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

這場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洪災,所造成的危害不僅如此。

大水一涌而下,泰半水量自芮鄉、華陰兩端缺口衝出。但仍有不少大水,繼續沿着大河河道,流向下游。

陝縣,最終沒能逃過此劫。

在這地勢轉圜蹊蹺之間,河堤的作用已經無法攔住那奔騰而過的地上懸河。

大水一漫數十里,淹沒周邊三四個縣。

隨後繼續向東。

由於中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由高轉低,雨季的形成亦是如此。

九月份的天,正是豫州、兗州、冀州等部分地區的雨季末期。洪水,越往下游去,水量聚集的也愈加豐富。

這一去,便是遙遙數千裡,直至青州。

連綿雨天,正在京畿地區與屯駐在虎牢關的張邈作戰的袁術,亦是匆匆撤軍往汝南而去。哪怕是張邈、曹操等人,亦是放棄虎牢關,退回陳留,準備各項事宜,抵抗大洪。

京畿地區還好,人口早已經被遷往河東安邑,百里無人煙。

大水一漫而過,幾無所得。

雄偉的虎牢關城,也被洪水沒三尺有餘。

過了虎牢,關東一片平坦,千里之地,皆化爲澤國。

袁術在汝南,面對這等大洪,也只能盡力而爲,減少損失。

同時,召集徭役,加固淮河堤岸。

因爲,淮河一帶的雨季剛過不久,正值水量充沛。萬一大水衝入淮水,袁術也怕洶涌的淮河一越而出,與大河兩面夾擊自己啊。

袁術實力雄厚,歷年所囤積的錢糧衆多,口衆又居諸雄之首。不論是在物資,還是人力上都足夠用。

可陳留的張邈、曹操就沒這麼幸運了。

大水一漫而過,千里之地,無可擋之。

張邈、曹操看着那洶涌的大水,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們可不如高誠先前做了這麼多準備,處於戰爭期間的兩人,哪裡有那時間遷移百姓!

這沿河百里,數十縣邑,近四五十萬口,不知能存下多少。最關鍵的還是糧食,兗州產糧區,幾乎盡在大河南岸二三十里之外,皆沒。

顆粒無收,幾成必然!

還有青州。

青州刺史臧洪,也沒有想到這大水,居然如此洶涌。

大河流經青州平原、濟南、樂安三國,自己本屯兵馬於高唐,跟南下的公孫瓚所部田楷交戰。依大河天險堅守,可誰知大水衝過高唐,高唐倒是無恙。

只是後面卻遭殃了...

大水一決堤壩,直入漯水,與其同進。

連漫濟南、樂安、齊國數十縣,臨淄都沒能逃過這一劫。

如此,也就罷了。

自己損失不輕,可高唐囤積不少糧草兵馬,還能繼續與田楷交戰。只是,那田楷先前爲了渡過大河,盡刮渤海、清河、平原三郡舟船。

大水一來,其身處平原,卻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而且,趁着大水涌過,數百里澤國,盡爲其有。一時間,千舟齊渡,萬帆高揚,越過大河直去臨淄。

臧洪身在高唐,所有舟船不過二三百之數。心中也知曉大水漫過,三郡百姓、兵馬盡皆離散,想要攔住田楷的進攻,已經不可能了!

由此,渡舟北上,退往冀州袁紹處。

而北海郡守孔融,先前剛好回了北海國。可北海兵馬,盡在高唐,田楷攜大勢而來,孔融也只能俯首獻城。

冀州袁紹,亦是苦不堪言。

大河淹了兩岸數百里,冀州又哪裡能躲得過去。

後方老家被沒,袁紹率大軍屯在界橋,也是心急。尤其是當臧洪逃了過來後,心中更是火上澆油。

青州被田楷攻破,局勢已經開始對自己這個聯盟大家庭已經不利了。

兗州諸雄,亦遭大水破壞,恐怕無力北上來援。青州被破,徐州牧陶謙的大軍,隨時都能北上,亦或者趁着兗州虛弱,發兵攻打其諸郡國。

原本非常好的戰略部署,全被一場大水給衝的零零散散。現在,恐怕必須要主動尋求公孫瓚決戰,以定勝負了。

勝了自然是沒得說,可若是敗了,那就大勢去矣。

這種選擇題讓袁紹很是糾結,拿不定主意。

這一日,三軍諸將會帳。

袁紹滿面愁容,看向帳內神色各有差異的幕僚、將校,感懷言道:“唉,諸君,自董賊反叛,吾炎漢朝綱失常。先帝崩於前,幼帝走於後,幸得天子英明,委紹以重任,匡扶漢室。”

“紹不才,賴天子厚愛,諸君捧拱,得以聚天下英傑,奉詔討賊。戰經久月,終復洛陽神都。誰成想,吾那不成之弟,於紹心懷怨恨。家門不幸,兄弟成仇,以致義舉半途而廢。所幸,諸帝護佑,董賊敗退河東,不敢東視。”

“天子日漸神武,幽冀萬民安康,錢糧富足,只待天時,便可揮百萬雄師,以復朝綱,定鼎漢室江山。唯恨那袁術,竟趁此機,勾結公孫賊寇,南北相兵,逼吾漢室。又逢天降大災,沒千里之土,妖孽橫生!”

“紹心感無力,已無措矣!”

袁紹垂頭喪氣,連連嘆氣,不知其意。

唯有許攸,挺身直出,拱手敬言:“大將軍何出此喪氣之言哉,若無大將軍,幷州丁原逆賊,早早發兵東進。吾大漢,焉知存乎?今有大將軍,率吾等忠義之士,西攻丁原、董卓、高誠,北抵公孫瓚、南抗袁術、陶謙。戰事雖有不利,可皆非戰之過。實乃逆賊羣生,吾等難以一合蕩清!”

“還望大將軍振奮士氣,率吾銳士,先破公孫,再敗袁術,而後西定朝綱!”

許攸最後補上一句,讓袁紹恢復了不少神氣,眸含深意,其情切切:“子遠一語,復振吾心啊!”

“望大將軍振吾軍心,率吾銳士,先破公孫,再敗袁術,定鼎朝綱!”

帳內其餘人,也齊聲喝來。

袁紹復其神采,大喝一聲:“好!承蒙諸位以待,紹必不負之!”

說完,袁紹轉頭看向頭號幕僚田豐,問道:“元皓,時至今日,先前大勢爲洪水所憾,吾等可與公孫戰否?”

“明公,欲戰否?”

田豐眯着眼睛,緊緊盯着袁紹的面龐,反聲相問。

袁紹眉頭一皺,思忖片刻,言道:“欲戰,又欲不戰。兩相抉擇,實難取也!”

“豐有一言,奏請明公!”

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730章 長安夜第299章 大戰,起!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769章 亂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492章 諸變第78章 連鎖反應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419章 屯兵武關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699章 犍爲之戰(8)第289章 國士第592章 應對第545章 鹽利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204章 傳報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269章 襲營(下)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845章 內爭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353章 批評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558章 作逆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410章 長治久安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68章 憤!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591章 密謀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754章 河東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86章 回府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20章 劉表第33章 死裡逃生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438章 烽煙四起第273章 無題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91章 問答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97章 涼州現狀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353章 批評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602章 回援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48章 覲見第343章 軍制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245章 破衆第644章 劉琦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281章 請才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91章 問答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353章 批評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827章 大戟士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310章 唐姬第915章 定略(下)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275章 入洛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567章 禮、家、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