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

晉陽城內,呂布站在南門樓上,甲冑在身,手摁佩劍,端望着南面。

身後親信魏續、高順立足於後。

“伯平,張遼可信嗎?”

呂布未曾回首,背對着高順問了一句。

高順回道:“可,亦不可!”

“嗯?伯平兄,此話何意?那張遼到底能不能信啊?”

魏續聽的一塌糊塗,不解的再次問道。

“主公,晉王薨於離石,郭縕所圖。但郭縕又豈會輕易放過晉王心腹張遼,所以不可信。其次,張遼回晉陽後,並無異動,或可信。”

高順說完,在此閉目眺望遠處,聽得身旁魏續是撓頭搔耳,愣是沒聽懂。

呂布搖了下頭,輕嘆一聲,說道:“張遼勸吾莫要心急,進晉王位。據其意,吾進晉王之時,便是王允攻吾之際。不過,現在看來,吾便是不爲晉王,那王允依舊容吾等不得啊!”

“這是自然,王允那老匹夫出身太原王氏,與王柔、王澤必有聯絡。他們這些世家豪強,肯定容不得外人手握重兵。姊夫,依續看來,不若吾等先下手爲強。除了王柔、王澤,再與王允戰之!”

魏續話音剛落,高順便立即說道:“萬萬不可,王柔、王澤雖與王允同宗,但非同家。若是殺王柔兄弟,城內世家豪強必然反於吾等,於大戰不利!”

魏續卻是不爽了,立即回駁:“伯平,那王柔和王澤,早晚必背吾等投王允,難道汝還看不明白嗎?”

高順沒有說話,正如魏續所言。明知王柔和王澤早晚會投靠王允,但就是沒有辦法動他們。太原王氏,可並非說說而已。

不比別州,整個幷州,數的着的世家也就太原王氏了。至於郭氏,現在只能算是郡望,跟王氏一族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除王氏之外,郭氏的態度現在也是一個未知數。郭縕殺晉王,但誰都不知道他到底會倒向哪一方。如果說倒向王允,那自己等人真的就沒法打這一仗了。

而這個可能,極大!

因爲郭縕手中半數兵馬,都是晉陽王氏的人。晉陽王氏與祁縣王氏,雖分居兩地,但同脈相連,這個時候怎麼可能拆自家人的架子。

呂布也沉默了許多,不發一言。在城樓上佇留個把時辰後,便返回城內,去尋張揚。

眼下,張揚的態度也極爲重要。

到了張揚府上,呂布徑然直入。

“稚然兄,此時吾等大難臨頭之際,汝竟還有心思玩樂?”

呂布見到張揚的時候,其正在與二三侍妾玩鬧,不禁抱怨一句。

張揚揮手示意侍妾下去,轉身朝着呂布見禮,言道:“奉先來啦,快快入座。”

落座之後,張揚看着呂布,問道:“奉先何必如此着急?王司徒,尚未將兵而來呢!”

呂布環視左右,見四下無人,這才說道:“稚然兄,若佈於王公戰,兄助何人?”

張揚身形一頓,看了呂布一眼,搖着頭說道:“奉先何出此言,幷州貧瘠,經不起大戰,當以和爲貴啊!”

“這麼說,稚然兄是支持王允了?”

呂布眼睛一眯,緊緊盯着張揚。而張揚卻是再度搖頭,言道:“吾與奉先私交甚密,焉會助王公!”

這話一出,呂布還是緊繃着身子,心中氣火上涌。

沒有張揚相助,這一場仗,自己不可能打贏。

“布不進晉王位,王公能予布何位!”

遲疑了一會,呂布才咬着牙問道。既然打不了,那就只能謀和了。

“陽侯,大將軍!”

張揚說完,呂布又問道:“予稚然兄何位?”

“長子侯,衛將軍!”

“稚然兄,如此便服矣?”

