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決定南征

一行人回到王府,蕭峰自去見忽必烈。

忽必烈在書房裡伏案批閱公文,圖亞站在一旁硯着墨,見蕭峰進來,她忙躬身深深行了個禮,道:“圖亞感謝大將軍救命之恩。”

蕭峰還禮道:“王妃不必客氣。”

忽必烈站起身來,呵呵笑道:“蕭將軍請坐。”

蕭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問道:“不知王爺找我何事?”

忽必烈還是呵呵笑道:“蕭將軍大喜!”

蕭峰微微一笑,淡然道:“王爺已收到大汗的聖旨罷?”他一聽就明白,忽必烈所說的大喜,不過是蒙哥對他的加官晉爵。

忽必烈笑道:“是的,剛接到到大汗的旨意,命我就地處死失烈門與腦忽,同時對蕭將軍所立的大功,大表嘉許,大汗將臨潢城方圓三十里的所有土地都賜與了你。”邊說邊拿出一卷黃軸來,遞給蕭峰,道:“這上面都是蒙文,我想你看不懂,就直接和你說了算,也不宣讀了。”這在蒙古乃是極高的獎賞,歷來只有王爺才能擁有封地,封地給一個外族的人,在蒙古實爲首開先例,蒙哥與忽必烈對蕭峰的器重由此可見一斑。

蕭峰接了過去,看也不看,隨手放在衣兜裡,嘴裡道:“謝大汗和王爺。”他非但沒有一絲喜悅,相反,他知道形勢對他辭官起來越不利,心裡甚是焦急。

忽必烈道:“大汗還有一件旨意,據南方探子來報,如今合州一帶宋軍固防不穩,蜀道天險已盡在我軍的掌握之中。大汗準備明年親征合州,擬先攻下鄂州,控制西南一帶,以切斷合州的互相呼應。只要合州、鄂州攻克,即可直搗臨安,咱們蒙古一統天下當指日可待了!”

蒙古南侵大宋,雖然在蕭峰看來是必然的事,但真正聽到忽必烈的部署時,還是禁不住手心汗水涔涔而下。只聽得忽必烈繼續道:“所以大汗命你帶領八萬大軍攻打鄂州,即日南下,大汗說了,鄂州乃南北戰略要地,宋軍必會全力防守,此次攻打,一是爲明年大舉南下掃平道路,二是一探宋軍虛實,三是將士們養精蓄銳,已許久沒打仗,籍此機會檢驗一下士兵們的作戰能力。”

蕭峰一聽大驚,道:“王爺,蕭某早有言在先,在下乃一介粗人,不懂行軍打仗,這領兵之事,恐怕難以勝任。”他沒想到心裡顧忌之事,竟一下子擺在了眼前。

忽必烈笑道:“別人不知,我難道還不知嗎?蕭將軍外表粗獷,但實是心思敏捷,又加武功蓋世,世上再尋不到像你這樣適合做大將軍的了。自從京兆一役,你的大名更是傳遍南北,人人都敬畏,趁着士氣高漲之時,領兵南下最是適合不過。”忽必烈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蕭兄,你就別謙虛了,契丹人裡出了你這樣的英雄,他們人人都以你爲榮,聽從北方來的人說,臨潢城裡聞得蕭將軍大敗叛軍,不費一兵一卒,就救了京兆城裡幾萬百姓的性命,他們也十分高興,專門舉行了慶祝會呢。聽說耶律英和蕭明陽要不是因爲太遠,還想跑過來探望你呢。”

蕭峰想起這兩個肝膽相照的好兄弟,也不禁甚爲想念,但此時忽必烈若無其事地提起他們,彷彿是意無意地提醒蕭峰,臨潢城還在蒙古的掌握之下,同時語氣裡也在似在說,現如今蒙古與契丹乃是一家,蕭峰不該再分彼此。

蕭峰正在尋思如何找託詞,忽見一侍衛走進來道:“稟王爺,爪忽都的兀良合臺將軍在外求見。”

忽必烈喜道:“來得真快!現在在何處?”

