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玄甲軍出動

程咬金這時站起身來,粗嗓門兒一震,高聲道:“皇上,老臣是個粗人,不過我也知道有過要罰,有功就要賞的道理。”

說完,程咬金看了一眼在座的幾位老哥,鄭聲向李世民建議道:“那李豐雖然有過錯,可亦有大功於朝廷。先是兩篇啓蒙文章開蒙萬千幼童,再有承德茶制方賑救百萬災民,現在又整出了一個能夠畝產二十餘石的土豆,這麼大的功勞,足以抵得了他犯下的那些過錯,所以微臣懇求皇上,能夠下旨將其身上的罪過皆盡赦免,以全人心。”

今天正好三省六部最主要的三個頭腦皆在,早點兒把話挑明,也好早點讓廢太子脫身。

這樣的話,晉陽公主與程懷弼也就能早點回來,話說,他們家老三已經在涪川呆了快有兩月了,堂堂的一個右金吾將軍卻每天窩在黔州那種偏遠山區之地像什麼話?

李世民眉頭一挑,這個問題早在李豐滿將承德茶制方通過程懷弼送到長安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在中書省的議政堂上與房玄齡幾人議過。

只是當時承德茶初制,功效未顯,怕不能堵住宗室及滿朝文武的嘴,再加上晉陽公主病重,李豐亦不能及時回返,所以這件事情就一點點地給拖到了現在。

此刻,程咬金舊事重提,李世民也不免有些意動。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時機,承德茶的功勞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證實,所以不管土豆的事情是真是假,李世民都有藉口能夠趁機免了李豐的罪過。

“玄齡啊,此事你怎麼看?”李世民首先向房玄齡看來,他是中書令,是百官之首,最有發言權。

房玄齡沒有猶豫:“微臣附議!”

李世民點頭,而後又將目光移向長孫無忌:“輔機,你覺得呢?”

長孫無忌亦恭聲回道:“微臣亦沒有異議。土豆之事雖還未經證實,但是承德茶的出現已然救活了逾百萬災民,可謂是居功至偉,此功足以抵他冒充皇室血脈的罪過!”

“登善,你以爲如何?”李世民再看向褚遂良,登善是褚遂良的字,私下裡的朋友皆如此稱呼於他。

褚遂良道:“長孫大人說得明白,微臣也覺得,李豐之罪,當赦!”

“除此之外,如果土豆的事情能夠經得起王大司農卿的驗證,微臣以爲,這李豐非但無過,反有大功,而且還是堪比開疆裂土的不世之功,當大賞!”

褚遂良的爲人比較實在,在場的四位朝臣之中,只有他不知道李豐其實就是廢太子,所以也只有他敢這般直言要大肆封賞李豐其人。

房玄齡、長孫無忌與程咬金雖都覺得李豐功勞不小,但是到底該不該大肆褒獎,他們可不敢胡亂言語,這一切還都得看李世民自己的意思。

畢竟,李承乾可是曾經做過逼宮之舉的逆臣逆子,冒然替他說講好話,誰知道會不會因此觸怒了聖意?

李世民微搖了搖頭,道:“登善言之有理,其罪確可赦免,但是至於要不要追加封賞,現在而言還爲時過早,一切還是待王愛卿從涪川回來之後再作計較吧。”

李世民一句話就定了調子,褚遂良遂不再多言,皇帝說得不錯,現在就論功尋賞,確實還早了點兒。土豆之事未定,當事人也不曾被押送到長安,現在說什麼都是虛言。

房玄齡探聲問道:“如此的話,那微臣明日就擬旨下放,徹底赦免了李豐李承德的罪狀?”

只要皇帝首肯,中書省亦有替皇上草擬聖旨並傳達聖旨的權力。事實上,李世民每天所下達的聖旨政令,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經由中書省向下級各地言官衙傳達。

李世民擺了下手,“不急,赦令等到他們到長安之後再頒佈也不晚。”

提前赦免的話,那個逆子就提前恢復了自由之身,若是他不願意隨着小兕子一同來長安的話可該如何是好,總不能讓程懷弼強行把人給綁來吧?