呂布擰着眉頭,陽侯應該就是食邑陽邑了。陽邑不小,標準的萬戶侯,但是比起晉王差的太多了。

聽到呂布質疑,張揚也無奈,湊到呂布耳前,低聲言道:“奉先,非是吾欲從之,實乃力不足也。予吾言此者,乃是王柔。而且,王柔尚言,郭縕將爲徵東將軍。太原王氏、郭氏聯手,吾等還是見好就收吧!”

“郭縕爲徵東將軍?”

呂布自語一句,接着又長嘆一聲,只好說道:“稚然兄,告訴王司徒,布要晉侯之位,以全吾大晉血祀。只要保全晉國宗廟,布願以禮恭迎司徒!”

說完,呂布起身便走。

張揚看着呂布離去,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公仁的計策還真是不錯。這場戰事,總算能消弭於無影之間了。

稍微整頓了下衣衫後,張揚回到書房,立即派人尋董昭來。

董昭到了書房,看到張揚面色輕鬆寫意,心知呂布當是來過了。於是,拱手賀之:“恭賀府君,全保忠義!”

“公仁來了,快快落座!”

張揚見董昭來,亦是面色一喜,心中也是感激不盡,言道:“唉,今日多虧了公仁妙計。否則,奉先與司徒刀兵相見,揚實不知助之何人啊!”

“府君身在局中,難免有爲難之際。昭能爲府君分憂,亦是幸事!”

董昭不慌不忙的回了張揚一句。

“公仁莫要謙虛了,不過,今日奉先對於陽侯之位,略有不滿。其提請晉侯,公仁以爲司徒能準否?”

“府君放心,司徒胸懷寬厚,只要呂將軍不進王位,司徒必應!”

“呼,那便好,那便好!”

張揚鬆了一口氣,又說道:“公仁,恐怕還要麻煩汝往晉陽走一遭,稟於司徒。稍後,揚亦作書一封,以明司徒!”

“府君放心,昭必不負厚望!”

……

望着恢宏的長安城,高誠不由停下戰馬,遠眺望之,終於回家了。

今歲,大周國又是瞎轉悠了一圈,毛都沒得到。

身後羽林、虎賁二校,衛之左右。前方第一軍正在渡過渭橋,周圍仍舊有不少來圍觀的關中百姓。

而再後面,就是魏國的散兵遊勇。兩萬五千餘人,跑了約莫兩千人。要不是進入了周國境內,估計還會少上一批人。

可即便如此,這些人也徹底沒有戰鬥力。士氣低迷到深溝裡了,除非回到河東,不然休想出來。

那些將校們,也是垂頭喪氣,到了長安都沒能讓他們提起丁點興致。盡皆沉於家族被滅的憂傷中,無法自拔。

王允大開殺戒的消息,經樊稠和張濟的手傳到了軍前。數萬老弱婦孺被屠戮一空,懸首安邑城外官道,連綿數十里。

這讓他們喪盡心氣。

眼下,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來告訴他們去復仇。

可那個人,也陷入陰陽兩界間,一步生,一步死!

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154章 掘平陵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645章 王氏第521章 明意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660章 論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589章 漢中事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50章 求解黨錮第347章 上林苑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38章 哀兵必勝第427章 緣起第878章 其爲人孝弟也第761章 辯計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37章 只要首級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6章 大權旁落第233章 調查司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827章 大戟士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241章 撤離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516章 燕國困局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600章 袁渙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278章 定關中第30章 輕兵陷陣第905章 破勢(4)第59章 焚營殺賊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156章 退兵第47章 婚後四禮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547章 內亂第253章 殤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302章 攻關第496章 至藺縣第608章 廟算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623章 奇兵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126章 姑臧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656章 追贈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677章 蓄勢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550章 據殿死守第257章 清君側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896章 渡江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59章 焚營殺賊第252章 摧毀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11章 殺人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134章 信騎第204章 傳報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735章 漩渦第694章 犍爲之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