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屯兵武關

劉表的信使,是在三月剛剛來臨之際,抵達長安,找到一直滯留在此的劉磐。

河西四郡的事情,高誠只是傳書一封,予駐紮狄道的蘇則。

別的倒是沒提,僅是言武威郡守黃雋,常年治理武威,勞苦功高,欲傳至長安,授博士。

想來,蘇則也會明白其中意思。畢竟,如今酒泉黃氏家主便是黃雋。黃雋若是來到長安,必然長居於此,酒泉黃氏也將分之於二。

兩日後,劉磐求見。

高誠於未央宮宣德殿見其。

“外臣拜見王上,王上萬安!”

劉磐躬身行禮。

高誠對劉磐的感官非常好,已經好到爆表了。

“文嶽,無需多禮,無需多禮,快入座!”

第一次與劉磐見面,高誠就是眼前一亮。劉磐的相貌算不得太出衆,可八尺身材,魁梧健朗,行爲舉止,亦是禮儀盡到。

同爲武人,高誠不由對其初感不錯。之後與其的交談,發現其文采也是非凡,可謂是有勇有謀。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誠知道劉磐這個人物。

荊州劉表麾下,真正的大將不多。蔡瑁算其一,但善水戰。黃祖、張允都是屬於拉出來也算那麼一回事,真打起來鬼知道是什麼樣。

之後,便是文聘這位天下名將。魏延籍籍無名,黃忠倒是有勇有謀,膽略非凡。

除此幾人外,就剩下這位年紀輕輕的劉表從子,劉磐。

劉表初定荊州,其遷治襄陽,坐鎮江北。劉磐居漢壽,坐鎮荊南。此次前來長安,亦是荊南平定日久,無所動亂。

而歷史之上,劉磐一直坐鎮到劉表勢力滅亡,劉備借劉琦之名吞併荊南四郡。而在此之前,劉磐一直在跟太史慈交戰。

東吳逆流而上攻打荊州,水戰爭奪要點自是江夏,而陸戰爭鋒要點便是長沙。

劉磐手下有黃忠、霍峻在,但也不能否認阻太史慈數年,使江東不能水陸並進的能力。

此刻,高誠看着坐在案前,皺眉不已,卻又顯得有些着急的劉磐,驀然感覺有點意思。

“文嶽,今日所來,可有要事?”

聽到高誠詢問,劉磐心中不禁更加糾結。向高誠這等逆賊求援?真不知道叔父再想什麼?

身爲漢室宗親,劉磐很不爽高誠、董卓、丁原。

“回稟周王,磐今日來,乃是,乃是爲請援兵!”

劉磐看都沒看高誠,拱手虛對,咬着牙將話說完。

“求援?何故?”

高誠沒有在意劉磐的態度,不管如何,前些時日龑兒生日,劉磐可是將日夜所佩美玉相贈。

“唉,家國不幸。叔父居荊州,前些時日袁術使大將孫堅,發兵攻吾襄陽。不料,孫堅死於流矢之下,袁術惱羞成怒,又派大將張勳發五萬銳士來犯。叔父念荊州百姓生活不易,不欲戰火連年,特請周王相助!”

“孫堅死了?”

高誠猛然一驚,有些沒想到,不禁感懷言道:“唉~文臺兄世之虎將,竟不想折戟江漢!”

劉磐眉頭皺起,周王這是何意?

孫堅與周王相交良久,劉磐當然知道。可這兩人相交,更多是打仗打出來的。頂上天,也算是個英雄相惜。可此刻說這番話,莫非並不想援助叔父?

“周王,叔父曾言,若周王將兵調和,荊州願奉二十萬石糧草,助關中百姓渡此難關!”

二十萬石,不少了。

荊州都快被抽乾了,劉磐說完這話,臉上也是有心疼之色。

兩年前,剛定荊州之時,府庫之內存糧百萬石。諸侯討董,荊州默默無名,可是被北上的孫堅,順手奪了南陽,損失糧草不計其數。

直到去歲孫堅再領大兵犯境,荊州尚有存糧近三百萬石,布帛無數。周王使人購糧,糧草兼運不濟,藉以商賈后補之,去五十萬石。酣戰近乎一年,士卒撫卹,戰爭消耗,去近百萬石,如今又去二十萬石。

荊州府庫餘糧,只怕不多,最多供應這三萬兵馬屯防半歲時日。

“二十萬石?”

