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

從1945年開始,李曉峰就在暗中支持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做得是相當的隱蔽和巧妙,大量的二戰剩餘武器被輸入了這些地區,甚至李曉峰還以空殼公司的名義在美國僱傭二戰老兵充當軍事顧問去訓練北非三國的民族起義者。

這項工作是進行得如此成功,以至於第四共和國根本就沒有發現蘇聯在該地區活動的影子,他們頂多也只抓到了一些美國二戰老兵,這些老兵還都是從美國合法入境,讓法國人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只能在口頭上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

只不過美國人也不太理睬,一方面是法國人的抗議太軟弱了,有時候連嘴炮都算不上。其次是,這些前往北非的老兵都是本國的傭兵公司以合法的名義運作前往北非的,從法律上說是無可指責的。而且負責這項事務的某仙人的老情人安娜做得很巧妙,這些傭兵公司背後至少都站着幾個國會議員,拿了大筆政治獻金的議員們自然要幫公司排憂解難不是。

總而言之,法國人很頭疼還沒有太好的辦法,以至於到了1950年,安娜的傭兵公司乾脆不輸出軍事顧問,直接輸出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了。這幫老兵大部分都是參加過二戰北非或者法國戰鬥的經驗豐富的老鳥,他們的戰鬥力可比那些烏合之衆一般的起義者強了不知道多少。

反正法國人是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一年多的戰鬥下來,雖然打死了不少起義者,但是法**隊也是損兵折將,傷亡高達兩萬以上。對於法國來說,打殖民地都傷亡過萬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恥辱了,國內頓時又開了鍋,國民議會一番大吵大鬧之後,內閣又一次倒臺,用第四共和國最常見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不過換內閣是治標不治本,上一批內閣背黑鍋下臺了,但是北非三國的起義還在繼續,究竟是打還是和,新一屆內閣又不給個準信,一會兒何談一會兒繼續開打,反正是沒個準數一直打打停停折騰到了1952年,這期間法軍的傷亡是逐日遞增,軍費開支更是水漲船高,而民衆和軍隊的不滿也是與日遞增。

這時候法國民衆對第四共和國真心是已經忍耐到了極限,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個登高一呼的人。而這個人其實一直都在,戴高樂站了出來!

戴高樂跟軍方的關係不錯,畢竟現在的這支法**隊跟他又千絲萬縷的關係,軍方迫切的希望這位前自由法國領導人站出來收拾局面。所以在新一次法軍在阿爾及利亞遭受重創之後,在“新”內閣再次倒臺之極,戴高樂出面組閣了。

經過這幾年的磨礪和摔打,戴高樂比二戰時更加的成熟了,此時的他可以說是一個老練的政客了,理想主義的那一套已經被他完全拋棄,他是一切面向現實。

上臺之初,戴高樂向軍方承諾,一定會加大投入狠狠地打擊殖民地的分離份子。這讓被之前內閣猶豫不決的殖民地政策氣壞了軍方十分滿意,對於戴高樂提出的修改憲法的提議他們是欣然同意。

與此同時,戴高樂又不斷地對民衆發表演說,他猛烈的攻擊第四共和國的政體,說想要改變當前的被動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讓總統掌控一切,讓總統確保內閣真正的去“爲人民服務”而不是尸位素餐混日子搞什麼狗屁的無爲。

此外爲了迎合民衆和軍方,他強硬的表示一定要重新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讓法國獲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北約的奴隸。甚至他還暗示法國有可能退出北約,在一次民間的訪談中他說道:“二戰結束時,我們同蘇聯達成了一系列的和平協定,將德國變成了非軍事區,確保蘇聯不將法國視爲敵人,這是重要的政治成果。而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成果很快就被那些期望討好美國換取所謂經濟援助的政客破壞得一乾二淨,他們撕毀了協議,無視蘇聯可能的報復一邊倒的投入了美國的懷抱……這有什麼好處?原本法國可以置身事外,而現在蘇聯的數百枚核彈正在瞄準法國,法國變成了分擔美國核壓力的炮灰!!”

