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弱羽飛時攢箭險,猶恐犬戎臨虜塞

過了片刻,只聽得一陣吱呀聲響起在耳旁。眼見着大沽口的兩扇城門,被裡面的軍校給緩緩地拉向兩側。趙四山回過頭來,瞅了瞅自己身後的二來?卻見後者對他點了一下頭,示意他依舊走在頭裡去。趙四山此時倒也沒有和二來去過於客套,便擡起腳就朝着城門之內走了過去。

二來朝着跟在自己背後的這羣特戰隊校尉們一揮手,早有七八名校尉手中抄持着弓弩,分頭朝着城門口的兩邊奔了過去。而趙四山這時,也恰好走進城門洞之中。卻見其,忽然用力的朝着前面一掙,這根被系在其腰上的繩索。同時聲嘶力竭的朝着城門洞的那七八名軍校喊道:“快快將城門給關上?後面的來人,並非是那些東瀛的武士。乃是敵兵假扮而成?”只是他卻並沒有料到一點,就是他身後的二來,在他有些顯得急不可耐的,要奔入城門洞裡面的那時起?就已經猜測到了,趙四山此人定會出爾反爾的。

果然不出乎其所料?就在趙四山的一句話剛喊出口來,身後的長刀,早已如電光火石一般迅猛以及的刺了出去。恰恰,將趙四山的後背刺透,死屍立時栽倒在其腳下。而此時站在城門洞的那七八名軍校,也都紛紛抽出各自身上的佩刀,朝着二來撲奔而來。打算先將二來給廢在此地,在去將城門給關合而上?可二來的長刀,卻即刻從趙四山的身上拔出來,隨手左右兩刀,將兩名趕過來的軍校給劈翻在地。

而那些在這兩名軍校背後,相繼跟着奔過來的軍校,還不等靠到此人身邊?突然,一蓬密集以及的箭雨迎面而至,將這七八名軍校,全都一一給射翻在城門洞之內。\/\/\/\/“弟兄們,備好弩箭,搶佔城門,也好讓後面的水軍兄弟能夠及時攻入城內?”身後的那位東北軍主帥高喝一聲,抽出弩箭,一個箭步竄入城門洞之內。而似在一般的城門洞之內,都會多多少少的修建下來一些藏兵洞,所爲的就是能夠在敵寇萬一攻入城門之內?、

這些軍校即可從藏兵洞之內涌奔出來?也可頓時將來敵給擋在城門洞這裡,在慢慢將對方給殺出城門外去?只是,也不知是方偏將仗持着城內有東瀛武士,來幫忙一同鎮守着大沽口城?還是他本就不知曉兵事?當然,也極有可能的,就是他並沒有猜到?竟會有一支人馬能在夜中摸到了大沽口城前?竟然並不曾在城門洞左右的藏兵洞內設下伏兵?而這,自然也就此方便了這些東北軍特戰隊校尉,一路無人攔擋,就此一口氣闖入城內。

此時,趙四山所發出的這一聲暴喝,自然也驚動了城頭上的守軍。城頭上的守軍們,一邊紛紛高聲朝着駐守在城內營盤裡面的軍校們報着警,一邊紛紛拈弓搭箭,奔到了城內的城牆邊上和馬道邊上,對準城下就紛紛射出羽箭。只是,在城下那一片地域之內,因爲那高大的城牆,早已將城上的月光給遮擋起來一些,故此城下此時顯得有些黑暗。城頭上的那些守軍們,根本就瞧不見城下的那些人,此時卻又身在何處?

