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

(衝榜關鍵時候,求點擊,現在點擊15,推薦21,正是關鍵時刻,緊急求援手)

“七郎來了。”王寧氏臉上露出笑模樣。

“叔祖母,姐姐,七郎來了……”隨着說話聲,王琪大踏步地進來,對着王寧氏與順娘露出一口小白牙,隨即視線卻落到飯桌的半碟素餡包子上,嚥了一口吐沫。

道癡雖說不甘不願,可是“長幼有序”,便也只能從座位上起來。

王寧氏關切道:“七郎沒有用早飯就出來了?”

王琪耷拉下腦袋,悶聲道:“孫兒從沒離開過家裡,心裡頭恁不踏實,只喝了半碗粥。”

王寧氏與順娘都露出幾分心疼,王寧氏望向道癡,順娘則是起身去廚房取碗筷去了。

道癡沒法子,只能將老太太右手邊的位置讓出來,自己往下挪了一位。

在王寧氏的吩咐下,王琪老實地坐了,“靦腆”地笑道:“孫兒也不知怎麼,在家裡恁是吃不下,來了這邊見了二郎心裡便踏實,一下子就覺得餓了。”說到這裡,還不忘轉過頭看看道癡,眼裡隱隱地都是得意。

一句話,便說的王寧氏眉開眼笑,連拿了新碗筷回來的順娘,眼睛也越發彎了。這祖孫兩個待王琪再熱絡,也不會越過道癡去。除了憐惜他沒有雙親外,主要還是爲了道癡,希望他們族兄弟多親近。畢竟道癡是同王琪入王府,王府裡能依靠的王夫人,又是王琪嫡親的姑母。

道癡雖偶爾心裡有些泛酸外,還是很歡迎王琪搞怪的。太多的坎坷,使得王寧氏與順孃的性子都有些過於壓抑。王琪的數次造訪,耍乖弄寶,倒是使得這個家裡添了不少生氣。

當王琪將剩下的半盤素餡包子吃個精光,也差不多到了將出門的時候。

戀戀不捨地從飯桌前起身,王琪看着道癡身上的潞綢長衫,撇撇嘴。倒不是不忿祖父安排針線房爲道癡縫製新衣,而是覺得這小子還是穿細布衫子時順眼。

這小子穿細布衫子,固然也不會顯得寒酸,可也不會完全搶了他的風頭;如今兩人穿的衣服料子、樣式相同,就顯得這小子好風采,自己圓鼓鼓的不爽利。

道癡順着他的目光,自然也留意到自己身上。爲了這四套潞綢衣服,他又欠下宗房一個人情,他心裡並不樂意。在他眼中,王寧氏與順娘給他縫製的細布衣服與夏麻衣服,吸汗輕薄,並不比潞綢的衣服差。

可是他進興王府,代表的卻是王氏家族的臉面,總不能肆意行事。

這會兒功夫,王珍也到了,今日將由他送王琪兩個去興王府。原本定好的是打發馬車過來接了道癡,從宗房那邊去王府的。王琪卻是不耐煩等,同車夫一道過來。

王老太爺想着該叮囑的都叮囑了,便打發王珍過來,直接帶兩個小的去興王府。

興王府在城正中,佔地三百五十餘畝,名爲府,實際上就是一座王城。四周高牆聳立,將王府衆人與百姓仕宦隔了開來;王府中前殿**,自成一個小天地。親王家眷住王府內城,親王府屬官的住宅與辦公之處,則分佈在王府外城。

親王府定製,本在八百間以上,興王府卻是由弘治皇帝親自下旨爲長弟興建,立時四年才修建完畢,其巍峨宏偉可見一斑。

王珍與王琪兄弟因王夫人的緣故,都來過王府,還不覺得有什麼。

道癡是第一次來,站在王府大門外,覺得甚是震撼。上輩子在京城,也遊覽過王公府邸,不管是佔地五十畝的恭王府花園,還是屢經擴建後佔地百畝的雍和宮,都沒有眼前情景的震撼。

道癡腦子裡出現在宗房補的王府知識,王城牆高二丈九尺,下闊六丈,上闊二丈;女牆、高五尺五寸;城河闊十五丈,深三丈。

同這巍峨的王城相比,安陸州城的城牆與城門就像是小兒過家家。

王府外門外,是一座五彩琉璃材質的九龍壁,十幾丈長,臺基加上主壁高三丈,不說旁的,就這道九龍壁,就已經將清廷後來在故宮裡燒製那個九龍壁比下去。這個九龍壁的面積是那個的數倍。

九龍壁正對着是外門,第二道門是前門,第三道門纔是王府南大門端禮門。

端禮門兩側,是兩個牌坊,其中門東面字“欽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門西面書“天璜宗帝親藩坊”。

進了端禮門,纔算真的進了興王府。

府學所在就在王府東路,是個三進的院子,第一進正殿掛了匾額,上書“大成之殿”,是供奉孔子先師之所,左右是“崇文堂”、“修文堂”是王府儲書所在;第二進正堂匾額是開華堂,左右廂匾額爲“星羅”、“三疊”,則是府學學堂之處。

