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

(最後半小時了,月票不投浪費了)

噼裡啪啦,鞭炮聲響,除夕到了。

看着一手拿着粗香、一手拿着煙花,正玩得不亦樂乎的人,道癡嘴角直抽抽。

舅甥,舅甥,到底誰是舅,誰是甥?

此時,外九房大門前,已經紅彤彤一片。只五千響的鞭炮,崔皓就放了幾掛。

現在腳下幾隻兩尺多高的編筐,裡面都是各色煙花,是天黑前,崔皓的幾個隨從送來的。

左鄰右舍,前後街坊,有不少孩子探頭探腦地看着外九房外這些煙花。這一片住的都是尋常人家,即便過年圖熱鬧,也不過是放鞭炮,像這樣昂貴絢麗的煙花,放的極少。

崔皓又放了幾個“奼紫嫣紅”的組合煙花,見道癡只是站在旁邊不動,挑挑眉道:“二郎不喜歡煙花?那喜歡耍什麼,同舅舅說?”

道癡笑笑道:“沒有不喜歡,只是覺得旁邊看着,比親手放煙花更真切。”

崔皓大笑道:“好二郎,就是個享福的命。即是喜歡看,舅舅就放給你看。”

一個人尤嫌放的慢,又叫旁邊站着的驚蟄、二柱,還有他帶來的兩個隨從,一起與他放煙花。

須臾功夫,五顏六色的煙花就騰空而起,在幽暗的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綺麗華光。

不遠處,隱隱有小孩子的歡呼聲。

煙花絢爛,美的讓人移不開眼。這場煙花盛會,持續了一刻鐘,天空才恢復平靜,空氣中都是淡淡的硝石味,地上一層紅色碎屑。

崔皓望向道癡,見他臉上露出笑意,終於覺得心滿意足,拉着道癡回了院子。

去年的除夕,外九房冷冷清清,順娘隨着張家去了京城,只有祖孫兩個,都不是多話的性子,安安靜靜地吃了年夜飯。

今年除夕,卻多了個崔皓。

今天一早,崔皓就做了不速之客,空着手上門,可憐兮兮地對王寧氏言及自己“孤家寡人”,客棧裡冷冷清清,所以厚顏上門了。

王寧氏雖對崔皓有些提防,可大過年的,總不好攆人出去,就容他留下。

道癡卻是佩服崔皓,崔皓並不像他表現的那樣直率沒有城府,同樣是上門過年,要是他提了大包小包春風得意地過來,王寧氏固然不會攆人,可絕對不會這般好臉。

老太太憐貧惜弱,即便對崔皓有所忌憚,可大過年的看他一個人飄零,也只剩下憐惜。

舅甥兩個回上房,飯桌已經擺上,滿滿地一桌子。

崔皓眼睛發亮地看着飯桌,看完後眼圈就紅了。

魚糕丸子、清燉魚、荷包丸子、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肉、三鮮酥肉等半桌子葷菜,都是安陸本地常見的家常菜。

王寧氏與道癡祖孫兩個都茹素,這半桌子葷菜顯然是專程給他準備的。

王寧氏見狀,臉上越發慈愛,開口叫崔皓坐了,方道:“也不知你喜歡吃什麼,就叫人多做了幾樣。這些年離鄉背井,你也恁不容易。”

崔皓仰了下頭,而後咧着嘴笑道:“都是侄兒愛的,謝謝伯孃。在外頭這些年,旁的還好,可吃的這口,還是覺得這邊的好。”

王寧氏帶了幾分憐惜道:“人離鄉賤,在外討生活那裡那麼便宜。要是在外頭累了,就回安陸,安安生生的,就算不如在外頭賺銀子,可勝在日子平安自在。”

崔皓聞言,有些怔住,過了好一會兒,才強笑道:“侄兒也想回鄉享清閒,只是江南那邊的買賣暫時還不得人。不過也說不準,保不齊沒兩年就回來定居,說不定伯孃到時候就覺得侄兒聒噪。”

王寧氏見他神色有異,心中嘆息一聲,道:“怎麼會?老婆子巴不得你常來,二郎身邊也需要長輩教導。”

崔皓的注意力果然被外甥轉移,看着道癡,帶了幾分不滿,滿是告狀的口氣道:“伯孃,二郎性子太悶了,跟個小老頭似的,這個年紀正是該鬧騰的時候。”

王寧氏笑道:“二郎是長大了,過了今晚二郎就十四。”

崔皓有些遺憾道:“侄兒若是早回來幾年就好了。這舅舅當的,一眨眼錯過了二郎小時候,也不知像不像我當年。”

這話聽得人心裡跟着發酸,王寧氏道:“外甥肖舅,定是錯不了。”

崔皓這才笑了,端起酒壺,給王寧氏斟滿,道:“有伯孃愛護,二郎比我這舅舅有福氣。這裡侄兒敬伯孃一杯,祝伯孃福壽綿長。”

王寧氏端起酒來吃了,這纔開始開席。

一頓年夜飯,吃的賓主盡歡。

飯後,崔皓便同道癡陪着王寧氏守歲。

只是王寧氏到底年過花甲,熬到子夜就有些受不住。等外頭傳來四更的梆子聲,老人家身子已經有些打晃。

道癡便勸王寧氏歇下,自己帶了崔皓回東廂。

崔皓的臉上不見乏色,可也沒有了在上房時的笑模樣,面上多了沉重,望着道癡欲言又止。

道癡看出端倪,道:“舅舅……是不是要回江南了?”

