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落子

兩日後。

魯肅受任槐裡縣中功曹,楊修爲武功功曹,傅允爲茂陵功曹。其餘科舉甲榜七人,悉數在關中大縣中充任功曹,爲縣衙掾屬。

而乙榜四十人中,則是以此十人爲中心,各分諸人爲縣中佐吏。

畢竟,僅是扔下去一個科舉士子到縣內,勢必會孤立無援,難以擴大王權的影響力。尤其是首先選擇的這十個縣,都是關中士族集中的地區,世家豪強根深蒂固,縱是魯肅等人有天縱之才,僅憑一己之力,也難以成事。

但有人幫襯就不一樣了,五個人並不算多,佔據的也算不上什麼要職。可憑藉着王權的支撐,足以在功曹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第一步,高誠不打算來的太過於猛烈。功曹一職,於縣內諸職,稱得上重要,也能說不重要。

縣長、令下有縣丞管諸吏,有縣尉掌兵事。功曹只是雖獨立於縣丞之外,主考察官員屬吏業績,但能否發揮其影響力還是得看背景。

放到平常人身上,無身後背景,所謂的功曹只能成爲縣中主官手中的玩偶。然而魯肅等人不同,科舉甲榜十人,背後皆有王上支持,別說一縣長、令了,便是郡中主官,也不可能忽視其等。

距離上任時間,還有半月之餘。

魯肅三人也是趁着這最後的一段閒暇,接連相聚,互爲約定。

然而,世家大族也並非全是愚蠢之輩。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哪能會毫無反應。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大王具體的部署,甚至都不甚清楚大王要從哪個地方下手。

因爲他們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科舉,一場本以爲當是可以爲家族謀取厚利的科舉,現在卻成爲了一把頂在喉尖的利刃。

縱是過活了數十載,歷盡人生滄桑的杜翕,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此刻,與姻聯親家韋端,正坐在大殿之內,探討着如何應對未來的未及。毫無疑問,世家鼎力相助的諸學及科舉,搞砸了!

“大王還真是深謀遠慮啊,僅是一場科舉,就將吾等給逼到眼下這個地步。杜兄,如何應對,是支持大王,還是說抗衡一番?”

韋端眯着眼睛,手指不斷輕敲着桌案,噠噠的聲音,直擊心頭。

杜翕面色凝重,眉間愁色密佈,心中更是糾結萬分,直問向韋端:“韋兄,事無鉅細,吾等先失一籌,入了大王的局。現在只怕爲時已晚,大王手中十幾萬的大軍,可不僅僅是擺設。”

“老夫不說支持大王,但跟大王作對,萬萬不會。科舉甲榜十子,其中不乏吾關中大族,彼等子弟既願爲大王鷹犬,想必其等也會爲王上前驅。”

韋端暗自冷哼一聲,心中對於杜翕的想法再明白不過了。

還不是因爲杜畿。

當年大王如此重視杜畿,不惜血本的培養,甚至都有傳言杜畿在大王心中,就是鐘相百年後的繼承者。若不是中間出了天災,鐘相去相,閻象代之,杜畿也受到影響,去了益州。否則,現在杜畿的位置絕對是國相府的要職。

可眼下呢,杜伯侯還只是益州指揮使,手中丁點實權沒有,還遠離廟堂數載,聲威盡喪!

也許,那杜畿只不過是大王當初拋出來的一個誘餌,來哄騙韋杜二族,盡心盡力維持其統制。

爲了讓杜畿坐上大周國相的位置,韋杜二族出了多大的力氣?

沒他們安穩前朝故吏,招斂士族豪強,提供糧秣錢財,大周早就在那場洪災中煙消雲散了。

現在好了,所有的支持反而加快了兩家走入深淵的速度。國朝日漸強盛,王上威嚴逐日劇增,而杜畿在益州一窩就是數載之久,毫無動靜。

伐蜀一戰,本是爲杜畿提供巨大功勳的良機。藉着國朝欲拿下巴蜀的大勢,兩家費勁苦心,爲杜畿提供了不知多少資源。結果,國朝主力屯於陳倉,按兵不動。僅靠着涼州、漢中兵馬以及一羣蠻夷,能奪下益州纔怪。

只恨自己發現苗頭時,爲時已晚啊!