不要以爲戴高樂這是改弦更張準備倒向蘇聯了,千萬不要這麼天真政客的話尤其是政客面向大衆說的話,十有**都是不能當真的。剛纔那些也不例外,因爲很快戴高樂就在私下會見英國和美國大使時表示:“法國重視同英美等傳統盟友發展關係,雙方關係的不斷深入發展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法國不可能倒向蘇聯,更不可能變成蘇聯那樣的**毒菜國家。法國始終是崇尚自由的!法國將堅定不移的留在自由世界裡。”

是不是很矛盾?其實一點兒也不矛盾,戴高樂所信仰的理念始終是維護法國的獨立和自主,這種獨立和自主要求法國在國際事務中採取一種特別的態度,偏向所謂的自由世界,利用自由世界成熟的經濟體制爲法國謀取利益。但與此同時也應該同自由世界的敵人發展關係,不要讓蘇聯對法國過於敵視,最好是將蘇聯的壓力完全推給英國和美國。說白了就是有便宜就佔,但是有虧不吃。戴高樂就是這麼現實。

不過戴高樂的這一套還真的很吃香,法國民衆喜歡一個擁有法國驕傲的領導人,尤其是這個領導人還是二戰中的大英雄,這就更值得歡迎了。而英美則覺得戴高樂不過是又一個企圖左右逢源忽悠選民的政客,他嘴裡的話不見得是真的,所以不值得大驚小怪,說不定這個大英雄過不了半年就會變成不折不扣的大狗熊。

左右逢源的戴高樂上臺了,他上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頭等大事就是修改憲法。因爲戴高樂很清楚,只要法國還是一個議會制的共和國,那他這個總統就什麼也做不成。要想打造一個他理想中的法國首先就要掀翻那個討厭的國民議會。

國民議員當然不喜歡戴高樂的政策,對於議員們來說,這些年可是過得很滋潤,在議會罵罵街就有工資可拿,而且完全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反正出了事總有內閣去背鍋,這樣的日子要不要太好?而一旦戴高樂實現了總統集權,那他們還有什麼安穩可言?他們當然要拼命的反對戴高樂,將戴高樂稱之爲新毒菜者。

只不過這些議員的抹黑只有反效果,因爲民衆早就對他們忍耐到了極限,這些年來這些混蛋除了推卸責任和罵街幾乎一點兒事實都沒有做,現在有一個想要負責擔起責任的人來收拾局面,這幫人還敢造謠中傷?簡直不可忍受。

所以在戴高樂發起修憲的全民公投之後,民衆的熱情是相當的高漲,踊躍投票支持戴高樂修憲。很快一部符合戴高樂願望的法國新憲法就誕生了,戴高樂也從內閣的臨時執政.變成了真正的大總統。

法國政局的變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的注意,因爲法國政局這幾年總是在變,變來變去大家也就習慣了,而且戴高樂也是老朋友了,雖然這個人有點不太好打交道,但總歸是自己人。

所以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也就是“靜觀其變”了,並沒有過的的干涉,只不過很快他們就對這個做法感到後悔了。原因很簡單,大權獨攬的戴高樂上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北約開刀。他嚴厲地批評美國在法國的駐軍,嚴厲地抨擊北約的集體安全策略。總而言之就是對北約的各種不滿和不高興。

一開始也沒什麼,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認爲這是戴高樂故作姿態,就是做給選民看的,好標榜他是個真正維護法國獨立和自主的領導人。這種手段在政壇上實在是太常見了,就是典型的只說不做,俗稱爲嘴炮。

但是戴高樂這一次真不是嘴炮,他是來真的,他也確實是不喜歡美國大兵,這幫“幫助”法國抵抗邪惡蘇聯的大頭兵對他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種摧殘!所以他是真的想要趕走這些美國人。

不久之後,戴高樂宣稱法國人足以維護法國的安全,他強硬的拒絕延長美國駐軍在法國基地的租期,要求美國人必須在1955年年底前撤出法國。

終於,艾森豪威爾感到緊張了,他立刻跟戴高樂通話,要求這位新任法國總統改變主意。但是戴高樂決定了的事情什麼時候會改變?他堅定地拒絕了艾森豪威爾的要求,並且在通話之後再次宣佈:“北約盟軍司令部應該馬上從法國搬走,法國人民不喜歡這個司令部,而且該司令部的實際作用也是值得懷疑的。”

剛剛上臺的戴高樂連續給了英美兩計悶棍,讓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是目瞪口呆,他們完全不明白這個高個子法國佬究竟想要做什麼?你就不怕美國中斷經濟援助,就不怕蘇聯打過來嗎?

嘿嘿,戴高樂還真的不怕!

