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九一一

安倍純一是個地地道道的日本鬼子,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和所有的鬼子一樣都很矮,而且很一根筋。唯一能將他同島上的鬼子區分開來的是,他屬於鬼子中的鬼子,是鬼子的精英留學生。能說一口怪模怪樣英語的他在島上可是妥妥的牛逼人物,但是在美國,他這種蹩腳的語音可是不討喜。尤其是在美利堅鬼畜大肆曝光皇軍的罪行之後,日本人在美國不說人人喊打,但絕對是不受歡迎的羣體。

而這給安倍純一造成了許多麻煩,出門被鄙視和唾棄也就算了,在學校也沒有人願意跟他搭伴結夥,哪怕是日本移民的後代也刻意的跟他這種純種鬼子拉開了距離。

對此,有着大和民族驕傲和自尊的安倍純一相當的惱火,不止一次的公開咒罵那些美籍日本人“八嘎”。當然,這無助於解決任務問題,相反,這隻會使他更受排擠。

所以在這個舞會之夜,當其他的男男女女成雙成對你儂我儂的時候,單身狗安倍純一是羨慕嫉妒恨,當然,嘴上他依然在深刻的聲討資本主義對武士道精神的腐蝕。

不合羣的安倍純一坐在會場的角落裡,一個嘀嘀咕咕的聲討着什麼,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會場中有幾個陌生人一直在注視他。

“就是這個矮子?”李爾文輕蔑地問道。

“是的,他是最符合您要求的目標了,日本留學生、擁有足夠的化學知識,最重要的是完全不合羣神煩鬼厭……”

李爾文點點頭道:“確實挺噁心的。讓所有人做好準備。按照原計劃行動!”

詛咒着會場上狗男女的安倍純一絕對想不到。一場關於他的陰謀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展了,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他的人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約翰.斯特勞斯,哦,請注意,這位不是那位大音樂家,他跟那位音樂家實在是八竿子關係都沒有,除了都有點德意志血統之外。斯特勞斯先生是個商人,一個地地道道的黑心商人。

他最常做的買賣就是走私,將德意志急需的工業產品偷偷的運出美國,輾轉第三國之後送到德國,他就是靠這個買賣吃飯的。至於國會的禁令,這跟他有什麼關係,對他來說既能幫到自己的祖國,還能賺大錢,何樂而不爲呢?

斯特勞斯先生正哼着小曲走到碼頭上,來來往往的人羣以及貨輪汽笛的鳴放聲。再加上各種口音的呼喊聲,這就是他最喜歡看到的場景。因爲這些意味着金錢。而金錢是他最喜歡的小可愛了。

“美利堅萬歲!”

黑心商人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吶喊了一聲,因爲就是今天,上一筆買賣的收益將打入他的戶頭,而下一筆買賣也將一起達成,這意味着上萬美元的收益!

和他接頭的買家依然是老朋友,經過幾次合作,雙方是非常放心了,所以沒有太多的試探和寒暄,雙方直接進入了正題。

“天然橡膠的數量還要翻一番,鎢礦石最好也能再多一點……”斯特勞斯的老朋友一口氣說了一大竄要求,反正意思只有一個——所有的資源多多益善。

斯特勞斯喜歡多多益善,因爲成交量越大,就意味着小錢錢越多。他絕對不會和錢過不去,相反,他會盡量的利用對方的需求多掙一些鈔票。

“我的老夥計,你又不知道山姆大叔現在的立場,海上的封鎖可是很嚴密的,而你的需求又這麼大,這讓我很難辦啊!”斯特勞斯故作爲難的說道。

“我相信你有辦法的,”老朋友冷哼了一聲,可見他對這個嗜錢如命的胖子也很惱火。

斯特勞斯笑嘻嘻地回答道:“辦法是需要金錢開路的,您的需求可是極大的推高了我這邊的成本,你看是不是……”

老朋友心中愈發的惱火了,因爲他很清楚,這個死胖子就是死要錢,哪怕他嘴上能將“嗨希特勒”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如果德意志不再能提供鉅額的經濟利益給他,這貨恐怕立刻會翻臉。

老朋友還知道,這些物資都是國內緊缺的,所以他暫時還不能將某個胖子怎麼樣,只能在心裡頭詛咒這個死胖子,或者用“當帝國征服美國的時候”看你還怎麼拽的藉口安慰自己。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老朋友將價格上調了百分之十,這才讓貪婪的死胖子鬆口,而就在死胖子準備趕緊回家做成這筆買賣時,老朋友又說話了:“斯特勞斯先生,帝國還需要你幫一個小忙。”

死胖子高興得說道:“我太樂意爲帝國分憂解難了。”

這樣的屁話老朋友自然是不相信的,所以他簡單明瞭的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帝國有一批物資需要從美國中轉到日本去,你有門路嗎?”

