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安邑諸公

樊稠、張濟二人的心情,由於這封書信的到來,更是陷入低谷。

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辦是好了。

只能,再派信使去長安,詢問自家大王的病情。然後,就是繼續在洛陽城內呆着了。

魏王沒死,他們還有盼頭,說不定藉助周國的力量,還能奪回河東,重現往日魏國繁華。若是死了,他們也大可名正言順的歸附周國,替魏王報仇雪恨。

可現在,卻是病重在榻。

從河東政變,到現在他們都沒有接到任何一封指示他倆如何做的命令。直屬上司牛輔,湊巧的回了安邑,一併死在那了。倒是周國國相鍾繇下令,讓他們堅守城池。

可是怎麼守?

他們手底下萬餘精銳,也都是河東人。雖然是當年遷到河東的洛陽百姓子弟,但家小都在河東。

現在防止那些兵卒逃散都快來不及了,更別提防守了。若不是城內還有強拉的兩萬壯勇,二人真想立馬先跑到周國境內再說。

洛陽城內百姓,都是強遷到此。壯勇,也是強拉的。還有軍心渙散的萬餘河東兵,鬼知道王允什麼時候殺過來。

甚至,不要多少兵馬,幾千人過來就可能拿下洛陽城。

樊稠和張濟現在除了自己的親衛、子侄外,其餘人,全都信不過。

但現在,王允委實沒有心思去管在河南郡的樊稠、張濟,此時正將自己目光,死死地盯在晉陽。

安邑城內,經過一場大肆殺戮後,近萬顆董卓親信的人頭,使得河東成爲王允的一言堂。哪怕是同樣合謀起兵的黃婉、鄭泰、董承等人,也是不敢有任何異言。

唯獨能夠反駁王允的只有一人,雁門郭縕。

倒不是說郭縕有多麼厲害,而是其手中掌握的晉國的兩萬精銳兵馬。這些人,可比白波軍以及歸降的萬餘河東兵強太多了。

此時,王允與郭縕,就坐在安邑宮內,面視而談。

“孟修,胡珍、楊定縱火之時,何故不出?”

王允看着今日剛剛到安邑的郭縕,心中還是有些不爽的。自己可是命令於其,待胡文才、楊整休火燒周魏大軍軍糧時,伺機掩殺。如此一來,周魏二國必然潰之。

郭縕神色不動,看了一眼王允,嘴角揚了一下,卻是閉口不言。似乎,這件事壓根就與自己無關。

王允頓時有些氣急,冷眸盯着郭縕,厲聲言道:“哼,孟修,莫要過之?”

此言一出,郭縕才正視王允,言道:“縕今日前來,爲的便是雁門。司徒不論是想要什麼,但只要不爲難郭家,縕可以當作不知!”

“雁門乃是國家郡縣,何謂爲難郭氏?”

王允仍在氣頭,直言說道。

郭縕點了下頭,神態突然間放輕鬆起來,慢慢起身,而後說道:“既然司徒以爲張燕小賊適居雁門,那縕也只好歸晉陽了!”

王允眼角一眯,郭縕想要做什麼?支持呂布?

“噢,忘記告訴司徒了。縕能使呂布壓下嗣位晉王的念頭,也能讓他登上晉王之位!”

郭縕說完,徑直離去。

留下王允一人,邪眸盯着那離去的背影,感受着空曠殿內散出的一陣陣涼意。

這大漢,如今便似這大殿。

望眼下去,盡爲灰塵,而無一珠玉啊!

從這場謀劃開始之際,自己就在考慮如何壓制那些統兵大將。縱觀先帝至今,大漢朝手握重兵的將軍,還有幾人忠於漢室。若非當年先帝不聽忠臣之言,削高逆兵權,何至於大漢有今傾之難?

