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飛馳寧遠

唐楓急忙的跳下馬,攔住他,對他笑着言道“不礙事的,也是我慮事不周;才使得你空跑一趟,既然他不來;那咱們就去他那裡便是,我倒要看看,真正的努爾哈赤長什麼樣子?傳令,火速前往寧遠興城。”唐楓說完,是一躍上馬;督促着村民們加快趕路的速度。

眼看着,已經快到了寧遠興城的城下面;卻見,城頭之上,有一員銅盔銅甲的大將;朝着自己這面不住的擺着手,看那意思十分的着急。

唐楓一眼就認了出來,正是那次來傅家村馳援的祖大樂。只是,實在是離着稍遠一些;聽不清楚,城頭上的祖大樂喊些什麼?唐楓乾脆是催動胯下的馬匹,望城下奔去。

“城下的那個少年英雄,莫要再往城下來了;速速帶着你的村民,遠離此城,方能免去,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之禍。”祖大樂一面喊着,一面不住地對着唐楓擺着手;而他此舉,實際也是一番好意;因其不忍,讓唐楓到時候,也被困於這座小城之中,到時與城盡毀;故此是竭力的勸說唐楓離開此處。

唐楓此時,也多少猜到一些,此刻寧遠城中兵源,並不是很充足,守城的器械,也不是十分的完善;而袁崇煥和祖大樂,分明就是抱着必死之心,來守這座孤城的。實際上,要是按照袁崇煥和孫承宗原先的佈置;寧遠城四周,已然盡起堅固的堡壘;可構成第一道防線,可朝堂裡的高第與孫承宗不合,其畏努爾哈赤八旗兵如同虎狼;便撤防棄地,又下令,盡撤錦州,右屯,大淩河,等寧前諸城的守城士卒。將器械,槍炮,糧草,彈藥以及衆軍校;全部撤盡關內,以他說的說法;此爲堅壁清野,不資敵人以一粒糧食一把武器。只是,這樣就徹底的丟了,關外四百里的大好河山;盡入努爾哈赤八旗兵之手。

而袁崇煥駐守的這座寧遠興城,本也是被勒令撤退棄守的;可袁崇煥是據理力爭,願意一死來守此城;而恰好此時,唐楓也到了城外,袁崇煥深愛唐楓是個大將之才;不想他也跟着自己賠葬於此,想讓唐楓以後能爲大明效力;擊退努爾哈赤,收復河山,這纔不放唐楓進城;讓其帶領村民繞行而去。也是爲了留下一點火種罷了。

可唐楓卻深知這次戰役的結果,是以努爾哈赤兵敗而告終;自然不肯走了,便揚頭,對着城上的祖大樂高聲喝道“祖將軍,豈不聞國之將亡,匹夫有責;當以身披重甲,從而衝鋒陷陣;手刃敵酋,方顯我漢人之威武。怎能貪生怕死,爲一己之生而拋棄鄉親父老;此焉能爲人也?”說完了,一伸手;將肋下的腰刀拔出來,把手心輕輕一割;血頓時便淌了出來。

唐楓舉着手,給城頭上的祖大樂觀看。“祖將軍請看,唐楓願意以血盟誓;願意與寧遠城共存亡,如違此誓便不得好死。祖將軍如不放我等入城,我唐楓甘願帥着這些村民,守禦城前;做一個先頭部隊,與他努爾哈赤血戰一回。”說完,唐楓這就要勒轉馬頭。

“城下的唐小兄弟,你且等一等;聽我袁崇煥一言,我同意你帶領村民入城;與我等將校,共與此城,同生共死如何?”說話間,一個身穿文官服飾的中年人出現在城頭;正手把垛口,焦急的等着唐楓的回答。

唐楓也急忙又轉回馬頭,仔細打量着,城頭上這位聞名已久的督師袁崇煥。就見城頭上的袁崇煥,面相儒雅,額下有一縷墨髯;頭上戴着一頂折翅帽,身上穿着文官的緋紅色的官袍。倒像一副讀書人的樣子,並不像是領兵的將帥那般粗魯。

“城上站的,可是督師袁崇煥麼?既然督師相邀,那唐楓就此進城便是。”唐楓說完了,也擔心後金的人馬,隨時都有可能上來;便急忙的吩咐人,儘快的督促着村民,奔赴寧遠城門前;好等着城門一開,就此進城。

