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

話音即落,一身利落女士西裝打扮的湯莉莉按了下手上的自動控制器,屏幕上的畫面即刻切換,呈現出一張FC—23重型艦載戰鬥機三維立體圖。

幾位來自總部的專家組成員立刻坐直了身子,幾個戴眼鏡的老專家更是把自己的眼睛摘下來,用眼鏡布好好擦了擦重新戴上,這才盯向屏幕上的FC—23三維圖。

沒辦法實在是湯莉莉向他們展示的三維立體圖着實讓這些總部的專家們視覺上受到極大的衝擊。

因爲那種簡潔的外形,極具現代感的佈局以及科技感十足的設計語言,都讓這些年過半百的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們都不約而同的冒出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那就是屏幕上的這架飛機真的是咱們中國人設計的艦載機?

不止是這些專家組的專家們是這樣,剛進來的黃峰以及其他幾位海軍的領導和首長都是如此。

也難怪這些人會有如此想法,其實在場絕大多數人對中國騰飛的戰鬥機研發是做過深入研究的,得出的結論也是一致的,無外乎一句話,保守的太保守,前衛的又過於前衛。

保守方面不難以理解,中國騰飛的初教6Pro,殲教—7MAX兩款主打的教練\攻擊機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要說什麼高新技術根本就談不上,儘管在某些指標上可以達到輕型戰鬥機的標準,可在當今世界戰鬥機普遍重型化的趨勢下,中國騰飛的輕型化路線顯得過於格格不入。

與之相反,中國騰飛在創新方面又是另一番激進的姿態,無論是“真龍”系列驗證機,還是半隱身狀態的FC—21,亦或是號稱中國版的YF—23的所謂垂直起降戰鬥機。

無論是在氣動佈局,還是在細節設計上,中國騰飛就跟換了個人一樣,只追求極致的創新和技術上的突破,似乎不搞點黑科技就對不起中國騰飛這個名頭一樣,以至於這些專家、領導和首長每次去中國騰飛都會有種眼前一亮,來了場科幻大片一般的頭腦風暴。

可問題是,中國騰飛的這些機型先進是先進,技術厲害是厲害,但整體的成熟度卻並不高,就拿前不久讓在場衆人驚歎不已的垂直起降驗證機來說吧,類似YF—23的那種變體式飛翼佈局的確令人驚歎,由此帶來的超音速巡航也足夠的震撼,之後與殲—8E的對抗中碾壓對手的現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可結果呢……

沒有一支部隊將其作爲後續主力機型進行發展的,原因很簡單,別看垂直起降驗證機人前表現得燦爛無比,待一切塵埃落定後,那架只飛了不到一個小時的垂直起降驗證機便徹底報廢了。

中國騰飛給出的解釋是,由於是驗證試驗用品,因此在材料和工藝上並沒有採用高端的耐損用具,因此使用壽命方面不是很理想。

然而這種蒼白無力的解釋糊弄糊弄外行還行,他們這些業內專家可就沒那麼好忽悠了,這種一秒真男人,拉胯後半生的事實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騰飛在涉及先進材料和加工工藝方面還存在極大的缺陷。

正是因爲沒有解決這些核心問題,所以中國騰飛的高端戰鬥機都是以試驗驗證機的形勢出現的,以至於在外界眼裡,中國騰飛不斷尋求技術突破,貌似創新致死。

可在業內眼中,中國騰飛這種做法根本就是愚蠢到家的表現,甚至可以說與新德里阿三那種好高騖遠沒有本質區別。

如果中國騰飛有志於戰鬥機研發,就應該安下心摳出一個成熟型號,然後再在這個型號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纔是。

成功集團、東北集團乃至宏通集團都是這麼一點點發展起來的。

可中國騰飛似乎不屑於一步步腳踏實地的邁進,總給人一種急不可耐的想要一步到位的飛越敢,結果就是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正因爲如此,不少總部的專家和領導都不止一次的感慨,要是中國騰飛能在保守的輕型機和激進的試驗驗證機中間找到一個相互融合的平衡點,絕對能趟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問題是,這種平衡點需要的可不單單是簡單的技術和工藝,更不是某個單項的創新性成就,而是一個具備豐富經驗的航空設計方面的大師以及一支能夠兼容幷蓄且執行力極強的超級團隊。