首先,法國的經濟已經走出了最疲軟的那一段時間,現在實際上屬於法國經濟的上升期,眼下雖然不是特別令人滿意,但未來的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更何況之前錢緊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殖民地消耗了大量的軍費,而戴高樂別看名義上答應了軍方中的鐵桿殖民份子強硬的收拾殖民地的刁民,但實際上戴高樂只准備收手的,不管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還是突尼斯對法國來說都不是根本,沒有必要在那裡浪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而且擺脫美國經濟的援助還有別樣的好處,之前美國人答應給援助的硬性條件就是法國向美國開放市場。等於是法國用自己國內的市場換了點救命的錢。

如今命雖然是保住了,但是美國商品也將法國本土的企業衝擊得七七八八,這讓法國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是一肚子的火氣。如果撕毀經濟援助協議,將美國商品趕出法國市場,對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來說,這是好事,這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收入,而這必然會帶來大量的選票。

對政客來說沒有什麼比選票更加重要了,至於得罪美國?戴高樂之前就跟美國人的關係不怎麼樣,得罪也就得罪了,別的政客擔心他是一點兒也不擔心。

而且因爲跟美國在經濟上劃清了界限,讓法國商品還得以進入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集團,法國完全可以放棄追隨英美的經濟封鎖政策,可以向廣闊的中東歐市場進發。這又是利好!

其次,因爲緩和了同社會主義陣營的關係,法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必然不會繼續劍拔弩張,完全可以裁撤一部分軍隊,這裡可以節省出大量的費用。完全可以拿來投資給軍工企業,幫助被二戰折騰得奄奄一息的法**工走出困境。

可以想象有如此多的利好,戴高樂要是還不做,那真心就是大傻瓜了。所以他是毅然決然的出手趕走了北約的總司令部,實際上這還是第一步,在戴高樂看來現在這個北約實際上就是美國用來控制歐洲和奴役歐洲的工具。法國始終是追求獨立和自主的,而在北約這個框架內法國不過是一個小角色,就是用來消耗蘇聯的炮灰。戴高樂可不相信當蘇聯的核彈真的扔在法國頭上的時候,美國人會全力跟蘇聯硬拼,法國要想贏得真正的核安全,那還得靠自己。

總而言之,戴高樂是鐵了心的跟美國和北約劃清界限,他將分成幾步來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就是趕走北約總司令部,第二步是加快本國核武器的研發,爭取儘早掌握原子彈的製造技術,第三步就是一旦法國擁有了自己的核力量,那就麻溜的退出北約。既然法國已經能夠保護自己,何必仰他人鼻息呢?全本小說網

385 老託的手段(上)275 事發112 山頭之爭(中)183 解決捷克軍團問題的方法(下)165 就不配合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456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下)472 說外交188 奇怪的戰鬥561 該下手就下手124 所謂老好人108 最後的準備250 鐵木辛哥的戰術149 辣手摧花草353 軍 委271 亞戈達068 又一根攪屎棍410 翻雲覆雨050 軒然大波309 開始整風237 無謂的戰鬥(上)287 措手不及356 苗頭不對014 強硬(下)243 徵兵(下)68 烏龍530 選擇518 定計420 誘敵深入52 激戰(4)169 來對了509 明爭暗鬥192 爭搶614 葉夫根尼的新工作(下)144 虛與委蛇(上)537 海戰(2)167 目標克納本(上)002 驚魂夜(上)191 好消息060 突變551 巔峰對決(5)237 刁買人心264 救人546 紅海軍的未來(下)384 劍指愛沙尼亞575 最後一講197 鋼鐵的靈光一閃483 殲滅戰(3)517 老託的代理人646296 一個配角560 戰爭的尾聲(上)221 最美的人612 帝國之殤184 人心難測(下)669571 想當年262 關於坦克的討論418 會談(下)126 形勢不妙498 黃金和未來150 戰爭前夜(下)672039 爭鋒相對083 飛來橫禍146 原來如此103 牛人扎堆241 演習or演戲(續)493 塵埃落定403 夜戰(1)559 僵持588 援助問題304 死無對證231 會上276 惡人自有惡人磨511 卡普佩爾的決心478 決戰(7)254 爭吵(上)83 升級011 科爾尼洛夫482 選擇051 激烈交鋒211 各懷鬼胎(中)198 反擊366 病毒331 談判(上)587 科索沃059 交鋒(五)130 杯具+餐具(下)150 戰爭前夜(下)305 膽怯的人530 被迫調整269 作死?74 逗比們(上)272 一波三折284 流 氓 手 段108 杯具的霍華德286 神一樣的男子(上)438 一聲巨響200 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