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神助攻

北巷。

“唉...這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呀!”

韓藝站在自己的計劃樹前面,一邊用英文在計劃樹上添枝加葉,一邊嘆着氣。

他真不太喜歡這種突如其來的安排,不管是驚喜,還是驚嚇,因爲老千求得就是穩,哪怕是一時的驚喜,也極有可能會產生聯動效應。

“武媚娘會不會利用我的離開來對付我呢?”

韓藝眉頭緊鎖着,他更多考慮的是他的整個計劃,他知道武媚娘現在肯定在想辦法對付他,他離開長安,這並不在他的計劃內,故此這令他有些擔心,又自言自語道:“出兵高句麗,此事事關重大,她應該不敢從中作梗吧?不過----她可是武媚娘,我還是得防着她這一手,而且我只要能夠事先捕捉到她的意圖,這便足以。”

......

......

在屋內待了半響,韓藝才從屋內出來,可這一出門,正好遇見剛剛進來的桑木。

“恩公,你何時來的?”

“剛剛來的。”

二人打了聲招呼,又一同來到客廳。

韓藝喝了一口熱茶,隨口問道:“最近買賣如何?”

桑木道:“咱們的買賣一直都很穩定,只不過如今大家也都無心關注買賣,畢竟那奴婢一事鬧得是沸沸揚揚。”

韓藝點點頭道:“商人還在抱怨麼?”

桑木道:“起初的時候,倒是有不少商人在抱怨這是,但是恩公你也知道的,咱們商人的地位卑微,古往今來,可沒有少受欺負,所以這對於商人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委屈,畢竟朝廷還不只是針對商人。如今只是談論的多,抱怨倒是少了不少,另外,還有一些商人因此獲得不少的利益。好比說那張家可就非常開心。”

韓藝哦了一聲道:“此話怎講?”

桑木道:“張家一直都缺少人手,這一回改制,不管是朝廷,還是官員,還是民間的地主,都將自己家中的一些奴婢還良,而這些奴婢以前爲求生存,都學得一些手藝,其中許多手上活不錯的奴婢,都被張家給招去了,如今張家的規模差多擴大了不少。那宇文家、元家、自由之美也都因此受益。如今抱怨最多的還是那些地主、鄉紳。”

韓藝笑道:“只要商人不再抱怨,那就行了。”

桑木一臉詫異的看着韓藝。

韓藝笑道:“這事以後在告訴你。哦,你去安排一下,再過一些時日,我要製造一波輿論宣傳。”

桑木愣了愣,道:“是關於什麼方面的。”

韓藝道:“這個到時再說,你稍微準備一下就可以了。”

桑木點點頭道:“我知道了。”

這輿論宣傳可是北巷的立足之本,當初就是靠着左右輿論,從而讓北巷立於不敗之地,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韓藝要宣傳的當然就是與高句麗的那筆血海深仇。

然而,正當韓藝在醞釀這一波宣傳時,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到了長安來。

兩儀殿內。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李治是重重的拍着桌子道:“那倭國真是太目中無人了,這口氣朕是如何都咽不下去,朕一定要讓他們那些野猴子有來無回。”

許敬宗看到李治大發雷霆,也有一些虛,小心翼翼道:“陛下,這倭國又做了什麼?”

“你們自己看吧。”

李治憤怒的將一封信摔在許敬宗前面。

許敬宗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對於李治這個無禮的動作,也不是很在意,趕忙撿起那封信來,打開一看,頓時也是滿面怒色。

一旁的許圉師道:“許侍中,這信上說了什麼?”

許敬宗直接將信遞給許圉師。

許圉師看罷,顯得無比的震驚,過得好一會兒,纔將信遞給盧承慶等人。

原來這封信是倭國送來的,當然,倭國沒有派使臣來,只是送到萊州獨孤無月手裡,獨孤無月立刻叫人給李治送來,在信中,倭國是揚言百濟已經是他們倭國的屬國,警告大唐不能再對百濟用兵,否則的話,倭國將會出兵大唐。

韓藝看罷,都忍不住笑了,這還真是神助攻呀!

這邊李治正愁着如何說服大臣答應他出兵,而那邊倭國就給李治提供了一個這麼好的藉口,這簡直就是裡應外合,完美配合。

李治等他們看完之後,問道:“各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語氣中夾帶着一絲諷刺的意味。就是你們當初反對我出兵,導致還讓倭國搶了先機來羞辱我們,如果我們當時就決定出兵,公告天下,這一封信就不會存在了。

盧承慶、許圉師等人相覷一眼,似乎都沒有怎麼遲疑,就立刻站了出來,異口同聲的請求李治出兵半島。

許敬宗更是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揚言要平了那倭國。他可是很好面子的,這如今朝中就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宰相,其餘的都是同中書門下三品,而且他也確實是文官之首。這倭國打唐朝的臉,不也是在打他的臉麼,想當初長孫無忌在當宰相的時候,周邊藩國的使臣都爭先來討好長孫無忌,而他打敗長孫無忌,成爲文官之首,就接到這麼一封信,這是堅決不能忍呀!