中國騰飛不缺技術,更是在製造工藝上獨領風騷,偏偏缺乏這樣大師級的航空設計大牛以及跟大牛配合的頂級研發團隊。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的大師和團隊可不是想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國內航空工業發展半個多世紀,舉全國之力也就培養出一個大師外加1.5個核心團隊。

一個大師自然是十號工程的總師,1.5各團隊其中一個就是十號工程團隊,當然了,現在十號工程研製完成,這個團隊已經升格爲20號工程團隊。

剩下的0.5個則是殲—11系列研發團隊,因爲還需要依靠俄國的技術輸出,因此這個團隊的獨立性稍弱,只能算半個。

然後……然後就沒有了。

國內不是不想多培養幾個,問題是這種事情沒有個十年、二十年的苦功連個水花都翻不起,就別說成效了,因此國家即便加大這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只能靜靜等待。

如此情況下,專家們也只能哀嘆中國騰飛的不幸,空有一身本身,沒有核心團隊和大師的引導,終究只能在戰鬥機這個領域做個默默無聞的配套。

這不單單是中國騰飛的不幸,何嘗不是整個國內航空工業的悲哀?

然而在此時此刻,隨着湯莉莉將FC—23重型艦載戰鬥機的三維圖展示出來,在場的無論是專家組的專家還是海軍的領導和首長,都在心底裡冒出一個震驚無比的想法,那就是他們今天極有可能見證國內另一位航空設計大師以及圍繞這位大師的那支研發團隊的誕生。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原因很簡單,屏幕上的FC—23完美的將中國騰飛猶如精神分裂的保守與創新完美的整合在一起,並在形成一個極具現代感的平衡點。

試問,沒有大師的提綱挈領,沒有利害團隊的穿針引線怎可能做到這一步!

第五十八章:不速之客第兩百四十三章 夠不夠喝一壺第六百零五章 騰飛航空修理廠第八章 這纔是主角人設第五百二十三章 勝利的關鍵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入行以來最大的失敗第九十章 一臺戲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最大的應用:農業普查第兩百五十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八百一十六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地震第兩百一十二章 《騰飛航空》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美中不足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莊,你TM太損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立規矩第八百八十五章 江湖黑話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製造革命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七百五十章 底線:不能破裂!第四十九章 你就是莊建業?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是東方某大國人就滾一邊去第八百一十二章 飛行移動基站第六百五十八章 運15 plus第二十章 非她莫屬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四百五十五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八百八十章 我說個數……36億美元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原子鐘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雅克—41M與真龍Ⅴ第七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九百七十七章 厚此薄彼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六百四十八章 賺大錢的機會來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整個人都裂開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鬼精靈pro第九百一十六章 俄國人都做不出來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FCNB—220第一千四十三章 勉強世界領先第三百二十一章 狠人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尖端技術的搬運工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莊,你TM太損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第六百六十一章 帶着滿滿誠意來的呦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9月11號·定格2001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合理利用外資的窗口第九百六十七章 跟世界首富是朋友第四百八十章 中國同志的新玩具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騰飛集團在這方面還算勉強能做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一千七十八章 每年100億美元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四百三十一章 被坑慘的多尼爾—228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難題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瀾滄江”項目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貨運機隊第兩百九十章 “七五”計劃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YYDS—6模塊化無人機第八百九十章 交易的藝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滔天巨浪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將效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一竹竿直接捅了500公里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九百六十章 聯合生產直—12第九百章 直—12通用直升機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做筆生意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第六百三十章 ZB—MAX直升機第八百三十五章 吐槽大會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身上的枷鎖徹底打破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四百九十一章 改革困局第一千九十四章 把技術做成了藝術第兩百九十九章 無人機傳過來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第兩百四十八章 一發入魂第八百七十七章 JSNB—Ⅱ航空、航天綜合分析系統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終究還是中國騰飛更香第兩百三十八章 遙控撞擊毀傷概念無人機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七百七十九章 初教6 pro第兩百九十九章 無人機傳過來的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