李承乾見不見無所謂,但是輕寒那幾個丫頭,李世民可是真的有些着想了,讓次輕寒的來信李世民一直都有保存,每看一次都淚眼婆娑,思念及憐憫之情與日俱增。

所以,讓李豐以待罪之身押解到長安城來纔是最爲妥帖的選擇。反正晉陽公主與程懷弼都知道他的身份,在路上自然也不會受什麼委屈。

一時間,房玄齡四人都不再說話,只要皇帝同意赦免,晚一些似乎也沒什麼關係。

“行了,今日就到這裡吧,諸位愛卿且都回去歇息,有什麼事咱們明日再議!”

李世民宣佈散會,現在已凌晨兩點鐘左右,在場的幾個人年歲都已不小,再不去休息的話明天可能會頂受不住。

“臣等告退!”

房玄齡四人同時起身,躬身告退。

片刻後,大殿內就只剩下李世民一人安坐在殿中,低頭又看了一遍王朝與晉公主主分別所書的奏報與信箋,同時右手握着那顆已經被清洗得極爲乾淨的土豆,神色清明,目光炯炯。

今天晚上傳來的這條消息對他的刺激實在太大,現在哪怕已近凌晨,他卻是一點兒睡意也沒有了。

畝產二十六石的糧食,想想都讓人激動興奮。

哪怕土豆的缺點很明顯,可是他的優點與長處卻是更爲突出,總體來說,這種農物,就是一種上天賜與大唐的神物,它的出現,定然能夠讓大唐徹底擺脫戰時無糧、荒年無糧的積弱之局。

褚遂良說得不錯,李豐的這份功勞,確實可以與開疆裂土相媲美,是足以流芳百世、遺澤萬年的不世之功。

這樣的功勞,已經不僅僅侷限於一朝一地,說句不太吉利的話,哪怕是在許多年以後,大唐的國祚不存,後來的新朝也會因此而受益並勞勞銘記住李豐的名號。

“這個逆子終於長大了,可惜啊,開竅得有些晚了!”

坐在御案之前,李世民搖頭長嘆。李承乾是他的兒子,他並不忌妒李承乾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聲望,反而是兒子越優秀,李世民的心中越是痛快自豪。

唯一可惜的是,李承乾是在被廢去太子之位之後才綻放出了非同尋常的才智,這讓李世民不免覺得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多有缺失。

“楊震!”李世民輕喚一聲,楊震急步走到近前,“皇上,老奴在!”

“去一趟東宮,把太子……”話說到一半,李世民又輕擺了下手,“算了,此刻太子肯定已睡下,還是明天再讓他過來吧。你記一下,明日一早,着人去東宮通傳一聲。”

楊震躬身應道:“是,皇上,老奴記下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上午,早朝過後,不久,趙德全再次匆忙趕到殿前,與昨夜一樣,手中亦捏着一份相似的奏報。

涪川那邊又來消息了。

“這是怎麼了,有什麼話不能一氣說完,非要分兩次奏報,從黔州到長安相隔數千裡,送信是不要錢的嗎?”

接過奏報,李世民心中腹議,不由便想到了前段時間程懷弼似乎也搞過這麼一出,怎麼人一到了涪川,全都變得這麼毛躁了呢?

不管是軍部還是暗衛的秘線,組建起來都極耗資源,每送一次信都是一場巨大的消耗,如果不是爲了緊要的事情就這麼隨意地利用,簡直就是在浪費朝廷的資源,是在犯罪!

“咦?這是什麼?”

裝盛奏報的竹筒裡似乎還有別的東西,李世民在將奏報掏出的時候,明顯地聽到裡面似有晃動,輕輕將其中的東西倒出,是一個淡黃色的猶如牙齒一般形狀的顆粒。

李世民不由擡頭向趙德全看來,這奏報是他送來,當是知曉這是什麼東西。

趙德全躬身稟道:“回聖上,此物名曰玉米,王副統領在秘報之中做有詳述,請皇上過目!”

“玉米?”

李世民的神色不由又是一震,不由便想到了昨晚晉陽公主從涪川的來信,以及那顆讓人激動不已的土豆。眼前的這一幕與昨夜何其想像,莫不成這玉米也是同土豆一樣的新型農物?

