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

道癡隨着王琪到了茶樓,雖說是族中長輩,可畢竟與王青江是頭一回相見。

王青江在打量道癡,道癡也在打量這位王家官場上的領頭羊。

若說安陸城王氏族人以宗孫王珍爲首,那官場上的王氏一族的領袖就是刑部侍郎王青江。

他是少年舉人,未及弱冠就中了二甲進士,四十出頭就熬到正三品侍郎。如今在侍郎任上已經五載,若無意外,知天命之前會升尚書。

在一干花甲之齡的京堂中,他四十多歲的年紀還屬於盛年,前程可期。

王青江標準的國字臉,留着短鬚,爲人長得很正氣,只是不知是不是在刑部做堂官的緣故,氣度同王青洪的儒雅不同,帶了幾分不怒而威的氣勢,目光炯炯有神。

王琪本是跳脫的性子,可一進雅間言行就規規矩矩,看來對這個二伯父頗爲敬畏。

換做其他人,在王青江的注視下,怕是也戰戰兢兢。道癡卻從容以對,並無縮手縮腳。別說一個正三品侍郎,就是超品公侯這些日子對他說話都和聲細語。咳,雖有狐假虎威的嫌疑,可說白了他對王家這二族伯無所求,自然也就坦然相對。

落在王青江眼中,就是氣度不凡、孺子可教。

對王青江見過禮後,道癡便主動與族兄王瑄見禮問好。

興王薨時,王瑄曾出使安陸,道癡見過他兩遭。順孃的家書中,也曾提及這位族兄,這兩年在京中對順娘小兩口頗爲照拂。不管是不是聽從王珍的吩咐,這份人情道癡記載心上。

王瑄面帶溫煦,可看看道癡,再看看王琪,心中不無遺憾。

即便王琪爲嗣皇帝親姐夫又如何,郡主儀賓不能出仕,只能做個富貴閒人;反倒是道癡這個小族弟,伴讀出身,又被選爲嗣皇帝侍從,前程不可限量。

想到這個,他不禁有些埋怨堂叔王青洪,好好的孩子出繼作甚,明明是未出五服的從堂兄弟,如今成了無服族人,名分上反而遠了許多。

即便王青江有心探問嗣皇帝消息,也不好直接相問,少不得寒暄幾句,說上幾句家常。

待聽說道癡將入國子監,王寧氏今秋也會進京,王青江不由動容。

他當然不會曉得這些都是道癡這個半大孩子自己早先的安排,只當這個族侄真是如消息裡傳說的那樣得嗣皇帝愛重,不僅從龍進京,還得了恩典,闔家將遷居京城。跟我 請牢記

對於他來說,王家與嗣天子是姻親,有鄉土情,還有族侄得嗣皇帝看重,這就是最重要的消息。至於能不能提前覲見嗣皇帝,反而沒那麼重要。

到底是在官場熬了二十多年,曉得“過猶不及”。眼下京城大佬齊聚良鄉,要是嗣皇帝沒見旁人前,只召見他,那纔是“木秀於林”。

這條街距離館驛街最近,多少京中大佬在茶樓客棧中等着館驛那邊的消息。

王琪帶道癡過來,也瞞不住人。即便一時沒人曉得他們身份,難保有人過來湊趣。

因此,王青江見過兩個侄子後,就沒有留客,只是約好了明日嗣皇帝進京後,讓道癡隨王琪去侍郎宅安置。

道癡心中並不願麻煩旁人,可這個時候與侍郎宅保持距離,落到旁人眼中還不知說什麼。畢竟世人眼中,除了家人,就是族人最爲親近。

從茶樓出來,王琪就隨道癡返回客棧。客棧這邊的房間早安排滿,王琪就賴在道癡房裡,打算兄弟兩個擠一間。

晚飯之前,陸炳睡醒了,找了過來,見到王琪,歡喜不已。

三人一道用了晚飯,想着明日進京事,就又去了館驛。

驛館裡即便住滿了人,外頭也好幾重守衛,可內外肅穆無聲。

三人也不由放慢腳步,遞了王府腰牌,驗看過身份,才進了館驛。

剛進館驛,就見高康從正院出來,見到三人歡喜道:“殿下正使奴婢去傳召三位公子,趕巧三位公子就來了。”

王琪開口道:“殿下可是有事?”

高康猶豫一下道:“剛纔有禮部官員過來送‘禮儀狀’。”

“咦?”詫異的是道癡:“殿下剛抵館驛時,不是有禮部官員呈了‘禮儀狀’了?”

嗣皇帝進宮,都要有一套程序,這就是“禮儀狀”上的內容,由禮部官員與內閣學士擬定,過什麼門,入什麼宮換衣之類的,都要按照“禮儀狀”的內容進行。

道癡雖進館驛後就不在世子身邊,可也知曉此事。

眼前這幾個都是世子身邊近人,高康便小聲道:“好像殿下有不滿意處,由袁大人出面與禮部官員交涉,下午 ‘禮儀狀’上的內容不足,這次來的是新的‘禮儀狀’。”

道癡聞言,不由有些擔心。

世子即便想要執拗,也不當是這個時候。一日不登基,就存在變數。

說話的功夫,衆人已經到世子院子前。門前都是儀衛把手,到了這這裡,並不需檢查王府腰牌,只有世子傳召才允許入內。

高康躬身道:“三位公子稍待,容奴婢通稟。”

