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

看着面前神色不安的兒子,王青洪的臉色有些不好看:“族長真的這麼說?不得吩咐不許私上西山,否則以‘不敬先祖’爲名進行懲戒?”

王三郎點頭道:“伯祖父就是這般說。西山寺本是王家老祖宗修行之地,當年老祖宗早留下遺命,王家子孫不經許可,不得私上西山,私闖西山寺,否則以‘忤逆’論。還說不拘是誰,什麼緣故,族規在前,不可輕犯。七哥去年就是因這個緣故,才捱了板子,還罰跪祠堂。”

王青洪是王家子孫,又是一房之長,當然聽過這條族規。只是西山偏僻,尋常人沒事也不會過去,特意留心這條族規的人也不多。

他數日前是上過西山的,在他看來所謂“西山”不過是個稍高些的山包,“西山寺”更是名不副實。

名爲寺,更像是供是家族長輩隱居的外院。

他之所以叫三郎去西山前去宗房打聲招呼,不過是走個過場。畢竟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真要扣着族規說事,那不經父母點頭,便回西山的四郎,不就是正犯到族規上,當處以懲戒?

族長卻不提四郎的不是,反而禁止三郎上山。他當曉得,三郎是代表自己出面,還擡出族規說事,就有些不留情面。

除了心生不快,王青洪還有些疑惑,明明記得族長待他親近溫煦,怎麼沒幾日就翻臉不認人了?他自然不會從自己身上找不是,就尋思是不是庶子攜委屈回西山寺後,說了什麼難聽的話,引得老族長對自己有了成見。

想到這裡,他對道癡越發着惱,覺得這個兒子乍一露面就鬧得闔家不寧,在外頭又攪風攪雨損了自家顏面,實在可惡。

爲了怕族人說他輕慢庶子,他本還打算說服母親,只將道癡挪到外院,並不分宅而居;現下受了宗房的氣,他不禁有些遷怒,待庶子的心又冷了幾分。

不過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孝順,總不能爲一個剛相處沒幾日的庶子,真的去傷老母親的心。

只是他雖有了決斷,儘管對宗房有些不滿,可也曉得族裡其他人都可得罪,宗房卻是萬萬不能得罪的。從堂兄爲京堂,不管他以後起復爲外官,還是升京官,都少不得這位從堂兄的照拂提挈。

宗房那邊,還是得走一遭,若是族長對自己有誤解偏見,也當分說明白。

這般想着,王青洪喚來管家,吩咐他去宗房去帖子,若是族長那邊便宜,他明早過去請安。

管家應聲去了,王三郎猶豫一下道:“老爺,會不會是伯祖父曉得四郎不願見我們,纔不許我們上山?”

王青洪皺眉道:“渾說什麼?四郎一個黃口小兒,哪裡就指使得動一組之長?族規是早就有的,族長按族規行事,哪裡就是針對十二房?趕緊做功課去,即便今日不去學堂,也不許偷懶,不可再爲這些閒事分心。”

王三郎心中對父親的話不敢苟同,可也沒有同自己老子辯嘴的習慣,老實地應後就回桐院去了,至於能不能看進去功課,卻是兩說。

剩下王青洪一人在書房,則有些懨懨,不知爲何想起當年往事。

當年在官場上春風得意的他,因父喪丁憂,帶了妻兒回鄉守制。雪上加霜的是,兩個嫡子卻因染疾,回鄉後先後病故。有孕的妻子,又因路途辛苦,提前發動,產女傷身。大夫說的清楚,以後不好受孕。

他年將而立,膝下只剩下一女。對於子嗣之事,他心中也有過唏噓,只是想着自己還年輕,妻子又經了喪子之痛,總要緩一緩,過幾年再做計較。母親卻是以死相逼,安排他在起復離鄉前納了舅家的表妹爲妾。他曉得母親的急迫,不單單是因他年紀大了,還擔心自己離鄉後,受制與妻,納不了妾。

他實沒法子,明知會傷妻子的心,可依舊順了母親的意,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因對妻子愧疚,他在納妾後,依舊以妻子爲主,十日裡要在妻子房裡留六、七日,心中未嘗不是盼着老天開眼,再賜下嫡子。可喜的是還真是心想事成,妻妾同時查出身孕。他自是歡喜萬分,將妻妾留在家鄉待產,自己去江西赴任去了。

等到收到家書,曉得自己添了兩個兒子,表妹妾室死於產關,他在疑惑的同時,也是暗鬆了一口氣,幸好妻子平安。除了結髮之情外,還有些不好說的私心在裡頭。至於薄命的表妹,在母親的照看愛護下還過不去產關,這其中到底有沒有妻子的手腳,王青洪有些不敢想。

等到兩個兒子將週歲,他寫信回去商議接家眷到任上的事時,才得了庶子“天生癡傻”的消息。對於母親家書所說將庶子留在安陸之事,他便沒有異議。並且再一次慶幸,“天生癡傻”的是庶子,不是嫡妻所出嫡子,否則的話可真是瞞不住。