這一封信直接讓整件事情變得沒有什麼可談的餘地,因爲從整封信的內容來看,那百濟還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倭國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要跟大唐平起平坐,如果唐朝承認這一點,那麼新羅也必將會成爲倭國的屬國,因爲新羅離倭國最近,比百濟還近。

這別說唐朝,恐怕弱宋都忍不了,更何況此時乃是唐朝最強大的時候,就連吐蕃在表面上,那都是唐朝藩國來的,敢這麼叫板唐朝的,差不多都已經被唐朝給消滅了,也就剩下一個高句麗,而如今區區一個島國,都要這麼囂張的叫板大唐,這真是一種侮辱,如果再不給出迴應的話,那唐朝憑什麼讓周邊國家俯首稱臣。

李績和韓藝偷偷用眼神交流一番,都是透着喜悅之色,這隊友真是太tm給力了。

得到樞要大臣的支持,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韓藝在徵得李治的同意後,立刻將這一封信刊登在大唐日報上面,標題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唐百姓是震驚不已,他們是真心無法理解倭國是出於何種心裡寫得這一封信,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倭國是個什麼東西,包括桑木都跑去問韓藝,這封信是不是倭國寫得,這怎麼可能,因爲他出生於倭國,他知道倭國是個什麼情況,而他又在大唐待了不少年,太瞭解唐朝的虛實,這完全就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這島上太小,不知世界之大,因爲倭國目前而言跟半島來往的最爲密切,跟中原來往的比較少,因爲倭國離半島最近,尤其是百濟和新羅,就事論事,那倭主也就一井底之蛙,如今的交通,別說出國,出省都非常艱難,更何況漂洋過海,尤其是那些統治者們,他們更加不會出門,萬一死了怎麼辦,他們不太清楚唐朝是一個什麼情況,反正就知道唐朝打高句麗和百濟總是打不下,但是他們倭國輕而易舉的就控制住了百濟,這讓倭國覺得大唐不過如此呀,說平起平坐那是在給你們面子。

其實這在古代挺常發生的,因爲交通太不便利了,信息來往的比較慢,個個都認爲自己最屌,清朝不就是這麼掛了的麼,相比起來,其實大唐就更加不瞭解倭國,但是大唐自身實力強,乃是這片區域的霸主,故此大唐看任何國家那都是渣渣,倭國更是渣渣中的渣渣。

而隨後韓藝又搬出當年那一段與高句麗的血海深仇,講述着隋朝將士被高句麗俘虜之後,是如何如何被虐待,活着的時候,是連狗都不如,死了之後,就連屍骨都被當做肥料。

隋煬帝當初是徵關中之兵去攻打高句麗的,死得多半也都是關中子弟,這長安就關中,如今很多百姓的爺爺、曾祖都是死在高句麗,如今被這風一吹,什麼仇,什麼恨都記起來了,這唐朝的百姓可是非常彪悍的,甚至就有人指責李治,想當初先帝在位時,時時刻刻記着這一筆血海深仇,而你即位之後,罷遼東之役,就是偶爾小打小鬧一下,太對不起我們了。

可是他們也不想想,當初罷遼東之役,那也是順應民心,因爲李世民晚年,做了許多混賬事,導致國力大損,幸虧死得早,不然的話,估計這大唐也就是第二個隋朝,是在李治和長孫無忌他們的治理下,才度過這一個難關的,再加上韓藝的推動,國力才徹底恢復過來,並且更上一層樓,就事論事,如今指責李治,其實是沒有道理的。

這君主還是要以百姓爲重,打仗把國家都打垮了,百姓都沒有飯吃了,縱使你再有理由,你出兵就是不對。想那宋朝與遼國簽訂檀淵之盟,許多人都說宋朝喪權辱國,可是遼國最後死就死在檀淵之盟上,而宋朝卻得益於檀淵之盟,百姓安居樂業,非常富裕,每年給遼國的歲貢,不到半年就能夠賺回來,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如今李治希望他們指責自己,因爲打仗是要百姓去打,故此這得需要民意基礎,別以爲封建社會就不看民意,沒有民意的支持,你就一意孤行,出兵的話,那你就是暴君。

如今這民意基礎也已經有了。

李治見也宣傳的差不多了,於是召開朝會,商議出兵一事。

搞笑的是,這李治都還沒有開口,大臣就紛紛上表,建議李治出兵,平定遼東。

這時候誰要還敢勸住李治,那真是傻逼了,不僅讓皇帝不開心,百姓也會看不起你的,這官恐怕都沒法當下去了,故此這滿朝文武全部建議李治出兵,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李治開心極了,一拍桌子,站起身來,雄心壯志的說道:“朕這回要御駕親征,不平遼東,誓不歸朝。”

太極殿內立刻鴉雀無聲,羣臣都是一臉懵逼的看着李治,好似在問,我能不能收回剛纔說的話?