這一輪的羽箭射下去,根本就是胡亂往下射的。而就在城頭上的守軍們,正在想着,如何才能把那百十個人給趕出城外的時候?卻變故突生,就聽得在遠處響起一連串的火炮聲。隨即,就見離着城牆前面足有一里地左右,一排排的火光,不停地幾乎同時飛竄出來,卻又一起淹沒下去。

而那一排排的火光,可不僅僅是爲了讓人看着覺着好看的?跟着而來的,卻是一排排的要人命的開花炮彈,幾乎都十分準確的落在了大沽口城頭之上。而這些炮彈,全然不似大明朝火炮所常使用的那種實心炮彈。而是由冰雪城內的戴氏父子,最新研製出來的開花炮彈。這種開花炮彈,全不似以往冰雪城火炮所使用的那種開花炮彈。原先的那種開花炮彈,可以說炮彈鐵皮顯得過於厚實了一些,一旦爆炸,裡面的火藥也並沒有十分有效的,將那些鐵皮全部都給炸碎。自然也就無法,能夠多多的去殺傷對方的軍校。

而原先的那種開花炮彈的火藥捻子,也不似如今這種藥捻。這種開花炮彈在降落到大沽口的城頭上以後,頓時將城頭上的守軍們給炸的,一時具都哭爹喊孃的,且四處狼狽逃竄着。只是想着,能去尋一處穩妥安全的地方,讓自己保住一條性命足矣。至於把守住大沽口的城頭?

還是交由他人去理會好了,畢竟在城內可還有一千多人的倭寇,幫着方偏將來一同鎮守着大沽口城池?那還用這些人在城頭上做甚?對於方偏將在暗地之中,竟然去將主將給謀害了。這些軍校雖然在嘴上不說什麼?可是心中對這方偏將早已是看不入眼,也都想要替那位主將來討上一個公道?

更關鍵的一點,這些鎮守在城頭的軍校,絕大部分是同情與那位主將的。此時,眼見着對方的炮火竟然如此的犀利,哪裡還肯幫着方偏將在此地賣命?也不曉得是哪一個軍校高喝一聲,城頭上的守軍,頓時便是一鬨而散。而城下的那位水軍大將施琅,以及其手下的那些水軍,眼見在大沽口的城頭之上,竟然並沒有見到對方對於自己有半點的反抗。施琅也就此傳下軍令,令手下軍校將火炮暫時給停息下來。

同時喝令與那些水軍步卒們,手中持着弓弩以及火銃,和各種各樣的冷兵刃,一窩蜂似的,朝着大沽口的城門口推涌過去。而就在此時,城內的這位東北軍主帥和二來,以及其手下的一衆特戰隊校尉們。剛剛踏入到城內的一條大街的街道之上,卻見從對面涌來一羣,身着奇裝異服的人?

這位東北軍主帥一眼,就將這夥子來人便給辨認出來。對面所來這夥子人,正是一夥子倭寇。而這位冰雪城主本來還以爲,自己還得帶着手下特戰隊校尉們,一路殺到城中央之時,才能見到這些來大沽口助拳的倭寇?可是沒有想到,這些倭寇竟然如此亟不可待的,闖到了自己這些人的面前,既然如此,卻又哪裡與他留的半點的客氣?

突然暴喝一聲道:“二來,令手下兄弟們立刻排成三排,備好弩箭,可自由散射。待弩箭射光之後,便將火銃取出來,亦是自由射擊。”隨着這位東北軍主帥一語道罷,訓練有素的東北軍特戰隊校尉們,早就已經排成了三排,將弩箭平平端在手中,對準對面那羣吱呀火燎的倭寇們。

