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結盟

準備了幾日後,挑了個黃道吉日,趙榮昭和陸思琪率先離家上京城了。直到離開前,柳子瑾那邊也還沒走出死衚衕,趙榮昭不去見她,是想讓她冷靜反思,且料卻讓她在一條道兒上越走越遠,走上了一條沒有回頭的不歸路。

臨走前,趙榮昭曾去見她,那個記憶中不食人間煙火,仙女一般的可人兒,在如今的柳子瑾身上再也看不到一絲身影,現有的她,只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怨懟的小婦人。

趙榮昭最終也沒進去辭行,站在院子門口,遠遠的望了她一小會兒,轉身便走了。

柳子瑾性子倔強,趙榮昭一直不來找她,她自然也拉不下面子去主動找趙榮昭,認定趙榮昭會先來找自己和解,她只要跟以往一樣,靜靜的等着就行,熟料這一等,就等來了趙榮昭和陸思琪一起上京城去了的消息。

柳子瑾聽了,將屋中能砸的東西全部砸了個稀巴爛,哭了一整夜,流乾了淚,傷透了心,恨不得立馬衝到趙榮昭面前,質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什麼連離開也不告訴自己一聲。

自從出了上次的事情後,宋大奶奶那裡的大門是永遠對她關上了,她連走出二門上都難於上青天,更別提是去追在上京路上的趙榮昭和陸思琪。

在這家裡,她就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沒人親人,沒有朋友,主人算不上,客人也不如,她不知道自己在趙家,究竟是個什麼的身份。

她砸爛了院子裡所有能砸的東西,下人除了將垃圾收拾打掃乾淨外,並沒有給她換了新的擺設過來。整個廂房裡空空蕩蕩的,除了桌椅板凳等大物件,再沒別的東西,如今這家裡人都當她是空氣,她也不會腆着臉去求別人,那不是她的性子。

當二姨娘出現在她院子裡的時候,柳子瑾還有些恍惚。以爲自己出現了幻覺。

“喲。子瑾啊,你這院子裡怎麼這麼空?遭賊了?”二姨娘揮着手絹走進來,四處打量着屋中的情況。

“你是誰?”柳子瑾上下打量着她。並不知道她是誰。

二姨娘扭着腰肢上前,笑道:“我是你公公的二房,這家裡都叫我一聲二姨娘。”

柳子瑾冷眼瞧着她,懶懶地坐在梳妝檯前。並沒有起身相迎的打算,愛搭不理地道:“哦。二姨娘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貴幹。”

二姨娘也不與她計較,自己尋了個能做的地方坐下,道:“你呀。跟我年輕的時候還真像,心氣兒高,拉不下臉。總等着男人來對自己低頭,呵!想想也是可笑。”

“二姨娘上我這兒來。莫不成是想以身說教?抱歉,我今天沒心情聽。”柳子瑾翹着二郎腿,邊嗑瓜子,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二姨娘說着話。

自從傾家蕩產的送三姑娘出嫁後,二姨娘收斂了好一陣子,她以往仗着孃家錢多時常踩人,如今牆倒衆人推,整個大房沒人願意搭理她,也是被孤立出來的一個,跟柳子瑾倒是有些同病相憐的意思。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二姨娘也知道柳子瑾一時半會兒不會相信自己,也沒抱着立即就能拉攏她的態度,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便道:“行,不樂意聽就算了,我看你這屋子也太空了,回頭我讓人給你送些擺設物件過來,若日後心情好了,不妨上我那去走動走動,我也是成天一個人呆着,無聊得緊。”

說完,二姨娘便領着自己的丫鬟婆子走了。

柳子瑾晃動着二郎腿,不以爲意地翻了個白眼,壓根兒沒往心裡去。

到了下午,二姨娘屋裡的人果真送了許多物件擺設過來,還都是些上得了檯面的東西,柳子瑾有些詫異,什麼話也沒說,讓人照單全收了,送上門來的東西,沒有不收的道理。

送完了東西,二姨娘身邊的大丫鬟將單子遞到了柳子瑾手裡,恭敬地道:“我們姨娘說了,進門也是緣分,往後若有什麼什麼需要的,讓人上我們那邊說上一聲,能幫上忙的,我們家姨娘決不推辭,若柳二姨娘有空,也可以時常到我們那邊去坐坐。”

