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狀元城

明武元年,十月十六。

大周科舉射策,如期而至。

長安內外,氛圍驟變,一改前日歡騰之氣,化爲沉寂。

時而響起一陣異動,也很快消逝的無影無蹤,仿若從未發生一般。

長安城西南,原射策考場。

三年前,僅有一道木質營牆的考場,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三丈高的城牆拔地而起,將方圓五里之內,悉數納入其中。

周長近二十里,規模之宏大,堪比一座郡治。甚至,有些郡治還未必有它的輪廓大呢。畢竟,它也僅僅比長安小了一半而已。

三丈城高,比現在的長安城低一丈兩尺,但仍是世間存在不多的堅城。城牆用料,便是漢代版本的三合土。牆體內外兩側,又鋪一層牆磚,堅固之繞不下於長安。

四座主城門,八座副門,上方頂着高聳的門樓。佇於其下,擡首相望,足使人生畏。城頭之上箭塔林立,牆垛密密麻麻,延綿四周。

上方旌旗凜凜,甲士旁衛,更有不少寬敞平臺,放置着一架架牀弩,寒光耀耀。

而城內佈置,卻是簡單至極。

諾大的城中,僅有一座府衙,立於中央,煞是顯目。延綿至四座城門的道路中,十丈一閣,上有亭間,屯置弓弩。

道路所隔四方,悉數築有屋舍數千座,以磚木爲主,鱗次櫛比,整齊如一。

狀元城!

城之名諱,亦是威風。

既爲科舉射策之所,狀元郎必出於此,名副其實。

然而其用非獨於此,居於長安之策,費三載之功。大周調度物資無數,爲的可不僅僅是一座考場。

狀元城,居於長安之左,自是與長安有犄角之勢,成拱衛之用。

長安雄城,自然不用多說。四周有皆有重塞,敵軍想要打到長安,並非易事。然而,歷史之上,長安面臨的戰亂,更是不知其數。

那麼,修建一座衛星城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作爲長安防守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狀元城從一開始就是奔着軍城而去。這一點,僅從城高三丈,足可見之。

放眼天下,擁有者三丈高城牆的城池,尚且不過五十之數,皆一地之重心。而狀元城,卻是有着超過其的防禦構建。

衆人只知長安民舍之衆,卻不知其下之實。

諾大的狀元城下,更是開拓了數之不盡的暗道、地窖,以用來屯放糧秣、兵甲。當然,恢宏的地下工程,在這個時代下,不是區區三年就能構建完成。西城和東城倒是已經抵進完工,北城和南城的構建,尚且處於紙面之上。

但這並不影響狀元城的使用,早在一月之前,城中就已經駐入大軍。

京畿守備軍軍部及駐紮藍田大營的第三軍軍部,近約萬餘銳士,駐守在城內。

現在,守在城門外,淡漠的核對着學子信息,以及檢查學子隨身攜帶之物的兵卒,便是兩軍軍部將士。

監控之嚴格,使諸學子皆是心有餘悸。

除了沒扒衣裳外,幾乎所有的隨身物品都被翻了一個遍,然後丟到一旁。自有兵卒拿麻袋將其裝好,署上編號,存入倉廩。

而後,學子過城門,十幾頂大帳印入眼前。又有不少文吏,端坐案前,身側備好紙墨筆硯,靜靜等候着考生過來。

一排排士卒,佇立於外,謹慎的盯着走上前來的考生。

“取出號牌!”

