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

也難怪在場之人會如此驚詫,實在是帷幕後面的那架飛機實在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粗大的機鼻顯得極爲厚重,給人一種踏實的穩重感;隨之向上便是高高的流行性氣泡座艙,視野開闊可操作性強。

駕駛艙兩側便是寬大的機翼,不同於傳統高級教練機那般的傳統梯形後略翼,眼前的飛機機翼略顯複雜,由駕駛艙下端開始是兩條極具力量美的邊條翼,由此延伸是一雙後掠三角翼,進而在中間處有個前略角,再次形成一對小巧的三角翼。

如此便形成了邊條翼加雙三角翼的別樣組合,配合着好似融爲一體的機身,整架飛機從正面看上去就如同張開翅膀的大鵬鳥,似乎只要閃動翅膀就能翱翔天際。

當然如果僅於此,馬列舍夫斯基和默林茨這些專業人士或許會驚訝,但絕不會震驚,令他們無法控制情緒的是,飛機的機翼並非只是翼型考究,雙三角翼上配備的前後襟翼、副翼同樣令人驚歎。

機翼兩側的前緣副翼尚且不論,機翼後部除了傳統的副翼外,還有一堆富勒式襟翼,配合上翹的擾流板,這一對機翼的先進性立刻便凸顯出來。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馬列舍夫斯基和默林茨等人可不僅僅是看這對漂亮的機翼如何的威武和霸氣,而是通過這一對機翼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眼前這架殲教7Max的基本性能。

一個詞:優秀。

其他不論,邊條翼加雙三角翼的佈局,令殲教7Max中低空的盤旋以及小半徑轉彎性能不亞於F—16A或米格—29A這類早期的第三代戰鬥機,如果發動機給力的話,在爬升速度或中低數纏鬥機動或許還要優於那些早期的三代機。

至於速度上就更沒的說,邊條翼加雙三角翼的佈局在賦予殲教7Max優異的中低空性能外,在超音速方面同樣十分強悍,當然介於雙三角翼獨特的結構,有增大阻力的弊端,導致殲教7Max的最大飛行速度很難超過2馬赫。

最多也就是1.5馬赫左右,可問題是殲教7Max不過是一款高級教練機,1.5馬赫的最大速度已經秒殺一票早期高級教練機,更何況三代機的作戰遐想也不是以高空高速見長,因此1.5馬赫的速度不但足夠,甚至在某些弱小國家中完全可以當做主力作戰飛機使用。

而這僅僅是這對機翼賦予殲教7Max優異性能的一部分。

除了邊條翼加雙三角翼的佈局外,機翼上的襟翼、副翼、擾流板等等結構在增強殲教7Max機動性的同時,還賦予該機一個無與倫比的能力,那便是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

要知道無論是富勒式襟翼還是機翼擾流板都是大型客機上的機構,起作用便是起飛時增加升力,降落時縮短降落距離。

起飛重量數百噸的大傢伙靠着這套機構都能輕鬆控制住起降,一架不到十噸的教練機自然是立竿見影,配合着機腹下方那粗壯的前三段起落架,殲教7Max超強的簡易野戰機場短距性能可謂呼之欲出。

這對一款飛機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說明該飛機的適應性極強,皮實,耐用,抗造,試問這樣的飛機誰不喜歡?

當然光有這些並不足以說明該機的優秀,要是沒有機翼下方的雙側矩形進氣口,尾部的高大垂尾和兩側的全動水平尾翼配合,只能說這款飛機一般般,可把這些東西加上去就如同畫龍點睛一般,令整架飛機都散發着一代名機的光彩。

除此之外,令馬列舍夫斯基沉默,默林茨嘆息的是,殲教7Max看着個頭不大,卻預留了非常大的改進冗餘。

其他的不說,但就正前方那巨大的機鼻整流罩,直徑遠大於泰國裝備的F—5戰鬥機,幾乎與法國裝備的幻影2000戰鬥機的機鼻直徑差不多。

這說明殲教7Max可以裝功率更大的火控雷達或其他先進航電設備,從而令殲教7Max具備更爲先進的教學或作戰能力。

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馬列舍夫斯基和默林茨等在場的專業人士粗粗一看,便發現有四、五處之多,如此林林種種加在一起,馬列舍夫斯基和默林茨除非是外星人到訪地球,否則想不被震撼都難。

“偉大的列寧,我一手帶出來的中國同志如今的航空技術已經這麼先進了?”