身後的村民們一聽,果真能進入寧遠城;便如潮水一般涌上前來。唐楓生怕村民們,爲此而互相的踐踏到自己人;在引起不必要的死傷,便急忙的吩咐二來子等人;協調好隊伍,排成兩列;開始進城。

而寧遠城,分爲外城的甕城,和主城。眼下村民們剛剛進到甕城裡面,正排着隊往主城進。可正這個時候,就聽得遠處牛角號聲震天般得響起;緊跟着遠處塵土四揚,整齊而清脆的馬蹄聲,不絕於耳。

袁崇煥和祖大樂不覺,都在城上瞪大了雙睛;遠遠的眺望着,後金來勢洶洶的八旗騎兵,不覺真是感慨頗深。“唉,要是我大明有此般驍勇騎兵;何愁他努爾哈赤敢犯我大明疆土?”祖大樂一時不覺,竟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倒也無人對其表示異議,此時所有的將校,都紛紛的扒着垛口;瞭望着城下,不遠處的那支鐵騎,正在逐漸的接近寧遠興城。

“末將懇請督師,收回成命,迅速關閉寧遠城門;不再接收百姓入城,以免城門有失;在爲此丟了寧遠城,督師由此而獲罪於朝廷。”一員大將站在袁崇煥的身後,對其抱拳言道。

“朝廷,唉,在朝廷的眼裡;我袁崇煥怕已是待罪之身了。祖大壽,你可增看到這城下的,均是我大明的子民麼?我袁崇煥既然,答應了那員小將的請求;便不能出爾反爾。你且退下,火速帶人巡查各城門處;以防城中有奸細,趁此機會,裡應外合攻破此城。祖大樂,你也下城,點起三百名火銃手;押在城門的兩旁,以防金兵混入城中來。”袁崇煥說完了,卻是扶着垛口,瞪大了眼睛,望着守在甕城城門的唐楓;卻見唐楓,手中的馬刀低垂指地;正在望着八旗騎兵來的方向,冷冷的端詳着。

“唐將軍,你趕快進城裡來吧;憑你一人,又怎能退這八旗騎兵?你且進城來,咱們從長計議如何?”袁崇煥實是愛惜唐楓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不忍其折翼在亂軍之中;故此相召。

唐楓回頭朝城上看了一眼,又看了看城下,正往城中魚貫而入的村民們;同時又盯了一眼不遠處的八旗鐵騎。便做下一個決定,回頭,高聲對城上的袁崇煥道“請督師,善待我傅家村的村民;我唐楓願爲督師打這頭一陣。”一句話說完,唐楓對着身後的四十七名精英隊員呼哨一聲,騎着馬就奔甕城城門而去。

袁崇煥在城門樓上一見,面上頓時是大驚失色;依着他的眼光來看,唐楓此舉無異於自殺。可也深知唐楓,是不忍讓自己的父老鄉親陷入兵禍之中;那後金的鐵騎兵力堪稱無敵,無人敢於平原之上與之交鋒;至於大明朝的軍隊,只是依靠着火器的犀利,勉強的能守住殘城而已。

“來人,通知城下的祖大樂;令其火速帥人馳援唐楓,再撥一些天雷和火器給唐楓;莫要遲疑,若折了唐楓,便似大明朝折損幾萬明軍;唉,得一良將,勝得十萬雄兵。”袁崇煥自知,此舉也不過是盡人事罷了;至於能否靠着手中這一萬名明軍守住寧遠興城,自己心中也沒有底。只得扶着垛口,眼睜睜的看着唐楓,帶隊守在翁城門口。

等祖大樂帶人,也到了甕城城門口的時候;傅家村的村民,才進入城中一半。唐楓不時地扭頭看看那些村民,心中也是十分的着急;再看看,已經快到自己眼前的八旗鐵騎;這心也是變得有些緊張。

“唐楓,給,這是督師,讓我帶給你的火銃;你可會使?”祖大樂說完,就在馬上傾着身子,對着唐楓,遞過來一把火銃。

唐楓接過來這把明朝的火槍,在手中,仔細的端詳了一下。不覺輕輕的一笑,對着祖大樂說道“呵呵,我對於火器到也略知一二,對了,祖將軍可帶着天雷;如果有的話,就給我幾十枚;今天我要讓這後金的騎兵,也知道知道,咱明朝這火槍和手雷的厲害。”說完了,唐楓把祖大樂一併遞過來的火藥和彈丸取出,將火銃裝填好了;又把火摺子準備好,畢竟這種火銃,目前還不是用燧石擊發的。