高誠眉頭一翹,心頭一喜,言道:“好,明日吾便調張任所部,屯住武關!”

“多謝周王!”

劉磐面上看不到喜色,平淡至極,又緊接言道:“周王,外臣事已了,先行告退!”

“文嶽莫急,先前贈玉於犬子,孤當謝之!”

高誠揮了下手,衝着一宦官言道:“且取上前!”

“諾!”

宦官是從民間逮回來的,當年戰亂,有不少人跑回洛陽,但也有人卷着財貨,逃至鄉下。只不過,一場大洪,一場賑災,摟出來不少。再加上當時封王之議已定,這些人也就留了下來。

“此乃孤所注孫子兵法,且贈予文嶽!”

劉磐一聽是周王所注孫子兵法,眼眸亦是一亮。周王乃天下名將,其所作注,必有另見。

“磐,多謝周王厚贈!”

劉磐從宦者手中接過這數卷竹簡,躬身拜謝。

第二天,高誠就命段煨調張任所部騎兵,前往武關駐紮。同時,又傳信於已經回到河東的董卓,相邀其遣精騎,一同劫掠關東。

沒辦法,關中缺糧,韓遂、馬騰沒有半年功夫別想見到什麼東西。能找人買的糧也都買的差不多了,只是還不夠。

剩下的便只有一條路了,劫掠!

首選南陽袁術,如今袁術大軍兵發襄陽,宛城正是其屯糧屯械之所。那地方守備森嚴,騎兵不可能打進去,但能劫袁術自兩淮發來的糧啊。

再不濟,劫掠村鎮縣邑總行吧。

反正那又不是自己的子民,什麼時候成了咱大周的人,再談仁義吧。

不到時日功夫,張任大軍便抵達武關,前出武關道。

袁術自是收到了這條訊息,再生氣也只能調集兵馬守備要地。大軍已經抵達漢水,正在重新圍困襄陽城,不可能剛到地方就退兵。

此時襄陽城外,纔是真正的名將雲集。

劉表這邊蔡瑁、張允、黃祖、黃忠、文聘、蘇飛、陳生、張虎以及默默無名的城門小校魏延。

而袁術這邊,主帥張勳、副將李豐,尚有橋蕤、樂就、陳紀、雷薄、陳蘭、孫策、程普、韓當、黃祖、朱治。

不過,再多名將都沒什麼用,望着滾滾而去的漢水,以及屯住於襄陽之側的荊州水師大寨。

張勳很是頭疼。

目前自己這方沒有水師啊,先前黃祖接連戰敗,那也是因爲水師在潯陽一帶,相隔甚遠。抵達江陵時,孫堅已經過了漢江。現在水師立好營寨,防備漢江上下數百里,如何破之。

不破荊州水師,漢江都過不去,何談攻打襄陽。

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257章 清君側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539章 承嗣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808章 廟算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660章 論第871章 軍議(下)第587章 青州第619章 襄陽第41章 悲喜交加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879章 二事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659章 科舉第573章 洛陽!第648章 平城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547章 內亂第6章 大權旁落第869章 軍議(上)第488章 無題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391章 救災第643章 休整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600章 袁渙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935章 攻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375章 抗洪第907章 破勢(6)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343章 軍制第690章 雨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616章 無題第12章 坐觀城破第99章 涼州漢兒第769章 亂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644章 劉琦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258章 東進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454章 倉廩實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728章 狀元城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402章 至離石第689章 天變第103章 圍城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310章 唐姬第24章 八拜之交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30章 輕兵陷陣第302章 攻關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273章 無題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131章 清剿第106章 追尋第731章 儒林第292章 天子!崩!第834章 下晉陽第750章 南國第562章 伏擊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759章 凜冬第358章 大徵兵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355章 籌謀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496章 至藺縣第30章 輕兵陷陣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417章 春耕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