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犍爲之戰(12)

徐榮一板一眼的回答,讓蘇則的心思不由一沉。

第一次伐蜀,還是以失敗告終了。自己先前的謀劃,全都搭了進去,沒有得到任何益處。至於以後,蘇則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有機會,率軍南征巴蜀,再進一層。

“文師莫要以此灰心,巴蜀居地勢之利,本就難下。大王心胸似海,並未計較文師之過!”

徐榮直視蘇則,道出一句。

唉,果然。

蘇則嘴角一苦,搖了搖頭,與徐榮說道:“無礙,眼下還是先消滅宋建吧。來日大戰,全仰賴文良兄了。則,便坐鎮狄道,以安大軍之後吧!”

見蘇則心明事理,徐榮也不多說,言道:“也好,有文師坐鎮,榮亦可盡心此戰。”

兩人一言一語的交談,讓聽者心中靜而生畏。

張任、傅燮、張猛,皆是心中一訝。徐榮是個老好人,與大王及諸元老大將相交甚密。現在,說出這番話,顯然是在傳達大王的口命。

大都督因益州一戰,要失勢了~

這其中原因,張任也拿捏不準。巴蜀一役,徒遭各夷族背叛,導致戰局傾斜,國朝不得已退兵。大都督身爲主將,少不了要受到責罰。

而且,此戰的開端,雖是劉焉身死,機會絕佳。可大都督擅自調兵決事,也讓國朝必須要打這一仗。

如果勝了自然好說,大都督籌謀有方,行事果斷,抓取良機。可現在敗了,肯定少不了有人拿大都督擅自調兵來說事。

傅燮就有些義憤填膺了,這件事自己根本不知道。現在,只感覺心中怒火中燒,不用說也是關中士族那幫子人在搞事。

當初大兄發兵南下,朝中公卿無一反對,皆認爲劉焉一死,征伐巴蜀是個機會。現在戰事不利,就開始找人來承擔此戰之敗的責任了,未免太過分。

幾人散去後,傅燮隨蘇則同去。

回到狄道城內的蘇府,兩兄弟對案相坐。

“大兄,這件事小弟亦是被隱瞞至今,杜翕、韋端等人着實該殺!”

傅燮咬牙切齒,橫眉怒目,嘴角囔動,殺氣四溢。

蘇則暗歎一聲,長舒一口氣,搖頭言道:“二弟,此爲大王本意,非杜翕等人可決!”

“不可能,吾等兄弟,八拜之結,大王怎會自斷臂膀?”

傅燮當即反駁,有些不願意去相信這個既定事實。

“若非如此,南容汝又怎麼得不到丁點消息,想來調查司已經盡斷吾兄弟二人耳目。不過南容放心便是,三弟深謀遠慮,必然已經安排好一切。再說了,涼州都督這個位置,拙兄吾也坐的心驚肉跳啊!哈哈哈……”

蘇則的心態比傅燮想象中的要好,面對即將失勢,卻也能笑得出來。

傅燮面色一暗,自顧自飲的吃下幾樽酒水,鬱氣怨結:“大兄,吾擔心國朝日後……”

“放心!”

蘇則匆匆打斷傅燮將要說的話,言道:“關中士族的蔓延,大王不會看不到,必有制其之法!”

“話雖如此,但弟心中仍憤難平也。大兄坐鎮西涼數載,靖之四方,功勳卓著。現在,卻被一羣爭權奪利之妄徒,寥寥數語,迫的去位!何以不憤!”

“二弟,大王心中自有計較。今日爲兄失勢,未必就是壞事。需知高處不勝寒啊,數年下來,怨積於某的不在少數。若能趁此之際,隱匿載歲,大善哉!”

“嗨!”

傅燮長嘆一聲,大兄都不願意爭了,自己還能怎麼辦?