侍衛道:“小的知道王爺正在見蕭將軍,所以讓他先在小花廳等着。”

忽必烈站起身來,道:“好,我去見他!”

蕭峰巴不得忽必烈就此走開,好讓他從容想個對策,當下也站起身來道:“王爺既然有事,蕭峰就先告辭了。”

忽必烈拍拍他的肩頭,笑道:“好,你回去收拾收拾,大軍很快就要出發。”不等蕭峰說話,他說完後轉身就走,朝小花廳去了。

蕭峰也住在王府裡,他穿過幾重曲曲折折的迴廊,來到他與楊過、柳如浪和阿紫住的小院子。只見阿紫正拿着柳如浪在信陽時給她的玉佩對着陽光照着,嘴裡對一旁的柳如浪道:“四哥哥,這玉佩上的小人用什麼法子刻上去的?怎麼一會兒笑一會兒哭?”

柳如浪笑道:“不是刻的,是它自己天生上去的。”

阿紫側過頭來看着他,道:“你哄小孩子呢!”

柳如浪道:“你不信就罷了,你想這世上有誰能做到這樣的巧奪天工?”

兩人正說着笑,忽見蕭峰走進院子來,柳如浪迎上前去問道:“大哥,忽必烈找你何事?”

蕭峰嘆了口氣,輕輕說了幾個字:“讓我南征。”

柳如浪與阿紫都嚇了一跳,柳如浪道:“剛纔楊大哥才說肯定不是好事,不想真被他言中了。”

“也有好事,蒙古大汗肯定是先賞了蕭兄一份厚禮,以嘉獎蕭兄破城之功,然後再告訴蕭兄南征之事。”楊過邊從屋裡走出來邊道。

蕭峰搖搖頭笑道:“這份厚禮我實在不稀罕。”

阿紫立即湊過頭來道:“姐夫,大汗賞了你什麼東西?你不稀罕,就送給我罷!”

蕭峰從懷裡拿出那聖旨,塞到她手裡道:“這是將臨潢城方圓三十里的土地封給我的聖旨,你既然喜歡,我就送給你了。”

阿紫睜大眼睛道:“方圓三十里的封地?那我豈不是成了一個小小的皇帝了?”

蕭峰道:“不錯,你以後就要爲那裡的人民着想,爲他們謀福利,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就像對待你的爹爹媽媽一樣,不準胡作非爲。”

阿紫一把把聖旨扔回給蕭峰,道:“諸多規矩,我纔不做這種皇帝!這種大俠的行徑,還是由姐夫你來做合適些。”

蕭峰道:“我也不做,他們原來是怎麼過活的還是怎麼過活,我現在只想如何推辭不領兵南侵。”他將忽必烈讓他即日南下攻打鄂州和蒙哥準備明年大舉南侵的事說了,楊過與柳如浪聽後,雖在意料之中,卻也不禁震驚不已。兩人一時眉頭緊皺,沉吟不語。

蕭峰道:“四王爺已和我把話說明,當然也是不怕讓你們知道的,由此看來,他已胸有成竹,即便大宋知道有了防備,他也有把握取勝。”

楊過嘆道:“我也曾在忽必烈帳下呆過,他治軍之嚴現時大宋的軍隊實是無法相比,加上多年戰禍,大宋本已積弱不堪,還有奸臣排外,所有主戰的忠臣幾乎被排擠乾淨,蒙古大軍若由忽必烈親率大舉南侵,大宋實是難以抵擋。”

柳如浪道:“咱們管不得這別人怎樣了,等明年韃子來的時候,咱們儘自己的力氣保家衛國就是,縱死了也是無悔,如今眼前最重要的,是替大哥想個法子擺平南征之事。”

一時衆人無語,良久,蕭峰忽然一軒眉頭道:“我決定南征!”

楊過與柳如浪互望一眼,同時笑起來,一個道:“蕭兄高見!”一個道:“大哥英明!”

