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坦克炮之爭(1)

李曉峰確實有些犯難,將烏博列維奇推上總 參謀長的位置,他肯定是樂意的,但與此同時,李曉峰也不願意放棄總 裝備部部長的位置。倒不是他想將好處一個人全佔了,而是在當前,總 裝備部很重要。比如之前提到的導彈計劃和核彈計劃,如果沒有總 裝備部和kgb的強烈堅持,就算有烏斯季諾夫也是搞不下去的。

不光是這兩項計劃,在軍隊內部究竟該裝備和研發什麼武器,不同軍兵種之間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建議。比如海軍的老頑固喜歡戰列艦不喜歡航母,比如空軍六發巨型洲際轟炸機,比如陸軍想要弄個超重型坦克玩玩。

總而言之,各種莫名其妙的設想是一堆堆,但是前面說了,蘇聯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將寶貴的資源都浪費在這些腦洞大開的項目上,那才真心是嗶了狗了。至少李曉峰是不能允許這些破爛項目搶資源的。所以掌控總 裝備部也就很重要了。

如果趕圖哈切夫斯基下臺,將烏博列維奇調到總 參去,那總 裝備部誰接手?反正李曉峰暫時是沒有太好的人選的,要麼將特里安達菲洛夫調回來,要麼就只能提拔沙波什尼科夫。但是前者是純粹的戰術和戰略家,對於行政尤其是軍內複雜的利益關係處理上,肯定沒有烏博列維奇那麼順手,畢竟後者在這個部門幹了十幾年,一切都門清。

至於沙波什尼科夫,將他調回來不是不可以,可讓誰去接收基輔軍區司令員呢?而且沙波什尼科夫畢竟不是純粹的自己人。並且其年紀大了而且身體並不是特別好。讓他當總 裝備部長也只能是過渡。從長遠看還是得找個更合適的人選。

但是這個更合適的人選暫時是不存在的。如果過幾年,當羅科索夫斯基一干人成長起來之後,李曉峰纔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而現在,他不管是扶上登上這個位置,後面都麻煩。

思來想去,李曉峰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拖着唄。反正總 參謀部的權力已經被限制了,圖哈切夫斯基就算想要作死都不是那麼容易了,讓他繼續幹下去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

而且考慮到托洛茨基並不是那麼容易放手總 參謀部,要讓他同意圖哈切夫斯基下臺,必然要進行一定的利益交換。而從長遠看,這肯定會讓李曉峰吃虧,還不如就這麼將就着算了。最多也就是1945年,托洛茨基就得下臺,老託都滾犢子了,圖哈切夫斯基想留也留不下。那時候順其自然的拿下總 參謀部纔是正道。

基於這樣的想法,托洛茨基不吭聲。李曉峰自然也懶得出氣,圖哈切夫斯基在衛國戰爭中確實表現拙劣,但是他畢竟是第一批蘇聯元帥,畢竟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功於社稷,趕走他多少顯得不近人情,李曉峰纔不會傻乎乎的去當惡人呢。

托洛茨基沒有想到某仙人竟然這麼有耐心,竟然能夠忍住總 參謀部的誘惑,這下就輪到他坐蠟了。實話實說,圖哈切夫斯基不下臺,他這邊其實也被動,原本準備坐享其成,誰想到李曉峰竟然不上當,這可怎麼辦?

一時間,不管是托洛茨基還是李曉峰都不做聲了,反倒讓一開始搖搖欲墜的圖哈切夫斯基暫時穩住了陣腳。當然,圖哈切夫斯基並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夠繼續當總 參謀長,並不是政 治局和軍 委選擇繼續信任他,而是內部的權力和利益鬥爭中不得已的妥協和拖延。說白了就是時候未到。

圖哈切夫斯基並不清楚這一點,他以爲自己已經度過了難關,所以他那顆死灰一般的心臟又開始不安分了。他覺得應該抓住這次機會,拿出個好表現穩固自己的位置。

所以,他圖謀已久的明斯克反擊作戰又被擺上了檯面,我們的總 參謀長準備在八月末和九月初發動一波攻勢,將德軍趕出白俄羅斯!

“這個傢伙真是不知趣,就不能消停一點嘛!”

