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

王青洪的長女容娘,此時已經到了主院。

柳眉鳳眼、桃腮粉面,容娘出落得極好。就是道癡見慣了後世美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這便宜姐姐確實堪稱是一個小美人。

換做其他女子,頂着這般美貌,不是顯了柔弱,就要露出輕浮,容娘顯然不在其列。她的話雖不多,可聲音溫柔,目光溫煦,似是能安撫人心,簡直像畫中走出的古士女那般完美。

王琪的眼睛已經直了。

王楊氏見狀,心中是真的惱了,這宗房紈絝子不僅打了她兒子,現下還敢覷視她女兒?即便是親戚,到底是隔了房頭的,這般模樣也太難看了些。

偏生丈夫粗心,只顧着同庶子說話,沒有看到這一出。沒等王楊氏示意丈夫,王琪的視線已經從容娘身上移開,“小聲”對王三郎羨慕中帶了惆悵道:“祖母說我娘是長得最好看,要是我也有姊妹,定當同容姐姐這般天仙模樣。”

他自以爲是“小聲”,可扯着那壓不下嗓門的公鴨嗓,在座該聽到的人都聽到。

王楊氏到底女子,想着王琪沒爹沒孃的,終是不忍責怪。容娘望向王琪的目光,也多了幾分憐惜。

王青洪向來將長女視若掌珠,現下只覺得王琪這話雖唐突些,可也是在贊女兒美貌,心裡有幾分自得。

道癡的視線,忍不住在王琪身上轉了一圈,怎麼看都是個面容猥瑣的小胖子。可這胖子,在打了人家兒子的情況下,又目光調戲了人家閨女,還能坐在這裡侃侃而談,讓王青洪夫婦生不出惡感,這就是本事。

五郎由奶孃抱着出場。

他已經將滿週歲,圓圓滾滾的,伸着小胳膊,衝着王楊氏使勁。

王楊氏接過,摩挲了兩把,滿眼慈愛,因要照應一家子用飯,在道癡見了五郎後又讓奶孃抱了出去。

爲道癡“接風”緣故,晚飯時只設了圓桌。

等到席面上來,道癡心下微動。這一席菜置辦的葷素搭配不說,其中大半的素菜都在道癡筷子能夾到的地方。

王青洪與王楊氏都在留心道癡,見他只夾跟前的一碟涼拌筍絲下飯,夫妻兩個反應各異。

王青洪是神色添了黯然,王楊氏則不知覺地露出幾分柔和,隨即又警醒過來,將視線挪到自己一雙兒女身上,心裡暗暗唾棄自己多事。

這一切,道癡渾然未決,就着大半盤涼拌筍絲,用了兩碗米飯才撂下筷子。

屋外天色將黑,屋子裡已經掌燈。王琪吃飽喝足,滿臉饜足,告辭回家去了,只剩下王家五口。

王青洪先是對女兒道:“容娘,你是長姐,日後多看顧四郎些。”

容娘起身應了,王青洪又對王三郎道:“三郎,四郎過兩日也會去宗學。他讀的書少,課業上比不得你,你多照應些。”

王三郎亦起身躬身應下。

即便是一家子骨肉,可畢竟第一日相處,王青洪也有些不自在,自覺該安排的都安排,該吩咐的吩咐了,就打發兒女們下去。

他自己則是去了書房,即便是接着“養親”致仕,也不好斷了同京中往來,否則說不定就要泯滅衆人,真要在老家養老。

從主院出來的王三郎,則是硬邀了姐姐與弟弟,去桐院小坐。

桐院格局與耦院相同,只是上房裡比耦院擺件陳設多些,看着多是有些年頭的,當是王三郎的舊物。…。

將二人請進茶室,王三郎親手給姐弟兩個泡茶。

而後,王三郎笑着對容娘道:“恭喜姐姐,多了個弟弟,往後又多了個人供姐姐驅使。”說完,又轉向道癡道:“也恭喜四郎,有大姐這樣的姐姐,日後但凡有爲難之處,只管學我一般,央求大姐便是。”

容娘輕哼一聲,伸出手指,點着王三郎的額頭,瞪着鳳眼道:“是恭喜,還是幸災樂禍?是不是早厭了我驅使,以爲有了四郎你就自在了?想的倒美!”

本是大方溫柔的淑女,露出這幾分潑辣來,不僅不叫人生厭,反而越發鮮活。

如小大人般的王三郎也添了孩氣,拉着容孃的袖子道:“天地良心,弟弟是真心爲大姐歡喜。打從南昌府回鄉,姐姐就不怎麼痛快,不就是因回到老家諸事百廢待興的緣故?偏生大姐閨閣千金之體,輕動不得,早先只能我在前面擋一擋。如今多了四郎,爲大姐效勞的不正是多了一個?”

容娘心下詫異,這本是姊弟兩個之間的小秘密,現下三郎說起來卻毫無顧忌,對這剛歸家的弟弟未免太掏心掏肺了些。

道癡只在旁看着這姐弟兩個說笑,並不隨意插嘴。

不過三郎既將話遞過來,容娘便也大方地望向道癡:“多了個兄弟,我自是歡喜。只我這個當大姐的是個俗人,不像其他家的小娘子只知繡花不通經濟,幾年折騰下來,手上銀錢也有幾個。若是四郎趕上手緊,只管同我開口。多了我不敢說,百八十兩拿去零花是有的。只是話說在前頭,需用在正經處;若是敢拿去不學好,辱了門風,不用稟父親母親,我直接便使人拿板子教訓你!”說到最後,已是橫眉豎目,添了幾分凜冽。