第三進,則是伴讀所居之處,正房五間,做宴飲茶會之用,左右廂共三間,都是獨立開門,就是道癡等人宿舍;廂房南邊,又有盝頂房合計六間,則是淨房、小廝住處。

按照王府這邊的說法,外頭選進來的伴讀,未來三年就要在這裡陪世子讀書。

王家幾兄弟來的不算早,兩側的廂房已經有開門的。

王瑾與道癡兩個房間,是西廂靠北的兩間。王府使官將人送過來後,這邊有兩個小太監接應,問清了二人姓名,拿了鑰匙開門。

這時就見東廂第一間屋門打開,走出個穿着綢衣的中年人。

王珍與王琪兩個見了,忙躬身作揖:“見過姨丈。”

道癡見狀,聽了兄弟兩個的稱呼,曉得眼前這個當是王珍的姨夫,安陸四大姓中的呂家家主呂盛。安陸四大姓氏,王、沈、劉、呂,是安陸一等一的大戶。王珍的舅家鄭氏,雖比不上這四大家,可是家族中舉業不斷,家教又好,所以兩個女兒,分別嫁入王家與呂家爲宗婦。

這次進來的伴讀中,就有王珍的表弟、呂盛的長子呂文召。

呂盛見道癡站在兄弟兩個身後,沒有隨之給自己見禮,眼中有些不快。不過也曉得,這裡不是發作的地方,便溫煦地對王珍道:“是大郎過來送人。”又對着王瑾道:“既入了王府,可不比在家裡,七郎以後要多聽你表哥的,少淘氣些,省得使家族蒙羞,還要連累到夫人。”

呂家與王家雖是姻親,可因早年兩家爲地界之事有過糾紛,所以往來並不親近。這會兒卻擺出長輩的架子,不過是想要讓王琪與自家兒子多親近些,好得到王夫人的照拂。

不過因是一族之長,又是長輩,心下倨傲,這說出的話就變味了。

王琪聽得膩歪,可礙於堂兄的面子,只能老實應下。

這時,便聽到有人冷聲道:“老爺,說什麼呢?兒子來府學,是跟着大儒做學問,可不是來照看人的。讀書的時間都不夠,哪裡有空閒理會閒雜人等?”

開口說話的,是跟在呂盛身後出來的少年,身材頎長,面色瑩白,細眉細眼,穿着青綢直衫,手中握着一卷書,這就是呂文召。

即便是說話的時候,他的視線也沒離了手中的書卷,看也沒看衆人一眼。

道癡見了,真是納罕,這是呂家長子?哪裡有士紳公子的模樣,活脫脫就是讀書讀傻了、不通人情世故的書呆。

這樣的人,不關在家中備考,送到王府作甚?

王珍與王琪兄弟兩個的臉色都有些難看,原本是因呂盛是長輩的身份,兩人才過來寒暄,並且還聽了呂盛的囉嗦。

即便呂盛說的隱晦,可是兄弟兩個也聽出他是想要讓王琪與他兒子親近的意思。可到了他兒子口中,王琪倒成了打擾他看書的“閒雜人等”。

呂盛也覺得不妥當,剛好開口訓斥兒子,便見門口又進來幾個人。

是沈家與劉家人送子弟到了。

幾家人同在安陸州,彼此都能論上親的,不管實際上交情如何,面上都滿是熱絡。

大人們寒暄完,少不得將幾個孩子也叫到一處。除了道癡之外,剩下那四人顯然都是相熟的。呂文召還是手不釋卷的書呆狀,讓人看了氣悶;王琪腆着圓滾滾的肚子,小眼睛眯縫着,看着憨癡不敏;劉家子弟叫劉從雲,氣質斯文,老是微笑,露出兩個酒窩,看着很是可親;沈家子弟名沈鶴軒,不僅是衆人中長得好的,穿着打扮也最出彩。

其他人都是或青或藍的直衫,沈鶴軒身上穿了藕荷色的圓領衫,下身還繫了圍裳,手中拿了把檀香扇子,一副風流公子的裝扮,看的呂文召與王琪直翻白眼。

這幾個少年都是舊識,自然少了拘謹,趁着大人們沒注意,你一言我一語地挖苦起來。

這個口稱“呂書呆”,那個低喊“沈鳳凰”,要不就叫“王胖子”,不用說,正是這呂文召、沈鶴軒、王琪三人的“綽號”。只是劉從雲的外號,有些叫道癡意外,那三個竟然叫其“大貓”。

若說叫“小貓”外形上還有幾分相似,叫“大貓”所謂何來?

似是看出道癡不解,王琪附耳道:“那小子最是黑心肝,有名的笑面虎。”

劉從雲似也接受了這個綽號,笑吟吟地看着大家,一副好孩子模樣。

在道癡打量這沈、劉、呂三人時,這三人也在打量道癡。

王家十二房將庶子過繼到外房之事,早已在安陸州士紳人家傳遍。

呂文召看向道癡的目光,就帶了輕鄙;劉從雲笑容漸深,沈鶴軒則看了衆人一圈,道:“這裡才五個,不是說這次進府的伴讀是六個麼?”

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24章 得失難論說儀賓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139章 平靜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8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二)第87章 解心結二郎定策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8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二)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143章 深思量,生惶恐第65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二)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9章 不留爺處爺不留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168章 見骨肉,暗悔悟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68章 一跪一請,三爺離鄉第14章 攀權勢小人生祟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174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一百的三十五章 聚散離合終有時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25章 分遠近,知榮辱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17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二)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16章 家書至,喜盈門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19章 不留爺處爺不留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5章 往事撲朔難分明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174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第167章 見姻親,聞良言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131章 聞佳音,得喪信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