看着聚光燈下展翅欲飛的殲教7Max,馬列舍夫斯基呆愣良久,方纔低聲感嘆了一句,是的,馬列舍夫斯基覺得眼前的殲教7Max技術水平之高,甚至超過了他們從蘇聯時代便開始研製的雅克—130。

其他的不說,此次參與泰國教練機招標,他們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帶來的只有設計圖、技術說明,一架木製的全比例模型,以及年初雅克—130試飛時的錄像資料片。

而騰飛集團不但將初教6pro交給泰國王儲在天上盡情撒歡,眼前作爲新機展示的殲教7Max也不是全尺寸模型,而是一架能夠隨時飛上天的量產真機。

一個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另一個是實打實的真傢伙,孰高孰低,孰強孰弱即刻高下立判。

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不想拍一架真機過來嗎?當然想,問題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口袋比臉都乾淨,年初試飛的原型機首飛不久便無力承擔後續的試飛費用,加之後續缺乏保養,已經如廢鐵一樣不能用了。

所以雅科夫列夫就算想派就沒得派,當然就算是真派過來一架雅克—130就真的能壓過殲教7Max?

或許沒見過殲教7Max之前,馬列舍夫斯基還有些信心,可當他見到殲教7Max之後,心裡便狐疑的打起鼓來。

正所謂見微知著,雖然面前只是一款高級教練機,但馬列舍夫斯基卻能從中窺見一絲騰飛集團在航空器設計與生產方面的技術底蘊。

不說別的,將大型客機上覆雜的富勒式襟翼和機翼擾流板整合到高級教練機的機翼上,光這份想象力與設計能力便是世所罕見。

更何況設計完後還要製造出來,要知道如此複雜的機翼結構,可是對材料、工藝、控制、經驗有着近乎變~~態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儘量的壓縮成本,畢竟教練機性價比要是不高的話,各個國家何必還用它去培訓飛行員,直接開作戰飛機算了。

這樣的平衡對任何一個飛機廠商來說都是極難辦到的,而騰飛集團似乎在複雜的高新技術與低廉成本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因爲殲教7Max前面的標識牌上赫然寫着單價:998萬美元。

如此種種,說明騰飛集團已經在某些方面超越了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而這纔是馬列舍夫斯基無比震撼的原因所在。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要臉的操作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四百八十五章 來自歐洲的反潛技術第九百四十三章 自己當大哥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第三百九十八章 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合成孔徑雷達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高福利第九百九十七章 把莊建業當大善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五十七章:餿主意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對俄國的反超第七百零二章 真·沒天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口碑爆炸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重新定義三代半的FC—21戰鬥機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磅黑科技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四百六十二章 因爲你們有運6第四百八十章 中國同志的新玩具第七百七十六章 贏面有多大?第八百九十章 交易的藝術第八百七十九章 虛擬製造技術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中國騰飛第兩百六十一章 狠狠賺一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在月球開礦、種菜第兩百零五章 扶搖直上九千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可驅動航母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規模巨大的ZBDL試驗檯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上飛機第六百五十八章 運15 plus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八百一十章 要辯證的來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四百八十八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授信額度8000億第八百四十一章 莊建業,你就不覺得自己良心痛嗎?第九百零四章 戰略支援第兩百六十二章 對手第兩百二十九章 是餓狼還是瘋狗?第四百七十二章 航程五千公里第五百二十八章 泰國皇家宇航工業公司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航空接駁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第一百四十八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增壓艙技術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西氣東輸第九十四章 準備好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國之重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太震撼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超級極限施壓第八百六十章 賠本賺吆喝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在月球開礦、種菜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演習(六)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不一樣的重型艦載機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出口轉內銷的淘汰貨第四百八十三章 反潛,我是認真的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想發射火箭?先付錢再說!第一百三十三章 真愛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顛覆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嘛?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第三百五十一章 宙斯—3無人機第四百七十八章 囂張的騰飛航空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不敢試一試?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歌唱祖國(四千字大章)第八百六十二章 權威性的展示平臺第兩百九十七章 飛機解體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可驅動航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航母第八百一十六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全球關注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伊爾—76可能真的要涼涼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一不小心幹到30兆瓦第一千一十六章 有比這更好的第七百章 總算是上道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這樣罵“伽利略”計劃好嗎?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產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寇能往,我亦能往第六百章 國產騰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