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戈梅利(中)

久經沙場的內因多爾夫清醒地意識到了眼下的除了突圍之外沒有別的活路,反正霍特的部隊已經朝日羅賓方向逃跑了,戈梅利的重要性就大打折扣了,繼續在這裡死守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所以在被圍困的第三天,也就是霍特轉向日羅賓之後的那一天,內因多爾夫便向中 央集團軍羣司令部和德軍總 參謀部拍去了加急電報,希望能允許他立刻突圍。

但是,讓內因多爾夫鬱悶和失望的是,上面給出的答覆竟然是——繼續堅守!直至最後一個人!

內因多爾夫實在是想不通,上頭腦袋是讓驢踢了,爲啥固守一個陷於敵後15公里的的小城呢?所以他又一次向上級反應,說明具體情況和艱難的局面,希望上頭能夠清醒一點。但是讓內因多爾夫絕望的是,答覆電報很快就來了,依然是命令他繼續堅守,而電報的署名人竟然是希特勒!

希特勒毋庸置疑有着極其高明的政治手腕,但他自詡的軍事才能卻屢屢遭到世人的嘲笑,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戰爭後期的要塞理論——“守住這座城市,直至最後一個人!”幾乎成爲每一個德軍將領日後推卸自己戰敗責任的最“堅實”的理由。

在幾千公里之外的狼穴,面對第二次布良斯克戰役的失敗,面對霍特一潰千里的惡劣處境,希特勒一直在絞盡腦汁的想對策。很快元首腦中靈光一現——“要塞!對,就是它了!”

元首的旨意很快便傳達到了漫漫東線的每一處戰壕中,而戈梅利則成爲了希特勒“黑名單上的第一個受害者”。在德軍最高統帥部給中 央集團軍羣的訓令中如此說道:“……白俄羅斯所有大中城市的守衛着們。你們必須在俄國人進攻的時候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作爲帝國對抗布爾什維克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延滯敵人的推進。儘可能多的牽制、削弱對方的力量是你們的職責。帝國需要你們用勇敢和犧牲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然,要塞理論並不是希特勒的原創,自古就有,但是當人類的腳步跨入20世紀中葉之際還對這種中世紀的戰法抱有幻想的話,那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愚蠢!

希特勒始終認爲自己的日耳曼軍隊是絕對可以信賴的,即使是四面楚歌的情況之下也能堅持到最後。既然暫時已經耗盡了所有能夠用於突擊的裝甲力量,指望通過進攻的方式打敗俄國人暫時是不可能了,那麼希特勒很自然的就開始認爲蘇德戰線上那一座座星羅棋佈的城市。不!是要塞能夠擋住紅軍進攻的勢頭,爲德軍回血爭取時間。

這是個好辦法嗎?應該說絕對不是,因爲真正正確的做法是機動防禦和縮短戰線(當然也包括縮短補給線),但是這麼做就意味着必須放棄得來不易的戰略縱深!

藉此騰出手來的德軍機動力量能使反擊變得更加有力,雖然這並不能和勝利劃上等號,因爲仗還是要靠士兵一槍一彈打出來,但畢竟還有進攻翻盤的機會。

但希特勒認爲如果將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地盤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必定會給本已低迷的士氣帶來更爲消極的影響。

實際上類似的錯誤紅軍也犯過,在衛國戰爭初期,一直期望禦敵於國門之外和保住每一寸國土的他們同德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對攻戰。實際上當時放棄東波蘭縮短戰線進行防禦作戰纔是上策!

牽制+消耗+反擊=穩定戰線。至少從邏輯上講希特勒的小算盤並沒有打錯。退一萬步講就算前線有什麼閃失,德國人還能有更多的迴旋餘地。相信這些不是那些整天埋怨元首貪戀土地的將軍們所能理解的。必須承認政客們對事態發展的估計有着極爲敏銳的嗅覺,更何況平心而論希特勒確實是個非常厲害的政客。但戰事的進程最終還是宣告了“要塞”理論的失敗,希特勒究竟什麼地方錯了呢?