三人自是無話。

高康進了院子去通稟,少一時迴轉過來,請三人入內。

世子房裡,除了世子,王府三大員都在,即王府長吏袁宗皋,王府司儀司司正陸鬆、王府承奉司承奉正張佐。

同這三位王府重臣相比,王琪三人則顯得沒什麼分量。

不過道癡與陸炳還罷,王琪卻是世子未來姐夫身份,算是王府半個主人,因此三人都起身相見。

王琪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即便他會將王府結親,可這三位都是王府重臣,又隨世子進京,定會位列人臣。他便也十分客氣與之見禮,不敢有半點怠慢。

世子臉上本有些陰鬱,見了王琪這般拘謹反而露出笑來,道:“七郎,你纔出來月餘,怎麼就這般客氣。又沒有旁人,誰還會挑你規矩不成。”

雖說世子依舊溫煦如故,可王琪想到他即將位列九五,應對之間依舊帶了恭謹道:“禮不可廢,到底在外頭,不比在王府,多少雙眼睛看着,總不好出了差池,惹人笑話。”

世子若有所思,對袁本皋幾人道:“難得那些官員從京城趕過來,既要求見,就見上一見,省的落下口舌。只是孤久在藩地,與京官不熟,無需私見。你們代孤傳召,一起見一面罷了。”

袁宗皋等人忙躬身應下,出去傳召來覲見的官員不提。

屋子裡只剩下幾個小的,氣氛緩和許多。

世子吩咐三人落座,而後淡笑着問王琪道:“是不是京城人過於重視禮儀?若是孤在禮儀上有差池,會不會也徒增笑柄?”

王琪聞言,搖頭道:“殿下過慮了。殿下禮儀規矩是打小學起,哪裡會有什麼差池?再說,殿下即爲九五之尊,官員百姓對殿下只有崇敬,誰敢冒大不韙、口議天子?”

道癡笑了笑,拿起手邊的一折書折,遞給王琪道:“七郎看看?”

王琪接過,見道癡、陸炳兩個都探頭望過來,便展開念道:“正陽門暫歇,自東華門入、入文華殿待命……”

這就是“禮儀狀”,除了安排如何入宮的程序外,就是第二步文武大臣上“勸進表”。這也是例行程序,文武大臣懇請嗣皇帝登基。前兩次嗣天子需謙虛婉拒,請文武大臣另選賢君,第三次才能“勉爲其難”地接受皇位。等完成第二步,嗣皇帝上報太后。由太后下懿旨,而後“擇日登基”。

王琪唸了一遍,見世子的臉沉下來,疑惑道:“殿下,可是有什麼不妥?”

雖說過程繁瑣些,可有時候禮儀這東西就是折騰。

世子望向道癡與陸炳,陸炳臉上亦是茫然。道癡與世子這些日子看過不少會典,當然曉得這“禮儀狀”的不妥之處。這是按照皇太子即位程序,擬定的“禮儀狀”。

按照這個程序走下來,世子就是承認自己是弘治皇帝之子,正德皇帝之弟。

在羣臣眼中,這個程序當然沒差,可這不是世子想要的。

不過在沒進京時,就開始掰扯禮儀問題,就有些蛋疼。

畢竟世子只是嗣皇帝,還不是皇帝。

見道癡神色,世子曉得他看出其中不妥,道:“二郎,你說說看。”

道癡想了想,道:“遺詔上書命殿下繼皇帝位,並非命殿下爲太子。殿下明日入宮,當從紫禁城正門大明門入,而非太子入宮所京的東華門。”

王琪聞言,勃然大怒,道:“禮部與內閣竟然敢出這樣紕漏,莫非是那些老頭子仗着資歷,欺負殿下年幼?”

陸炳也義憤填膺道:“敢欺負殿下,他們好膽!”

這兩人只想着是京中權貴給世子的“下馬威”,才這般生氣。

世子卻曉得,自己要是按照這個“禮儀狀”登基,接下去說不定就是張太后垂簾,閣臣繼續執掌朝政。畢竟他沒到十五歲生日,也沒有成親,在世人眼中,還不是成年。

若是失了先手,想要將皇權再收歸在手中,談何容易,怕是接下去只能做傀儡天子。

他下午將第一次送來的“禮儀狀”退回去,本有試探之意,可楊廷和顯然將他當成是無知小兒,第二次送來的“禮儀狀”上只是比一次解說的更詳細而已,生怕他看不懂似的。

現下已經是黃昏時分,這個時候爲“禮儀狀”再爭下去也沒意義,耽擱明日行程,並不是好事……

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11章 混小子唱作俱佳第103章 衆子院試,三郎初隱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1章 混小子唱作俱佳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16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一)第24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136章 世間多有稀奇事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6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一)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23章 笑劇鬧劇離別劇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16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一)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8章 說長道短,郡主趣評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77章 壓孝道青洪問賊訊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87章 解心結二郎定策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82章 分派系王琪薦虎頭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31章 翩翩少年暮登門第170章 端倪(一)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22章 揮揮衣袖作別了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一百零二 日春天正是讀書天第13章 聞惡語寧氏憐不平第5章 往事撲朔難分明第82章 分派系王琪薦虎頭第138章 出籍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89章 生奢貪念老實人不老實第60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