想到此處,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將奏報打開,瞬時,一種熟悉的畫風辣着眼睛撲面而來,這特麼竟然又是一封王朝親筆所書的奏報!

真是要了老命了!

胡萊呢,朕突然有點兒懷念那小子的筆跡了!

昨晚剛剛受到王朝神一般字跡的摧殘,眼睛都還沒有完全恢復,現在又要被迫忍受同樣的煎熬,李世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絲想要把王朝召來並親手掐死他的衝動。

明明身邊有一個不錯的代筆,你自己瞎比劃什麼啊?

“聖上萬安:微臣王朝再次向您問好,請皇上莫要怪罪,微臣也不想這麼快就再次運用暗衛的秘道向您傳訊,但是事情真的很重要,微臣亦是不得不爲……”

“……此物名喚玉米,與土豆一樣,同是李豐從極西之地尋得,不過與土豆不同的是,玉米是可以長期存貯的主糧,其性質與稻穀、粟米一樣,曬乾之後可存三五年之久而不腐……”

“……產量不如土豆,卻也是極爲高產,微臣粗略估計,畝產在十石到十五石之間,是普通粟米的五倍有餘……此物耐旱,極易種植,在中原及西北之地,可與小麥等物春、秋交錯種植,做到一年兩熟……若與土豆相配,不出三年,我大唐的糧食必將堆積如山,天下萬民再無饑荒之年……”

看到此處,李世民猛地站起身來,身後的坐椅都被他猛然起立的動作給震得向後移動了半尺有餘。

此刻他哪裡還有心情再去計較傳信的資源消耗,哪還有心情再去吐槽王朝的字跡如何讓人不忍直視。

李世民的所有思緒與精神,全都被他手中的那粒金黃色的玉米粒所吸引,那神情,竟比昨晚看到土豆時還要激動得多。

“好!好!好!真是天佑我朝,天佑我大唐李氏!”

李世民接連叫了三聲好字,而後忍不住在大殿之中哈哈大笑起來。

玉米不同於土豆,如果王朝所言不假的話,這玉米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賜神物,它在保證自身高產的同時,又克服了土豆不能久貯的弊端,基本上已然與大唐常種值的稻米五穀相仿。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與小麥相襯,做到一年兩熟,同樣一塊地,等於是平白又多了一季的收穫,糧食的產量自然也會有了極大的提升。

正如王朝所言,若是再配上土豆的種植,以土豆爲口糧,以玉米小麥爲貯糧,不出三年,大唐境內將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糧食,從此天下再無饑荒!

驚喜!

接二連三的驚喜,一件又一件地傳來,李世民的心情已經激動得有些難以自持,惟恐這些東西都是鏡花水月,到頭來都只是讓他空歡喜一場。

好在大司農卿王正瑞已經在趕往黔州的路上,要不了幾天他就能夠到達涪川,親自驗證考究土豆的真僞,到時候若是得知了玉米的消息,他肯定也不會錯過!

李世民心中稍有些安慰,對於王正瑞他還是比較信任的,只要王正瑞驗證無誤,那這一切就是真的,他們李唐的江山就算是真的穩了,不敢說千秋萬代,至少往後的百年之內,不會有絲毫動盪!

“皇上,王朝說他們第二日就會隨晉陽公主及程將軍一同啓程返回長安城,算算時間,現在可能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趙德全小聲提醒道:“要不要微臣再派些人沿途護衛一二?”

李世民一怔,什麼什麼,他們要回來了?奏報上有這麼說嗎?

李世民又連忙低頭繼續看王朝的奏報,在最後一段,還真看到了類似的稟報。

這算是怎麼回事兒,朕剛剛纔派出大司農卿趕赴黔州,他們若是回來了,王正瑞一行豈不是就撲了個空?

更重要的是,若是沒有了王正瑞這個行家裡手,到時候李豐他們到了長安,整個司農院還有誰有資格來接手鑑定土豆與玉米成色?

現在去追恐怕已經來不及了吧?