崔皓苦笑道:“是啊,那邊還有事情需要我看着。我只恨自己沒出息,不能帶你一起走。”

道癡道:“舅舅有事業需要打理,我這裡也有學業要努力,等以後忙完這些,總能團聚。”

崔皓嘆氣道:“也只能如此。說起來都是我回來的太匆忙的緣故,原以爲姐姐與你在王家過着好日子,誰想到這些年竟然是如此。”說到這裡,帶了恨意,道:“王青洪那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爲了巴結岳家,連骨肉天倫都不念。哼,這樣卑鄙無恥的小人,看他能得意幾時?”

道癡不願意提那邊,岔開話道:“舅舅,明年年底之前,我許是已經進京。要是舅舅能抽身到京城來,咱們還放煙花。”

崔皓聞言,眼中露出幾分嚮往,不過還是遲疑道:“這個舅舅只能盡力看看,卻不能保證。”

道癡聞言,心中一顫。剛纔不過是爲岔開話才提及這個,要是崔皓的營生真的不妥當,自己怎麼能讓他上京冒險。因此,他忙彌補道:“舅舅只看便宜不便宜,等過兩年侄兒大了,去江南看舅舅也是一樣。”

崔皓的眉頭微微舒展,道:“前幾日我去了武昌府,託人走了湖廣提學的門路,他會給你留個貢生名額。等你將王府這邊事情料理完畢,想要進京時,就去拜訪他。”

道癡聞言,詫異道:“舅舅何時去了武昌府?”

前一陣子,道癡雖忙着在王府幫閒,可舅甥兩個還是抽空見了幾面。臘月二十三小年那日,崔皓還帶道癡去看了西城一處三進的宅子,是崔皓才置辦的,崔皓帶了隨從在那裡落腳。

崔皓道:“臘月十七去的,二十二回來。”

道癡聽了,一時說不出話。

安陸到武昌府將近三百里,中間還有請託尋關係,崔皓不過聽他想要入國子監,就不辭辛苦,如此奔波。

這份慈愛,沉甸甸的。道癡心裡生出幾分羞愧。

他明明知道崔皓待自己掏心掏肺,可是卻因其在外行蹤成謎心有提防。

道癡擡起頭,臉上多了幾分鄭重道:“舅舅,我母喪父棄,是個福薄之人。這世上,全心疼我的,也只有祖母與舅舅二人。我不求舅舅大富大貴,只希望舅舅能平平安安,莫讓我再失親人,心添孤苦。”

這一席話,驚得崔皓變了臉色。

他看着神色肅穆的外甥,只覺得胸口像塞了一團棉花,千言萬語在心中,卻又什麼都不好說。

他收了臉上的笑,摸了摸道癡的頭,道:“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舅舅不是什麼好人,定能活的長長久久,只要二郎別嫌棄舅舅就好。”

道癡道:“舅舅是我至親尊長,我待舅舅只有敬愛。”

崔皓聞言,臉上重新露出笑模樣,道:“這就對了,我可是等着二郎以後孝順我……”

舅甥兩個,說說笑笑,閒話到天亮。

崔皓將一個荷包丟給道癡道:“這是舅舅給你預備的壓歲錢。”說完,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道:“我先回去歇着。你這邊還得出去拜年,一會兒也眯一眯。”

荷包鼓鼓囊囊,分量卻極輕。裡面是幾張紙,除了西城那三進宅子的地契、房契之外,還有幾張身契。

“舅舅?”道癡看着這個,真心不想收。

這舅舅才見面半月,可是給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崔皓擺擺手,道:“不過是一處宅子,別膩膩歪歪的。我下次回來還不知什麼時候,留着處空宅做甚?那兩房下人是買宅子時附帶的,我看了一陣子,還算是老實本分。你進京時,總不能不帶人手,提前預備下,也省的到時候倉促。”

上房裡已經掌燈,王寧氏已經起身。

崔皓過去稟告了一聲,連早飯也沒用,就打了哈欠走了。

道癡這裡,雖也困着,可哪裡有睡覺的時候。今天要去的地方還很多,八太爺家、劉大舅家,寧表舅家。因他已經取得生員功名,在縣學掛名,還要去縣教諭家拜年。

宗房因王夫人之喪,都是服中,所以今年不必去宗房;至於十二房,則是因王寧氏之前已經在王楊氏跟前提及道癡不會再登門,因此不必過去……

第17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二)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5章 往事撲朔難分明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82章 分派系王琪薦虎頭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11章 混小子唱作俱佳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19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四)第69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第31章 翩翩少年暮登門第75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一)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96章 因銀錢姐弟起疑意第77章 壓孝道青洪問賊訊第96章 因銀錢姐弟起疑意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77章 壓孝道青洪問賊訊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174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43章 深思量,生惶恐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110章 今早練就殺人膽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45章 官驛旁觀見權閹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61章 禮儀之爭今日始第139章 平靜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139章 平靜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24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第22章 揮揮衣袖作別了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138章 出籍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9章 不留爺處爺不留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27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三)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174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