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

所謂親人,又能有多親?

若是這本主的生母在世,道癡基於道義,念其十月懷胎之苦,還會心甘情願地奉養,可所謂父親,不過是提供幾個精子,不受懷胎之苦,又沒有撫養之恩,還真生不出什麼感激之心。

王青洪在面對自己時的矛盾,既歡喜,又帶了懊惱,他並非不知,只是不放在心上而已。

老和尚眼中的怒氣,一覽無餘,額頭青筋直蹦,道癡近前兩步,拉住老和尚爬滿老人斑的手,道:“大師父,即便是血脈親人,也要講究緣分,作何要強求,徒增煩憂?”

老和尚神情漸漸平和,滿身怒火化作惆悵,幽幽地嘆了一口氣,道:“無知愚婦,十二房子嗣不茂,首罪在王崔氏。”

“大師父,今日出來,我是歡喜的。天地君親師,回到那個家,我頭上便有三座大山,可以用‘孝’字左右我,使我不得自由;今日跳出來,佔便宜的是我。”道癡直言道。

老和尚看着道癡,許久沒有說話。

他看出道癡是真的沒有半點怨恨與留戀,這樣性子冷清的孩子,又哪裡會主動乞求親情?可這個孩子冷清的外表下,有顆柔軟的心。若不是感覺到惡意,他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是老衲錯了。”老和尚緩聲道:“即便是想要讓你下山,也不當這樣匆匆忙忙,當早作安排。”

道癡沉默了一會兒,道:“大師父,族中可有斷嗣之家?”

老和尚看了道癡半響,道:“你決定了?”

按照世間孝道,即便道癡從十二房主宅搬出來別居,依舊是十二房子孫,長輩們有權力安排他的一切,包括私產與婚姻、前程。

只有過繼出來,斷了祖孫父子名分,才能脫了這層桎梏。

老和尚的眼中盡是失望,卻不是對道癡,而是對十二房。匆匆數日,到底讓道癡受了什麼委屈,才使得他毫不留戀地想要斬斷這份骨肉之情。

道癡見老和尚神色,曉得他誤會了,道:“這幾日,十二房並未虧待與我,只是我的一點私心。既不願受制與親情枷鎖,又想要走仕途捷徑。”

“仕途捷徑?”老和尚不解道。

道癡道:“大師父,興王府欲給世子從士紳子弟中甄選伴讀。”

老和尚想了想,搖頭道:“你不是目光短淺的性子,當看不上王府八、九品的芝麻小官,即便興王府口碑尚好,藩王就是藩王,與之親近又有何益?”

道癡緩緩道:“大師父,興王是成化爺庶長子,弘治爺長弟,今上長叔……”

老和尚慢慢瞪大眼睛,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大明朝的宗室承繼,規矩向來森嚴,“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壓根就沒有“立愛”、“立賢”的說法。

各大王府,要是敢逾位立嗣,則要受重罰,嚴重者甚至要除爵。

雖說今上登基十數載,至今無子,可鮮少有人將目光轉向藩王,畢竟今上還不到三十,正值壯年,暫時還涉及不到傳嗣之事。

老和尚也想到皇上的年歲,皺眉道:“會不會想的太遠了?今上正值壯年,十年八年之內怕是還牽扯不到立嗣之事。”

等過了十年八年,皇上真有立嗣之意時,就算會從興王府中甄選,也是世孫一輩中選,並不好借勢。

道癡小聲道:“大師父,今上生於富貴,耽於享樂,定大事時,怕是用不了十年八年。”…

老和尚的眼中慢慢綻放出神采,望着道癡,滿眼欣慰,笑道:“癡兒的目光,已經不侷限於楚地,甚好甚好,老衲自然要成全你!”

