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魏軍北望

初平五年,晉漢昌平元年,七月十五日。

徐榮率領魏軍兩萬精騎,三萬步卒,及六萬餘民夫,十餘萬人拉着周國借的五十萬石糧草,通過潼關,往周國弘農郡治而去。

同時,周國第二軍自臨晉,進抵蒲津渡西渡口,準備舟筏,搭建浮橋。

而周國境內大軍移動的情況,自然是沒逃過河東的眼線。此時河東僅餘萬餘精銳,和新募集的北軍一萬五千餘人。

鄭泰等人再商議之後,立即命王服率北軍進駐蒲阪,由伍瓊率一萬精銳進駐大陽。又以胡珍爲大將,率兵兩千,進駐箕關,統籌野王一帶兵馬。

各軍出動後整個安邑城內,只剩下千餘士卒衛戍。不過好在司徒王允已經率領四萬大軍,兼程南下。

七月二十日。

徐榮十餘萬人及糧草輜重皆聚於弘農縣,而後以此爲基,囤積糧草,命大將郭汜守之。而後,徐榮親自掛帥,以李傕爲副,率步騎五萬,進駐陝縣茅津,北望大陽。

又責快騎飛奔洛陽,命樊稠、張濟立即率軍出動,北渡攻打箕關。

而此時,在長安城內,卻是另外一副光景。

高誠原本正與幾位要員在書房閒談,這一次大家表現的都非常不錯,就是苦了鍾繇。平白沒了相位,所以高誠正極力安慰。

“大王,秋收之後,真要發兵?”

鍾繇早已沒了那日的失望,自從知曉這是大王在給魏人做樣子後,心中的芥蒂便立即煙消雲散。

高誠點了下頭,說道:“兩個月的時間,魏王的病情,也能看出好壞。若是轉好,吾等自然要發兵相助。畢竟,董氏已經無後,魏王又年歲已大。若其病情惡化,乃至病薨,發兵自會向後拖延。到時候,便是先屯兵魏國將校、兵馬以及洛陽,再談河東之事。”

“如此也好,不過大王也是當考慮納妃之事了。畢竟,只有世子殿下一人,萬一有不測發生,恐吾大周亦是有變啊!”

“噗!”

高誠剛喝了口茶,差點沒給吐出來,一對眼珠子,滑溜溜的看向衆人,言道:“不是吧,爾等還真拿這回事當真了?”

“大王,社稷之事,豈能兒戲!”

新任國相閻象義正言辭的說道,讓高誠不由苦笑了一下。

“只是,那蔡氏女也年歲尚幼啊!”

“……”

書房內幾個大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奇怪的模樣。難道年歲小不好嗎?

“大王,蔡瑁遣其女來求姻,必是有所三思。依繇之見,怕是劉表開始防範蔡、蒯二族了。不然,又如何會擇此時機!”

鍾繇深思熟慮了一下,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按道理來說,此時蔡、蒯二族的實力,仍然是強大無比。荊北各族俱附,手底下私兵萬餘,蔡瑁、張允又手握荊州水師。

劉辯縱然是這次奪了豫章郡,荊南親信的實力又強一分,可也沒有能力來確保吞下蒯、蔡二族啊!

“莫非是蠻人?”

高誠也疑惑的猜測一下,因爲在歷史上劉表攻打過交趾諸郡。而荊南與交趾之間,可是夾雜着不少蠻人、山越部落。

“不知,不過劉表既得豫章,必有吞交趾之心。”

高誠點了下頭,附認鍾繇的看法。換成自己,拿下了荊州,肯定要先解決屁股後面的交趾。不然,如何北上與北方諸侯爭雄。要知道,荊州南北地兩千餘里,一旦後方有變,那可就真真的首尾難顧。

再者,交趾刺史部的實力差勁的很,都是些蠻兵。想要抵擋荊州兵馬和水師,簡直難如登天。只有那些叢林、瘴氣、毒蟲等自然環境,纔是漢人最感覺頭疼的。

不過,現在交趾刺史是誰啊?