柳子瑾接過禮單,隨手往身後的抽屜上一丟,道:“替我謝謝你們姨娘,就說改天有空,我便過去看她。”

那丫鬟笑了笑,點點頭,道:“知道了,奴婢會轉告我們姨娘的,柳姨娘還有什麼吩咐沒?若沒有,奴婢便回去覆命了。”

“沒有了。”柳子瑾難得的笑了笑,回身吩咐自己的丫鬟小玉:“小玉,你去送送她們。”

宋大奶奶聽了,不以爲意地道:“兩顆老鼠屎,臭味相同也在情理之中,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由她們當跳樑小醜去。”

宋大奶奶此番對兒子寄予厚望,指望着兒子能金榜題名,屆時,便能離開祖籍,隨着趙榮昭到上任的地方去住,只要不是入駐京城,大房這羣妾就只能住在祖籍,只有她自己一個人過去,日子定能過得舒適安逸。

她對自己的兒子有信心,連柳子瑾對自己不敬都容忍了,爲的就是不影響趙榮昭,如今這家裡的事兒,只要不會牽扯到自己頭上來,她都懶得搭理。

陸思琪一走,便又輪到方霏當家,老祖宗考慮着她身子還有些虛,便讓二姑娘幫着照應打理些瑣碎小事兒。

家裡頭的幾位姑娘,大姑娘三姑娘均出嫁,四姑娘自己壞了名聲,被老祖宗打發到清潔堂裡頭去反省思過了,如今,大房的姑娘只剩下二姑娘一個還沒個着落。

二姑娘年歲不小,是個才女,人才樣貌都是不錯的,唯獨輸在了出身上,但幸好有大老爺疼愛,在大房的幾位姑娘裡頭,是最得寵的一個。大老爺早些年便開始替她留意婚事了,挑了許多人家讓二姑娘過眼,若她相中了誰,便讓宋大奶奶將她記到自己名下,以嫡次女的身份出嫁,這還是家裡頭的頭一位,宋大奶奶也是同意了的。

一切都做好了準備。但二姑娘卻至今也沒能嫁出去。問題不在大老爺或者宋大奶奶,而是出在她自己身上,她可謂是成也文才。敗也敗在文才上,書讀多了的姑娘,總幻想着能有一段書裡頭描繪的浪漫愛情,那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在她眼裡看來俗不可耐,甚至覺得厭惡。這才導致了她年齡越發大了,婚事卻始終沒個着落。

這兩年來,大老爺信上了佛,時常喜歡往寺廟裡跑。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最近的這一次,索性一去就是半年。至今也沒歸家,美其名曰爲家中子孫祈福。就連老祖宗,也不好說什麼,更不好讓他歸家。

大老爺這一走,更沒了人替二姑娘盯着婚事了,如今,即便是她不再天真,不再奢望着能遇上一段書裡頭描繪的浪漫愛情,卻沒有人替她打理婚事了。

四姨娘見自己的閨女年齡越發大了,而家中的其他幾位姑娘又都有了歸宿,只剩下自己家的姑娘沒個着落,而大老爺又不在家中,便只好拉下臉去求宋大奶奶,求她幫自己的姑娘留意一下婚事。

二姑娘如今已經十九,與她同歲的趙婉容已經出嫁了好幾年,到了她這個年紀,已經是很尷尬了,十五六的小青年看不上比自己大的,二十以上的,不是看重功名就是看重女方的家世,她這婚事,求宋大奶奶出面其實也沒什麼用,除非是往宋大奶奶自己孃家挑。

但宋大奶奶對四姨娘,那可是比三姨娘二姨娘都不得待見,趙榮昭小時候啓蒙得晚,二姑娘卻是個聰慧的姑娘,大老爺時常教訓趙榮昭,拿他和二姑娘做比較,宋大奶奶在一旁除了心疼也沒別的辦法,只能記恨四姨娘,這些年來,即便四姨娘爲人低調,處處不爭不搶,夾着尾巴小心翼翼地做人,宋大奶奶也從沒給過她好臉色。