這個消息讓李曉峰自然是很不高興,不光是因爲一開始他就對所謂的明斯克反擊不感興趣,更重要的是,這個當口合適進行這樣的反擊作戰嗎?

庫爾斯克戰役剛剛結束,雖然是打了一個大勝仗,但紅軍的損耗也是很大的,而且經過這四個多月的消耗,紅軍迫切的需要休整和補充。哪有能力投入新的反擊作戰?

如果一定要進行這樣的反擊作戰,那辦法只有一個,還是得拆東牆補西牆,而上一次圖哈切夫斯基這麼幹直接導致了烏克蘭戰局糜爛,再來一次,這是準備將好不容易纔扳回來的局面再次葬送吧!

自然,李曉峰是堅決反對所謂的明斯克反擊作戰,他的理由很充分:兵力不足,基層指戰員很疲憊需要休整,以及德軍的主力還是很強大的。

那麼圖哈切夫斯基聽進去了嗎?他要是能聽進去就不是圖哈切夫斯基了。不過好在此時的總 參已經不是彼時的總 參,總 參謀長必須跟着軍 委的指揮棒走,所以他倡導的立刻進行明斯克反擊戰的計劃被駁回了,不過也沒有徹底的否定他的建議,而是將這場戰役改爲9月中下旬,等紅軍進行兩個月的休整和補充之後再進行。

似乎是皆大歡喜了,其實不然,不管是李曉峰還是圖哈切夫斯基都不滿意這個結果,一個認爲兵貴神速,另一個認爲明斯克反擊戰這個設想就是垃圾,你說說能高興得了嗎?

“不高興就對了,”托洛茨基很平靜的說道,“要是事事都順着安德烈同志的意見,那還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麼?”

這麼說吧,其實這回故意跟李曉峰過不去的就是托洛茨基,說白了老託還是想打破沉默。逼着某仙人主動跟他合作從而趕圖哈切夫斯基下臺。要不然。那他就會不斷地利用圖哈切夫斯基給某仙人找麻煩。就是要煩死李曉峰。

這樣的戰術有作用嗎?不好說,因爲李曉峰雖然暫時能夠忍耐,但這不代表他能一直忍耐,至少是沒可能忍耐到1945年老託下臺的那一刻。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圍繞許多軍事問題,李曉峰和圖哈切夫斯基之間都爆發了直接或者間接的矛盾,雙方的火氣是越來越大。比如在坦克炮的問題上,雙方就鬧得很不愉快。

按照大部分同志的印象。蘇聯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性能是低於同時期世界先進水平的。比如蘇聯的76.2毫米坦克炮實際上僅僅比美國的75毫米m3坦克炮強那麼一點,85毫米坦克炮還不如德國75毫米的kwk40和美帝的3英寸坦克炮(m7),至於d-10系列的100毫米也是不如德國88毫米的kwk43,只比kwk36強點。

事實真是這樣嗎?實際上這個問題很複雜,而且評論一門坦克炮是不是好用,得結合國力以及戰場環境來看。甚至光說炮都是扯淡,再好的坦克炮也僅僅是炮,離開了先進的彈藥光有炮有啥用?

就比如說,在1941年以前,紅軍的坦克炮真的比世界同等水平差很多嗎?說實話。真不見得,當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坦克還在玩機槍和37毫米炮的時候。蘇聯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就這個45炮的性能來說,擊毀同時期的其他坦克是基本沒問題的。

但是當時蘇聯滿足了嗎?並沒有滿足,相反,蘇聯裝甲兵和炮兵深感火力不足(純屬於自己嚇唬自己),而且隨着新一代坦克立項上馬,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就提上了日程。比如格拉賓設計局就承接了57毫米和10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製任務。

其中的這個5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後來的zis-2,(92廠獲得了“斯 大林工廠”的榮譽稱號,全稱爲zavod imeni stalina,所以該廠研製的火炮被稱爲zis型)。

zis-2在1940年服役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反坦克炮之一,這種火炮發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彈可以達到1000米/秒的初速,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且請注意,zis-2型並非當時格拉賓設計局研製的身管最長的57毫米炮,另一種1940年11月開始研製的zis-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長達86倍口徑。使用br-271時初速達1150米/秒,但是壽命過短。按格拉賓本人的說法:“射擊40發後,初速和精度就明顯下降,50發以後,炮彈就不旋轉並且開始翻跟頭(膛線被打禿了!)”,儘管格拉賓的說法有些誇張,但zis-1kv壽命過短是個不爭的事實,後來zis-4也受到過類似的困擾。