“杜兄,還想着伯侯位居國相之日?依端看來,遙不可及啊!”

韋端神色一暗,沒有絲毫嘲諷的意味。畢竟,這並不僅僅是杜家的錯,韋家也有過失。何況,放在當年,那國相之位何其誘人?

京兆韋杜,傳承數百載,卻始終不能做到郡望。在人情際往方面,連已經破敗的竇氏、耿氏都有些比不上。

一個國相,對於兩家的壯大,有着難以想象的誘惑!

杜翕搖了搖頭,注視着韋端,言道:“韋兄,大王信義之重,非汝吾可測。大王,也不會辜負韋杜,不會辜負伯侯。否則,積十餘載之威,朝夕潰之,可謂得不償失!”

“杜兄,如今調查司、憲兵司爲王上爪牙,屏塞朝野。失信一伯侯,可能整個大周不會起丁點波瀾。此時尚不反制,必晚矣~”

韋端語重心長的勸慰着杜翕,希望能夠改變其心中想法。

因爲自己現在都不確定,康兒日後有沒有能力接手尚書檯大權。有了杜畿的之事在前,自己也算是看明白了,何人富貴,何人鄙凌,皆不過大王一念之差。

兩日後。

魯肅受任槐裡縣中功曹,楊修爲武功功曹,傅允爲茂陵功曹。其餘科舉甲榜七人,悉數在關中大縣中充任功曹,爲縣衙掾屬。

而乙榜四十人中,則是以此十人爲中心,各分諸人爲縣中佐吏。

畢竟,僅是扔下去一個科舉士子到縣內,勢必會孤立無援,難以擴大王權的影響力。尤其是首先選擇的這十個縣,都是關中士族集中的地區,世家豪強根深蒂固,縱是魯肅等人有天縱之才,僅憑一己之力,也難以成事。

但有人幫襯就不一樣了,五個人並不算多,佔據的也算不上什麼要職。可憑藉着王權的支撐,足以在功曹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第一步,高誠不打算來的太過於猛烈。功曹一職,於縣內諸職,稱得上重要,也能說不重要。

縣長、令下有縣丞管諸吏,有縣尉掌兵事。功曹只是雖獨立於縣丞之外,主考察官員屬吏業績,但能否發揮其影響力還是得看背景。

放到平常人身上,無身後背景,所謂的功曹只能成爲縣中主官手中的玩偶。然而魯肅等人不同,科舉甲榜十人,背後皆有王上支持,別說一縣長、令了,便是郡中主官,也不可能忽視其等。

距離上任時間,還有半月之餘。

魯肅三人也是趁着這最後的一段閒暇,接連相聚,互爲約定。

然而,世家大族也並非全是愚蠢之輩。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哪能會毫無反應。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大王具體的部署,甚至都不甚清楚大王要從哪個地方下手。

因爲他們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科舉,一場本以爲當是可以爲家族謀取厚利的科舉,現在卻成爲了一把頂在喉尖的利刃。

縱是過活了數十載,歷盡人生滄桑的杜翕,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此刻,與姻聯親家韋端,正坐在大殿之內,探討着如何應對未來的未及。毫無疑問,世家鼎力相助的諸學及科舉,搞砸了!

“大王還真是深謀遠慮啊,僅是一場科舉,就將吾等給逼到眼下這個地步。杜兄,如何應對,是支持大王,還是說抗衡一番?”

韋端眯着眼睛,手指不斷輕敲着桌案,噠噠的聲音,直擊心頭。

杜翕面色凝重,眉間愁色密佈,心中更是糾結萬分,直問向韋端:“韋兄,事無鉅細,吾等先失一籌,入了大王的局。現在只怕爲時已晚,大王手中十幾萬的大軍,可不僅僅是擺設。”

“老夫不說支持大王,但跟大王作對,萬萬不會。科舉甲榜十子,其中不乏吾關中大族,彼等子弟既願爲大王鷹犬,想必其等也會爲王上前驅。”

韋端暗自冷哼一聲,心中對於杜翕的想法再明白不過了。

還不是因爲杜畿。

當年大王如此重視杜畿,不惜血本的培養,甚至都有傳言杜畿在大王心中,就是鐘相百年後的繼承者。若不是中間出了天災,鐘相去相,閻象代之,杜畿也受到影響,去了益州。否則,現在杜畿的位置絕對是國相府的要職。

可眼下呢,杜伯侯還只是益州指揮使,手中丁點實權沒有,還遠離廟堂數載,聲威盡喪!

