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聚私成軍

魯肅等科舉仕子,前腳方出長安,後腳長安就掀起了一陣波濤駭浪。

國朝於上午示之詔告,茲國局動盪,甲兵不足,號各大族出家兵、丁壯以充國力,就地成軍,整編卒伍。

此詔告一出,頓時驚起千層浪,波紋自內城而發,逐步涌向外郭、周遭諸縣,乃至更遠。

下午時分,城內一衆士族會首,就應詔告所言,商討機務。所聚地點正在京兆杜府,雲者百餘人衆,結果不歡而散。

多數人憤然離去,直奔相距不遠的韋府,尋韋端來商討如何應對此事。而杜府之中,留下來的諸家,也皆是義憤填膺,虛沖韋氏大罵不休,同時也不忘痛斥某些人忘恩負義。

京兆韋杜,便是長安一帶的地頭蛇。大多數世家豪強,都依附在兩家身邊。

正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京兆韋杜並非一族,雖然姻聯不斷,可依舊形成了兩家之勢,不能同心一處。

韋氏糾集衆人,想要逼迫杜氏表態。杜翕當然不同意,畢竟先前已經思量萬分,成算利弊,委實差異過大。

杜氏身爲領頭羊,與大多數世家的願念不同,自然也就被拋棄了。甚至韋氏爲了聯合人心,更是踩了一腳杜氏。這番五里之舉,自然是引起杜翕及一衆心腹的憤懣。

次日一早,太僕卿上奏啓文,言國朝多動刀兵,民疲國乏,請息兵罷戰,休養生息,與民俱安。

附應者二百餘人,聲勢浩蕩。

這其中不乏一心牴觸大王所下之子的世家豪族,也不乏一心爲國擔憂的忠耿之臣。因爲任誰來看,大王突然要徵募士族私兵,聚伍成軍,都是想要進一步擴張兵力。而擴張兵力後,怎麼可能不打仗。

畢竟,養着一二十萬的大軍,國朝的壓力也非常大。可偏偏大周的地理位置,也導致必須要供養數目衆多的兵馬。鮮卑、匈奴帶來的壓力太大了,即便不用遠駐邊塞,節省大量的糧秣。可軍隊的數量,必須要充足。

因爲只有跟鮮卑、匈奴開戰,函谷關也肯定會面臨楚兵的進攻,甚至還有河東也會面臨漢庭的進攻。

對於大周而言,兩面作戰甚至三面作戰,都在未來的戰略思量之中。

一國之中有鷹派,自然就少不鴿派。

軍方有着大王的鼎力支持,自是銳意進取,恨不得年年發動戰爭,來爲將士們謀取厚利,爲自己加官進爵,爲國朝開疆拓土。

甚至不僅僅是軍方成員,便是天天呆在長安城內的諸多文職人員中,偏向鷹派的也是不可計數。畢竟,國朝新生,士民心氣,正是尖銳之際。

而鴿派基本上就是一些年紀顯長的朝中老臣,他們的地位也普遍比鷹派人員更高,但那屈指可數的人數,成了一大劣勢。

不過,高誠從來都不會忽視掉鴿派。大周太年輕了,剛勁銳意十足,確實是好事。軍國體制之下,鷹派人員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國民心氣。

然有一句老話說的好,過剛易折。

沒有鴿派持重老人的牽扯,高誠也擔心這架戰車,不能及時懸崖勒馬啊!

所以,但逢軍隊的實力擴張一番,鴿派成員勢必要站出來阻擋一下,這已經成爲了常態。不過這次顯然踢到了鐵板上,着實讓高誠很是不滿。

以前這羣老臣,說說道道兩句也就算了,現在正值關鍵時刻,反而幫起了倒忙!