對斯特勞斯來說,只要把錢給足,門路什麼自然都不是問題。至於德國要送到日本的是些什麼物資,他很明智的表示不感興趣。

陰謀依然在繼續,不過網子中的安倍純一和斯特勞斯並不知道他們已經被邪惡的李爾文盯上了。當然,就算這兩個可憐蟲知道了也沒有用,因爲李爾文真的很擅長這種精巧的手段。

9月11日,紐約。作爲美國的經濟中心,這座城市永遠是那麼繁忙和熱鬧,在中央公園的長凳上、草地邊,孩子們在嬉戲,年輕人在甜言蜜語,一派和諧的場景。

這樣的場景能讓你忘記了在數千公里之外的另一個半球,一場關係人類命運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遠離歐亞大陸的美國不太關心戰爭,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

當然,請銘記這個日子。在9月11日。一切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在當天上午九時。nypd的各分局以及美國各廣播電臺都接到了匿名信或者匿名電話,來電者用一口地道的日本式英語和典型的精神病人式的口吻大聲嚷嚷着:

“美國必須立刻向日本道歉,必須馬上謝罪……你們這些鬼畜用造謠和無中生有的手法惡意中傷日本和大和民族,必將受到天誅!我不是開玩笑,天誅將馬上降臨,美國將血流成河……”

正常的美國人都不會將這些廢話聽完就會掛斷電話,或者直接將信紙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總而言之,沒有人把這個當真。頂多是認爲某個日本精神病患停藥了或者偷跑出來了。

美國人不在乎,該幹嘛繼續幹嘛。只不過很快,他們就會意識到寫信和打電話的那個人確實瘋了,而且瘋得不輕。

上午十點,伴隨着轟隆一聲巨響,紐約帝國大廈第91層騰起了一股濃煙,猛烈的爆炸引燃了大火,一層樓很快就被煙火所籠罩。而就在紐約市民們圍着帝國大廈看熱鬧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注意到,在地鐵站的通風管裡有一羣邪惡的影子正在暗中活動。

幾個小時之後。當帝國大廈的“火災”剛剛得到控制的時候,大批的紐約市民被救護車或者親朋友好送進了醫院。大部分病人都有流淚、畏光、咽喉不適和咳嗽。胸悶的症狀,甚至少部分重症患者出現了紫紺和窒息的症狀。

“這是光氣中毒!是的,可以確定是光氣中毒!”

急診室的醫生們一面盡全力搶救病人,另一面發出警告:“這很反常,不排除是有人故意投毒!”

實際上趕到現場的nypd局長已經可以肯定這就是故意行爲,從紐約各醫院獲得的數據看,有人在紐約大範圍的釋放了光氣!

“立刻給我去查!國會、國務院都已經注意到了事件,總統要求我們必須立刻找出原因,如果是人爲的,那麼就將這個ass hole繩之以法!”

局座都怒了,nypd自然是全員出動,像狗一樣的圍繞紐約找線索,而這一切都看在李爾文的眼裡。

她冷冷地問道:“做好第二次襲擊的準備,另外,可以打第二輪電話了!”

佐伊.巴恩斯無聊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作爲紐約時報的僱員,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電話和收信,一般都是讀者反饋什麼的。說實話,這是一件很枯燥也很乏味的工作,尤其是對於立志於要在新聞界闖出名堂的佐伊來說,她的工作不比花瓶強多少。

這一天,當其他同事們加班加點的關注“光氣”新聞時,佐伊卻只能坐在自己的小辦公桌前望着電話機和小山一樣的讀者來信哀嘆:“我什麼時候才能做一個真正的新聞記者啊!”