然後,等到家眷到任上,他卻發現,妻子待自己的態度變了,不再是之前那樣喜怒都牽在自己身上。妻子看似越發敬重自己,可也沒了早年的親暱。她對自己身邊的通房不在捻酸,還主動將他書房裡侍候的丫鬟開了臉,上侍奉婆母,下教養一雙兒女,堪稱是賢惠人。對於外頭送的美婢,只要王青洪不搖頭,便也收下,安置得妥妥當當。

開始的時候,王青洪還暗暗得意,覺得是母親會調教兒媳的緣故,使得妻子柔順下來,對於這種妻賢妾美的生活頗爲滿意。

可是時日久了,他便品到其中滋味。妻子眼中,最重要的不再是他這個丈夫,而是一雙兒女,夫妻之情已薄。

他雖隱有失落,卻也沒有同妻子太計較。直到升了參政,去了南昌府,外頭壓力越來越大,對於那些“花瓶”也沒了品鑑的心思,寧願同妻子在一處嘮叨嘮叨。一來二去,有了五郎,不過看似夫妻兩個關係緩和,可他心裡明白,夫妻之間到底有了芥蒂,還是比不得早年心意相通。

這次回鄉,除了妻子與母親安排的兩個通房,其他的婢妾都遣了,並沒有帶回來。

真要說起來,當年納二房的事還是他對不起妻子。岳家那邊雖沒有就此事說什麼,可卻不若早年親近,往來的家書中說的也都是面子話,情義越發淺淡。

對於這些王青洪心知肚明,只是他有傲骨,岳家不待見,就也不會上杆子去親近。不過對於妻子,卻隱有不滿,覺得她不該什麼事都傳回孃家。

Wωω_ тт kǎn_ c o

藉着接四郎回府,同妻子發作,也是因心底的怨憤壓抑的太久了的緣故。沒想到事情探究起來,還真不幹妻子的事。他這兩日便有些不自在,不過礙着面子,不好主動同妻子賠不是。還好妻子也沒有計較。

這次順着母親的意思,將庶子遷到外頭,會不會讓妻子心裡舒坦些……

正想的出神,便聽到門口有人道:“老爺,小人回來了。”

是管家李忠的聲音。

王青洪揉揉眉心道:“進來。”

李忠應聲進來,王青洪道:“那邊怎麼回話?”

李忠躬身道:“老爺,族長讓小人轉告老爺,說讓老爺明日帶着三少爺一併過去,別忘了坐車,族長說要帶老爺與三少爺去西山。”

聽着前面的話,王青洪神色漸緩;聽到最後一句,卻是不由蹙眉。難道這是讓他們父子兩個去接四郎?哪裡就需做到這個地步?

隨即想到老族長的年歲,他又否定此事。若單單隻爲接人的緣故,老族長安排旁人帶路就是,哪裡會親自出面?這暑伏天氣,也不是好折騰的時候。

想着上次在西山寺時,老族長對老和尚的恭敬,王青洪就覺得頭皮有些發麻。

莫非那位撫養四郎長大的老和尚,要教訓自己一頓給四郎出氣?

城外,西山。

下山時,王寧氏任由道癡攙扶,雙眼彎彎,滿臉的愉悅好不遮掩。王珍在旁,暗暗稱奇。這王寧氏哪裡還有上山時那個頂門立戶的倔老婆子模樣,滿臉的慈愛柔和。

喜歡吃鹹還是吃淡,愛吃米糕還是麪點,平素裡除了看書還有沒有其他愛耍的……

王寧氏絮絮叨叨的問着,話裡話外的情義,卻是讓道癡鼻子犯酸。他一條一條的回答,很是認真,沒有半點不耐之意。

王珍開始還覺得無趣,聽到最後心裡也跟着不由地軟乎起來。這祖孫兩個今日才見面,可瞧着兩人的行事,只會越處越好。

他在心裡細細思量道癡說的那句“不仕則不勢。勢者,適也。適之則生,逆之則危;得之則強,失之則弱”的話,越思量越覺得犀利貼切。

他不由暗暗決定,這個小堂弟有大志向,自己以後一定要同道癡這個小堂弟打好關係……

這是今天第一更,早晨還有一更補昨天的,大家別落下了……

新書榜單又被擠下來了,淚啊……大家幫幫忙,投下推薦票吧!!!!

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31章 翩翩少年暮登門第60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第138章 出籍第138章 出籍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8章 說長道短,郡主趣評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13章 聞惡語寧氏憐不平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36章 世間多有稀奇事第86章 手足情重,三王齊聚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60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113章 如何殺二郎教虎頭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167章 見姻親,聞良言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5章 往事撲朔難分明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8章 說長道短,郡主趣評第113章 如何殺二郎教虎頭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40章 欲分房宗家生隱患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70章 端倪(一)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22章 揮揮衣袖作別了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63章 進京入駐會同館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136章 世間多有稀奇事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