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亂

李進給周瑜留下了百來人,協助其操訓第八軍將士。

只是,還沒兩日功夫,第八軍就沒了空閒之時。

長安急報。

於十日前,即明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漢軍破永安,沿汾水直逼楊縣。

張楊率領的漢軍步卒一動,留在永安的一屯周軍便及時退卻,責快騎傳訊安邑。

消息一路從北南下,至安邑,過大河,達長安。當傳到周瑜面前時,已經是十日後。

周瑜不敢大意,立即召集諸將。

“漢軍已經南下,總參寺軍令,命吾等速速渡河,馳援安邑。同時,還要掩護留下兵馬,保護倉廩要地。”

周瑜端坐案前,衝着手下幾員大將告予軍令。

“將軍,末將願爲先鋒。”

帳下立有一人挺身而出,正是張輔。

旁邊華安嘴角一抽,急忙也出聲言道:“將軍,第一師上下將士,已抱效死之心,只爲臨陣殺賊!”

周瑜白眼一瞥,沒有說話,看向張輔,說道:“佐車,先鋒倒不必了。不過第六軍李師帥孤軍急行,汝便爲其後應。稍後即刻整軍,輕裝疾進。”

張輔面色一喜,拱手應令。隨後,還特意看了一眼華安,頗有得意之色。

華安就不舒服了,恨恨的暗歎一聲。

罷了罷了,誰讓自己倒黴呢。原本張輔這小子還是自己的下屬,可到了第八軍成立之際,反倒比自己高了半階。當然,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怪不得誰。

旁邊的郝昭,卻始終一言不發,沉着面色,有些心憂。

周瑜又說道:“令明,稍後汝也傳令下去,讓中軍各部整頓行裝。伯道,這倉廩重地,便交由汝了!”

“軍將,職下以爲糧營所設,頗有不妥。國朝大張旗鼓於高陵運糧,必然已被漢軍察覺。一旦漢軍密遣精銳偷渡大河,襲吾糧倉,如此連營,首尾難顧啊。”

“那依伯道之意,當如何佈置?”

“營寨已立,谷慄數百萬石,想要再挪營,空耗人力物力。所以,只能多布兵馬,加強防務。職下懇請,抽調民夫營中青壯,配齊甲刃。再收縮各處民夫營與糧營四周,以爲屏障。”

“好,伯道權且安排,稍後某遣信騎,報於長安。”

“多謝將軍,如此昭可保糧營無恙!”

得到周瑜的許可,郝昭立下決心,信誓旦旦的言道。

安排好諸事後,高陵城外營寨頓時沸騰起來。第八軍將士磨刀霍霍,收拾行裝。最先行動的便是第二師數千人,備齊幾日乾糧後,立即向東面臨晉進發。

中軍八千餘將士,連帶着隨軍押送糧秣的兩萬餘民夫,於次日方纔出營。

主力東去後,諾大得營寨只剩下郝昭的第一師,不到五千人。想要將方圓十餘里的大營面面俱到,顯然不是易事。

午時未到,郝昭便使帳下幾個曲,進駐重新劃分的營區。隨後,又責人於民夫之中,挑選青壯,協助本部兵馬防守。

不過五日功夫,蒲阪渡口便已是人山人海。除去周瑜率領的民夫和軍隊三萬餘人外,還有徵發自河東的民夫,協助運輸糧秣。

由於此段大河並未冰凍,十幾道浮橋,橫在河中,其上人馬車駕通行,看起來頗是壯闊。

大河東岸,率先渡河的張輔所部,留下一座簡單的營寨,功後方主力進駐後。便分兵兩部,一往汾陰,一往河東。

而在北面,滾滾南下的漢軍,已經佔據楊縣。前鋒兵馬,抵進襄陵城下。

襄陵城內,嚴顏率領第一軍中軍及第一師主力,紮營城外。又使第二師進駐平陽,與主力互爲遮掩。

似乎周軍的打算是要各處設防,阻擋漢軍的腳步。但,河東的地勢,如此部署很明顯沒有任何用處。

自西河南下的匈奴鐵騎,輕而易舉的就攻破了殘破的蒲子縣城,接着一路順勢南下,劫掠四下鄉里,補充糧秣物資。

好在河東準備的還算充足,蒲子以南,平陽以北,方圓數百里內,早就派遣人招呼百姓撤離,或者逃避山中,以躲兵亂。

如此,也就代表着匈奴騎兵南下沿路,幾乎毫無阻擋,勢如破竹!

