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冬季攻勢(4)

幾乎在同一時間,張楊與李式不約而同的率軍南下。

兩者,雖目的不同,卻同是憂慮萬分。

當兩路兵馬,分別路過襄陵以及平陽時,留在城中充當哨探的第一軍一屯兵馬,將彼等的一舉一動都觀察的清清楚楚。

消息也很快彙報到身在絳邑的嚴顏處。

而此刻的嚴顏,卻沒有半點擔憂的意味,因爲這一切都隨着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揭開謎底。

“張楊領兵三萬餘人,直奔端氏所在。這麼多兵馬,想要奇襲端氏,跟光明正大的進攻有何區別。”

府衙內室之中,嚴顏穿着常服,不禁搖頭嘆聲。

“王允本就沒打算奇襲,漢軍也沒辦法做到身在敵境潛伏襲城的可能。想來,王允應是顧及趙兵太多,以此來分散其兵力吧。畢竟,袁譚所部近五萬之衆,皆在上黨。若是再加上顏良的兵馬,太多了。”

旁側珠簾之內,一人正身端坐,飲酒食肉之時,還不忘記爲嚴顏解惑。

“嘖嘖,局勢逐漸明朗,王允這般布籌,豈不是小覷河北名士。那田豐、沮授,還有許攸、郭圖,可非易於之輩!”

嚴顏帶着一絲反駁的意味的說道。

“管他作甚,既與吾周國無關,大可坐視虎鬥,從中謀利即可!”

“這倒也是!不過,李傕如何處置?其雖不在吾國朝將列,可軍中大將爲其心腹者不計其數。貿然誅之,唯恐三軍震盪。”

“所以老夫來了!”

那人鏗鏘一聲,一錘定音。

嚴顏緊視片刻,也不再說話。

與此同時,整個天下似乎都隨着三國陷入纏鬥,而暗潮涌動,或者奔波翻騰。

比如大楚。

明武二年歲旦方過不久,孫策策馬出洛陽,直奔九江舒縣。

九江郡樅陽港後方十里。

一座軍營屹立,營內呼聲四起。

而在中軍大帳之中,卻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孫策元舅吳景當仁不讓的坐在帳中上座,不僅僅是其與孫策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還是目前這支混雜在一起的孫氏力量中除孫策外,官職最高的人物。

與劉繇爭奪揚州的戰爭,楚國從來都沒有停下過。只不過隨着國朝中心逐漸北移,導致戰事規模愈來愈小。先前時不時還抽調數萬人馬,沿江布營,虎視江左。

直到前一陣,演變成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吳景,率衆數千人進攻丹陽。結果不言而喻,只有寥寥數千人的吳景,連揚州軍的江岸防線都無法突破。

隨後,聽聞外甥自請征討揚州,作爲舅舅,吳景立馬就帶着手下殘兵敗卒兩千餘衆,來到樅陽。

右首位的則是孫氏宗族子弟孫賁,乃孫策堂兄,面色毅重,沉穩肅穆,頗有大將之風。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孫堅臨陣戰死之後,統制三軍的便是孫賁。

在孫策未從壽春趕至軍前時,孫賁可謂是憑一己之力將正處於崩潰邊緣的孫家軍給扯了回來,也給孫策留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下孫暠、孫河、徐琨,亦久從軍中,宿將之列。

再其下便是朱治、呂範、程普、黃蓋、韓當幾員軍中重將。

而對面左首之位,則是廣陵名士張紘,字子剛。其下徐州彭城名士張昭,字子布。

又有張奮、秦鬆、陳端、程秉等人,具爲上賓。

文臣武將十餘人,搭起了孫氏勢力的高層班子。

而此時這麼多人聚集在帳,所爲者便是圖謀江左。

劉繇佔據丹陽、吳郡富庶之地,擁口衆百萬,甲士五萬餘,戰船千艘,攔江拒守。而他們集結在樅陽的兵力,不過五六千人,戰船全無。

兩相對比下,任誰都沒有絕對的自信,能夠鯨吞揚州。

但好在,他們背後還有楚國這個龐然大物,糧秣甲械的支援,總歸是少不了。實在不行,就在這廬江慢慢積蓄實力,而後言渡江之事。

衆人商討良久,毫無頭緒。

依張昭之計,取江左,伐荊州,平定江南諸地,足以成霸王之基。而後,休養生息,坐觀中原雄鬥,待到天時,發水陸兩軍,舉師北伐,未必不能狩天下之鹿。

大體戰略很誘人!

