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微服私訪

;結們聽到互平安的呼喊,都停下腳步。向泣邊張望沁術芹鄧個年輕的百姓道:“只是要討口水喝,並不是來抓咱們的。我就說嘛,又沒犯王法,抓咱們幹嘛!

年老的百姓卻道:“管你犯沒犯王法呢。說抓你就抓你,當官的哪有講理的!”

百姓們一起點頭,都小聲道:“對,當官的哪有講理的,講理的能當上官麼!”

嘴裡這麼說,可卻沒人再敢動地方,深怕得罪了當官的,只能等着王平安他們過來。

王平安奔到近前,下了馬來,衝百姓們拱手笑道:“老鄉們辛苦了,你們來這裡是打水的啊,家中無井?。

百姓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上來搭話,他們都沒和官員們打過交道,就算是小吏也沒見過幾個,最多也就是小吏們來催糧,對他們橫眉立目一番。能和他們和顏悅色說話的官員,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連半個都沒見過!

車四通緊跟着就到了,見百姓們愣着不動,他大聲道:“這位是本州新任刺史王大人,爾等小民還不快快見禮!”

百姓們雖然不瞭解官場,但刺史是本州最大的官,他們還是知道的,聽說這少年是大官中的大官小把他們嚇得盡數跪倒,不停地給王平安磕頭。高聲叫着青天大老爺,大老爺饒命。

在百姓心中,見了大官不磕頭,那就是犯了王法,而犯了王法就得被抓去幹重活,別的地方咋樣不知道,反正慶州就是這規矩。

王平安回頭看了眼車四通,心想:“帶着這些人。我怕是什麼也問不出來,想要體察民間,看來還得靠微服私訪。唉,怪不得從古至今大官都愛搞微服私訪,不是他們吃多了想消化消化食兒,實是不微服,就真是啥也訪不出來啊”。

王平安伸手去扶百姓,道:“起來吧。起來。本官有話要問你們。”他讓百姓們都起來,看着他們身旁的水桶,問道:“這條河叫什麼名字啊?”

百姓們還是誰也不說話,都等着別人說。誰也不敢先吱聲。

車四通怕王平安不快,反正要是依着以前季刺史的脾氣,他要是問誰話,誰不回答,那季刺史肯定是要不快的,說不定就要發脾氣。他道:“回王公的話。這條河名叫大良河,離這裡兩裡來地,還有一條良河。這是咱們慶州最大的兩條河了。”

王平安哦了聲,記憶中沒聽說這兩條河,唐朝的地理和現代有很大區別,就連黃河還改過無數次道呢,莫說大小良河”別說河了,就是慶州是現代的哪裡,他都不知道。

他走到橋邊,見這一座木橋,年代已經很久遠了,但保養得還湊合,起碼能走人,看樣子還能過馬車。他慢步上了橋,衝下面招手。道:“老鄉們,請上來說話。”

車四通忙對百姓們一瞪眼睛小聲道:“刺史大人問你們什麼,你們就回答什麼,不許亂說話!”

秋仁杰在旁嘿了聲,道:“還亂說話,他們都被你嚇得說不出話了”。

車四通官位高於秋仁杰,可卻半點不敢擺長官的架子。忙陪着笑道:“是是,是本官不對,秋大人責備得對!”

秋仁杰笑道:“我可沒有責備你,要責備也是我大聳責備,哪兒輪得到我啊”。他和邱亭軒並肩上了木橋。

車四通無可奈何。心想:“長安來的,都是大爺啊!”搖着頭,他也上了橋。

百姓們心裡哆嗦。腿腳也不利索,跟在官員們的後面。又回到了橋上,手裡還提着他們的水桶。

王平安看着橋下,一指河水小道:“老鄉們,你們取水爲何在橋上提啊?是不是因爲岸邊提水太費力氣了,我看河堤有坡度,桶入水後提上來。怕是要撒出不少吧?,小

百姓們又不敢說話,王平安見狀,只好一指那個年紀最大的。問道:“你說說,是不是因爲這個?”

年長百姓只好硬着頭皮說話了,他道:“回大人的話,這大良河的河水深岸又高,所以站在岸邊打水,確是不好打,但站在橋上就不一樣了,能提上滿桶的水小人們結伴前來,帶一根繩子就夠了。比站在岸邊打水還要快的

那個年輕的百姓忍不住了。壯着膽子道:“河邊是斜的,站在岸邊,人容易滑下去,要是水性不好,會淹死人的!”

王平安啊了聲,這才明白,心想:“對這種站在橋上提水的事情,以前還真是沒研究過,要不是親眼所見,光憑想象,連想都想不出這種情形去。

他又問道:“平常吃水困難吧?那你們澆灌莊稼,也只能這麼個提水法?這一天也澆不了幾畝地啊!”

百姓們一起搖頭,年長百姓苦着臉道:“哪裡能澆幾畝,能澆個幾分地,就不錯啦。還得靠老天爺下雨才成。王平安想了想,道:“今年怕是要有早情,河水的水個會更低,你們提水更吃力了。對了,這大小良河有沒有乾枯過。出現過露出河牀的事嗎?”

