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二十等爵

“漢趙之戰,且先作罷。諸君,前些時日楊御史奏報的三爵制,爾等以爲何如?”

高誠打斷衆人對於漢趙戰爭的討論,將話題引到今日的重中之重。

爵制,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

它可以爲勳貴增加幾分尊榮,也可以爲平民百姓,鬆開一個上進的縫隙。同樣,它還是軍隊的永動機。

對於士卒而言,單純的戰勝劫掠、軍紀維持、功賞刑罰,都不沒有爵位來的爽快。

有了軍爵,錢財、土地全都有了。

至目前爲止,大周使用的仍是漢朝的二十等爵制。或者說全天下都是如此,大家短時間內並沒有更好代替二十等爵制的制度。

但今天不一樣了!

高誠話音落下,殿內也沉寂了下來。

在場的人都不是傻子,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否則也坐不到現在的位子。

二十等爵,始於先秦商君變法,沿用至今,已有五百餘年,根深蒂固,已入人心。

二十等爵,亦稱耕戰制,****的典範。秦兵仗此制度,橫掃六合。至始皇帝時,其實已經開始出現改變。

大量耕田用於賞賜軍卒,必然也就導致國家財政的收入大幅度降低。其次,戰爭年代大量軍功的產生,能夠惠及多數士卒。而統一戰爭結束後,軍功的不足,加上軍法的嚴苛,以及各國降卒的補入,已經讓耕戰製出現崩潰的痕跡。

秦末大亂,六國遺民復起,鉅鹿之戰後,秦兵接連敗退下,這耕戰制也就徹底崩潰了。畢竟,打不了勝仗,再好的制度也都將化爲虛有。

漢兵殺入關中後,耕戰制的崩潰後果顯露無遺。之後漢國的統一,也並沒有完全將耕戰制拿來用。

首級充爲戰功是不變之法,但高等級的軍爵成爲了賞賜之物。隨着武帝臨朝,南征北戰,耕戰制再度拿來使用,但此時已經變了味。

尤其是後期連年戰爭下,經濟的崩潰,使得二十等爵悉數可貨。武帝更是重新搞出了一套軍功爵制,結果仍然被成風的賣官售爵給吞噬。

幸運的是,大漢居然抗住了。

說起來漢武帝與隋煬帝非常相似,吃着老本,展示着自己的雄心壯志。如果說大漢沒有抗住,恐怕也是與隋煬帝一樣,落個下諡。

等到現在,其實二十等軍爵幾乎已經完全變了副模樣。

二十等爵所帶來的利益仍然有,但比起先秦時期早已大幅度削減。甚至,普通士卒想要再仰仗戰功,拼到大夫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第四等不更,遇到大賞,悉數爵加一等,纔有機會更進一步。

但這種事情,十年八年都碰不到一回。而且,士族、豪強甚至商賈,僅靠錢糧,便能得到比此還要高的爵位。

這明顯不是個好的訊號。

不能說耕戰制不好,只能說看一個國家,來如何調整耕戰制度。

宣德殿內,一應大臣都在思忖着自己在這一場變革中的得失。

楊懿?

他只不過是個御史,得大王厚愛,但還進不了大周的高層班子。所以,是誰使得這把槍,不言而明。

此外,參照着前些年自家大王的性子,這回動二十等爵,肯定沒那麼簡單。後面,指不定還要搞出什麼幺蛾子呢。

“大王,臣以爲此際吾大周戰亂方休,正值休養之期,不宜大動干戈!”

沒人說話,身爲大周國相的閻象,迫不得已站出來拱手言道。無論如何,這場子不能冷了,否則大王的面子放哪裡。

閻象的話,勸諫的成分居多。只不過誰都知道,大王決定的事情,沒那麼好拉回來。

高誠也認同的點了下頭,並不否認閻象的話。事實也是如此,接連大戰下,三軍將士都很疲憊,大周更是疲憊,經不起大手術。但誰讓眼下這個機會太好了呢,有些制度前期定下來,總比日後再定要更加容易。

“國相所言甚是,然孤以爲,趁此大勝之機,全軍將士氣勢如虹之際。藉此大賞,以更舊制,對吾大周來言,並非壞事。縱有波動,亦無妨。”

果然。

閻象抽了下嘴角,沒有繼續說話。自己開了個頭,探出了大王的決心,剩下的就交給其餘人來。

鍾繇環視了一下,擺身而出,躬禮言道:“大王,爵制三分,是否有些繁雜?”

“三爵制,乃必行之舉!”

高誠毫不猶豫的說道,自己一心要改爵制,爲的就是爵制三分。並不是說更改爵制有多麼重要,這其中三分爵制纔是重中之重。

“臣等無異議!”

“……”

看着殿內衆人,除了閻象和鍾繇外,其餘人齊聲附議,高誠明顯愣了一下。

你們,不反駁一下?

或者討論兩句也行啊,不然自己準備了幾個月的說辭,難道要全都爛在肚子裡啊?

罷了罷了。

心中默默吐槽了一番,高誠也不再扭捏,直言不諱的言道:“既然如此,那明日相府便發告令示百官萬民。”

“大王放心,臣定不負大王厚愛!”

閻象拱手應聲。

高誠又看向賈詡,詢問道:“文和,三爵制一實行,調查司與參軍寺將庭徑分明矣。汝有何想法,儘可言來。”

賈詡似乎早就料到會是如此,躬身請言:“啓稟大王,臣身兼總參寺卿、都指揮使二職,頗感力不從心。臣懇請大王,容臣卸都指揮使之職,專司總參寺。”

“唉,文和領都指揮使數年之久,調查司爲吾大周立下汗馬功勞。卿之請辭,孤心甚愧。”

高誠暗歎一聲,破帶着些愧色。此次更制,受損最大的無疑就是賈詡了,不論是總參寺,還是調查司,在大周都是舉足輕重。

現在,必須要棄一而取其一。

“這樣吧,璣兒如今也有五歲了吧,日後便跟着龑兒吧。”

“臣多謝大王!”

賈詡眼前一亮,這個補償可要比其餘爵位、錢財來的好。

如今穆兒正與楊修、法正、魯肅等人交好,與世子殿下亦是相熟。如果璣兒能夠隨世子長大,日後賈氏之興,當必然也。

“文和,說到調查司,汝最清楚不過。汝以爲,眼下誰人可擔此重任?”

“回大王,臣以爲,郭祭酒再合適不過!”

賈詡嘴角一揚,朝着高誠拱手一拜,目光卻是帶着笑意,轉向郭嘉。

而郭嘉方纔聽了這話,一個踉蹌差點失態。現在更是直視賈詡,恨得牙癢癢。

第23章 蜀道難第519章 換相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749章 震中第126章 姑臧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259章 入河東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275章 入洛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16章 陣戰黃穰第281章 請才第22章 名揚第877章 無題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820章 前奏第386章 鞠義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843章 大山第659章 科舉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258章 東進第107章 勾搭第817章 借道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676章 逐利第822章 角力第539章 承嗣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279章 臆想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362章 議陣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420章 教學署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408章 陽謀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207章 雄中雄第206章 廖化第436章 戰丹水第599章 勝第619章 襄陽第312章 失心第258章 東進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564章 入夜第37章 只要首級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718章 犍爲之戰(27)第428章 授學第561章 設伏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115章 蓄勢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873章 拼人才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10章 直抵江夏第472章 子衿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267章 襲營(上)第84章 折返洛陽第60章 長社大勝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99章 涼州漢兒第74章 分兵南下第905章 破勢(4)第605章 統戰部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470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