祖大樂有些瞠目結舌的望着唐楓,如此熟練的裝填火藥和彈丸;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就算一個訓練有素的明軍火器手來弄這個東西,恐怕也沒這麼快。

“唐將軍,莫不是以前見過此物不成?還有,唐將軍言此物爲火槍;這名字倒也貼切,比火器之名直白多了;今後就喚火槍了。”祖大樂說完,眼見着唐楓手下的四十七個人,此刻正都眼巴巴的盯着,唐楓手中的火槍。便不由一笑,轉身對着身後的火槍手們喝令道“兔崽子們,好東西擱在你們手裡也糟蹋了;每個人,都給老子貢獻出來一隻短火槍,外帶三枚手雷;都交給前面唐將軍的兄弟手裡,快點。”祖大樂話說完,對着唐楓笑了一下。

等唐楓手下的這四十七個人,個個都裝備上一隻火槍和手雷之後;給唐楓的感覺,自己這支隊伍的戰鬥力立刻就上升了。雖然目前,這明朝的火槍比較簡陋;可自己好歹是一個特種兵,對於各種武器的構造瞭如指掌;到時候,在這個基礎上,再改進一下;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望着離寧遠甕城,僅僅只差一箭地遠的後金鐵騎;唐楓面色突然爲之一變,轉頭,對着身後不遠處的祖大樂言道“祖將軍,唐楓有一件事要拜託給將軍;一會,唐楓領人殺出去之後;請將軍將此門立刻關上,莫要讓後金騎兵突破此城。”唐楓說完,對着身後四十七人高喊一聲;是帶頭衝出甕城。

四十七匹馬,也紛紛的衝過甕城城門;人人嘴中吆喝着,雙眼冒火,緊盯着前面的八旗鐵騎。而祖大樂,尚沒有反應過來;唐楓卻早已衝殺出去了,祖大樂不由點了點頭;輕聲嘆道“捨身取義,我大明朝有此等將軍;何愁外虜?來人,與本將軍守住此門;有膽敢棄門而逃,擅關城門者;殺無赦。什麼時候唐將軍回來,什麼時候才能將此門關上;都聽見了麼?兔崽子們?”說完,祖大樂一雙虎目,威嚴的掃過在場的這三百名火槍手;人人點頭應諾,無人敢反對此議。

“二來,一會,聽我口令,我說開槍,便先放一陣火槍,趁着對方慌亂,抽馬刀衝殺他一回;隨後就回甕城,但千萬要記着;只要對方追得過緊,就拋手雷;別一起拋出去,我計算着,咱們拋出三次;也就快到了甕城門口了。”唐楓吩咐完了,是一馬當先;筆直的衝出去。

四十七個人緊緊地跟在唐楓的馬後。眼看着,與後金的鐵騎馬頭相對;雙方都可以清楚地看見對方的容貌,後金的鐵騎們;紛紛的嗷叫着,揮舞着手裡的馬刀;想一刀就將對方劈落馬下。

“準備。”唐楓吼完,先點燃了火繩。身後的四十七個人,也跟着點燃火繩。“瞄準了,放。”唐楓喊完。就聽得,砰砰砰砰,槍聲不絕於耳;一股股的白煙,隨之升起;後金的鐵騎,猝不及防之下;當先的幾十匹馬上的騎兵,是紛紛的中彈折落馬下;身後緊跟着的鐵騎,見此情況,就是一愣,不由自主地就放慢了馬的速度;而唐楓就等着這個機會呢。

騎兵,只有馬的速度快;才能藉着馬的速度斬殺對方。唐楓,抽出馬刀,悶聲不吭的,就奔着對方的騎兵衝去。手裡的馬刀,高高的揮起在半空;然後迅如閃電一般斬落,半空中一捧鮮血;噴散如絢爛的朝霞,那麼刺眼,那麼,令人瘋狂。