她自己孃家是幾代人的大家族了,嫡系的兒子早已成親,沒成親的也早早就定下了婚約,當初她想把趙婉容往自己孃家嫁,都沒尋到機會,遑論二姑娘是個庶女,嫁到嫡系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庶出的還是可以,且庶出的有不少適齡的外侄。

二姑娘人品才情還是挺不錯的,宋大奶奶不待見她,也只是因爲早年的事兒,如今的二姑娘韜光養晦,不再處處出風頭,用文采打壓家中的子弟,宋大奶奶早些年對她的偏見已經沒了,若是換做別人來,宋大奶奶興許也就應下了此事,真往自己孃家牽牽線,但如今是四姨娘找上門來,宋大奶奶滿心的不樂意。

“老爺不是說了麼,你家二丫頭的婚事,自有老爺做主,你如今上我這裡來,莫不是對老爺有意見不成。”

四姨娘本就膽子小,聽宋大奶奶這麼一說,當即便跪下了,急着解釋道:“大奶奶,我哪裡敢對老爺有意見,我只是見老爺如今一出門就是半年多不歸家,我也是見二丫頭年齡越發的大了,越來越難找婆家,這纔想着來求求大奶奶。”

“老爺自有老爺的打算,您求着我也沒用。”宋大奶奶是鐵了心的不想幫忙,端起茶碗,有了送客的意思。

四姨娘卻跟看不見似的,急忙從袖袋中掏出一封書信來,雙手遞給了宋大奶奶,道:“大奶奶,非是我定要來麻煩你,而是老爺的意思,這封書信,你看了便會明白的。”

宋大奶奶將信將疑地睃了四姨娘一眼,片刻後,才輕輕捏着信封邊緣,接過來一看,封皮上的字跡果真是大老爺的……

大老爺離家這幾個月來,除了固定的寫信給老祖宗報聲平安,再沒給比人寫過書信,如今四姨娘卻拿了一封出來,宋大奶奶心裡頭很不是滋味兒,粗暴地扯開並未合上的封口,抖出了裡面的信紙。

信上的內容,無非是大老爺交代了一些日常往事,說自己短時間裡不能歸家,但二姑娘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讓四姨娘過來找宋大奶奶,讓她出面去張羅二姑娘的婚事,可能大老爺是沒料到四姨娘會將信件給宋大奶奶看,信上除了讓她來找宋大奶奶張羅二姑娘的婚事外,再沒多提宋大奶奶一個字。

看完信,宋大奶奶捏在信封邊緣的手都在顫抖,卻還是強忍着滿腔怒火,用盡量沉穩的語氣說道:“既然這是老爺的意思,那我照辦便是,自然會留心的,你且先回去吧,等有了消息,我會讓人知會你的。”

四姨娘見她好不容易同意了,也不敢再多說什麼,慌忙站起來,怯怯地道:“那我便先回去等消息了,有勞大奶奶。”

“等等!”等她走出了好幾步,宋大奶奶才突然出聲,道:“把你的書信拿回去。”說完,將手中的信箋和封皮往身旁的桌子上一拍,徑自起身回內堂去了。

四姨娘正要言謝,見她離開,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上前將書信收起來,便回去等消息了。

大老爺之所以讓她來找宋大奶奶,便是因爲他瞅上了宋大奶奶的孃家,那可是傳了幾十代的大家族,即便是嫁給庶子,也可以一生吃穿不愁,不比小戶人家的主母差,庶女配庶子,這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問題的關鍵,只在於宋大奶奶肯不肯幫這個忙,替二姑娘往自己的孃家牽牽線。

但四姨娘確實沒能挑個好時候再過來,這個時節,不管是大家族還是小家族的子弟,沒考取功名的,都在忙着讀書備考,趙家的子弟也即將一同上京赴考,宋家的子弟自然也不列外,統統組團上京去了。

宋大奶奶在寫給孃家的書信中,也只是隨口提了一句,收到的回信中,自然不會得到認真的答覆,不過是爲了敷衍四姨娘而已,收到回信後,當即便讓人去將四姨娘叫了過來,與她解釋說宋家的適齡子弟都上京趕考了,無暇顧及婚事,得等到放榜之後再做決定。

四姨娘剛想說那便等放榜之後時,宋大奶奶又道:“你家二丫頭年紀確實不小了,拖一天就老一天,這樣吧,我就在這附近給你家二丫頭張羅張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