李世民彷彿記得,昨夜他對王正瑞的吩咐是一定要馬不停蹄,以最快的速度趕至黔州,現在人已經在路上跑了一夜,至少已出了長安百里,還怎麼追?

李世民的目光不由便落在了趙德全的身上,切聲吩咐道:“你這就放出消息,派人沿途護衛,務必要確保晉陽與李豐的安全。同時,傳信到各驛,見到大司農卿一行,讓他們即刻回返,莫要再往黔州!”

暗衛的傳訊通道遠勝於普通的車馬,定能在王正瑞一行趕到黔州之前將他們截下。

晉陽公主與李豐衆人的突然回返,打了李世民一個措手不及。現在李世民不止是擔心晉陽公主與李豐還有那幾個小孫女兒小孫子的安危,他更是擔心土豆與玉米這些國之重器的安危。

“楊震!”李世民高聲向楊震吩咐道:“傳朕口諭,着盧國公爲主將,領玄甲軍千人趕赴東南,迎接晉陽公主回宮!”

楊震與趙德全身形皆是一震,連玄甲軍都出動了,而且還是盧國公親自將領,皇帝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只是這也太誇張了吧,國公帶隊,上千玄甲軍出動,奔襲千里去接人,自大唐建國以來,這可是從來都不曾有過的事情!

那可玄甲軍,大唐最精銳的部隊,皇上竟也捨得!

第57章 死也要搞!第143章 李豐滿的保證第141章 玉米是什麼米?第416章 認親第171章 雨中殺機(1)第155章 口服心服第380章 往死裡揍!第237章 驗明正身(2)第103章 再來一碗(1)第179章 攤牌第201章 一日爲師,終身爲爹第258章 皇爺爺親啓第399章 火炕,不錯喲!第159章 晉陽公主的震驚第395章 查驗藥膳第61章 一菜動鄉里(3)第一章 大廚李豐滿第87章 被《三字經》震到的蘇凌第271章 真的很窮第71章 小姨子的廚藝第367章 愛心早餐,入宮受阻第343章 你們不能這樣做!第126章 究竟是誰?(2)第149章 五禽戲的奧秘第195章 李世民的震怒第166章 涼鞋第105章 再來一碗(3)第194章 涪川來信!第145章 偷窺二人組第205章 長安的消息第06章 一個偏方第28章 傳家寶第145章 偷窺二人組第133章 兄妹相見(1)第231章 我要拜師!第83章 被紅燒肉征服的老鐵匠第90章 魏公元忠第396章 這孩子,難得啊!第38章 敲打第190章 和尚羣裡的道士第213章 百官彈劾第282章 玄甲軍出動第313章 結仇第181章 李世民的震驚(2)第407章 訂單如潮第355章 老富貴兒,你膨脹了啊!第416章 認親第346章 認親戚第70章 隱憂第71章 小姨子的廚藝第88章 伴讀第161章 魏元忠的提醒第223章 特別的客人(1)第327章 都是戲精第292章 睚眥必報!第71章 小姨子的廚藝第347章 皇叔,救命!第251章 束手就縛第333章 尋釁上門第118章 誤會第09章 這也算是烈酒?第349章 嚇走第256章 品性高潔第21章 望江樓第278章 安排第20章 唐朝人的審美第43章 兇殺案(1)第16章 水煎包第70章 隱憂第22章 故意刁難第126章 究竟是誰?(2)第411章 私訪第11章 這簡直就是奇蹟(1)第119章 魏元忠的表演第198章 晉陽公主的禮物第158章 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第45章 習慣使然第341章 落井下石第235章 一見鍾情!第147章 拜師?第400章 全國推廣第380章 往死裡揍!第202章 縣令來訪第248章 斬立決!第22章 故意刁難第27章 惹不起的人(求收藏推薦)第266章 那好像是公主身邊的丫環第84章 囂張的縣丞公子第193章 死掉的刺客第28章 傳家寶第86章 這家店,我罩了!第09章 這也算是烈酒?第02章 四女一男第362章 寧殺錯不放過第158章 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第357章 忠義之士第308章 深明大義李承德第333章 尋釁上門第413章 兄友弟恭第306章 論養雞廠的興建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