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制略

陳紀眼睛一眯,靜靜的看着楊弘,等待着其後話。

“如今北方局勢,吾等漢、趙、周、楚四雄相爭,錯綜複雜,難覓良機。然而,國朝當速速抽身於外,棄此泥潭。”

楊弘斬釘截鐵的喝了一句,如今的北方局勢,跟一鍋亂粥沒啥區別了。不論誰先動手,都要考慮到相鄰勢力可能做出的舉動。但是,楚國坐擁地利,完全可以向大周學習。

或者說,楚國原先預定的戰略目標,不知道在何時突然轉了個彎~

頓了片刻後,楊弘繼續說道:“諸君,大漢、周國、趙國實力都不弱。吾等與其相爭,難以博利也便罷了,甚至還有可能樹敵中原。與其如此,反倒不如抽兵南下,轉目長江以南,成故楚之地,拓疆萬里。而後,以江南爲基,以河洛爲矛,再爭中原,未嘗不可!”

仔細傾聽的陳紀不由的點了點頭,楊弘雖然非智絕之人,但目光也沒有愚笨到哪裡去。不過,很重要的一點,其卻沒有考慮到。

江南之地,即是荊揚二州。

荊州不多說,劉表全力以赴布略襄樊,水陸重兵皆在漢江。其身不死,荊州不亂,楚國便沒有機會。

荊州水師實力太強勁了。

揚州倒是好打,可關鍵打下揚州後又能怎麼樣?如此一來,楚國的疆域範圍一樣被無限拉長,荊州隨時可以截斷長江,將楚國分割成兩處。

最關鍵的是,打下揚州,誰來鎮守?

揚州富庶,又有長江倚爲天險,若非忠心之士,誰敢保證坐鎮之人不會自行割據?

“國相,職下以爲不妥。荊州劉表手握重兵,又有無敵水師,想要並其地,非數年之功不可。而揚州,縱是佔下,荊州劉表大可順江東下,蠶食揚州。而吾江淮之兵,只能望江興嘆!”

劉曄站了出來,直言不諱的反駁自己上司的意見。在場的沒一個人是傻子,誰不知道取江南以爲根基後路,而後北爭中原。可關鍵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代價太大了,甚至很可能還會給他人做嫁衣。

現在,想要取江南,只能靜候天機。

然而楊弘卻是冷嗤一聲,問道:“那本相且問諸位,國朝屯重兵與河洛之間,又能作甚?東出虎牢?西拔函谷?亦或者舉兵渡江?中原四戰之地,一味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必然日漸難爲。驟時周、趙二國,甲騎俱盛,逐鹿中原,千里沃野,何以阻之?還是說,諸君認爲吾等十餘萬步卒,跑的過天下精騎?”

“哼!”

說完,楊弘冷哼一聲,回頭面向袁術,拱禮言道:“大王,臣以爲當伐江東,先盡取揚州。以江左、江右兩地,訓練水師,打造戰船,朔流而上,奪取荊州。於此,國勢既成,縱是北方一統,大王亦可坐於南,稱孤道寡!”

袁術眼前一亮,不禁衝着楊弘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大將軍張勳,問道:“愛卿以爲此略如何?”

張勳嘴角動了一下,有些難以抉擇。這可不僅僅是贊不贊同一場軍事行動,而是代表着站隊啊。

陳紀代表的潁川士族,明顯想要將江淮士族給擠到一旁,要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劍拔弩張了。楊弘作爲江淮士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大王心腹,手中握着很大的優勢。但潁川士族也不是好擺平的,比如淮南劉氏,現在看起來已經投到了潁川士族的懷抱。

自己的選擇,將格外重要。

“啓稟大王,臣以爲可趁漢、周、趙三國無暇南望之際,調兵攻打揚州。”

張勳心中琢磨了片刻,選擇了楊弘,因爲在潁川士族的強壓下,即使有大王寵愛,楊國相也頗是吃力。若是楊弘倒了,自己就能獨善其身?