可以看到,1943年以前,zis-2的威力是足夠使用的,哪怕是經過改進的四號坦克碰上了zis-2也只有被吊打的份。但是很好很強大的zis-2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生產太麻煩而且造價太高。以至於產能十分有限,而且請注意zis-2誕生得有點“太晚”,從1940年開始,蘇聯已經開始準備戰爭了,而當時紅軍的普遍看法是4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潛力有限,必須發展更好的反坦克炮取代他們。

爲了儘快的完成這一任務,格拉賓設計局創造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性能不是很理想的f22加農炮身管和zis-2的炮架結合在一起,攢出了zis-3。這也就是後來紅軍炮兵的反坦克主力武器。至於zis-2則繼續改進和發展,等工藝成熟之後再量產。

當然,總所周知1941年衛國戰爭就爆發,zis-2的量產工作就被前線急迫的需求所取代了。對於紅軍來說,生產成本更高,生產技術更復雜的zis-2真心是用不起。只能拿zis-3先湊活了。

因爲戰爭的關係。本來才應該是紅軍主力坦克炮的zis-2也只能退居幕後默默流淚了。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炮兵和裝甲兵獲得了這種武器(炮兵是zis-2。而裝甲兵則是t-34-57,其裝備zis-2的改進版zis-4坦克炮,後來發展成爲了zis-4m)。

這麼說吧,這個zis-2及其改進版本的57毫米坦克和反坦克炮實際上比後來廣泛裝備t-34的d-5t 85毫米坦克炮威力要大一些(zis-2使用br-271p和br-271n時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離上分別達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離上更是分別達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這麼說可能沒有直觀的映像,直截了當一點就是zis-2和zis-4使用br-271n彈(apcr)時,可以在1200米的距離上擊穿老虎的裝甲。穿甲威力是相當可觀的。

當然。也得有一說一,apcr彈這種“神器”對蘇聯來說太高端了,並不是所有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都能配備的,一般都只配發給最優秀的炮手。當然這在當年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現象,畢竟鎢資源有限,而且碳化鎢彈芯的生產也是相當的麻煩。

就拿不差錢的美帝來說,1944年登陸諾曼底之後,配發給三英寸和m1a1 76.2毫米坦克炮(請注意,不是後來的阿布拉姆斯坦克啊!廣泛用於m4坦克、m10坦克殲擊車)使用的的t4高速穿甲彈(也就是apcr彈,或者叫hvap彈)有多少?兩千發而已!

到了1945年阿登反擊戰結束時。被德軍裝甲部隊虐了一輪的美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這才瘋狂的申請t4,並馬上換裝使用76.2毫米m1a1坦克炮的m4。而截至到三月份。美帝豁出去了纔給前線配發了多少t4?一萬八千發而已!

一萬八千發很多嗎?其實算算美帝在西線的76.2毫米坦克炮數量,你就知道每個車組能分到多少了,用美國人自己後來的記錄來說,在1945年以前每個月每個車組僅僅能獲得一發t4穿甲彈。而到了1945年2月,也僅僅是每個車組一次性接收5發t4穿甲彈。甚至美帝奮戰在法國阿爾薩斯的第6集團軍在1945年1月前沒有接收過一發t4。

爲啥會這麼悲劇,關鍵的原因就是鎢不夠用的,哪怕是美帝這樣的土豪都不能敞開了用。而且t4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完美,實際在戰場上,t4的效果比實驗中差不少,在800到100碼(731到914米)的正常交戰距離上,無法擊穿黑豹改進型的正面裝甲,只能擊穿其側面。

再回過頭來說這個zis-2,原計劃中它纔是蘇聯應該廣泛裝備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只不過因爲戰爭的原因,其優先級一下子就掉了下去。歷史上蘇聯也是在1943年之後遭遇了虎豹之後,感覺zis-3的火力不夠用了,這纔想重新發展zis-2。當然,我們也知道,zis-2依然沒有迎來春天,在坦克炮競爭上,這一次將其pk下去的是後來的d-5系列。

