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

BBC和CNN的兩位資深記者完全被莊建業這番話給弄懵了,剛纔是誰信誓旦旦的說塔列齊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

怎麼轉過臉就罵人家愚蠢?

好朋友都是這樣的?

這NM翻臉也不帶這麼快的吧。

不過兩位職業素養非常高的資深記者儘管吃驚於莊建業翻臉的速度,但卻沒有糾結於此,因爲相較於單純的個人恩怨,麥道入股騰飛集團纔是影響巨大的爆點。

要知道過去的幾年間,麥道被旗下的幾款安全率並不高的機型拖累的是欲仙欲死,特別是DC—10型三發寬體客機,更是被成爲受詛咒的飛機。

正因爲如此,八十年代末麥道公司開始投入DC—10型飛機改進型的研發,爲了扭轉形象,乾脆棄用DC這個麥道用了幾十年的型號命名慣例,改用了MD作爲新的型號冠名,從而希望新機型能打破以往人們對麥道客機的不良印象,以便獲得市場的認可。

爲此麥道在新機型上下了很大的力氣,其中最大的亮點便是應用了大量複合材料,相較於同時期的空客和波音,麥道的MD—11客機在複合材料的佔比是最高的。

正因爲如此,複合材料的好壞與成本的高地直接影響MD—11客機的市場佔有率。

這也是爲什麼,當W公司醜聞出現的第一時間,麥道公司便第一個站出來表明麥道的高端航材是廠家直接供貨的原因。

實在是不敢讓寄予厚望的MD—11沾染一丟丟緋聞,沒辦法,DC—10已經把麥道給弄怕了。

然而W公司醜聞被波音這麼一覺和,一下子弄得波及面甚廣,除了想掌握更大的航空准入的話語權外,也順便摟草打兔子想把麥道的MD—11按死。

畢竟波音早就看麥道不順眼了,想做美洲大陸航空界最靚的仔,掐死麥道是波音幾十年如一日的渴求。

好在麥道的MD—11還未正式交付運營,只是在試飛測試以及客戶體驗階段,因此麥道根本不理波音這個茬,除了出於共同利益,跟着波音向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委員會施壓,拎着刀子追着W公司狂砍。

剩下的就是加強生產管理,嚴格質量把控,將MD—11生產的各個環節做到極致,以便在11月份交付的時候確保萬無一失。

問題是這些舉措業內人清楚,外界卻不得而知,哪怕麥道用最通俗的新聞稿解釋,也很難讓人理解,再加上波音有意無意的暗示麥道使用了W公司提供的高端航材,斷言MD—11必將步DC—10的後塵,成爲詛咒飛機的二代目。

再加上麥道近兩年的業績大大低於預期,於是近一個月的買到股價並不比除了兩起空難事故的波音好到哪裡去。

沒辦法,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航空市場低迷的當口,航空製造商集體比爛的時代,真的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然而就在麥道極力保護着手裡最後一朵白蓮花,而波音拼命的潑髒水之際,莊建業突然宣佈麥道入股騰飛集團,從而完善了高端航材的穩定渠道。

這等於是在波音漫天的攻擊中破開一條口子,W公司的高端航材用沒用暫且不論,如今有了騰飛集團的供給,麥道高性價比的高端航材將會源源不斷,屆時MD—11的不確定性將會終結,光景將會大不一樣。

顯然麥道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莊建業接受專訪後不到兩個小時,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麥道公司總部發言人便對媒體做了一個簡短的聲明,大意是麥道和騰飛集團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的合作談判進展的十分順利,未來騰飛集團將成爲麥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雖然沒有說明麥道入股騰飛集團的具體事宜,但這個聲明卻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麥道已經找到了阻礙MD—11定型交付的有效辦法。

於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開盤之後麥道公司的股價應聲上漲,盤中漲幅一度達到6.4%,最終以5.7%的漲幅收盤,成爲當日航空股的領頭羊。

接連帶動兩大航空製造巨頭的股價逆市上揚,騰飛集團一炮而紅。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莊建業可謂是見記者、上電視、做專訪、會名人,忙的是不亦樂乎,經典言論更是一個接着一個。

什麼碳纖維的價格要是高於2500美元一公斤,那就應該把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裝進大炮射到太陽上去。

