久了也沒有人把他的身份放在心上,只有胖魚這種學習不求上進的人才會用它作爲藉口。

楊元慶聽見胖魚的辯解,回頭微微笑道:“老魚!”

胖魚聽見楊元慶居然叫自己老魚,以前從來都是叫他胖魚,他有點受寵若驚上前應道:“將軍,你叫我?”

楊元慶一直很喜歡這個長得肥肥胖胖的魚旅帥,他笑了笑道:“我教你一個學突厥語最快最好的辦法。”

胖魚大喜,“什麼好辦法?”

“突厥女人都喜歡會烤肉的男人,你不是烤肉不錯嗎?我下次派你去於都斤山舊鎮和突厥人做買賣,你就是顯示你的烤肉才華,女人們都會圍上你,那時你就跟她們學突厥語吧!說不定最後還能抱一條小小魚回家。”

胖魚撓撓後腦勺不解地問:“將軍,什麼小小魚啊!”

周圍的軍士頓時爆發出一片轟然大笑。

這時,一名騎兵指着遠處喊道:“楊將軍,前面有人來了。”

楊元慶早已經看見,是一隊隋軍斥候,他催馬迎了上去,片刻,幾名隋軍斥候趕到,向楊元慶躬身行一禮,“將軍,魚總管已到大利城,命你立刻回去。”

停一下,斥候又道:“長孫將軍也來了!”

楊元慶大喜,長孫晟也來了,他回頭對笑道:“長孫將軍給咱們送好酒來了,加快速度回家!”

衆人精神振奮,加快速度向南疾馳而去。

此時他們離黃河已經不遠,半天后,衆人抵達了黃河岸邊,直接從臨時搭建的浮橋過了黃河,進入隋王朝的豐州地界。

豐州也就是河套地區,後來又改名爲五原郡,黃河進入河套地區後,一分爲二,一條北黃河,一條南黃河,在奔流數百里後再合二爲一,繼續向東奔流而去,在南北黃河之間,便形成了富饒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上河網密佈,森林茂盛,土地極爲肥沃,自古就有邊塞江南的美稱,有近萬戶漢民在河套平原上開墾土地,繁衍生息,隋王朝在這裡設立豐州,駐兵五千,豐州總管便是大將魚俱羅

豐州州治是九原縣,位於河套平原南部,這幾年爲了防禦西突厥,隋王朝又在北黃河一帶修建了三座堅固的城堡,每座城堡駐兵一千,楊元慶便是其中大利城城主。

過黃河又走了一百餘里,楊元慶便率軍抵達了大利城,大利城緊靠一座突兀的花崗岩山修建,這座山高約百米,外形頗像突厥的穹帳,所以當地人叫它穹隆山,這座石山四周陡光滑,難以攀爬,彷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大利城均用方石修建,堅固異常,城牆高三丈,呈半月形,周長約十里,可容納上萬人,目前除了一千駐軍外,還有從靈州遷移而來的七百餘戶漢民,他們和士兵們一起,幾年來在城外平原上開墾了數百頃土地。

在這裡修建城堡是長孫晟的建議,在河套地區北部修建三座城堡,既可以屯田,也可以招募中原農民來這裡耕種,解決軍糧問題,西突厥人來侵襲時,則可以躲進城堡進行防禦。

另外,隋軍又在黃河邊的山崖上修建了二十座烽火臺,這樣,西突厥大軍到來,大利城在百里外便可得到消息。

楊元慶一行剛走進城門口,城頭上當值的百人長劉簡便高聲對他笑道:“楊頭,魚總管請你去玄武堂。”

楊元慶的手下們都跟着他一起被提拔,楊思恩、劉簡、胖魚、馬勺,這四人被提拔爲旅帥,尉遲綰和康巴斯出任文職官員,尉遲綰擔任倉曹,主管後勤輜重,康巴斯則是記功郎,負責軍中文案。

一般而言,在非戰爭期間軍隊便恢復原有的府兵體制,但邊塞和內地的府兵又太不一樣,都是專業軍士,所以邊塞的府兵制和作戰編制便混在一起,像楊元慶,他應該是府兵制中的車騎將軍,可實際上,他被封爲偏將。

楊元慶走到走到玄武堂前,這裡就是大利城的指揮中樞,由青石砌成,因外形像一隻龜殼而得名玄武堂。

楊元慶走進了大堂,只見大堂中有三人,一人是魚俱羅,另一人便是長孫晟,在長孫晟身後,還站着一名年輕的小將,大概也就十四五歲,長得丰神俊朗,眉目清秀,身材略比楊元慶矮小半個頭,穿一身細銀甲,旁邊放一把金背虎牙刀,他顯然不是軍人,身上盔甲和大刀都不是軍隊定製,見楊元慶進來,年輕小將好奇地打量楊元慶。

楊元慶見他的刀是精鋼打製,重約四五十斤,而且和魚俱羅的兵器一樣,也是一柄金背虎牙刀,他不由楞了一下,此人是誰?

..........

【今晚十二點還有一更,向大家求三江票和推薦票,三江票在三江頻道內投,免費投票,一天一張】

第33章 拜彌勒教第24章 略施小計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章 不露聲色第3章 透露底線第18章 少童何人?第12章 初到突厥第31章 船中飛箭第7章 國事家事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5章 兵壓江陵第7章 大利望族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2章 先鋒玄霸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11章 新官上任第5章 初到幽州第64章 趁火打劫第43章 關鍵人物第89章 胡馬煙塵第40章 釜底抽薪第65章 北市買珠第38章 風起南郡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0章 敏秋賑災第5章 元慶回京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5章 夜訪封宅第28章 洛陽來使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2章 雪夜離京第56章 下婿催妝第24章 真假使者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8章 被迫換帥第25章 搶人事件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3章 突厥消息第6章 一劍之情第7章 大利望族第57章 楊家有女第31章 果斷殺伐第31章 裂痕初現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章 中元新夜第39章 雙女初見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8章 欲速不達第42章 被迫求援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7章 路遇李淵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4章 存心討打第56章 漁翁李密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2章 收官之棋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9章 風過雁門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9章 首鼠兩端第28章 時機成熟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9章 金刀贖奴第7章 智取伊吾第21章 誰威脅誰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9章 夜攻河內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章 落魄高才第42章 是功是過第63章 北地迎歸第4章 突厥異變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章 家法伺候第1章 如期而至第6章 梳理上谷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3章 齊王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