希特勒,其實也包括絕大部分德軍將領,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此刻的紅軍已經強大到了什麼程度。這倒不是說蘇德兩軍的紙面實力對比(諸如坦克、飛機、大炮等)已經是一邊倒了,而是作爲博弈中的雙方,所立足於的本身潛力就存在檔次上的差距。

德國人基本只能夠依靠自己,從工業原料到寶貴的石油資源,什麼都顯得如此的捉襟見肘。可蘇聯那邊是什麼情況?一個比歷史上更早而且更全面的完成工業化和戰爭準備,而且各種資源極其豐沛,更重要的是隨着美國參戰,蘇聯的優勢就更加大了!

別看紅軍打頭陣的是那些威風凜凜的t-54、t-34、t-35和黑死神,但是美國從糧食、輔助車輛、有色金屬和機牀、零部件等方面敞開了供應給紅軍,能讓蘇聯的戰爭機器始終維持超高效率和速度的運轉。

這麼說吧,從1943年3月開始,蘇聯只需要伸伸手,可愛的揚基就會送來紅軍所需要的一切。這麼說吧,戰爭本身就是兩個敵對系統之間的全面對抗,整個系統的實力差距決定着勝負的歸屬。而從1943年開始,德國人幾乎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要遜於他的對手一籌,所以這仗怎麼打都是輸。

紅軍有足夠的實力在死死地困住這些“要塞”的同時繼續謀求向德軍腹地發起縱深攻擊,而這也正是讓德國人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地方。這些可憐的德國佬只能坐等被圍困,然後進行毫無希望的困獸之鬥。

收到希特勒的電報之後,內因多爾夫心裡很明白:自己昔日敬愛的元首已經是鐵了心要把他和他的部隊往火坑裡扔,但即便如此內因多爾夫也只是緊縮了眉頭片刻。在他內心深處,始終認爲毫不猶豫地服從上級命令應該是每個普魯士軍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當然。那時候內因多爾夫還是有點希望的。那就是希望老朋友勞斯上將能夠拉他一把了。直覺告訴他這位與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上司加兄弟絕對不會在這種生死存亡之際之他於不顧。或許勞斯已經命令裝甲部隊前來解圍了!

不過內因多爾夫也知道胡思亂想並沒有什麼用處,現在最關鍵的還是做好手頭的工作,如果解圍部隊還沒來,他的“要塞”就被紅軍攻克了,那一切都是白搭。

內因多爾夫很快就在舉手投足之間將戈梅利劃分爲東西南北四個防區,內因多爾夫的防禦重點是索日河,這條河流南岸就是紅軍的前鋒,如果能將紅軍擋在河對岸。那麼一切都會輕鬆不少。

所以在河對岸的gomel fat工廠附近內因多爾夫留下了相當的防禦力量,將這座工廠作爲支撐點,儘量的延緩紅軍主力部隊對戈梅利的直接打擊。此外爲了保證退路暢通,他還派遣另外兩個連分別控制通向列奇察的兩處鐵路要點:novaja buda和sasnouyka。

其實從內因多爾夫的佈置就能看出,這位將軍始終認爲戈梅利是守不住,而且守了也沒意義的,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撤退的準備,也相信元首今後會允許他撤退的。

問題是,內因多爾夫的佈置有些一廂情願了,朱可夫能看不出那些地點對戈梅利的重要性?所以從一開始。他就首先命令近衛第1機械化軍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拿下novaja buda和sasnouyka。切斷敵人逃跑的通路。

至於gomel fat工廠,朱可夫卻並不着急。他詳細的考察了戈梅利的地形之後認爲,從gomel fat工廠方向進行主攻是划不來的,就算拿下了gomel fat工廠還要渡過索日河才能攻擊戈梅利城區。以德軍的老道必然會在這個方向重點佈防,從這個方向進攻就算能拿下戈梅利,損失也會比較大。

相反,朱可夫的目光盯緊了索日河的上游。不像下游那麼彎彎曲折和寬闊,索日河上游更適合坦克裝甲集羣展開,而且城北也不是德軍佈防的重點,從這個方向進攻,不光是更容易,說不定還能打德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要攻擊從戈梅利北邊發起攻擊,有一個問題,隨着霍特向日羅賓方向逃跑,相當一部分霍特集羣潰散的部隊爲了躲避紅軍的追擊,逃向了戈梅利,這批潰軍還是比較強大的,尤其是精明強幹的內因多爾夫將這些打亂了建制的部隊重新組織起來之後,控制了城北相當大的一片區域。