哀嘆歸哀嘆,但工作還是要做的,不然佐伊拿什麼付房租,拿什麼還助學貸款,尤其是後者,就像山一樣沉甸甸的壓在她的心頭。取出裁紙刀,佐伊麻利的剖開信封,然後麻木的掃了一眼信件的內容,一般來說都是毫無價值,所以她很快就拿起了第二封信。

佐伊不知道看了多少封毫無營養的信件,接了多少喋喋不休的讀者來電,大部分都是關注昨天的光氣事件,說什麼的都有,但是大部分都不具備讓人眼前一亮的可能。一直到,一直到一個奇葩的聲音在佐伊耳邊響起:

“這是天誅,美國必須道歉,必須謝罪!”

說實話,佐伊不是沒碰到過想出名想瘋了人,比如承認自己是連環殺手什麼的。在美國這樣的廢物不要太多。但是這一次,佐伊卻有了不同的感覺,聽筒裡的那個聲音,和以前那些爲了出名而瘋狂的傢伙完全不一樣,那些人過於癲狂,根本就是神經病。而現在這個蛇精病卻異常的冷靜,他的語調是冷漠的,彷彿一次性殺死了上百人不過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另一方面他的冷漠中又充滿了仇恨,以至於他的聲音就像鋼刀挫骨一樣讓人膽寒。

下意識的,佐伊認爲電話線那頭的人就是兇手,她的心跳得很快,臉上也出現了一抹不自然的櫻紅色。就像看到了初戀情人一樣。實際上也差不多。佐伊覺得她的職業生涯終於有救了。如果她能抓住這個新聞,一鳴驚人都是小菜一碟啊!

“你如何證明這一切是你做的呢?”佐伊決心試探一下,“每天都會有像您一樣的人打這種無聊的騷擾電話……”

“證明是吧?”電話那頭的人依然用那種蹩腳日式英語反問道:“你想要證明?”

佐伊努力的控制狂喜的情緒,平靜的問道:“是的,必須證明!”

很快電話那頭傳來了陰森森的笑聲,這個聲音讓佐伊脖子上的汗毛都豎了起來,很快她就從聽筒裡聽到了不一般的聲音,似乎打電話的男子推開了電話亭的門。

嘎吱一聲。門開了,短暫的沉默之後,就是一連串清脆的槍聲,緊接着大量刺耳的尖叫聲涌入了佐伊的耳膜。

過了幾分鐘,打電話的男子又出聲了:“這裡是中央公園,你可以到湖邊上來看看,我留下了幾個證明。”

佐伊的喉頭蠕動了兩下,她知道自己成功了,電話中的槍聲她太熟悉了,芝加哥打字機誰聽不出來。最關鍵的是死人了,而且還死了不少。哪怕這個人不是釋放毒氣的犯人。也是妥妥的能登上紐約時報頭版的殺人狂啊!

佐伊儘量的閉住氣,因爲她害怕一呼吸就會引爆狂喜,更擔心會嚇走電話線那頭的殺人狂先生,因爲後者依然在喋喋不休的詛咒美國叫囂着要天誅,而這些佐伊都一字不落的錄了下來,她相信美國人民會有興趣想要聽一聽這個精神病的自白。

當然,這些自白也不全是廢話,還是流露出了一定的信息量的,比如這個瘋子說釋放毒氣之前已經警告過nypd和美國政府,這個信息量就很大了,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麼nypd和美國政府妥妥的就跑不掉一個玩忽職守的罪名。

僅僅是這一條就足夠深挖掘和炒作一個月的。更不要說這個犯人特別的口音和奇葩的政治要求所暴露出的更值得玩味的東西。這裡都別說挖掘一個月,挖掘小半年都沒有問題啊!佐伊知道她成功了,掛斷電話之後,她飛快的向總編的辦公室衝過去……

《日本殺人狂魔驚現紐約!!》

這就是第二天紐約時報的頭版,這篇報道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幾乎是在上市開售的同時就引爆了美日之間的外交糾紛。日本人自然是不會承認的,哪怕真是他們做的,也不能承認。因爲這一事件的影響太惡劣了,整個美國都炸鍋了。這要是認了,妥妥可能引發衝突啊!