在場的沒有幾個人對楚國忠心耿耿,否則早就加入楚王麾下了,哪裡還會窩在這個小地方。

只是,骨感的現實,讓他們有些難以行事。

軍事實力相差太大了,五千餘人打五萬餘人,何況劉繇還有王朗、嚴白虎等盟友,平添三萬大軍,十餘倍己。

“啓稟府君,營外有二壯士領千餘衆來投!”

吳景正在與張昭低語相談,忽然帳簾掀開,一名士卒入內稟報。

“噢?”

吳景面色一喜,這可是個好兆頭啊。

“速速請二位壯士入帳!”

“諾!”

很快,兩名彪形大漢進入帳內。

二人初入帳中,目光自然是看向坐在上座之人,見是一位四五十歲的老者,不禁有些怔了一下。

但隨即便齊聲拱手:“吾等見過將軍!”

“二位壯士,可是來投某家甥侄?”

“不知將軍是……”

周泰擰眉一問。

吳景笑了一下,言道:“在下不才,乃孫策孫伯符之舅。來人,速速備坐。”

“在下不識貴人,還望見諒。”

周泰聞言,立馬就知道了此人是誰,立即拱手請罪。

也許在某些高官貴胄眼中,一郡太守不過爾爾。然而,在大多數人眼中,一郡太守就已經是極大的官了。畢竟,全天下也不過百餘郡國而已。

“壯士無需如此,只可惜君來投策兒,策兒卻遠去洛陽未歸,只能由老夫代爲接待二位。失禮之處,萬勿責之啊!”

吳景態度放的很低,面帶微笑,頗是和藹,而後待兩人落座,這才問道:“不知二位壯士名諱?”

“泰失禮,還請見諒。在下週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士。”

被吳景問及,周泰這纔想起自己竟還未報上名諱,不由暗自自責,匆忙起身相告。

旁邊蔣欽亦起身言道:“在下蔣欽,字公弈,九江壽春人。”

兩人自報姓名後,吳景便是眼前一亮,原來是此二人。

說起來這兩人,本是江河盜寇,雄據一方。不成想,今日竟來投策兒。

不過,不管如何,既然有人來投,沒道理拒之千里之外。孫氏的力量太薄弱了,哪怕多一個人,討伐劉繇的勝算就大一分。

“二位壯士,縱橫大江,俠義豪爽之名,景嘗有耳聞。今日來投,乃吾家策兒之幸也。”

吳景一通誇讚,當下便讓二人漲了下面龐。

哪有這麼好的名聲啊~

“烏程侯名揚宇內,戰功赫赫,只恨君侯縱橫天下之時,吾與公弈尚幼,未能同赴。今少將軍華茂之年,威震荊揚,不失君侯之風。而吾與與公弈亦長,自當效死鞍前,萬死不辭!”

周泰拱手頓抑,聲若洪鐘,自表其志。

蔣欽同是起身附應,孫氏不在乎二人江賊之名,待之如賓。己等名聲不白,又有何復求。

“好,那老夫便代策兒,納二虎將於軍前,各爲別部司馬。部曲兵卒,幼平、公弈可自募也!”

第17章 拜將授爵第736章第275章 入洛第615章 無題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653章 夜戰第645章 王氏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386章 鞠義第688章 馬超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558章 作逆第834章 下晉陽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380章 危局第891章 彭城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358章 大徵兵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470章 無題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819章 籌備第473章 意會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352章 太學博士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91章 問答第427章 緣起第602章 回援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5章 天下紛擾第671章 夜市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597章 發!第538章 魏王卓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869章 軍議(上)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569章 士族第355章 籌謀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656章 追贈第906章 破勢(5)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103章 圍城第65章 蟻附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761章 辯計第796章 冬季攻勢(22)第238章 平襄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661章 三爵制第467章 李義第66章 破城!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908章 破勢(7)第453章 起居注第46章 大婚第230章 臨洮第338章 首陽山慘敗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103章 圍城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610章 斬將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36章 程包諫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