道癡曉得,老和尚雖隱遁禪門,可對王氏家族依舊有情,便正色道:“大師父,我雖跳出十二房,卻依舊是王氏子弟,有生之年,我定盡我之綿力,爲王氏盡份心力。”

老和尚搖搖頭,道:“家族是子弟的依靠,不當是拖累。你不用費心庇護,只要你凌雲直上,王氏終會因你而繁盛……”

王宅,主院上房,王青洪黑着一張臉,看着身邊桌子上的一錠銀元寶。

蘭草跪在低聲,身體微顫,下巴頂到胸口。

“他就沒有說旁的?”王青洪咬牙道。

蘭草道:“沒有,只說這銀子是四少爺留的,老爺心裡有數。”

王青洪羞怒道:“混賬東西……”

王楊氏見丈夫是真惱了,心裡頗爲複雜,到底不願他在下人面前丟人,揮揮手打發蘭草與其他兩個侍立的丫鬟退出去,柔聲道:“四郎年紀小,在老太太屋子外聽了兩句,覺得心裡委屈也是有的。前面被扔在外頭十來年之事,還沒有個說法;這會子老太太又要趕他出去。就是大人也受不住,更不要說是個孩子。”

王青洪神色微緩,道:“饒是如此,也不當這般沒規矩。”說到這裡,指了指那銀元寶道:“這是什麼意思,當家裡是客棧不成,以爲他付清了三日飯費,就可以挺着脖子走了……我是他老子,這沒規矩的混賬東西……”

若說在老太太跟前,王青洪對庶子還存愧疚;看到這銀元寶時,就端只剩下憤怒。

按照他的想法,既是做兒孫的,在孝道跟前,受些委屈又如何。道癡之所以受不得委屈,不過是因打小在外頭,到底野性了,沒有學規矩。

如此不告而別,讓父母擔心,明顯就已經違背孝道。對道癡的那點愧疚,就變成了不喜。

王楊氏的性子,雖不屑對一個孩子落井下石,可是也沒了與婆婆作對、非要將道癡留在家中的想法。

在身爲一個妻子、一個媳婦之前,她還是個母親。不管八字之說是否有譜,在老太太一再強調後,她心裡也犯了忌諱。兒女是她的命根子,若是因一時與婆婆賭氣,就讓兒女置於危險之中,那她就不配爲人母。

因此,她猶豫一下,道:“老爺,老太太畢竟上了年歲,這又進了伏天,可不敢讓老太太動了肝火,還是多開解吧……”

王青洪聽了這個,不由皺眉,道:“老太太的偏執,你又不是不知道。當年若不是老太太……我也不會納了桂芳……可稚子無辜,這十餘年,我這當父親的沒有盡到撫養之責,已經愧對四郎,如今才接回來幾日,怎麼能再攆了他,讓族人如何看我……”

王楊氏聽了,只覺得心中憋悶的不行。

能強逼着納妾,還能強逼着圓房播種不成?她自己清楚,自己丈夫當年對着自己又是羞愧又是各種允諾,可回頭也沒耽擱他寵二房。

他每次都是這樣,永遠都是無奈無辜,錯處都是旁人的。

王楊氏本要勸丈夫答應老太太的話又咽了下去,她曉得不用自己相勸,丈夫也會那樣選擇。

既是身爲大孝子,丈夫表現的再無奈、不忍,最後也會順了老太太的心意,一如十二年前,“委委屈屈”地納妾……

王楊氏低下頭,撥弄着手指上的寶石戒指,嘴角滿是嘲諷……

.3614163,幫忙推薦給你的好友,.8717868,馬上,.95902262下一頁

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139章 平靜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138章 出籍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一百的三十五章 聚散離合終有時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146章 驚弓之鳥,飄飄欲仙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86章 手足情重,三王齊聚第16章 訪族親,珉與瑾第19章 不留爺處爺不留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29章 別骨肉,敘天倫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第61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136章 世間多有稀奇事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138章 出籍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8章 說長道短,郡主趣評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24章 得失難論說儀賓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1章 混小子唱作俱佳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86章 手足情重,三王齊聚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139章 平靜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140章 欲分房宗家生隱患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61章 禮儀之爭今日始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61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153章 千里路,今日行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144章 王陳出府,傲客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