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

徐榮衝着這位氐將兼氐人頭領笑了一下,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楊將軍,今日起,汝便是吾大周的護氐中郎將了。另外,總參部給予了汝部一軍編制,號曰仇池!”

“所有氐兵許更漢姓,其妻小亦可更之,典以軍籍。前番戰死沙場之氐兵,皆爲烈士,許更漢姓立墓。其家小悉爲軍屬,一如漢家。後續賞賜、撫卹,國朝必會踐行。”

聞言,楊千里倒吸一口冷氣。身上尚且纏有紗布的傷口,也感覺不再有任何疼痛,反而爲這些傷創而感到自豪。

這一切,都值了。

自己的受的傷,沒有白受。戰死沙場的部落勇士,也沒有白白犧牲。

護氐中郎將,僅是一個區區中郎將,但對於楊氏一族來說卻是最爲關鍵的所在。

什麼叫護氐中郎將,那顯然與護羌校尉、護匈奴校尉、護烏桓校尉的意義一樣,都是管轄其所護之部族。而且,還是護氐中郎將,比其餘的校尉尚且高出一級。

從今日起,楊氏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統領各部氐族。

而建軍,對於楊氏亦是一件重要的之事。

仇池軍,仇池乃楊氏本部氐所遷之地,以此爲名,自是能顯示出大王對於楊氏的看重。此外,充爲軍將,也就代表着楊氏終於走進了國朝軍方的高層。

代價就是數以萬計氐人勇士,奮死爲大周征戰沙場,死傷不計其數。

仍舊值了!

大周軍方,官號是官號,職司是職司。

比如護氐中郎將是自己官號,但仇池軍軍將則是自己的職司。而徐榮的前將軍是官號,第五軍軍將是職司。

官號自然重要,但自從國朝軍爵改制後,又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畢竟,頭銜多了,有些必然就成了虛職。

不過這官號目前仍舊是決定軍中將校地位的一大因素,數百年來的傳承,沒那麼容易被替代。

而身爲將校,任了軍將一職,自然就是非比尋常。日後,在諸軍之中,唯有那一衆軍將能夠與自己平起平坐。縱是第一軍的副將,見了自己也得略低一籌。

當然,沒人會這麼給自己招惹麻煩。副將的存在,肯定就是爲日後新擴編的軍準備的軍將。

如此一來,所謂的護氐中郎將,就成了一個名頭。

護氐中郎將肯定不會存在自己的編制以及部曲,要曉得那護羌校尉部早早就給荒廢了。

然而,說到底,還是賺了。王上也不愧仁君之名,族人們也能夠正式的宣稱自己是漢人了。

“臣恭謝王上浩蕩天恩,國朝旦有所使,騰必奮死效之!”

眼看徐榮突然從懷中掏出一份捲起的綢布,驚喜中的楊騰當即回過神來,俯身大拜,叩謝王恩。

而後,這才恭恭敬敬的彎着身子,來到徐榮跟前,顫巍着接下沉重的制詔。

這是數萬部族將士英烈的忠魂啊,何止千斤萬石之重!

楊騰老目渾濁,硬生生的憋下想要奔涌而出的淚水,轉身面東北一躬。

“楊軍將,汝部編制尚未整齊,亦未經受訓練。此次,便勞由汝隨本將,坐鎮下辨,威懾益州、諸羌氐了!”

觀楊騰的一舉一動,徐榮心中也甚是欣慰,這收買人心之法,自己還是比不過大王。王上慧目,所踐者皆中其心意啊!

楊騰小心翼翼的收下制詔,衝着徐榮微屈,言道:“將軍,末將所部氐兵,多爲新丁。軍中又無熟悉國朝操訓之人,練兵一事,還要多多煩勞將軍。”

“無礙,此乃本將應盡之事。軍中編制兵員,只怕就要靠楊軍將去招募了。想這武都諸道,尚有數十餘氐帥未服王化,將軍可要多多用心啊!”

“徐將軍放心,末將明白!”