一名文吏看都沒看來人,冷言說道。

考生老老實實的取出剛剛領來的號牌,交到文吏身前的桌案。那文吏看了眼編號,隨即於冊本尚記錄下來。

一邊寫着一邊說道:“依科舉考制,所有考生皆需更衣,方能入其內。還請小郎君入張,已有僕人備好衣領。”

說完,文吏擺手示意這考生快點離開,畢竟後面還有不少人在等着呢。

考生帶着疑惑,在軍士的引領下,進入帳內。

而帳外,每一位考生的到來,都被諸多文吏叮囑了一聲。

不一會,渾身上下衣領換了一個遍的考生,帶着些許尷尬的走出大帳。考生服飾,並非粗製濫造,反而是集長安織工全力,精心縫製。精美談不上,但也不比一般世家子弟衣着差勁。

只是,帳內侍奉更衣的是兩位婢女,這就讓人很尷尬了。

科舉是國之重事,籌備了近一年的時間,高誠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失誤,折損了大周的顏面。

整個科舉預估的時間是爲三日,所有考生淨身入城。而後,大軍封鎖狀元城,任何擅闖鬧事者,皆有權就地斬殺,警示世人。

至於考生吃喝用度,國朝能供給數萬大軍在外,還供不了太學院和上林學宮的考生?

待到所有考生入城,已是半日過去。

緊接着,一如部署,大軍關閉城門,上城警戒。諸文吏則是抱着一箱箱的典冊,進入府衙,交由一衆監考官。

監考官皆來自於御史臺,他們也是策題的保管者之一。

大周第一次科舉,也是全天下第一次科舉,如此盛世,御史大夫楊懿,自是親自坐鎮狀元城,監督整場射策。

先前大王可是明言說了,科舉若是出了什麼事,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和軍法司的龐恭。懲處之甚,容不得自己馬虎大意。

好在,考生都是來自於太學院和上林學宮,早早就知曉此次科舉,在王上及國朝公卿心中的重要性,絲毫不敢有所冒犯,也未有什麼醜聞顯現。

進入城內後,考生根據編號,分別分配至府衙四方的民舍區中。原本司衙在長安城內的軍法司,也臨時搬遷了過來。自各地各軍中抽調來的兩千餘憲兵,更是帶着赤色袖步,出現在諸多考生面前。

一間不起眼的房舍中,內分三間。其一正衝大門,其二各居兩側。門口兩名軍士佇立把守,一名憲兵快步走上前來。士卒當即捶胸致禮,挺直身板。

憲兵看都沒看一眼,自顧進入院落。

院中,三名不知所措的考生,正寂靜的等待着國朝的安排。

看到憲兵到來,三人眼中透漏着不敢置信的目光,心底更是開始犯怵起來。

國朝兩大署司,無人敢冒犯其容。

一爲調查司,二爲軍法司。

兩者皆屬於軍事機構,可又參與到國朝上上下下。

調查司不多說,有監控天下之權,算不得越境。但軍法司就不一樣了,依常理而言,其當是屬軍方,轄軍中事宜。可長安城內,每天都有憲兵巡視全城,旦凡逮到陰晦之人事,必有懲罰。最重要的是,大王默許了這種現象的存在。

現在,連科舉都又憲兵參與其中,未免太過駭人。

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138章 閻象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297章 帝業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444章 舊部第242章 破壞第67章 袁家嫡子第248章 天劫第275章 入洛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904章 破勢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20章 漢中戰事第386章 鞠義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59章 焚營殺賊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839章 大敗!第80章 欲納降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95章 北軍抵洛第310章 唐姬第381章 撤退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554章 諸事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554章 諸事第14章 銜尾追擊第230章 臨洮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42章 服喪第656章 追贈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273章 無題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208章 無題第307章 困虎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837章 驚鴻第749章 震中第455章 袁紹討黑山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28章 碧玉年華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477章 聯姻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41章 悲喜交加第602章 回援第839章 大敗!第761章 辯計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30章 輕兵陷陣第37章 只要首級第72章 凌遲紀靈第690章 雨第113章 帝心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279章 臆想第580章 謀劃第367章 公孫瓚第669章 退兵第19章 家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245章 破衆第241章 撤離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41章 悲喜交加第817章 借道第754章 河東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912章 破勢(終)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869章 軍議(上)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