“元常,如今交趾刺史是何人?”

高誠想到便問,常年專注中原、北方,最南面的那個交趾,確實容易忽略。

“朱符!”

鍾繇想了二三息,便回答說道。

“朱符?”

高誠疑惑的看了眼鍾繇,問道:“這人是誰?從未聽聞過啊!”

“嗯?”

鍾繇反倒是一愣,詫異的問道:“大王不知道嗎?”

這話說的高誠就納悶了,再一觀書房衆人,皆是帶着奇異的目光看着自己。

不是,這朱符到底是誰啊,自己難道就應該人士嗎?

“此人究竟是何須人哉?”

見到高誠再次相問,鍾繇總算是確定了大王壓根就不知道其是誰!可這完全不應該啊!

“大王,朱符正是朱儁長子,字文淵。當年吾等平黃巾時,符便隨其父任之親衛統領。大王與朱公相交甚密,居然不知?”

高誠迷愣了一下,什麼玩意?這朱符,居然是朱儁的兒子。而且,幾年前就照過無數面了?可那時候,誰知道那天天站在朱儁後面的是他兒子,朱儁也不介紹,自己一直以爲只是普通將校呢!

“好吧,這朱符任交趾刺史,狀況怎麼樣?”

“嗯~聽說,也就過得去吧。畢竟,隨其父南征北戰數年,軍伍之人,面對那些蠻夷,脾性還是暴虐了些!”

鍾繇這麼一說,高誠立馬就明白了。也就是說,能力一般唄。治一州之人,脾性暴虐,那些蠻子和山越肯定四處鬧事! ◆тt kǎn◆¢ o

“可朱符既然征戰多年,那劉表也不好拿下交趾吧!如此,蔡瑁又何必着急?”

“不甚知曉。不過,大王納蔡氏,有利無弊,當應之!”

“正是正是!”

“不錯,蔡氏一族實力強勁,吾大周與漢中關係密切。若大王再納蔡氏,日後不論取益州還是荊襄,皆易也!”

書房內,一羣人立即跟着起鬨,大言好處。

高誠擺了擺手,硬是強推辭了過去,隨即便逃之夭夭,省的這羣人繼續在耳邊咋呼。

幾日下來,徐榮已經準備好了渡河事宜,而且東面洛陽樊稠、張濟兩人也已就位。

茅津一帶頓時劍拔弩張,兩軍隔河相望。

面對大名鼎鼎的徐榮,伍瓊的壓力還是非常之大。畢竟,那可是打遍關東無敵手的名將啊,自己久居宮廷,唯一的一戰,便是安邑之變。

真的能擋住對面的徐榮?

好吧,只能寄希望於對面河東軍的士氣不高了。

同時,伍瓊還向安邑去書一封,要求盡數拿魏軍家小,發來大陽,以爲其軍束縛。

第391章 救災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608章 廟算第32章 鳴金退兵第661章 三爵制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70章 帳內威逼第523章 復漢庭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185章 美陽之戰(25)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143章 出城第580章 謀劃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1章 良家子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471章 話馨語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68章 襲營(中)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626章 再戰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909章 破勢(8)第599章 勝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911章 破勢(10)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446章 交易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821章 雁門關外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350章 三官通寶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22章 名揚第846章 勸言第625章 甘泉宮破第631章 劫營第87章 宮廷奏對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82章 摔樽爲號第936章 亂戰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30章 輕兵陷陣第521章 明意第20章 漢中戰事第340章 回關中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795章 冬季攻勢(21)第637章 河西第156章 退兵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143章 出城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475章 休屠各第562章 伏擊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303章 兩難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107章 勾搭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65章 蟻附第70章 帳內威逼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291章 父女第230章 臨洮第48章 覲見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402章 至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