“殺。”四十七個人,就彷彿跟四十七頭獨狼一般;惡狠狠地衝進後金鐵騎中間,一把把馬刀,不停地上下飛舞着;一個個後金的騎兵來不及招架,就被對方斬落馬下。

第577章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第1118章 無歸百姓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第880章 相助鄭家平內亂,海上決戰倭寇國第318章 援 救第627章 心肝吐盡無餘事,口腹安然豈遠謀第1205章 走馬奪城救格格,真真假假降且叛第416章 奴才第771章 徵人戰苦束刀瘡,零落城頭悲死傷第839章 瘦馬落荒尋去路,悵客裡光陰虛擲第1044章 莫嫌憔悴無知己,別有煙霞似弟兄第897章 直如蚍蜉撼大樹,可笑倭寇不自量第1153章 憶昔壩上年盛時,已嘆關山千萬重第1233章 靜觀歲暮霜動地,作夜風寒雪連天。第539章 能兼漢月照盛京, 復逐胡風過鐵關第1144章 連山邊郊草具腓,太子河塞有兵機第1325章 一策江湖自在身,翩翩公子一騎來第790章 別岸風煙逢故人,明河共影鐵衣寒第200章 明着綁票第336章 另立山頭第857章 城頭日落鐵騎出,一腔血染護城河第884章 遠來賓客結義盟,龍江大地起風雲第897章 直如蚍蜉撼大樹,可笑倭寇不自量第1169章 立國從來爲戰功,一朝何事卻談空第1149章 槍刀軍馬無邊岸,重門日暮雨紛紛第1268章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鯨鯢入網羅第118章 箭在弦上第426章 朝來寒雨晚來風,人生長恨水長東第353 三千甲兵第738章 萬鼓雷殷勢破城, 千旗火生風煙起第979章 莫道寸心言不盡,悵惘前路日將斜第998章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第320章 進城第653章 浮雲遊子存惜意, 落日故人滿舊情第993章 輕飛迅羽慢絲繮,醉踏南屏驚飆從第214章 內宮之事第174章 但有青鋒在我手,一叱江山風雲變第907章 海上威名今顯赫,自有奇兵號北軍第764章 父仇不報枉爲人,鄭森出世水軍起第338章 聲東擊西第1349章 君使妾心何所斷,他日猶望冰雪城第655章 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第615章 一番海角淒涼夢,旅雁孤雲半夜寒第480章 自此瀋陽名盛京,試問八旗誰可敵第1107章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第490章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第1153章 憶昔壩上年盛時,已嘆關山千萬重第1285章 半夜翻營旗攪月,深秋防戍劍磨風第369章 好事將近第1174章 人定遼陽禁漏傳,不妨秋月城頭過第97章 諜戰鹼城第1034章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第1282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直指邊城虎翼飛第35章 一箭雙鵰第1156章 江河定後威風在,感恩重與劍論心第669章 滄海巨浪得壯士, 椎秦可望博浪沙第1359章 萬夫失容千馬戰第1223章 渾河傍岸砂礫堆,日沒半和戰兵骨第208章 恩施百姓第750章 鐵馬蒙氈破村中,猶寒欲雪暮春遲第407章 鳳求凰第1034章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第159章 久不相逢喜合簪,相從未久又分襟。第196章 城破誰人可當主,秋城草木深幽深第222章 千里奔襲第844章 野豎旄旗遍平野,奇兵有異於仁義第22章 皇親國戚第1268章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鯨鯢入網羅第622章 春山疊翠家何在?斬將奪得胡兒馬第854章 夜深城頭疑火明,數騎秋煙暗中來第441章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第652章 興來今日盡君歡,玉山高並兩峰寒第1059章 日將薄暮臨征馬,高麗失道北山阿第709章 中原亂簪纓散淨,萬馬不嘶待出軍第770章 萬里煙塵獨悵望, 北風衰颯正摧顏第1130章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第502章 暮雪紛紛連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第643章 紅塵紫陌斜陽暮,殘照當樓關河寒第919章 焚燒倭寇的城堡,海上長飄海狼旗第748章 雲遇青山石壁連,與君相約上高寒第939章 山圍故國繞倭島,恕濤寂寞蕭薔起第467章 一事不煩二主第541章 故鄉南望三千里, 遼水北來複悠悠第1093章 馬嬌如練纓如火,瑟瑟陰中步步嘶第1140章 塞北雲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腸堪斷第819章 鄭家三爺赴倭國,奇兵一出掃宵小第1327章 黯黯嚴城罷鼓鼙,數聲相續出寒棲第434章 荒城閒雲煙草遍,孤村暗星雨雲回。第765章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第80章 秦淮八豔第876章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落胡手第445章 水落石出第1120章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第981章 秋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第212章 公主和親第437章 水底神劍現,今朝亦屠龍第12章 神武大炮第1062章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第525章 富有和尚要娶親?侍僧詩社吟詩人第25章 紫禁皇城第511章 趙大白話今逢喜,庸醫枉稱聖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