雖然從穿甲威力角度講d-5還不如zis-2,但是d-5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成本實在比zis-2低太多了(其身管和52-k高炮基本是一回事),所以zis-2極其發展型zis-4和zis-4m又一次被裝甲兵放棄了(但是炮兵還是廣泛裝備了)。

而現在,當德國的黑豹第一次登上戰場之後,敏感的紅軍裝甲兵立刻就覺得火力不足了,認爲很有必要給坦克和反坦克部隊換裝更好的火炮。而在這個問題上,圖哈切夫斯基更欣賞zis-2系列,而李曉峰認爲d-5系列就夠了。

好傢伙這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了,圖哈切夫斯基堅持要重新恢復zis-2的生產,而李曉峰是堅決不同意。那麼李曉峰爲什麼不同意呢?原因其實之前已經說過了,那就是zis-2生產麻煩而且壽命低。

首先這是一門71倍口徑的超長加農炮,衆所周知火炮身管越長加工也就越麻煩,而且更要命的是zis-2所使用的穿甲彈需要比較高的製造工藝。而要想發揮其優異的性能,就必須搭配更好的穿甲彈。而現在蘇聯的穿甲彈生產工藝實際上是不過關的(1941年時,連45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穿甲彈質量都是奇差)。哪怕是烏斯季諾夫一再的抓生產加強工藝,也僅僅是暫時解決了76.2毫米火炮的穿甲彈問題。

這個時候上馬難度更高的br-271系列,這合適嗎?而且坦克炮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反坦克,還需要配合步兵作戰,擊毀工事的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而在這方面zis-2天生就不擅長,其高爆榴彈威力太低了。

問題是,李曉峰跟圖哈切夫斯基講道理,後者卻根本聽不進去,始終堅持反裝甲纔是第一位的,必須提前預防德軍更先進的坦克威脅……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xxxxxxjj、深海蝸牛、89卅、懶惰的讀者、懶惰的讀者、hzwangdd和尤文圖斯同志!

369 戈梅利(中)204 開打463 決戰之前(上)466 報仇(中)071 特效藥249 防火牆計劃(下)082 冷靜的和作死的523 形勢不妙437 演戲演全套17 發動機之爭(下)520 海上衝突(上)088 你不是人523 形勢不妙135 玩過火了62 都是惡客201 居心險惡621 垂死掙扎472 說外交618 時間無幾293 王牌坦克手回憶錄之二006 邪火和小人328 瘋話?246 不順利172 隱藏在幕後的人(中)243 徵兵(下)294 又蠢又倔(上)160 交鋒(下)491 訛詐(上)226 焦點—盧漢斯克(上)186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上)689474 目標牡丹江563 CCCP(上)221 大失誤(下)605 華夏的麻煩事兒639 陰謀(下)142 交火217 無題355 裹足不前403 夜戰(1)521 無題468 E族639 陰謀(下)027 諾基亞、女人和熊(上)540 柏林之戰(3)256 鋼鐵的陰謀(上)393 佈局595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5)058 交鋒(四)106 神通廣大(下)156 **的計劃559 手快有手慢無325 坦克炮之爭(2)251 斯維爾德洛夫來了323 猶豫不決的羅將柯308 陰謀在繼續304 死無對證248 防火牆計劃(中)094 有問題40 交鋒129 介入454 又見交易115 杯具的季諾維也夫(下)528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396 我就賴賬了,怎麼樣90 逆轉415 不速之客(下)332 談判(中)423 歷史的教訓(4)683111 新武器(上)025 米高揚番外 英雄們的故事(不喜勿訂)557 和稀泥的辦法224 圍觀須謹慎(上)309 意興闌珊386 太平洋311 活寶102 特科340 毒計445 強 硬219 風向變了266 談判(上)265 幕後117 話難聽410 翻雲覆雨460 討價還價83 升級226 爭鋒相對559 僵持316 艱難446 獨聯體201 居心險惡561 戰爭的尾聲(下)344 陰人感謝429 戰(上)387 繼續無題394 一邊倒的空戰026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