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激動不已的大司農

農業,國之根本。

整個大唐國域,沒有人會比李世民更爲重視大唐農業的發展。

沒有農民,沒有農業,如何徵收賦稅,如何下發糧餉,如何維護大唐天下的和平穩定?

李世民每日的朝務,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在維護農業的穩定與發展,對於農業、農務的重視,早已經成人融入了他骨子裡的習慣。

所以,在看到王朝的奏報之後,李世民在血壓不斷飆升的同時,對奏報裡面的內容亦是有些不敢置信。

這個世界上,真有能夠畝產達到二十六石的主食?

這樣的概念,已經遠遠超出了李世民對於大唐農務的認知,需知便是江南一帶產量最高的稻米,也不過是畝產五石左右而已,北方的粟米更是可憐,畝產一般皆在兩石左右,天公不作美時甚至連一石都難達到。

所以,對於二十六石這個數字,李世民心中始終報以懷疑不信的態度。

可是這畢竟是王朝親筆所奏,對於王朝的爲人,李世民還是多有了解,人雖無狀,可做事卻素來嚴謹,不是這種胡言亂語、信口開河之人。

而且在心底裡,李世民的心中又何嘗不是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期盼與渴望。

如果王朝所言皆爲真實,那將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畝產二十六石,人人都不必再爲糧食憂愁,國富民豐,國強民安,真正的貞觀盛世豈不就在眼前?

哪怕王朝的字跡很礙觀瞻,看着讓人眼睛痠疼,李世民還是堅持反覆地看了數遍。

土豆的產量,味道,以及不能久貯的缺點等等等等,全都瞭然於胸,李世民的心頭一片火熱,不管王朝所言有無誇大的成份,李世民勢必都會派人去調查個清清楚楚。

“楊震!”緩緩將手中的奏報放下,李世民突然高聲向外喚了一句,楊震應聲而入,李世民吩咐道:“擺駕太極殿,同時,你這就着人去請大司農卿、房玄齡、褚遂良以及長孫無忌入宮覲見!”

此刻已是夜裡十二點左右,大半夜的請官員入宮,而且個個都是朝中重臣要臣,顯然是出了十分緊要的大事。

楊震躬身領命,同時忍不住斜眼瞄了還立在一旁的趙德全一眼,心中猜測這位暗衛的大統領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消息,竟然能讓皇帝如此激動,甚至不惜在中秋之夜的子時也要召見朝臣。

趙德全神色平靜,密報的內容他事先已經粗略地瀏覽了一遍,自然知道皇上爲何會如此激動。

說實話,便是趙德全自己此刻的心中也是極爲忐忑,因爲他也不是很相信王朝奏報中所說的畝產二十六石,這牛皮吹得有點兒大。

可是這樣的消息他又不敢不報,事關廢太子,且王朝也不是那種有膽子敢欺君罔上的人,萬一事後證實這則消息爲真,可是卻因爲他趙德全的關係而沒有及時稟報給皇上知曉,他吃罪不起。

所以,哪怕已是深夜,趙德全還是來了,這個消息太大,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兜不住。

回太極殿的路上,李世民將趙德全叫到近前,輕聲詢問:“王朝的奏報卿當已看過,其中所述之事,不知卿有何見解?”

趙德全恭聲回道:“微臣見識淺薄,從未聽聞過如此高產之物,不知其真僞。不過,微臣雖不知物,但卻知人。王朝是微臣的屬下,亦是爲微臣的兄弟,微臣相信他並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開得半點玩笑,他既言之鑿鑿,則必是有所依據!”

李世民輕點了點頭沒有再多作言語,趙德全所言倒是與他之前的判斷一般無二,除非王朝是活膩歪了,否則他絕對不敢拿這種一查就能清楚明白的消息來糊弄他這個一國之主。

所以,李世民的心中其實也已對奏報上的內容相信了八成。不然的話他也不會連夜召喚房玄齡諸臣到宮中議事。

皇帝有旨,哪怕是在半夜也得從牀上爬起來去拜見。

從李世民下旨,到房玄齡諸人入宮,前後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還有大司農卿張正瑞。

四人齊聚,先在偏殿碰頭。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接踵而至,褚遂良次之,張正瑞最後趕到。

看到大司農卿竟然也被深夜召見,長孫無忌他們三個三省的首腦不由彼此對視了一眼,看來皇帝這次深夜召見當是與農業上的事務有所關聯了。

“下官見過房大人,長孫大人,褚大人!”

張正瑞的官職最低,卻到得最晚,一臉惶恐,躬身上前與三位上官見禮。

眼前這三人可謂是當朝的三位肱骨之臣,滿朝文武百官,皆已此三人爲首,在他們的面前,張正瑞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好大。

好在三人還算和藹,衝其一一點頭還禮,這讓張正瑞一直緊張的心情得到了些許緩解。

“四位大人既然都到了,那就隨咱家進去覲見聖上吧。”楊震這時從外面進來,先是躬身衝四人一禮,然後出聲催促。

“有勞楊總管了!”