年長百姓道:“那倒沒有過。從沒見這河露過底兒,多早都沒有。不過。要是雨水多時,這河水卻是經常漫出來

“水災,會淹沒農田住房?”妾平安問道。

百姓和官員們一起搖頭。車四通道:“王公,咱們慶州這兩條河還算太平。本朝沒出過大的洪災。但因水位的關係,取水太費力氣了,而且要是修渠的話,還容易改道。前隋時修過的,可能是沒設計好,結果河水改道了,反倒弄出了洪災。打哪兒以後,再就沒修過水渠,官府和百姓家都窮,也沒力氣修了

王平安嘆了口氣,都是錢鬧的,現實如此。也是無可奈何呀!

他也搖了搖頭,嘆口氣,安慰百姓幾句,讓他們儘量留守田園,就算今年出現旱災,官府也會根據賑災新法,賙濟百姓的,讓他們不要輕易離開。四下討飯。

安慰幾句之後,王平安便讓百姓們離開了,臨走時讓手下給百姓們每人十個銅錢,算是諮詢費了,也可以叫做是壓驚費。官老爺只問了兒乞一看這些百姓的樣子。似乎是把他們嚇了個夠

百姓們走了,王平安卻沒動地方,站在橋上,拍着破舊的欄杆,好久都沒有說話。官員們都站在他的身後,膽顫心驚地看着刺史大人。王平安越沉默,他們越害怕,這位公爵大人心裡想什麼,實是難以猜到。當部屬的無法揣摩出上司的心思。這可是官場當中最可怕的事,意味着官路堵塞呀!

直站了有將近兩刻鐘的時間小王平安這纔回頭,道:“小良河在哪個方向指給我看

車四通趕緊上前,指向西北方向,道:“離這裡有兩裡多地。不到三裡的樣子。不過小良河比大良河要窄一些,但卻更長,貫通大半個慶州,河邊的村落也比這裡要多些,老百姓的日子,比大良河這裡要好上一些,遇上災年,逃難的人也少些。

王平安看向小良河方向,樹林遮擋,看不到什麼,他皺着眉頭,道:“算了,估計也不比這裡好多少,我就不去看了。我剛剛來到慶州,太多的事情也管不了,只能先管城裡的,咱們再進城去看一圈吧”。

他下了木橋,翻身上馬,又向城裡返回,官員們在後跟隨。又進了慶州城,王平安指着街道兩邊的破舊房屋,道:“外鄉人進城,首先看到的是什麼?不可能是刺史府。而是這些臨街的民居。車大人。還有各位,你們看看,這房子都破成什麼樣子了,有的牆角竟然還有尿痕,還有糞便”這象話麼,外鄉人進城看到這副模樣,隨後再看到刺史府的那副模樣,你們說他們會怎麼想?”

別的官員放慢座騎,能離王平安多遠,就離他多遠,可車四通沒法躲,只能硬着頭皮聽,他心想:“這個也不能怪我們啊。不單是慶州如此。別的州郡哪個不是這樣?。

慶州城就是合水縣城,秋仁杰是這裡的縣令,正經的地方行政長官,他對城裡的這種情況也是大爲不滿,說道:“各處城門口,都應該有店鋪,這裡可是做生意的好地方,貨物集散之地。長安便是如此,朱雀大街你們知道吧,那就是進入長安後,外鄉人看到的第一眼。”

做爲上官。秋仁杰很有領導的覺悟,而領導最擅長的事情,無外乎就是講話。向屬下們講話,而屬下們還不得不聽。

他又道:“朱雀大街給外鄉人的感覺,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繁華。正因爲繁華,所以各地商人才會都知道,在長安做生意能賺到錢。所以他們都願意在長安開辦買賣。買賣多了,就得有人幹活,本地人就有活幹。就有錢活家餬口,不至於天一不下雨。百姓家裡就要斷炊。更不至於外逃乞討。所以說,門面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邱亭軒也道:”是啊,至少不能滿街是糞便吧!”

車四通心想:“刺史大人罵我們也就罷了。誰讓他官大呢!你們兩個雖是縣令,卻比我的官職要小小竟然也敢教刮我,真是豈有此理”。

心裡怎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嘴上不敢說出來。車四通陪笑道:“小慶州鄉下人,自不能和長安人相比。這個要說房子”這個真沒法說,百姓貧寒。讓他們去修繕房屋,他們也修不起,至於說到街旁的這個這個小穢物,以往倒是有拾的,運出城去做肥料,可今年眼看着就要出現早情,百姓們哪還有心思肥田,就算再肥,沒水也長不出莊稼啊,所需肥料一少,自然也就沒人拾了,所以

王平安不聽們解釋,擺手道:“總之,就是一句話,所有責任都是因老天爺不下雨,和你們這些當官的,是沒有半點關係的,對吧?。

車四通不但頭皮發麻,連眉毛都發麻了,沒見過這麼難伺候的上司,他道:“卑職自不敢推卸責任。不過。不過”這天災他再也說不下去,回頭狠狠地瞪向官員們,你們再不說話,小心回頭我收拾你們!