原來蕭峰想起與黃蓉那天在月下的對話,黃蓉曾說過若是蒙古定要南征,她倒希望是蕭峰領兵,那樣即使城破之日,百姓也不致遭滅頂之災。他思量着他就算推辭不領兵南下,忽必烈帳下猛將甚多,今日還來了個什麼兀良合臺將軍,看忽必烈對他的器重,想必是個厲害角色,若由這些蒙古將領領兵南征,大宋的百姓必將面臨一場浩劫。蕭峰想到此處,於是猛然下定決心,自己領兵南征,到了鄂州城下,這仗該怎麼打,到時再作打算。楊過與柳如浪也是冰雪聰明之人,在蕭峰提出來後,竟一下子猜到了他的心思。

阿紫看着三人,奇道:“你們這是怎麼回事?一會兒說要想個法子不南征,一會兒又衆口一詞地同意南征,你們莫不是腦子一起出了問題?”她走到蕭峰跟前,伸手摸了摸蕭峰的額頭,道:“姐夫,你沒發燒吧?當年遼國皇帝要你南征,你死活不肯,爲此還惹來殺身之禍,在雁門關前死了一次,這一次你怎麼倒願意了呢?”

蕭峰微微一笑,道:“等你明白的時候,你就長大了,你現在不是還沒長大嗎?”阿紫掉轉頭,滿臉不高興道:“你又來了!你老說我是小孩子!我再說一遍,我已經長大了,不是那個在小鏡湖時的小姑娘了!”

蕭峰笑道:“沒錯,你長大了,但在我眼裡,你永遠是個小孩子,等你明白了的時候再來告訴我吧,到那時或許我會相信你已經長大了。”他說完,轉身出了院門,往忽必烈處大步走去。他心意已決,生怕忽必烈會想到這一節,派了別人去南征。

走到小花廳前,聽得裡面一人大聲道:“東遼將軍?聽說此人神勇無敵,末將此次能隨他出徵,實是求之不得!”

第七節 重提舊約第八節 生死決戰第一節 故國今何在(一)第十一節 廢立宮主第一節 與老頑童比試奶奶第七節 半世情仇(七)第四節 被吊在樹上的人第一節 半世情仇(一)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九節 身陷囫圇作者的話第四節 生日大宴(四)第四節 重返臨潢第九節 出城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三節 緩兵之計第二節 再遇楊過第七節 故人來訪第二節 喜得解藥第六節 小鏡湖畔第二節 喜得解藥第四節 半世情仇(四)第十二節 第一場比試第十一節 深夜追蹤第一節 撤軍北迴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十五節 真假之言第七節 重逢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一節 故國今何在(一)新書《風月雙驕》打廣告啦!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四節 巧言試探第六節 出宮第七節 飛越城牆第三節 詐死之計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四節 英雄相惜(四)第二節 決定南征第十一節 簽訂和約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三節 推心置腹第五節 襄陽城下第十節 挑戰城下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一節 半世情仇(一)第一節 萬人膜拜第五節 懲奸罰惡第四節 惡鬥浮香亭第六節 陰陽陌路第九節 半世情仇(九)第一節 段家貴妃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二節 彎弓射大雕(二)第四節 放虎歸山第六節 玉足晶瑩第四節 設計出逃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三節 趙家皇帝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四節 情義深重第三節 半世情仇(三)悼念天國的女孩第十節 脣槍舌劍第三節 風雪夜愁人(三)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十三節 襄陽解圍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四節 英雄相惜(四)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五節 計取金牌第二節 丹桂失蹤第十一節 伊人渺渺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四節 信裡乾坤第一節 再訪江夫人第十一節 簽訂和約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八節 棋逢敵手第十四節 願賭服輸第八節 段家獲救第十節 風雨同舟第五節 十五之約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十三節 襄陽失守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四節 情義深重第一節 撤軍北迴第一節 故國今何在(一)第四節 半世情仇(四)第十二節 第一場比試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第七節 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