房玄齡衝楊震點了點頭,率先邁步,長孫無忌、褚遂良以及張正瑞先後跟隨,在楊震的帶領下,出了側殿,一同進入正殿。

大殿內燈火通明,李世民凝眉而坐,看到房玄齡中人入內,提前擺手免禮,而後吩咐內侍賜坐。

待四人坐定,李世民衝楊震使了個眼色,楊震躬身上前,將桌案上的奏報取出,緩步移到房玄齡的身前將奏報遞於房玄齡。

李世民道:“這是朕從涪川得來的密報,四位愛卿先行傳閱,而後各自說說你們自己的想法。”

說着,李世民身形向後稍靠了靠,端起桌上新添的熱茶,輕輕送到嘴邊細品。

深夜正需濃茶,這是李世民的習慣。尤其是在品嚐過承德茶後,李世民更愛以濃茶來提神,只要是在夜間處理政務,必是茶不離手。

下首,房玄齡幾乎是皺着眉頭在品閱手中的奏報,這麼辣眼睛的字體,整得老房的尷尬症都快要犯了,如果寫出這份奏報的人是他兒子,房玄齡保證一定會揍得他屁股開花。

這鬼畫符一樣的玩意兒也配稱得上是字?而且還敢這麼堂而皇之地作爲奏報上疏給皇上,這不是在噁心人嗎?

房玄齡的心中多有非議,不過在聖駕之前他並不敢多說什麼,只能忍着心中抓撓一般的感覺,認真把奏報上的內容看完。

很快,他就被奏報上所寫的東西給吸引了心神,辣眼睛的字體也漸漸被也給忽略在了一邊。

本來以房玄齡的功力,一目十行是常態,可是王朝的這份奏報,幾乎每個字都要用力去辨認才能識別出來,所以短短千言的奏報,房玄齡竟看了足足有五分鐘才勉強看完。

臉有點兒紅,血壓有點兒高,頭也暈暈乎乎。

房玄齡搖晃着身子,勉強提神轉手將手中的奏報遞給了旁邊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倒是沒有房玄齡那般太過計較奏報上的字體,打眼一掃,很快就將奏報看完,之後,這位國舅爺也變得有些呼吸急促,兩隻眼睛都有些泛紅。

看到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在看到奏報之後神色都有明顯異常,褚遂良的心緒不由也起了一些波瀾,這兩位可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國之棟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素來都是他們的基本涵養,今天這是怎麼了,究竟是什麼事情,竟能讓他們二人接連變色?

四人兩兩對座,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坐於左側,褚遂良與王正瑞坐於右側,所以對於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二人的神色,褚遂良看得甚爲分明。

長孫無忌看完奏報,隨手將給楊震,由楊震轉交到褚遂良手中,褚遂良接過奏報打眼一瞧,瞬時有些頭暈,直犯惡心。

這字,也是人能寫出來的?!

簡直就是有辱倉頡先賢!

實在是看不下去啊,一個字都看不下去,一看就眼暈。

褚遂良直接閉上了眼睛,好半天才緩緩睜開,手中的奏報被他嫌棄地遠遠拿開,如果不是胳膊不夠長,便是拿出三米開外也不嫌遠。

不忍直視,只能遠遠地用餘光去瞟一眼。

見褚遂良如此失態,李世民卻罕見的沒有怪罪,房玄齡也是深有同感地衝褚遂良投去了同情的一瞥。

他們都很清楚褚遂良爲何會如此,書法成就越是驚人,就越是難以忍受這種鬼畫符一樣的字體,這是心理上的一種潔癖,見不得有人污辱了書法這麼神聖的藝術。

褚遂良可是當世公認的書法大家,一手楷書寫得那是龍飛鳳舞,自成一派,單論書法方面的造詣,李世民與房玄齡加在一起也不是褚遂良一人的對手。

所以,二人很是理解,連他們這些只是酷愛書法的外行都不忍直視的字跡,褚遂良能有如此忍耐,其實已是極爲難得。

“王朝這廝,真是害人不淺,日後待他回來,朕定要讓他好好改一改這種手殘的毛病,不求他能寫得多麼出色,至少也要橫平豎直,寫得像個字才行。”

李世民心中腹議,對於王朝他已是不敢再有什麼期望,寫得像個字,已是最大的安慰。

經過十分鐘的摧殘,褚遂良終於將整篇奏報讀完,壓下心中的激動,褚遂良不由長鬆了口氣,如燙手山芋般將手中的奏報火速遞到了旁邊的王正瑞手中。

王正瑞被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情況,這封奏報有毒麼,怎麼將尚書右僕射給嚇成了這般模樣?

心懷忐忑地接過奏報,王正瑞如臨大敵,正身以待,目光在奏報上掃過,神色如常。

沒什麼問題啊,除了字體寫得怪異了些,措辭也不太嚴謹,並沒有什麼問題啊?

真是奇了怪了。

王正瑞不由輕搖了搖頭,實在是搞不明白爲何褚遂良會有如此大的反應。低下頭來,王正瑞讀得津津有味,看到土豆的產量竟能達到畝產二十六石的時候,兩隻眼睛驟然大放光芒。

“皇上,這裡面寫的可是真的?那土豆,竟真的存在?!”