道癡這回,真是驚詫不已。

要知道,天下承平許久,地方民生安定,一石糧食也不過是幾百文,換成銀子五、六錢,良田一畝也不過七、八兩銀子。

王容娘一個未及笄的小姑娘,隨口允諾給兄弟的花銷就是百八十兩,如何不讓人側目。

王三郎望向王容孃的眼神,已經滿是崇拜。

可世人畢竟輕視商賈之事,王三郎怕弟弟誤會,忙道:“四弟沒去過南昌府,不曉得那是什麼地方。那裡的人都長着富貴眼,不拘什麼身份地位,稍露清寒,就要受人輕鄙。大姐說了,既是人人都藉着銀錢之勢待人,那她只做借勢的,絕不要被人小瞧了去。”

實際上並非只有南昌一地,時下民風如此,兩姓婚姻更是“男計奩資,女索聘財”,連那層遮羞布都不要了。

道癡怎會挑剔王容娘行事“不合規矩”,反而很佩服小姑娘的魄力,真心道:“大姐好厲害,比尋常閨閣女兒可是強出太多。”

王三郎聞言,點頭附和。

王容娘嬌笑道:“老氣橫秋,你小小年紀,見過幾個閨閣女兒?”

說笑幾句,姐弟之間到底多了熟稔,不似早先的生疏客氣。

說話間,瞧着道癡老晃神,王容娘以爲是乏了,便體貼道:“往後親近地日子還多,不在這一日兩日,四郎既乏了,就先回去歇着。”

道癡心裡正想着旁的事,很領王容孃的情,起身道別,回耦院去了。

王容娘沒有立時就走,而是正色對弟弟道:“這才見了一日,即便你想要與四郎做好兄弟,也要看些日子方妥當。萬一……”接下來的話,她有些說不下去。…。

她對行事不卑不亢的庶弟,儘管有些看不透,可心裡也生不出厭來,反而隱隱地認可這個弟弟還算乖巧。

王三郎忙道:“四郎在外頭生活這麼多年,本就是家裡虧待了他,對待他好是應當的。沒見面時,我還擔心他會不會怨恨家人,可他乖乖巧巧的,一句埋怨的話都沒說,越發讓人生疼。”說到這裡,面露羞愧。

王容娘嘆氣道:“留四郎在老家,是早年長輩做的決定,又幹你何事?”

王三郎不自覺地挺了挺胸脯道:“我是長兄……”

耦院臥房,道癡盤腿坐在牀上,低聲自言自語道:“南昌府,寧王……”

他儘管早先山居,可也曉得現下是正德年間。

正德年間,天下發生的最大的事,就是寧王造反,寧藩所在,就在南昌。

自己這探花郎老爹,放棄從三品高位,毅然辭官還鄉,顯然另有隱情。

想到這裡,道癡不由暗暗慶幸。幸好自己這老爹識時務,懂得取捨,否則真要牽扯到寧王造反中,自己就成了逆臣之子,別說旁的,能不能保全性命都兩說……

主院正房稍間,王楊氏面沉如水,坐在羅漢塌上。

許嬤嬤低聲回了晚飯前王三郎親自帶了兩個丫鬟換下紅袖之事,滿臉憤憤。

原來在晚飯後,王三郎悄悄對王楊氏回了拿丫鬟換人之事。紅袖受傷本是因他而起,他當然不好將事情推到道癡身上,便說自己見耦院服侍人手,將小穗送過弟弟使喚;又說紅袖雖是家生子,可早時在外頭,沒有當過差,在弟弟做大丫鬟未必妥當,才送了蘭草過去,換了兩人差事。

不過是換個丫鬟,換做旁人,王楊氏也不放在心上,可這紅袖卻是她厭的。

紅袖的祖母張嬤嬤是老太太當年陪嫁丫頭,配了人後也一直在老太太身邊當差,仗着老太太的臉上,連她這個當家太太早年也受過那老奴的氣。

養了個嬌滴滴的孫女,巴巴地送進府,爲的不過是三郎屋裡人的位置。

王楊氏心疼兒子,哪裡會任由小丫頭勾壞?藉着庶子回家,將紅袖派到耦院,也是想要斷了張嬤嬤祖孫的念想。

沒想到,才過了半日,事情就成了這個樣子。

想起下午在耦院時紅袖那嬌嬌滴滴模樣,連自家老爺都忍不住看了兩眼,王楊氏便覺得心肝疼。

許嬤嬤在旁咬牙道:“這小騷貨,也不撒泡尿照照,就那狐媚樣子,哪裡配在三少爺跟前侍候?沒的髒了三少爺的屋子。”

王楊氏冷笑道:“明知我不喜,還硬往三郎跟前湊,不過是仗着老太太的勢。我倒是要看看,她能仗勢到幾時……”

這一章,補昨天的,

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116章 家書至,喜盈門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68章 一跪一請,三爺離鄉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39章 平靜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13章 聞惡語寧氏憐不平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143章 深思量,生惶恐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90章 回家來預備佳節第100章 今朝習得殺人術第138章 出籍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27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23章 笑劇鬧劇離別劇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24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第29章 別骨肉,敘天倫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93章 心存奇世子出府第144章 王陳出府,傲客登門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70章 端倪(一)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68章 一跪一請,三爺離鄉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7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二)第60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110章 今早練就殺人膽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29章 別骨肉,敘天倫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9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四)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171章 端倪(二)第8章 說長道短,郡主趣評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45章 官驛旁觀見權閹第29章 別骨肉,敘天倫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144章 王陳出府,傲客登門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103章 衆子院試,三郎初隱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96章 因銀錢姐弟起疑意第20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