第658章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第81章 他鄉遇故知第875章 沙場歸來忘所歷,當頭明月上柴門第767章 與敵決戰復城下,海上一將是誰來第46章 關寧邊軍第1355章 相國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第1039章 十萬旌旗移巨鎮,幾多輗軏負孤莊第303章 陷 陣第256章 鬥 智第787章 斜陽古道風波定,孤嶠蟠煙明月起第804章 日落沙明天倒開,酒酣拔劍斫地歌第616章 戰刀展我大唐風,破旗直似摧秀木第948章 流水無情草自秋,入夜倭寇暗偷襲第197章 先斬後奏第401章 妻妾滿堂(下)第46章 關寧邊軍第998章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第659章 兩次三番問餘計,舉薦不避子侄親第52章 大清炮隊第1120章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第637章 未必人間無好漢,塞垣凍解鴻歸早第977章 兀自棄身鋒刃端,豈惜性命安可懷第316章 奪 將第1235章 明月寒色孤村幕,殘牆悲風四野聞第1156章 江河定後威風在,感恩重與劍論心第105章 兵者雄奇第732章 民間生苦百戰役,一朝死託萬鬼鄰第546章 黃雲城邊烏欲棲, 歸飛啞啞枝上啼第1353章 日暮江頭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第328章 邊 軍第1297章 平明拂劍定敵城,薄暮垂鞭醉酒歸第194章 角聲滿天秋色裡,城上胭脂凝夜紫第690章 朝楚暮秦世路艱,自古及今說龍虎第120章 暗度陳倉第1203章 百舟橫截太子河,曉來風靜塵波起第162章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第519章 林表折橋明霽色,冰雪城中增暮寒第832章 莫待秋風一夜霜,別路兵馬烽煙起第18章 驅倭登島第1046章 今朝拜首臨欲別,遙憶荊門雨中發第699章 一雙秋鬢含霜白,送客直赴山海關第974章 吳山依舊酒旗風,內門失火妄無辜第1068章 人生浮脆盡沉醉,三分奇計逗鄉紳第747章 更待菊黃家醞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第347章 不 問第404章 風起雲涌第920章 斬盡誅絕不留俘,萬戶千門成野草第810章 細雨旌旗冷,赴死之人轉頭生第176章 將士百戰破寒甲,死後何人知姓名第1026章 能扶真主成王業,忍見明民陷戰機第203章 招君入贅第534章 八旗軍馬滿盛京,喇嘛廟內設埋伏第1329章 澶淵之盟今又立,正思戎馬淚盈巾第465章 老而彌堅第840章 生死寄予一線間,微雨和風征戰忙第247章 兵臨城下第1059章 日將薄暮臨征馬,高麗失道北山阿第1384章 馬前疾風衝塞起第878章 百戰鐵甲今破碎,馬革裹屍沙場還第1150章 神雷再造一奇功,東北名將曹雲詔第880章 相助鄭家平內亂,海上決戰倭寇國第964章 京外野戍荒煙斷,城頭日暮且孤征第236章 大好男兒第1264章 弱羽飛時攢箭險,猶恐犬戎臨虜塞第1123章 飛蓬卷盡塞雲寒,戰馬閒嘶漢地寬第25章 紫禁皇城第407章 鳳求凰第117章 得隴望蜀第187章 打仗不忘美嬌-娘,奇兵四出破明軍第1157章 天垂大野雕盤草,月落孤城角嘯風第1102章 鰲驚震海風雷起,五千兵馬引旌旗第1388章 胡風略地戰連山,歸德孤城未下關第357章 開封第1395章 驟興馳霸亦何爲,家國共成千載悲第822章 海上決戰死倭寇,尚需仰仗東北軍第858章 力效八旗洪承疇,城頭借箭名後世第556章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第803章 舊入故園嘗識主,不知何處是他鄉第235章 未雨綢繆第1319章 方自戰酣烽火滅,路斷山前救兵稀第908章 離間倭寇和外鬼,巧得水軍立軍威第793章 萬帳穹廬人盡醉,歸夢隔斷狼河遠第27章 神劍自晦第524章 夜半鶴聲殘夢裡,僧與月下苦作吟第83章 人小鬼大第1261章 殺盡倭寇熱血流,一心猶自逞戈矛第1107章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第730章 兩將不和城難保,醉裡吳音相媚好第323章 內 鬼第640章 羽扇從容裘帶輕,彈鋏西來路匆匆第431章 關寧老將不勝愁, 駐馬觀覽野花枝。第1190章 遼陽城破陷巷戰,八旗東北兩軍抵第1086章 人生翻覆何常定,誰保容顏無是非第626章 莫問世間真有情,夢魂欲渡蒼茫去第1088章 卻想華年故國時,唯餘一片空心在第1081章 悍然入陣破驕虜,北軍威名雄震雷第470章 小兵傳奇第815章 雲遇青山赤壁紅,疑兵突起膽色寒第1086章 人生翻覆何常定,誰保容顏無是非第353 三千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