官員們只好把頭皮也硬起來,都道:”是啊,是啊,這天災降下,實在是沒辦法啊。卑職們實無可奈何也!”

王平安哼哼兩聲,對慶州的官員們相當地不滿,這幫人混日子混得也太過份了些,看自己怎麼修理他們。

順着大街,又走了一段路,這才見到幾處繁華的所在,商家比較集中,算是慶州的大市場,能有百十戶商家,金三全的店鋪也在這裡。

商人們見一大羣的官員來到,心想:“不會吧,王刺史上任第一天,就帶着這麼多的手下前來收稅?”

金三全爲首,領着一衆大小商人,跑出來給王平安和官員們見禮。慶州官場上的人,包括崔大爲這樣的小官在內,都是瞧不起商人的,見商人們跑過來巴結,沒人下馬,全都高傲地看着金三全他們。只要不是讓商人們出錢的場合,他們向來是不會正眼看這些商人的。

王平安卻非常客氣,從馬上下來,向商人們拱手問好,和他們說說笑笑,甚至還讓商人們指出自家的店鋪,有幾家店鋪,他竟然進去轉了轉,還買了幾樣東西。

這一番做作,在官員們眼裡是“隨和得過了頭”可在商人們的眼裡,卻都感王刺史簡直就是愛民如子的典範,青天大老爺,能臣幹吏,大唐第一宰相候補人選。反正商人們怎麼看王平安,怎麼順眼!

巡察過城裡之後,王平安回了刺史府,又斥了一頓官員,這才散會,他吃了下晌飯後,換上平民的衣服。叫來秋仁杰和邱亭軒,讓他們跟自己一起出城,去微服私訪。

三人騎了馬,待出了城後,天色已然擦黑。

秋仁杰道:“大哥,已經這般時辰了,怕是今晚回不了城了。是要在城外過夜麼?”

邱亭軒也道:“怕是得到百姓家裡借宿了。”

王平安卻道:“咱們先去河邊走走,我要好好想想修渠的事。要想解今年的早情,怕是我們要做很多事情啊”小(未完待續

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849章 史忠臣再次開始行動第224章 必須要王族才第301章 必有深意第369章 盛典第600章 鍼灸和三拗湯第293章 唐朝和尚很有名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9章 大和尚也生病第288章 定喘湯第322章 代批奏章第874章 皇幼子被害第96章 傷寒兼瀉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444章 玉門關守將第417章 至少有五萬人第396章 神針王第334章 老子們不伺候你了第671章 非要住在一起不可第465章 這個女子很會安慰人第595章 武媚娘懷孕後的反應第4章 治熱痢疾的藥方第292章 有效第135章 李世民賜王平安表字第771章 非要找到那個她不可第54章 超級大紈絝第536章 開錢莊之空手套白狼第412章 圖紙第691章 柱着柺杖也要去主持會議第884章 見到李治第54章 超級大紈絝第603章 兩貫診金第271章 聖旨到第769章 相逢卻不敢相識第117章 阿依丁的姐姐第691章 柱着柺杖也要去主持會議第223章 終於找到酒樓提詩的人了第263章 封侯,真的是委屈人家了第203章 太醫輸了第556章 回宮第532章 刮痧調治法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514章 裝賢淑第292章 有效第716章 要毀屍滅跡第577章 喜脈第505章 製造偶遇第516章 太子妃的後援很給力第211章 感業寺的後山門第785章 兩隻雌虎相爭,傷不起啊第720章 李恪任營州都督第539章 太子刮不成第162章 誰給他治好的第843章 李義府成功脫險第414章 飛奔去涼州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424章 平安可汗第767章 李治要去感業寺慰問羣尼第454章 房玄齡被問價第56章 爲父母洗腳第379章 她叫媚娘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658章 這件大事就由你來做吧第518章 你外甥女叫啥名來着第605章 有個大人物第236章 第一首詩由你來做第664章 你肯定吃錯藥了第545章 不如一起去泡溫泉吧第223章 終於找到酒樓提詩的人了第884章 見到李治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759章 尼姑也有江湖第38章 老神仙第514章 裝賢淑第145章 照我說的做,保你生兒子第675章 武媚娘失音第817章 宮裡宮外一片驚第426章 跟着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501章 肚子硬了第434章 該不該封公爵第581章 藏身第737章 不能就這麼走了第135章 李世民賜王平安表字第39章 紫血連升第329章 醫癡第122章 三診哈夫人第469章 滿朝文武大讚李治第725章 李世民駕崩第898章 突厥兵到了雲州第613章 旱情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442章 拿了糧食就走第655章 李治也做好了準備第401章 坐牢猶如做大爺第472章 俘虜一大堆第66章 考不住咱第401章 坐牢猶如做大爺第877章 王皇后也進了冷宮第441章 沒有大聖安解決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