也許,那杜畿只不過是大王當初拋出來的一個誘餌,來哄騙韋杜二族,盡心盡力維持其統制。

шшш ★тт kán ★¢ Ο

爲了讓杜畿坐上大周國相的位置,韋杜二族出了多大的力氣?

沒他們安穩前朝故吏,招斂士族豪強,提供糧秣錢財,大周早就在那場洪災中煙消雲散了。

現在好了,所有的支持反而加快了兩家走入深淵的速度。國朝日漸強盛,王上威嚴逐日劇增,而杜畿在益州一窩就是數載之久,毫無動靜。

伐蜀一戰,本是爲杜畿提供巨大功勳的良機。藉着國朝欲拿下巴蜀的大勢,兩家費勁苦心,爲杜畿提供了不知多少資源。結果,國朝主力屯於陳倉,按兵不動。僅靠着涼州、漢中兵馬以及一羣蠻夷,能奪下益州纔怪。

只恨自己發現苗頭時,爲時已晚啊!

“杜兄,還想着伯侯位居國相之日?依端看來,遙不可及啊!”

韋端神色一暗,沒有絲毫嘲諷的意味。畢竟,這並不僅僅是杜家的錯,韋家也有過失。何況,放在當年,那國相之位何其誘人?

京兆韋杜,傳承數百載,卻始終不能做到郡望。在人情際往方面,連已經破敗的竇氏、耿氏都有些比不上。

一個國相,對於兩家的壯大,有着難以想象的誘惑!

杜翕搖了搖頭,注視着韋端,言道:“韋兄,大王信義之重,非汝吾可測。大王,也不會辜負韋杜,不會辜負伯侯。否則,積十餘載之威,朝夕潰之,可謂得不償失!”

“杜兄,如今調查司、憲兵司爲王上爪牙,屏塞朝野。失信一伯侯,可能整個大周不會起丁點波瀾。此時尚不反制,必晚矣~”

韋端語重心長的勸慰着杜翕,希望能夠改變其心中想法。

因爲自己現在都不確定,康兒日後有沒有能力接手尚書檯大權。有了杜畿的之事在前,自己也算是看明白了,何人富貴,何人鄙凌,皆不過大王一念之差。

康兒任尚書左僕射,也有數年之久,幾乎很杜畿的經歷相差不多。只是,尚書檯的一把手是鍾繇,二把手是鍾繇一力培養的心腹龐柔。

可以預見,待到鍾繇之後,龐柔必然代其位。至於康兒,或許得等到龐柔之後了。而那時候,韋家是何番模樣,猶未可知啊!

“那汝意欲爲何?聚集私兵,作亂造反?爾韋家想要受誅九族,莫要連累吾杜家!”

聽到韋端的話,杜翕不知爲何,徒然火氣倍增,衝着韋端便是一通大喝。

這還沒完,不待韋端說話,杜翕又喝道:“汝也不想想,大王手握十幾萬雄兵。莫說今日士孫瑞入宮,是否倒向大王。縱是有其相助,又能如何?僅靠士孫瑞手下的兩千人,加上吾等私兵,一羣烏合之衆,如何於大周精銳對抗!”

第142章 突圍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616章 無題第868章 占卜第884章 進軍(下)第132章 受困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220章 生恨第621章 諸蔡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273章 無題第896章 渡江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592章 應對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78章 連鎖反應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554章 諸事第927章 深夜第2章 終有離別第340章 回關中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830章 爭城(中)第396章 子弟軍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840章 牽招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592章 應對第22章 名揚第736章第592章 應對第518章 蔡璣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571章 動靜第18章 歸去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647章 制強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103章 圍城第896章 渡江第712章 犍爲之戰(21)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788章 冬季攻勢(14)第362章 議陣第48章 覲見第679章 大軍壓境第357章 軍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377章 軍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676章 逐利第213章 民情第614章 下陽城第936章 亂戰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275章 入洛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470章 無題第291章 父女第541章 定議第609章 甘泉宮第144章 歸營第843章 大山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209章 國事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492章 諸變第771章 制略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680章 江州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335章 席捲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259章 入河東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262章 孟津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