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河西

匈奴吞併屠各,一躍成爲涼並二州之間,一股不弱的勢力。

扶羅韓在得知此消息後,更是心灰意冷,徑直從鬱郅退回河套。內亂一聲,還談何南下關中。

東部戰局,也隨着張任率領精騎,重新奪回鬱郅而正式告終。徐榮大軍留下一部人馬駐防臨涇後,餘者悉數西去,支援涼州戰場。

在涼州,這場大戰才真正開始。

涼州腹心之地冀城、上邽、狄道,雖然飽受鮮卑大軍襲擾,但好在軍民同心,倒也沒被鮮卑人給打破城池。

步度根在涼州遷延日久,所獲也有不少,可卻無法滿足三軍將士所需。

因此,周朝防守力量最爲薄弱的河西,就成了突破點。

早在南下之際,步度根便已派遣一路大軍進攻姑臧。只是路途遙遠,風雪甚多,直到今日方纔直抵姑臧城下。

城中張猛、王國已經做好了準備,只是面對那如潮的敵軍,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鮮卑人馬三萬餘衆,沿途收攏雜胡,約莫四萬餘衆。

這些兵力,對於只有寥寥數千人的姑臧來說,無疑是一場艱難的大戰。

而且,他們面對的還不僅僅是眼前的鮮卑人,屁股後面的酒泉、張掖二郡早已被叛軍佔據,隨時可能東進。

也正如二人所料,不過兩日功夫,自西面殺來的兩萬餘胡兵,與鮮卑大軍匯合一處。

打造了不少長梯的鮮卑人馬,當即便將兵試探進攻。

相較之下,姑臧的情況還算是不錯,起碼比敦煌要強上不少。

敦煌城中,張恭、周生烈、馬騰、韓遂、成公英、田樂、鞠演、蔣石等人,聚於室內,面對眼前局勢,束手無策。

陽關、玉門關已經被攻破了,守關殘兵逃回敦煌,帶回了一道雷霆霹靂。

關外胡夷,兵力近十萬!

這下別說馬騰、韓遂了,張恭也是眯愣着眼睛,不知所措。

十萬胡夷,這還怎麼打?

整個敦煌郡內的百姓,還不到三萬之數呢。陽關、玉門關守關軍隊一失,城內只剩下兩千兵馬,如何與戰?

“都別靜着了,說說吧,這仗怎麼打?”

張恭心中鬱氣橫生,話語間的口氣,也是嚴厲了幾分。

韓遂默不作聲,這仗換誰來也打不贏啊,多說無益。

馬騰短嘆一聲,拱手與張恭言道:“唉,馬某與韓兄處事不周,使宵小得機,壞了萬餘精騎。否則,吾等現在也不至於舉足無措!”

“行了,說這些還有何益處。”

張恭沒好氣的瞥了一眼馬騰,心中埋怨之氣不由而發。

在關中的時候,你們兩個一個比一個厲害,怎麼到了西域,眨眼就被別人給搞了。腦子莫不是被王上給打傻了?

“府君,依烈之見,還是撤吧!”

周生烈亦是長嘆一聲,勸言說道。

“文逸,吾等若棄城而走,那置城內百姓於何地?胡夷劫掠成性,數萬百姓系於吾等一身,恭不願也!”

張恭皺着眉頭,這倒只是次要原因。關鍵還是,自己等人一退,河西將不負大周所有。絲路,也將再度決斷。

“此外,張掖、酒泉二郡皆爲郡中胡夷所據,吾等就算是撤,也未必能安然遠行數千裡之途。且胡夷置雙騎,追上吾等輕而易舉,棄城不智!”

張恭話音一落,室內衆人就更加喪氣了。

尤其是韓遂帳下等人,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是,胡夷有騎兵,可他們這些將校還能尋不到坐騎?

大不了,壯士斷腕嘛!