王正瑞忍不住突然站起身來,眼神炙烈地看着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封奏報裡面的內容到底是真是假。

李世民並沒有計較王正瑞的失態失禮之舉,做爲大唐的大司農卿,若是看到這樣的消息都還能忍住不激動,那他就不配再在這個位置上呆着了。

“消息的來源很可靠,土豆應該是確實存在。但是它的產量到底如何,還需要進一步去確定。”李世民擺手示意王正瑞坐下,淡聲道:“今日喚諸卿過來,就是爲了與諸卿商議一下此事。”

“不過,這封奏報裡面提到的這此李豐,就是在涪川冒充廢太子的那個嫌犯,朕也不敢保證這是不是他爲了脫罪而故意搞出來的一個障眼法。”

李世民故意點了一句李豐的身份,有意要在這些臣子的面前徹底撇清皇家與李豐之間的關聯。

廢太子已死,李豐只是一個冒牌貨而已。

長孫無忌與房玄齒對這裡面的玄機心知肚明,畢竟當初讓廢太子假死的主意就是由他們二人晉獻,李世民的這些做派,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但是褚遂良與王正瑞不知,所以聽到李世民的言語,二人皆是一愣,褚遂良正是詫聲問道:“皇上所說的這個李豐,可是月前向朝廷進獻了承德茶制方,助西北數百萬災民度過難關的那個李承德?”

“不錯,就是他。”李世民道:“朕本來就已經有意要赦免他的罪過,只是因爲晉陽公主的病情,才一直拖着沒有進京。不想,這才一個月不到的功夫,他竟又搞出了土豆這種神物。不知這其中是否有吹虛之嫌。”

房玄齡拱手稟道:“皇上,微臣覺得,此事不管真假,都有必要派人去查探一番,若爲真,則是我大唐之幸,是聖上及萬民之幸!”

長孫無忌也出聲附言:“微臣附議,此事非同小可,不能等閒視之,而且宜早不宜遲,微臣建議,即刻就派人趕赴涪川,將此事查清查明!”

褚遂良也點頭附議。

王正瑞則直接站起身來請命:“皇上,此事當由我司農院全權負責,微臣請命,親自帶有趕赴涪川!”

第182章 黔州李豐第69章 小姨子上門(2)第361章 君子坦蕩蕩第193章 死掉的刺客第292章 睚眥必報!第228章 狄仁傑(續)第284章 此子才學曠世第171章 雨中殺機(1)第344章 塵埃落定第36章 弟子規(求收藏推薦)第102章 我更喜歡現在的阿爹!第393章 驚訝,震撼!第218章 李世民的試探第291章 吳王的幕僚第168章 坦露心聲第44章 有間密室第358章 高陽公主相邀第85章 太划算了!第147章 拜師?第269章 一月之期第16章 水煎包第106章 黃金會員第34章 黑板,粉筆第304章 阻攔第309章 乾瞪眼啊乾瞪眼第84章 囂張的縣丞公子第208章 仇人有點兒多第221章 《聲律啓蒙》第347章 皇叔,救命!第65章 歸心第314章 安平候第310章 各方反應第256章 品性高潔第199章 李豐滿的謝禮第59章 一菜動鄉里(1)第149章 五禽戲的奧秘第363章 三張請帖第388章 暖桌第158章 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第124章 危機應對第83章 被紅燒肉征服的老鐵匠第347章 皇叔,救命!第226章 太原狄氏第180章 李世民的震驚(1)第09章 這也算是烈酒?第74章 而是他們的品位提升了第41章 根福的文化水平第166章 涼鞋第09章 這也算是烈酒?第377章 李治的心思第349章 嚇走第142章 老熟人第274章 眼瞎的好男人不多了第294章 六六六第285章 驚喜第205章 長安的消息第149章 五禽戲的奧秘第346章 認親戚第126章 究竟是誰?(2)第319章 搞事情,就走太極門!第243章 後手第45章 習慣使然第92章 玩具第176章 官腔第201章 一日爲師,終身爲爹第55章 爆了!第69章 小姨子上門(2)第64章 大鍋菜(3)第309章 乾瞪眼啊乾瞪眼第211章 傳說中的內勁(二合一大章)第380章 往死裡揍!第76章 開張(1)第158章 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第19章 唐時風月第97章 國子監生第36章 弟子規(求收藏推薦)第302章 李世民的心結第199章 李豐滿的謝禮第400章 全國推廣第278章 安排第49章 製茶第129章 這病,我能治!(1)第96章 預定第252章 給你皇爺爺寫封信第90章 魏公元忠第150章 藥補不如食補第114章 我要打十個!第22章 故意刁難第107章 尋找藥王第15章 過往第41章 根福的文化水平第287章 會面程咬金第297章 太子李治第210章 孫思邈的建議第364章 張府夜宴,老部下第184章 徹查!第125章 究竟是誰?(1)第273章 老爺要納妾?第272章 楊阡陌的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