更何況日本人還沒做這種沒屁眼的事兒,所以在第一時間日本駐美國大使就出面澄清“流言”並強烈的譴責《紐約時報》的種族主義傾向。

當然,你知道的,這並沒有什麼卵用。首先,《紐約時報》手裡頭的證據很“充分”,而且最善於製造新聞的他們從來就不懼怕打官司,他們巴不得藉此炒作纔好。其次,羅斯福可是對鬼子沒好臉色的,之前他是抓不住鬼子的把柄,如今天上掉下來了餡餅,他要是還不去接,那就真是傻逼了。

很快老總統就親自出面強烈地譴責日本,要求日本方面必須給美國一個交代,否則後果自負。總而言之,日本人是黃泥落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不過日本人並不知道,這僅僅是陰謀的開端而已。李爾文很清楚,這種程度的故事的東西並不能完全打動美國佬,也不可能讓美國國會買賬,所以她還必須製造更驚悚的爆點。

加利福尼亞,這座城市可能是日僑最多的州,就在日本大使和《紐約時報》打嘴仗的時候,這個州的日本人“造反了”。一天之內就爆發了十次日本後裔槍殺美國公民的惡行事件,還製造了兩起爆炸。根據目擊者稱:“製造這些慘案的確系日本人!”

雖然這個確係有些不靠譜,因爲西方人始終沒辦法分辨東方人臉,在他們眼裡東方人都是一個樣子。但是,但是因爲加利福尼亞警方的果斷出擊,在激烈的槍戰中擊斃了數名匪徒,而這些匪徒通過辨認,確係日本公民或者日本僑民。

可想而知,當《紐約時報》刊登這一重磅新聞的時候,會在美國引發怎樣的轟動。反正不管你們大家信不信,美國人是信了一點——日本人都是魔鬼,都是人渣,他們正在用暴力手段摧毀美國。

這一次美國人終於體會到了傷痛的感覺,他們第一次發現日本人是如此的可惡,當這種情緒完全爆發的時候,輿論導向就不用說了。反正如果羅斯福此時要向日本宣戰的話,國會通過的可能性達到了50%!

可能有同志要說了,這還不是一半對一半,還不是沒有絕對的把握,有卵用?

不過話可不能這麼說,因爲之前羅斯福想要對日宣戰,元老院基本上是妥妥的會否定的,如今變成五五開,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何況還有李爾文不是,女間諜可不僅僅只有這兩把刷子……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hzwangdd、zmcyhh、胖子飛啊飛和尤文圖斯同志!

197 挑釁293 羅將柯的短板162 可笑的武器541 海戰(6)319 糾結439 戰略問題295 又蠢又倔(下)585 忽悠(5)91 交鋒452 先進動力戰鬥機(下)355 安娜361 事態發展206 真被擼了351 普洛耶什蒂(4)273 大義滅親?098 那一踹的風情561 戰爭的尾聲(下)489 又被包圍221 大失誤(下)405 第一次柏林起義252 黑豹519 真相?21 遠東之行(上)286 海戰落幕399 釣魚行動(中)324 麻煩多581 忽悠(1)202 惡人就得惡人磨(上)654 鬥爭的藝術(2)497 施壓224 閃電行動(下)546 討厭的貴族192 意外收穫070 我是神醫345 共同保管172 隱藏在幕後的人(中)23 遠東之行(下)036 無題539 柏林之戰(2)359 不配合(中)283 局勢大變163 空軍發威256 都不是好鳥406 穩步推進328 勝利236 大會散場小會開始353 軍 委88 選擇672374 局勢漸明401 德國有變196 計劃更改222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下)310 完勝176 變化008 竟然成功了34 試探185 奪回主動權321 各種意外279 不平靜的夜晚96 神轉折346 兩黨合併686013 被質疑222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下)592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2)238 燙手的山芋(下)057 交鋒(三)348 普洛耶什蒂(1)151 巴巴羅薩(1)018 新任務236 從康格里夫說開去338 獵虎小能手039 全殲來敵014 心太軟644 憤怒的小斯555 屎一樣的貨色335 無奈110 說局勢182 解決捷克軍團問題的方法(上)233 選舉(上)167 目標克納本(上)131 再遇曼納海姆(上)082 人至賤則無敵274 名將大薈萃(2)230 又是二把手191 好消息32 崩壞529 確實不妙!370 新情況275 暴打651 掉坑?488 垂死掙扎(上)675518 B29事件138 破財免災360 肌肉秀339 分蛋糕518 定計496 一切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