這件事從始至終,決定權就一直在大兄手中。只要其上疏辯解,自己再聯合舊臣勳貴附應,關中士族將毫無反手之力。

蘇則輕呡了一口酒水,將這事看的越來越淡,如釋重負。

話說自己家的那小子也有好些年未曾見了,挺想念了。正好藉此機會,返回長安,好好爲怡兒謀劃一番。

兩人相敘甚晚。

次日一早,徐榮領諸將,疾至前方大營,而後整頓三軍,繕甲礪兵。

程銀於當日率精騎北返,往西面枹罕趕去。張濟率領第七軍將士,也從將兵北上,於狄道城東臨時駐營。

周軍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羌騎斥候的眼中。

兩軍斥候博弈,顯然誰也無法全面限制對方。畢竟打不過就跑,能繞就繞。方圓數十里山谷連綿,有的是其間小道來打探軍情。

對於周軍兵馬的調動,宋建自以爲張鬆之策已成,鮮卑兵馬大舉南下。否則,值此之際,周軍抽調近兩萬靜茹北返,屯於狄道又爲何故?

而且,尚在對面的周軍營寨也是鬧騰非凡,數萬周兵磨刀霍霍。想來,不出兩日,敵軍必進,以圖擊退自己,全心應對鮮卑人。

周軍求戰,自己當然是要避戰。

先不說能不能在正面擊敗周軍,既然鮮卑人快到了,自己何必去湊那個黴頭,吸引周兵的目光。

安故城內,一萬餘羌兵進駐其中,修繕加固城牆。城外亦有一萬人馬繼續充實營壘防禦,與安故城互爲倚仗。三萬騎兵,佈於四方,協助設防。

然而,宋建卻不知道,步度根只派出了二三萬騎,試探進攻涼州。現在也已經被擊退,損折不少兵馬,顯然不可能再騷擾到周軍的部署。

....

南方蜀郡之內,楊洪的三千人馬,已經在臨邛縣城前駐足數日,卻從未有過攻城的舉動。

每日都是一兩千人在城外耀武揚威,餘者四出,破之亭裡,擄掠百姓,壯者充實軍中,老弱驅往漢嘉。

義兵的行爲,顯然算不得王者之師。

然局勢如此,楊洪也管不了那麼多條條例例了。只要能夠不斷的削弱劉璋的戰爭能力,給武陽戰局緩解壓力,一些黔首又能算的了什麼!

不只是楊洪一部,在蜀郡北部一員小將,正頤指氣使的招呼着手底下的幾千號人馬。

旁邊一名同樣年紀不大的文士,也是孜孜不倦的跟手下衆人談論着如何處理剛剛繳獲的輜重。

沒錯,他們也是義軍。

或者說他們跟周國並沒有什麼聯繫,純粹就是屬於巴蜀內部的叛軍。如果非要說上聯繫的話,那就是賈龍拿下江原時,何祇沒能逃走,被迫成爲了賈龍手下的一員。

接着,因身爲蜀郡本地人,熟悉當地道路,跟隨賈龍派出來的一部人馬,北上擾亂蜀郡北部縣邑。可他也沒想到賈龍那邊扭頭就丟了江原,他們這支兵馬孤於蜀郡腹地,只能躲在山中,時不時與蜀兵交鋒。

至於那小將,姓鄧名芝,常自詡名將鄧禹之後。

荊州義陽人,屬東州士人,然後帶着手下三四百號東州兵反了...

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41章 悲喜交加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591章 密謀第662章 諸事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625章 甘泉宮破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518章 蔡璣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142章 突圍第637章 河西第665章 伏兵第869章 軍議(上)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761章 辯計第359章 軍旗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85章 夜入神都第82章 摔樽爲號第7章 博弈第380章 危局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46章 大婚第656章 追贈第28章 碧玉年華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620章 劉表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804 冬季攻勢(30)第670章 豐年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620章 劉表第197章 疲兵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127章 無題第596章 新城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655章 局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267章 襲營(上)第827章 大戟士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69章 泄憤踏營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601章 棋局第5章 點卯第589章 漢中事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820章 前奏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156章 退兵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869章 軍議(上)第358章 大徵兵第359章 軍旗第873章 拼人才第806章 回師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631章 劫營第879章 二事第683章 頓足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679章 大軍壓境第560章 臨洛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905章 破勢(4)第923章 江油城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736章第589章 漢中事第804 冬季攻勢(30)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609章 甘泉宮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155章 陣戰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89章 決議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323章 虢亭會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