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美國技術”

同樣看着998萬美元標價牌愣愣出神的還有默林茨,不知過了多久又重新瞪大眼睛看着聚光燈下看似常規佈局,實則沒有一分屬於常規範疇的殲教7Max高級教練機,隨後再次盯向那個標價牌兒。

臉上難以置信的神色始終無法控制,不由自主的在滿是雀斑的臉上覆蓋的滿滿當當。

儘管如此,默林茨還是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不住的用手揉着自己的眼睛,怎麼也想不明白,如此堪比輕型作戰飛機的殲教7Max爲什麼只定價998萬美元。

沒辦法,實在是飛機前方的牌子除了偌大的998萬美元外,還有一系列的性能介紹。

長度爲12.21米。

翼展爲8.94米。

高4.56米。

機翼面積:25.27平方米。

空重:5623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9536公斤

配備一臺渦噴—13發動機。

正常推力4.3噸。

加力推力6.4噸。

最大飛行速度1.2馬赫。

最大航程1200公里。

外掛重量2.6噸。

實用升限16000米。

限制過載:負2G到正8G。

翻滾速度:268度每秒。

最大轉彎速率:26度(瞬時)或22度(持續)

起飛滑跑距離:322米。

降落滑跑距離:586米。

從數據和實際的真機來看,殲教7Max的身量並不大,充其量只要F—16的三分之二,F—15的二分之一,最多也就是美軍已經淘汰的F—5的級別。

然而殲教7Max的身量不大,可性能卻一點兒也不比差,其他不受但就翻滾速度和最大轉彎速率這兩項最考驗三代機的中低空機動指標,殲教7Max與F—16相差無幾,也就是說,殲教7Max在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方面並不亞於F—16,遠超其他同級別高級教練機。

問題是這並不是紙面上的性能,而是可以完全實現的真實存在,畢竟邊條翼加雙三角翼儘管複雜,但卻在中低空亞音速方面有着獨特的優異性能,配合着全動水平尾翼和翼身融合的升力體結構,具備F—16的機動性屬於大概率事件。

唯一欠缺的或許只有發動機,渦噴—13,明顯是一款中國自產的航空發動機,加力推力只有6.4噸,且只是渦噴而不是渦扇,明顯有些動力不足。

也正因爲如此,殲教7Max優秀的氣動設計並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潛力,如果日後換裝6噸級的渦扇中推,殲教7Max將有一個質的飛躍,屆時配合先進的航電和火控雷達,殲教7Max完全可以在天空上與F—16,幻影2000一較高下。

不過話又說來,到那時殲教7Max就不是一款教練機而是真真正正的戰鬥機,所以此時此刻作爲教練機的殲教7Max選用渦噴—13半點兒毛病都沒有,畢竟教練機最大的任務屬性便是訓練飛行員,從這方面來講,如今的殲教7Max配置完全可以傲視一票國際上的高級教練機。

其中就包括默林茨領銜的教練機項目。

如果說馬列舍夫斯基看到殲教7Max是震撼的,那默林茨就只能用絕望來形容。

原因很簡單,默林茨主管的教練機項目並不是美軍正式的主力裝備型號,而是數年前被美軍斃掉的下馬項目。

即當年準備替代美軍如今現役的T—37C中級教練機的T—46教練機。

美軍當時的時候的確認真考慮過替換掉T—37C中級教練機,於是當時供職於仙童航空製造公司的默林茨便參與了T—46教練機的研製工作。

奮鬥了兩、三年,原型機順利試飛,但預算卻嚴重超支,加之美軍重新評估後發現T—37C中級教練機經過升級後還能堅持十幾年,採購新飛機不划算,於是直接就把T—46教練機給砍了。

本想着指望T—46教練機大賺一筆的仙童航空製造公司沒想到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非但沒賺到錢,反倒是血虧到吐血,只能資不抵債申請破產。

這個時候麥道看重仙童航空製造公司在航天方面的技術實力,要知道仙童除了航空器,還承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星空探測器無線電天線、集體外殼以及運載火箭二級液氧灌等部件的加工製造工作。