楊騰心中曉得護氐中郎將的用處,當下便接了徐榮所下的軍令。

心中對於收服那些未歸化的氐人,充滿信心。

“將軍,末將尚有一事之請。”

“楊軍將且言。”

“犬子如今年歲十七,已從軍伍三載,好勇鬥狠,卻不識禮儀。末將斗膽,想使犬子往去長安,習漢節禮!”

楊騰說完,瞥了一眼身後唯一的兒子,心中也有些不捨。而楊駒,則是萬萬沒想到父親會做出這個決定。

自己要去長安學習禮節?

那有什麼用,比得上在軍中建功立業,拜將封侯嗎?

不解的目光,直視父親,卻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徐榮亦是注視着楊騰,心中暗自低吟一聲,這楊騰頗之爲將之道啊。

於是,言道:“嗯,如此也好。不若這般,老夫去信一封,予段公聞。汝與蘇都督也相交甚密,亦可去書一封。驟時,段公和蘇都督奏請陛下,想來也能爲侄兒謀個好出路。”

“末將多謝將軍!”

聽聞徐榮所言,楊騰不由喜出望外。

蘇都督那邊自是沒有問題,自己也算是蘇都督舊部呢。不過現在都督被召回長安,連帶着第四軍也回了長安,結果如何猶未可知,自己方纔生起請徐榮舉薦一下愛子。

現在,突然間,愛子可能會得到當朝中尉的親自舉薦。那可是武威段氏啊,段熲之威,歷歷在目,聲聲在耳。

有都督和段公相薦,駒兒若是再一無所成,那就真是真的愧對列祖列宗了!

旁邊的楊駒也一改先前疑惑,心中驚喜未定。

倒是旁邊的張繡,不由注視了幾眼楊駒這個後輩。身爲質子,能有此般待遇,誰能比之~

唔,或許也只有那荊州牧之子劉琦,能在此面望其項背吧。

各軍軍令一下,代表着整個武都也無法再給予益州龐大的軍事壓力。部署重心,也從南面,挪移到北方。

第七軍和第五軍一師兵馬的調動,並沒有故作遮掩,很快便爲坐鎮益北諸隘的黃權得知。

斥候將消息報給黃權後,黃權可謂是大鬆了一口氣。

不坐鎮葭萌,根本無法想象自己所面臨的壓力。

後方成都,使君大兵與趙韙盛軍,相持江原一帶。隨着時日推移,兩軍聚攏的兵力、民夫、糧秣也愈加增多。

甚至,爲了這場可能爆發的戰事,整個巴蜀其餘各地幾乎毫無防備力量。莫說周軍了,便是漢中兵趁此時機,都足以奪取大量縣邑。

而眼前,八萬餘周兵列營數十里,屯聚武都,威風蓋世。

現在,周兵與漢中兵主力的撤退,也讓壓在頭頂的巨石,轟然倒塌。

餘下兩萬餘衆,已經無法對諸關隘再造成威脅了。

不過,周國緣何將兵力,悉數北調?

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213章 民情第19章 家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192章 對峙第345章 紙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571章 動靜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816章 端氏休兵第829章 爭城(上)第843章 大山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289章 國士第736章第914章 定略(中)第917章 糧站第573章 洛陽!第838章 潰第279章 臆想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123章 皇甫嵩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587章 青州第557章 勢氣第99章 涼州漢兒第346章 佈置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11章 殺人第588章 結外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61章 鍾繇第837章 驚鴻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379章 杜畿第1章 良家子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571章 動靜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546章 陣仗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382章 驪山第851章 亂第66章 破城!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111章 夜取冀城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5章 點卯第9章 遠赴荊楚第5章 點卯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95章 北軍抵洛第615章 無題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46章 大婚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65章 蟻附第728章 狀元城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149章 明鬥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12章 坐觀城破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868章 占卜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185章 美陽之戰(25)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830章 爭城(中)第414章 蒯越、蔡和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869章 軍議(上)第307章 困虎第476章 訂盟第477章 聯姻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141章 高朋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