什麼我從不吹牛,這輩子都不可能吹牛,但我不能管住別人的嘴,就如同波音的CEO經常說我是個天才,非常,非常,非常天才的那種。

……

類似的奇葩言論還有很多,不過這些言論非但沒有降低莊建業的業內影響,相反隨着波音和麥道股價比賽似的往上翻,莊建業心直口快,無所顧忌且專注高端航材產業發展的瘋子人設算是徹底立住了。

而與此同時,維持股價上揚態勢的波音和麥道,爲了繼續現有的資本繁榮,同時也爲了打破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委員會的監管的枷鎖,以最快的速度分別出具了騰飛集團旗下諸多高端航材的質量評估報告。

除了某幾樣溶脂纖維、玻璃纖維存在雜質,與優質產品存在差距外,其餘的包括芳綸纖維,凱夫拉縴維,T300,T500碳纖維等等現如今騰飛集團能夠允許出口的高端航材均達到波音和麥道的產品使用標準。

基於此,波音和麥道分別向騰飛集團購買了23億美元和18億美元的高端航材,用於新型波音737和MD—11客機的生產製造。

由此騰飛集團取得高端航材出口的歷史性突破,至於波音和麥道經過對高端航材的評估和採購成功繞過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委員會的監管,將一部分監管權力事實上躲到自己的手裡,從而在美國的航空監管體制上撕開一個口子。

算是各取所需。

可莊建業滿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爲騰飛集團跟波音和麥道看着是你儂我儂,實際上卻是貌合神離,騰飛集團不可能開放讓兩大巨頭真的佔股,波音和麥道也不可能給騰飛集團生產的機型放開許可證的口子,從而培養一個未來的競爭對手。

於是跟波音和麥道達成交易後,莊建業立馬宣佈騰飛集團加入日本東麗、美國杜邦發起的國際高端航材產業聯盟,此消息一出,波音和麥道沒怎麼樣,歐洲空客卻如同受到一萬點暴擊,股價當日暴跌5.3%。

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低沉本奧義第八百七十三章 中國人可以,我們也……可以?第五百四十四章 航空聯合突襲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揮所在天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出口轉內銷的淘汰貨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一百章 趨之若鶩第一百八十四章 功不可沒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央翼盒第一百一十一章 機會(爲雨下微末舵主加更)第九百二十七章 完整的圖—204生產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賺錢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頻段之爭第三百九十八章 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30億美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第四百八十章 中國同志的新玩具第三十九章 不要臉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二十八章 一丘之貉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四百九十一章 改革困局第九十二章 打底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要臉呼!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轟8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地震第三百六十五章 戰略司令部演習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剛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一百九十一章 拆解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空中輕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騰飛稅早已無處不在第八百一十一章 這TM是人乾的事兒嗎?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隱身是真的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忽悠的自己都快信了第一千二十七章 新艦載機:真龍Ⅱ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兩百六十八章 風扇的坑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不敢試一試?第一百三十章 逼真的F—14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八十六章 副廠長第五百零三章 What?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四十章 借調試製辦第五十三章:領導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七百四十六章 他們用的是導彈第六十七章 世界先進水平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兩百一十一章 中國路線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炮兵航空化第九百零一章 保密奧義:我做了,可你偏不信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七百五十一章 不賺錢個七、八十億哪好意思回國第一千七十九章 真正的世界第一第一千四十二章 定義新概念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你過來呀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還得看要怎麼做第四百零一章:這臉打的……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SpaceX VS ZTM-NB第九百九十七章 把莊建業當大善人?第六百一十章 自我生長的金屬部件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九百六十三章 登陸演習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型多用途軍\民兩用直升機第五百九十七章 居然這麼簡單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叉車”直升機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香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國中哈士奇第兩百二十五章 這就尷尬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50億美元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您開個價,多少錢都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Kevlar—凱夫拉材料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葉風扇同款原理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五百零四章 D—25輔助動力裝置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芯片級銣原子鐘第八百六十章 賠本賺吆喝第兩百五十二章 沒人敢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三方共贏第一千六十四章 核心的技術永遠是無價的第七百一十章 假新聞,下一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是時候甩掉低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