呂布、郭縕、郭太、張燕、張揚,這些所謂共剿逆王的盟友,沒有一個人心懷忠義。

郭太倒還好,在眼皮底下,其帳下諸人一如李樂、胡才、楊奉、韓暹等大小渠帥,皆是貪利之輩,可以隨時下之。

而呂布和張揚二人,手握重兵五萬餘人,又掌持天子,確實難辦。先前,使張遼去晉陽,爲的便是讓張遼告訴呂布,自己與郭縕交密,使其不敢擅自僭位,以安其心。

同時,又使張燕據之雁門,兩面圍堵太原郡。可誰曾想郭縕竟因此事而不滿,看來,郭氏也是狼子野心。

思忖感懷良久後,王允這纔派人通傳鄭泰、黃婉、陳紀三人密議。

“子琰、元方、公業,坐!”

三人落座,鄭泰問道:“王公,與孟修所商如何?”

郭縕的事情,安邑城內幾位巨頭基本上也都知曉了,更加清楚郭縕親自來安邑的主要目的。

王允搖了搖頭,言道:“郭縕,欲以雁門爲家!”

這話一出,陳紀與鄭泰俱是皺起眉頭,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啊。要知道現在雖然輕而易舉的除掉了晉王丁原,但尚有呂布在側。

“子琰,子由和德瑜募兵如何了?”

王允轉語不再提及郭縕一事,而是詢問王服與伍瓊的募兵情況。

黃琬立即回道:“如今已經募兵五千餘人,只是北軍五校,如何編制?若是一校兵馬過多,難免重蹈覆轍!”

“嗯,這樣,子琰可知周國軍制乎?”

王允突然想到周國的軍制,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黃琬點了點頭,先前或許還不曾注意過。可經此次離石大議後,數萬周兵北上,其各軍編制幾乎盡爲北地所知。

“那吾等便仿周國軍制,重設北軍、南軍,皆一萬五千餘人。便以子由任北軍中侯,德瑜任南軍中侯。如此,三萬餘衆,足夠應一時之需。日後,再言其他!”

“如此甚好,安邑倉廩充實,錢糧衆多。不過,倒是甲冑過少,庫存不足萬數。”

黃琬說完,王允又說道:“無妨,可重新召集洛陽匠戶,編作大匠,製備甲具戈矛。另外,還要派人聯繫張燕,務必使其忠於漢室。”

“子師放心,琬稍後便去安排。”

黃琬應下。

旁邊的陳紀也言道:“子師,如今天子在晉陽,吾等可以試一試,看看能否自呂布手中迎回天子。只要天子回到安邑,那呂布是否有反心,都將無法危及陛下!”

“也好,驟時大可許給呂布一番好處。無論如何,先將陛下迎回安邑再說!”

迎回天子本是最爲重要之事,按照原先計劃,便應是郭縕率軍與自己匯合,兵臨晉陽,裡應外合之下拿下晉陽。

可由於雁門一事,郭縕幾多去書於己,要求張燕退出雁門。現在更是親自前來安邑,發兵晉陽一事,自無從談起。而且,眼下郭縕明顯將這些密事,盡皆透漏出去。所以,現在只能如此嘗試了。

隨後,幾人商定了一下朝廷三公九卿的擔任人選,這才作罷。

臨散時,王允還是多言一句:“公業,汝與司農相交甚密,稍後去探探司農的意思。”

鄭泰衝着王允點頭示意,心中明白王允的想法。

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480章 納采禮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242章 破壞第601章 棋局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923章 江油城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303章 兩難第408章 陽謀第26章 破城潰敵第292章 天子!崩!第59章 焚營殺賊第123章 皇甫嵩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107章 勾搭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273章 無題第915章 定略(下)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870章 軍議(中)第909章 破勢(8)第528章 獻計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303章 兩難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906章 破勢(5)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845章 內爭第119章 青石岸之戰(下)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138章 閻象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454章 倉廩實第910章 破勢(9)第14章 銜尾追擊第2章 終有離別第614章 下陽城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580章 謀劃第480章 納采禮第381章 撤退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760章 趙宮第274章 大業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554章 諸事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870章 軍議(中)第493章 張遼投郭縕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150章 捐納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408章 陽謀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20章 漢中戰事第49章 論兵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291章 父女第690章 雨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57章 退保長社第267章 襲營(上)第579章 趙盛第812章 肱骨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813章 計議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197章 疲兵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736章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53章 兵發關東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827章 大戟士第868章 占卜第198章 三駟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