作爲鴿派首腦,深知內情的閻象,頓遭一陣痛罵~

詔告剛下,便受到了世家的強力反擊,高誠的舉動也不免爲之一挫。原本預想中世家反對者不過數十人罷了,輕易可以摁下來。

現在,一切都沒那麼簡單了。

三日後,弘農楊氏、京兆杜氏、平陵竇氏、茂陵耿氏、京兆金氏、扶風馬氏、河東裴氏、河東衛氏、扶風蘇氏、北地謝氏、扶風射氏、武威段氏等等一衆身在長安的心腹重臣,立即表態迎合國朝詔令。

消息一經傳揚出去,再掀波瀾。本來聲勢有些被壓一頭的王權派,轉眼間便給了世家大族一頓痛擊。

很多人都知道大王心腹不少,更有不少世家中人充爲羽翼。可是卻萬萬沒有想到,扶風馬氏、河東裴氏以及京兆杜氏,也會倒向大王的懷抱。

河東裴氏不用多說,在大周拿下了河東郡後,整個河東士林皆以其爲首。現在裴氏、衛氏盡附王上,整個河東士林的風向爲之一變。

而扶風馬氏,就有點坑了。整個扶風郡,能夠算得上郡望的也就是馬氏一族了,縱是蘇氏一族,至今也仍舊無法超越馬氏。

弘農不用想,楊氏一家獨大。

眨眼間,大周關中數郡之地,士林手中僅僅餘下京兆、馮詡二郡。偏偏關中大姓中的杜氏、金氏等又棄暗投明,使得韋端所拉攏的諸族,一時間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王上所行,明顯是在針對世家,而世家卻是率先一步,分崩離析。

一連三日下來,韋端也沒了聲音。原本想要藉機彰顯下自己存在的鴿派,也是抽身而退。

反倒是私兵的募集工作,展開的極爲順利。

軍隊的事情,當然是要交由軍方負責。位於藍田大營的第三軍將士,在耿臨的坐鎮下,已經進駐豐鎬地區。爲了避免引起世家過激的反彈,大軍並未進入長安。

隨後,耿氏一馬當先,族中喜好武事的年輕子弟,帶着近千丁壯,去往藍田大營。接着便是身在長安的杜氏、金氏......

倒向大王的世家,每有一批私兵前往藍田,韋端便是心急一分。

但是,世家的反擊,可不是在長安地區。這裡是王權最集中的地區,也是王上戒備最森嚴的地區。

兩日後,剛剛到任的魯肅,便遭到了一個難題。

科舉兩榜五十人中,不乏士族子弟,這其中肯定也少不了有韋端的人。

一名科舉仕子,在一個夜晚,一場酒宴之中,說出了一句難辨真假的話。

科舉盛勢,以吾之才,非能中也,實乃天幸助之!

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抓住了科舉這把利刃的劍柄,轉而反刺回來。

還真是一如先前所料,關中世家必然會拿科舉一事來說道,而最簡單方便的由頭便是徇私舞弊。

科舉之時,狀元城皆封,外人不得入。

之前無人有所遐想,自是沒什麼問題。可現在有人點出徇私舞弊的事,國朝反而更加難以辯解。最關鍵的是,說出這話的人,乃是科舉乙榜的仕子。

自毀前程,以此相要。

第289章 國士第871章 軍議(下)第660章 論第470章 無題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150章 捐納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615章 無題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665章 伏兵第677章 蓄勢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619章 襄陽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718章 犍爲之戰(27)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8章 憤!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444章 舊部第837章 驚鴻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436章 戰丹水第77章 天下局勢第126章 姑臧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312章 失心第616章 無題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16章 陣戰黃穰第578章 益南第40章 京觀第828章 進軍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610章 斬將第81章 降者之命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851章 亂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379章 杜畿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883章 進軍(中)第60章 長社大勝第21章 共葬一土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23章 蜀道難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76章 蒯良之策第617章 無題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538章 魏王卓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578章 益南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28章 碧玉年華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359章 軍旗第445章 戰火傾九州第34章 神醫華佗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750章 南國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924章 下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