正巧當時的麥道承擔美國空軍戰略彈道導彈升級工作,需要在這方面增強技術實力,便大手一揮將仙童航空製造公司收至麾下。

然後便是一番大刀闊斧的改組,仙童航空製造公司被保留下來,名義上成爲麥道下屬的子公司,出門打交道也可以使用麥道的名頭,看着背靠大樹好乘涼,境遇應該比之前好些,可事實上改組後的仙童航空製造公司與之前的相比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因爲麥道看重的是航天版塊兒,所以改組的目的便是將航天板塊整體切出來,融入麥道主流體系,當成親孫子一樣呵護備至。

剩下的航空業務麥道半拉眼都看不上,當個後孃養的搞個子公司任其自生自滅。

正因爲如此,仙童公司雖然能借助麥道一些資源,但卻非常有限,甚至在某些時候麥道還巴不得仙童公司快點兒倒掉,這樣就不用每個月付那麼多薪水和保險,多少能節約些成本。

可作爲仙童的股東和高管,默林茨自然不想看着自家的產業就這麼垮嘍,麥道幫不上忙那就只能靠着自己,美軍既然下馬了T—46,不等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就不需要,畢竟作爲T—37C中級教練機的替代型號,還是有着不少可取之處的。

就比如說其具備的初步超音速飛行能力,就不是一般教練機能夠比擬的。

意識到這一點,默林茨迅速轉變思路,開始在全世界推銷他的T—46教練機,還別說真有人上杆子上鉤,而這個國家不是別人,正是日本。

不過日本可不是單純的看中T—46的性能,而是瞄上了默林茨優厚的技術轉讓條件,於是在付出一大筆專利費和生產線購置款後,日本埋頭數年,終於打造出“純國產”的T—3型中級教練機。

在日本人身上很賺一筆的默林茨不但讓自生自滅的仙童公司得以續存,還從這筆交易中得到了啓發,那便是可以利用T—46教練機賺專利專訪或技術輸出的費用,基於這個思路,在得知泰國招標教練機後,默林茨便帶着新組建的團隊殺將過來,準備毫不保留的輸出他們所謂的“美國技術”!

第九百八十三章 直升機產業聯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然的雙發飛機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靶—5型巡航導彈靶彈第一百三十九章 愛模型,愛騰飛第六百四十章 航空材料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機場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獨一無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東西我們能做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演習(四)第五百零四章 D—25輔助動力裝置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憑證登機,童叟無欺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YYDS—6模塊化無人機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九百三十章 下一步大棋(四千大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存在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騰飛系的長公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項目第七十九章 分錢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讓客戶乖乖掏錢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第一百零八章 加油(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技術評估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不賺錢個七、八十億哪好意思回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在大氣層內混,有意思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產業升級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堪比重型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九百二十七章 完整的圖—204生產線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兩百六十章 雛鷹“哈比”第兩百四十四章 飛機可不是誰都能造的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六百零四章 一起造新運十第三十二章 創造歷史的成品率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2.5億人民幣甩賣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航發新品:“虎嘯”與“龍吟”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揮所在天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二道流~變循環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阿布扎比防務展第一千八十九章 FBC—1A戰鬥轟炸機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中華“側衛”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三百七十七章 兵團級的規模第九百零八章 直—15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九百零八章 直—15第五百一十四章 佈局航電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空技術的集大成者第兩百一十章 這機翼,神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天神的水漂第五百八十七章 瞄不準,打不着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第四百六十二章 因爲你們有運6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嘛?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爲了人類和平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一百八十三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七百四十一章 神一般的起降能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頻段之爭第九十章 一臺戲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擺脫對中國騰飛的依賴?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中段攔截第三百六十二章 運五沒有發動機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二十一章 銅頭鐵尾第兩百六十一章 狠狠賺一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自洽的產業閉環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騰飛算個毛線第七百三十二章 單位是億,幣種是美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在中國同志的身上才能看到希望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六百三十章 ZB—MAX直升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幾百萬算什麼第四百八十七章 來自瓊島的怪物第一千一十三章 WHNB系列陶瓷刀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不是垂直髮射第四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反潛巡邏機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