當張楊率領漢軍主力,抵達襄陵城外,與前軍匯合後。三萬餘人,隔十里與周軍營寨對峙。汾水以西的平陽,也迎來大漢朝廷的附庸軍匈奴騎兵。

數萬騎兵轉瞬間就將平陽圍了個水泄不通,城內候選領着本部數千將士,卻也不慌不忙。一邊安排民夫,沿城下百步,挖掘埑壕。一邊安排城內壯婦、老弱,準備守城物資。各部曲兵卒,則是嚴陣以待,張弓架弩,掩護城外掘壕之人。

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又非庸碌蠢笨之輩,見周軍仗着堅城,作足了準備,肯定不會拿手下的部族勇士的命去填城。

但匈奴人也不會閒下來,畢竟殺進富饒的河東,豈能空手而歸。

很快,匈奴左賢王劉豹率領着萬餘鐵騎,沿着拐道向西的汾水而去。而右賢王去卑,則是直奔臨汾縣城。

眨眼間,河東北部一帶,悉數糜爛。

但漢軍與匈奴騎兵,僅是河東面臨的敵人之一。

蒲阪縣城內,周瑜領着大軍,先於民夫一步,在此紮營度夜。

呆在中帳之內,周瑜看着信騎剛剛送來的戰報,心頭不由暗自嘆息。面色略帶苦澀,也含着幾分疑惑。

“公瑾兄,怎麼了,又生了何事?”

龐德毫不在意的問了一句,這兩天從安邑傳來的戰報,就沒一件好事。不是縣邑丟了,就是城池被圍。可那又有什麼,國朝主力未至,漢軍兵力權且佔優,嚴軍將保存實力,放棄大部分不重要的縣邑,很正常。

只要各路兵馬齊聚,數萬大軍還敗不了區區數萬漢軍?收復不了丟掉的縣邑?

“魏國相衛覬,傳信言第一軍斥候,已經探得趙軍動靜。趙國大將顏良,親率三萬雄兵,自高都北上直取端氏。看來是想要趁着第一軍主力遠在襄陵與漢軍對峙之時,奇襲安邑!”

周瑜也鎮住心神,不慌不忙的說道。

顏良也不知道是有勇無謀還是怎地,既然想要奇襲,居然能夠被第一軍的斥候給發現。亦或者,顏良是故意給己軍斥候看的,玩一手障眼法,掩護真正的奇兵出動。

但不論如何,安邑肯定已經作了防範,問題不大。

自己真正想不明白的是,這戰局看的眼花繚亂,混沌不清啊!

三家勢力,似乎都沒有全力以赴,似乎也不想全力以赴,又或許都在隱蓄實力,發出致命一擊!

亂!

第559章 予軍第5章 點卯第534章 兩軍徐聚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563章 謀城第528章 獻計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875章 湖中閣第917章 糧站第209章 國事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303章 兩難第393章 博弈第257章 清君側第480章 納采禮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268章 襲營(中)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378章 軍民一心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891章 彭城第299章 大戰,起!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367章 公孫瓚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731章 儒林第347章 上林苑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879章 二事第257章 清君側第427章 緣起第103章 圍城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50章 求解黨錮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386章 鞠義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870章 軍議(中)第593章 白災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857章 交易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647章 制強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902章 破勢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241章 撤離第90章 在下週瑜第470章 無題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766章 朝會 六制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604章 鬱郅第393章 博弈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856章 三士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3章 舉將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655章 局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446章 交易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216章 下鄉第676章 逐利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19章 家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493章 張遼投郭縕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19章 家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402章 至離石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244章 使者爲謀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561章 設伏第883章 進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