這些潰兵構建了一條比較完整的防線,從這裡發起攻擊首先就得擊潰他們。但是這需要時間,一旦紅軍的企圖被內因多爾夫察覺,他立刻就會調整部署,那時候突襲的效果就沒有了,一樣是艱難的陣地戰和巷戰。

所以爲了迷惑德軍,讓內因多爾夫搞不清楚紅軍的主攻方向,朱可夫進行了精心安排,他的部隊將從三個方向發起進攻,近衛第一機械化軍主攻novaja buda和sasnouyka,並適當的向城西進攻。而第15步兵軍則主攻gomel fat工廠,要用強大的火力猛轟敵人,營造成這裡纔是紅軍主攻方向的假象。至於朱可夫嫡系的近衛第4機械化軍則暫時埋伏在索日河上流,當德軍的目光都集中在novaja buda、sasnouyka和gomel fat工廠時,一舉強渡索日河突入戈梅利城北。

靜悄悄的黎明過後,漫天飛舞的火箭彈宣告了紅軍進攻的開始!紅軍同時從兩個方向向戈梅利發起猛攻,其中打得最猛的是近衛第一機械化軍,在炮火支援下,輕而易舉的擊潰了河對岸的德軍小股部隊,然後在工兵的支援下快速渡河,然後直插novaja buda、sasnouyka。並有意識的切斷戈梅利同外界的聯繫。

由於守軍疏於防範,一眨眼的功夫novaja buda、sasnouyka就宣告失守。但是在gomel fat工廠德國人的表現卻趨於完美,儘管遭到了猛烈的炮擊。儘管街頭滿是端着**沙的紅軍士兵和時不時閃現的t-34坦克。可依然無法奈何隱藏在哥特式房屋內的狙擊手和經過巧妙僞裝的反坦克陣地。

雙方圍繞gomel fat工廠周圍的制高點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每一個房間每一個鐘頭都要易手一次,衝進樓裡的紅軍士兵還沒來得及開槍就會被居高臨下的德國人用手榴彈炸翻在地,然後德國人會立刻發起反衝鋒。只不過反衝鋒的效果很有限,因爲一旦出了房屋那就是紅軍的天下。

gomel fat工廠周圍的戰鬥雖然瑣碎,但深刻地詮釋了什麼叫拉鋸戰。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黎明時分近衛第四機械化軍出其不意的從索日河上游強渡併發起突襲。

這次攻擊完全出乎內因多爾夫的預料,所以面對紅軍的突襲他辦法不多,只能將手頭全部的預備隊全部壓了上去。並憤怒的通過電話質問第949擲彈兵團1營營長:“讓胡恩來接電話!爲什麼沒有提前發現俄國人的企圖,我早就告訴過你,一定要重視偵察,一定要探明俄國人的企圖,你全都當做了耳邊風。必須頂住!否則我槍斃了你!”

生氣歸生氣,內因多爾夫還是很快冷靜了下來,他很清楚這種緊要關頭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慌張和衝動是指揮官的大忌!

當時,內因多爾夫立刻投入了突擊炮部隊增援胡恩的部隊,還調過去了相當數量的“匈牙利志願者”(米特切爾靈營)。投入到與t-34的肉搏之中。整整一天一夜,城北的炮聲都沒有停止過。可見戰鬥之激烈。

而在一河之隔的gomel fat工廠,朱可夫在這裡投入了整整一個步兵師,但壓倒性的優勢並沒能夠讓方纔艱難擊退了紅軍第1168步兵團(歷史上曾經在尼科波爾創造了驕人戰績的部隊,屬於攻堅王牌)的德穆巴特種營的德國狙擊手低頭認輸,飛嘯的狙擊槍彈會讓任何一個深陷其中的紅軍士兵都變得疑神疑鬼、坐立不安。

這裡的戰鬥就如同好萊塢電影《兵臨城下》中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狙擊場面,讓人印象深刻。當然,現實的戰鬥更加的殘酷,被抓住的德國狙擊手基本上都會被當場槍斃,不用爲紅軍的做法感到震驚,遇到誰都會這麼做,當你的戰友、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朋友慘死在眼前時,誰能夠保持理智呢?

相同的,在明斯克、在基輔、在敖德薩被德軍俘虜的紅軍狙擊手和政委一樣難逃一死。對於雙方士兵來說,在戰場上最討厭的就是敵人的狙擊手!