馬騰亦是啞口無言,大家想法都一樣,畢竟好歹是國朝文武,一羣百姓和兵卒,哪比得上他們尊貴。

室內再度陷入沉寂,張恭見此之景,也差不多都瞭解了衆人的心思。

心中不由暗歎一聲,有心無力啊!

“散了吧,眼下胡夷雖未至,但仍不可大意疏忽!”

衆人散去……

獨留周生烈。

“文逸,恭如此行事,是否過了?”

張恭秉着眉頭,端望着敞開的門外,口中喃呢問道。

周生烈點了下頭,說道:“子敬兄,韓遂、馬騰等人的心思,已經很是明顯了。將無戰心,士卒們又哪裡會死戰到底。此戰必敗之局,吾等早日脫身,也未嘗不可。”

“吾等身爲國朝命官,治理地方,安察百姓,梳理河西,以拓絲路。今日大敵犯境,又怎可棄百姓於不顧,置國朝大略而不視?”

張恭擰着眉頭,繼續與周生烈說道:“文逸,恭與汝不同。某乃都督所舉之人,若臨大敵,棄城輕走,平白墮了都督名聲。載其厚恩,焉能仇報?”

周生烈驀然頷首,靜靜的盯着張恭,沉思不語。

只聞張恭,仍在自語說道:“恭之生平,無才無德,幸都督厚愛,以一功曹之職,驟升一郡之牧宰。都督舉薦之恩,王上信重之情,容不得恭後退一步。”

“大敵臨前,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恭身爲太守,有守土之責。不求幸勝,只求與敦煌同亡。將以薄軀,報之君恩!”

周生烈不由心生敬仰,端視着張恭,有種說不出來的惆悵。

“子敬身兼文武,才俱非凡,更忠耿體國,有名士之風,何以險地而置之。敵軍勢衆,非人力所能挽。王上仁厚,吾等明稟闕下,大王又豈會責君失地之害?”

周生烈還是揚聲勸道,如此忠士,自當盡起才用。輕身犯險,以死明志,於國何益?

“文逸不必再勸,恭心意已決。十室之邑,尚有忠士。恭身受國恩,自當以死報國,何惜殘軀。”

張恭神色坦然,略撫手示意,繼續言道:“文逸,稍後汝去尋韓遂、馬騰等人,與就兒一同回長安稟報河西局勢。請大王及諸公卿,早做謀劃!”

“君且敢死,烈何以苟活!”

周生烈屏氣凝神,輕吐一言。

張恭苦笑一番,搖頭回道:“文逸兄!汝之才華,勝恭何止十倍?恭賴君能,方治敦煌。國朝有君,何愁不興!況且,恭爲太守,失城喪地,爲王上盡忠,還能給就兒博個前途。君便是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吾那侄兒考慮一下啊!”

“子敬~”

周生烈蹙起眉頭,心中也是抉擇兩難。

正如張恭所言,自己一郡中從事,死國之後只怕連個名字都不會留下。

國史,也只會記載:

初平六年,二月。胡衆犯敦煌,破。太守張恭、郡中諸吏,皆死節。

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683章 頓足第545章 鹽利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877章 無題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217章 甜秫杆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271章 威逼洛陽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51章 朝會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3章 舉將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88章 無題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5章 點卯第689章 天變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871章 軍議(下)第485章 離間計第340章 回關中第55章 波纔將兵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224章 帛書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857章 交易第603章 兩軍交錯第4章 騎軍軍侯第427章 緣起第449章 逆襲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927章 深夜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213章 民情第830章 爭城(中)第677章 蓄勢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605章 統戰部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59章 焚營殺賊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889章 決議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310章 唐姬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540章 彌留之際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393章 博弈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924章 下江油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866章 鄉里第735章 漩渦第216章 下鄉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455章 袁紹討黑山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634章 胡夷之爭第804 冬季攻勢(30)第230章 臨洮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273章 無題第107章 勾搭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591章 密謀第620章 劉表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670章 豐年第58章 圍城第871章 軍議(下)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674章 劉焉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