“既然如此……”

袁術正幻想着大楚雄據江南,憑地萬里,以爭天下的美夢。心中,也是不由自主的打算偏向楊弘。

然而,沉默了許久的陳紀突然開口了:“啓稟大王,老臣以爲不妥!”

袁術立馬生了一絲不滿,問道:“陳公以爲,有何不妥?”

“老臣斗膽,敢問大將軍,出兵江南。討伐揚州需兵將幾何?防範荊州劉表,又需兵將幾何?”

陳紀一句質問,讓張勳也很不高興。出兵多少,怎麼打仗,是自己這個大將軍操心的事,哪輪到汝一司徒廢話。自己剛剛確定立場,扭頭就想插手軍中?

“司徒公,兵家之事,因時因地,本將心中自有籌謀,不勞司徒費心!”

“哼,揚州劉繇帳下,大將數十員,盛兵四五萬,更有江東水師兩萬餘人。七萬敵軍,吾國朝少說也要佈置十萬人馬,方有一絲機會。而荊州劉表,八萬銳卒,三萬水師,戰船數千艘。而國朝水軍,周船雖衆,然多爲小艦,戰力不濟。步卒雖廣,卻要佈防千里之境。何以抽大軍南下,以望東南?”

陳紀說完,當即便有人附和,皆不認同楊弘之策。

可楊弘既然提到這一點,又豈會不準備後手?

“司徒公所言差異,揚州劉繇,庸碌之徒。手握雄兵,坐地千里,而不圖進取,連一區區越帥都束手無策,其能可見一斑!”

說完,楊弘又面向袁術,言道:“大王,臣舉薦一良將,予其兵馬一兩萬,足以平定江東!”

陳紀眉頭一緊!

這楊弘今日準備的倒是充分,不過楚國有這般良將?

“噢~國相欲薦何人?”

“烏程侯孫堅之子,孫策孫伯符!”

楊弘嘴角微微跳起,道出一人名字,四下立即無音。

唯獨袁術,在愣了約摸二三息後,感慨言道:“非國相所薦,孤幾忘伯符也!伯符可在城內?”

“大王,孫校尉尚在鄧縣,領卒兩千餘,震懾荊北諸寇!”

楊弘特意點了一下孫策的職位以及功勞,隨後又繼續說道:“大王,前些時日,孫校尉請兵討伐劉表,爲其父報仇雪恨。但臣考慮國朝布略,權且壓下了。”

“嗨,孫文臺~可惜了!若今日文臺尚在,孤何致於困守中原哉。不過,伯符不負其父威風,雄壯猶甚,孤焉能負其孝心。”

袁術感慨了一句,說起來當初自己做的也是有些差池。好孫堅歸附後,自己不吝厚恩,收攏其心。

然而,萬萬沒想到,如此一員天下猛將,居然折在黃祖小兒手中。

“來人,傳詔伯符,速來洛陽見孤。另外,加伯符爲蕩寇將軍,國相府準備印綬等物。”

“大王,孫伯符年紀輕輕,怕是難以委其重任!”

陳紀適機插口一句。

孫策……

楊弘還真是好打算啊!

第623章 奇兵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907章 破勢(6)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670章 豐年第647章 制強第379章 杜畿第774章 進退兩難?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838章 潰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868章 占卜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85章 夜入神都第592章 應對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579章 趙盛第626章 再戰第523章 復漢庭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355章 籌謀第470章 無題第75章 荊州才俊第40章 京觀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444章 舊部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644章 劉琦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70章 帳內威逼第905章 破勢(4)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359章 軍旗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345章 紙第878章 其爲人孝弟也第289章 國士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291章 父女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84章 折返洛陽第69章 泄憤踏營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68章 憤!第258章 東進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363章 大練兵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571章 動靜第648章 平城第688章 馬超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623章 奇兵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735章 漩渦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8章 憤!第837章 驚鴻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5章 天下紛擾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560章 臨洛第335章 席捲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49章 論兵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59章 科舉第806章 回師第815章 晉陽蒼首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246章 戰況第67章 袁家嫡子第911章 破勢(10)第873章 拼人才第538章 魏王卓第44章 佳人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