讓內因多爾夫稍微感到安慰的是,在這一天的戰鬥中,他的部隊竟然守住了城北和索日河對岸gomel fat工廠的陣地,還保持了相當大的活動空間。不過在這僅存的安慰之外,就是深深的憂慮了。novaja buda和sasnouyka的失守已經宣告他們沒有了後路,已經被紅軍的兩個機械化軍和一個步兵軍團團包圍!

而另一邊,頭一天的戰鬥結果並不能讓朱可夫滿意,兩個機械化軍投入了兩個機械化師,一個步兵軍投入了兩個步兵師,竟然連彈丸大的兩片陣地都沒能拿下來,這怎麼看都是恥辱。

按照朱可夫那個暴脾氣,恐怕會孤注一擲的選擇投入更多的部隊,然後用大炮和坦克開路猛打猛衝。但是,上頭的一道命令讓他冷靜了下來,按照基輔軍區司令部的要求,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結束在白俄羅斯的戰鬥之後,必須立刻返回基輔以北,準備參加殲滅曼施坦因集羣解放基輔的作戰。按照沙波什尼科夫的要求,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必須保存實力和精力,不能付出太多無謂的傷亡。

這就讓朱可夫不得不小心行事了,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朱可夫決定採取一種新穎的、不緊不慢的壓迫式打法。很快內因多爾夫就發現他的對手再也不是那支攻堅時魯莽、呆板、不計傷亡的蘇聯紅軍了。進攻時紅軍懂得了什麼叫步步爲營、循序漸進。

佔據街道角落和房屋廢墟作爲防禦依託的德軍士兵往往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對手在街區的另一端隱蔽前進、挖掘戰壕和準備下一次進攻。爲了對付隱藏在建築物中的德國狙擊手,紅軍一面強化步坦協同,用坦克炮開路,另一方面緊急給一線的火箭筒手配發了大量的雲爆彈,在雲爆彈加火焰噴射器的雙重打擊下,隱藏在房屋內的德軍死傷慘重!

在紅軍的穩紮穩打戰術下,德軍狙擊手再也無法用冷槍偷襲紅軍,不想坐以待斃的他們只能選擇主動出擊,而結果往往是直接撞上紅軍的槍口或者炮口,被更快的消滅掉……全本小說網

071 條 件027 奪回郵電、電話總局186 宏偉藍453 春醒593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3)199 排坐坐吃果果268 事出有因653 鬥爭的藝術(1)306 攻擊開始620 交換004 驚魂夜(下)142 投機取巧295 又蠢又倔(下)387 繼續無題150 真相浮出?382 新仇舊恨344 佔便宜434 得到授權462 煮熟的鴨子飛了302 出師未捷290 收官410 前夜366 交易(下)066 一波又起281 打臉483 殲滅戰(3)563 三拳兩腳263 去遠東410 前夜440 霧風的新工作383 不順心499 華沙(中)152 有人找茬(下)207 厚道人魯祖塔克276 名將大薈萃(4)153 巴巴羅薩(3)158 難以琢磨的疑問189 後方和前方254 完勝08 各取所需(下)174 空軍的問題(下)602 UN(下)365 暗流80 要的就是誤會034 誰比誰很512 犧牲品394 一邊倒的空戰270 誤 判77 調整期517 老託的代理人27 風雲涌動189 都湊一塊了(上)17 發動機之爭(下)509 明爭暗鬥380 好兵麥克的俄國戰記(下)293 羅將柯的短板320 糾結129 杯具+餐具(中)110 混帳326 克舍辛斯卡婭保衛戰(中)160 我是來打臉的(中)番外 老一輩的落幕544 紅海軍的未來(上)036 黃雀在後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369 犀利地反擊月底感謝140 威悉河演習673398 八 大148 無可奈何425 坑人的策略235 搞錢(下)048 皮亞尼茨基的決心401 德國有變119 送上門403 夜戰(1)102 搜查(下)324 麻煩多402 敝帚千金249 嚇死你013 強硬(上)392 糾結的人075 大忽悠371 不自量力的伏羅希洛夫101 機會99 國際形勢639 陰謀(下)276 調虎離山246 送人情430 戰(下)022 下鄉263 柳暗花明111 新武器(上)285 驚險一幕315 柯熱米亞卡321 下一代們057 交鋒(三)127 重重迷霧387 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