尷尬!

忒也尷尬了!

李治只覺無比的尷尬,怎麼都沒有迴應呀,這臉都紅了,你們也太不給面子了,又鐵青着臉,看着他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快出來高呼“陛下聖明!”

那許敬宗幾乎是滾了出來,激動道:“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呀!”

又是你這老頭!李治瞪着許敬宗道:“有何不可?”那眼神好似說,你丫快給我滾回去,否則的話,休怪我不講情面。

但這事你不講情面,許敬宗也得硬着披頭上呀,急得都快哭了出來,“陛下乃萬金之體,關係着江山社稷,豈能輕易冒險,臣懇求陛下收回成命。”

“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不少大臣都站了出來。

李治道:“平定遼東乃先帝意志,朕身爲人子,理應爲父完成遺願,朕心意已決,爾等無須多言。”

劉祥道立刻站出來道:“陛下,當初先帝傳位於陛下,不僅僅是希望陛下能夠平定遼東,更爲重要的是希望陛下能夠治理好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使我大唐能夠千秋萬世,平遼東只是其次,陛下若御駕親征,以身犯險,此乃本末倒置,不孝之舉。”

“你---!”

李治雙目一瞪。

盧承慶也站出來道:“陛下,倭國、高句麗不過就是彈丸之國,與我大唐作對,乃不自量力,以卵擊石,若陛下親征,反而會助長他們的氣焰。而那倭主定會笑我大唐無人矣,他都沒有來,而我大唐陛下卻御駕親征。”

之後又有不少大臣站出來,對此是堅決反對。

李治面對滿朝文武的反對,不禁也感到有一些壓力,一個勁的跟韓藝、李績使眼色,你們兩個還不快出來支持朕,當初咱們可是說好的。

誰跟你說好的,當初我們只是說好出兵高句麗,但是我們可沒有答應你,支持你御駕親征。

李績和韓藝那都是裝睡高手,垂首不語,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權當沒有聽見。

這可將李治氣得夠嗆呀,只覺自己堂堂皇帝,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憤怒的一甩袍袖,直接走人了,老子不跟你們這些沒見識的逆臣說了。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求援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教育貸款第七百八十二章 無月上鉤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金票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都是一羣賭徒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有卿爲國守財,無憂矣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戶部尚書不是那麼好當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有些離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上澆油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我們的家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世道變了第七十章 分贓第八百章 藏字訣第六百八十三章 欺我年幼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記吃不記打第九十三章 山谷石文(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求訂閱)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如火如荼第三百三十一章 學費棒第七百六十七章 流口水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被捉了個現行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標準化管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六百零六章 高深莫測第三百一十二章 吃三家飯第二千零十三章 鋼鐵纔是未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奸商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白菜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上得山多終遇虎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姐夫多就是好第九百四十二章 嚇得一跳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武媚孃的抉擇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價兔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家有賢妻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打架不如打麻將第六百七十三章 明月幾時有第三百一十四章 趁虛而入第二百七十七章 關於熟練度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教育貸款第九百一十章 偉大的一刻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夫人出馬第九百五十章 淡定!淡定!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交接儀式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第一千五十二章 終有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計劃有組織的報復第六百八十五章 共贏第五百八十六章 衷腸第三百五十七章 太宗遺策?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這鍋老夫不背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必勝之局第三百六十二章 穩定軍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敗家女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後果很嚴重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完美的寶貝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精神糧食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有始有終第六百三十八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面傾城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了不起的構想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興土木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姐夫多就是好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新型貴族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七十七章 有償幫助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唐好聲音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都是渣渣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跑跑步,認認字第五百八十七章 賢妻當如蕭無衣第八百七十七章 有償幫助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被玩壞的民主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股份制度第九百零三章 愛情專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嚇到自己人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做誘餌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重溫噩夢第九百八十六章 一鳴嚇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變本加厲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最穩組合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只是序曲而已第八百七十三章 互相傷害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八百九十四章 科考之弊端第八十章 開始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毒舌藝第七百四十章 戰爭只是買賣的延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敗乃成功他媽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統統拉下水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利君利相利國利民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改弦易調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商人條例第七百六十章 騙騙更健康第七百七十四章 肉搏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當老千有了權力第二十章 同行的氣息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雙劍合璧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全民一心第九百二十六章 南元北金第二百七十二章 必須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