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皇帝的病稍微見好

雞毛信,古稱羽檄,最早是用二尺長的木簡爲書,上面插着鳥羽,以示事情緊急,發展到了唐朝,便不用木簡了,只在信封上插上羽毛。雞毛信一般只用來傳遞緊急軍情,平常的事情是不會用到雞毛信的。

這道雞毛信形式的奏章已經被啓封了,王平安打開看去,見奏章的尾部,用硃砂批紅,看筆跡是李世民批的。批覆很簡單,是命令軍隊大張旗鼓地操演,以示威懾。

再看奏章的內容,竟是突厥的軍情。奏章的內容很長,總結起來就是由於唐軍趁遼東秋收之際,出兵劫掠高句麗,使得高句麗鄉村的百姓都逃進了城去,鄉野無人。唐軍撤兵後,遼東附近的部落,都跑去趁火打劫,強佔高句麗的土地。

高句麗人都敢和唐軍對着幹,當然不會怕別的部落,待唐朝大軍撤退後,高句麗軍立即出兵驅趕跑來佔地的部落,由於那些臨近遼東的部落,都是各自爲戰,並不統一指揮,結果幾場大戰下來,被高句麗人各個擊破,敗逃回了草原。

雖是敗逃,但部落裡的牧民仍舊搶到了大批的財物,在高句麗時還好,敵人都是高句麗軍隊,但一回到草原之後,各個部落便開始互相打了起來,你搶我的,我搶你的。

亂打亂戰之後,不少部落的牧民失了牛羊財產,冬季又快來臨,牧民們沒了過冬的物資,大亂便即開始,強大的部落倒還好說,那些小部落被打散,牧民們只好南下叩關,想來大唐碰碰運氣。

大唐對於這種事,向來處理得很有經驗,草原上越亂越好。各地守軍牢牢把住關口,不許牧民入關。但是大唐在關外也有州縣呢,這些州縣卻是擋不住成千上萬的牧民衝擊的,牧民深怕熬不過去這個冬天,爲了生存,只能拼命一搏,進攻這些關外的州縣。

結果好幾個州縣的周邊被劫掠,所幸牧民沒有統一的指揮,又不擅長攻城,所以在這道奏章發來之前,尚無城池失守,但情況卻也不妙。

邊關的事態從東向西發展,冬天越近,牧民們奔襲的速度越快,爲了能熬過這個嚴冬,他們只有不停地去尋找,去劫掠那些尚沒得到消息的村鎮,所以他們必須要比唐軍報信的人跑得快!如此一來,從東往西打過去,結果弄得邊關各地,均皆吃緊。

這道奏章就是說這件事的!

王平安看罷,心想:“牧民這種劫掠方法,可不就是游擊戰術麼,哪裡弱就打哪,打完就跑,打完就換地方,絕不停留,想追他們都追不上!”

他又看向李世民的批覆,點了點頭,這個批覆好。讓邊軍大張旗鼓地操演,說白了就是嚇唬那些遊散牧民,讓他們不敢靠近城關,這些牧民雖然英勇善戰,但畢竟都是戰敗的人,又有即將到來的嚴冬所迫,必不敢在哪個地方多待,一旦看到唐軍有準備,他們只能離開。

找出一張紙,他準備先給批覆打個草稿,然後等李治來了,讓他往上面抄寫。提起筆來,面對這種情況,自己竟想不出更好的處理方法,李世民的批覆已經近乎完美了!

拿着筆,想了半天,他這才做了個批覆,這個批覆屬於李世民批覆的補充。

突厥或其它部落的牧民,從東向西流竄,速度極快,但是必不會長久,在嚴冬到來之際,他們定會在一個地方停下來,無法再前進,而前面的牧民停下來,後面的牧民也便不會再往前走。而這個地方一定是比較富饒的,否則牧民們也不敢冒着凍餓而死的危險,留在此處。

越來越多的牧民停留在此處,在嚴冬的逼迫下,肯定會鋌而走險,對這地方的州縣,進行大規模的攻擊,這時候牧民就不會再亂打一氣了,會出現首領,帶着他們打。

那麼,這個地方就應該是唐軍集結的地點,各地邊軍應該提前預測出這個地點在哪兒,從而提前做準備。

王平安寫完這些後,又想了半晌,提筆再寫。如果不能準確預測也沒關係,可以先在一地準備好,然後引導牧民們去,這個地方越往西越好,這樣可以讓牧民多趕路,待到了地點,牧民已經人困馬乏,如強弩之末,這時唐軍便可以逸待勞,將他們一鼓全殲,或者收服!

寫完批覆之後,王平安大是得意,自己這個補充批覆,補充得相當好,大有決勝千里之外的手段,自己也算是諸葛亮一級的天才了!

將墨汁吹乾,他又開始看下面的奏章,逐一批覆。

過了不大會兒,有小宦官送上來茶點,讓王平安充飢,王平安吃了不少,吃完了接着批,李治的工作,他一個人全包了,非常的認真負責。

批了將近一個上午,這纔將奏章全部批完,又等了好半天,到了中午時分,李治這才姍姍來遲。

李治進了崇賢館,見王平安在等他,咦了聲,笑道:“無病,你今天倒來得早,吃了飯沒,咱們一起吃吧!”

王平安心想:“還早啊,這都中午了。”他站起身,給李治行禮,笑道:“來了有一會兒了,還沒吃飯。臣特地等着要和殿下一起吃呢!”

李治非常高興,他到了桌前,見到那麼多的奏章,臉色又苦了下來,道:“這才幾天功夫,就積瞭如此多的奏章,這得批到啥時候去啊!算了,咱們還是先吃飯去吧,等吃完了飯,眯個午覺,養足了精神,再來批這些勞什子!”

王平安心中嘆氣,看他的樣子是剛起牀,這就要吃飯,吃完了飯,然後再睡……好生活啊!

他衝李治笑道:“這些奏章臣都已經批覆過了,沒往上面直接寫,打了個草稿,殿下你往上面抄就成了!”說着,他將寫好的幾張紙,遞給李治。

李治大喜,笑道:“好啊,還是無病你體貼孤,知道孤最不喜歡看這些勞什子的玩意兒。那咱們等會兒再用膳吧,待孤先抄完這些,下午就沒事了,咱們出宮去玩耍。”

他坐到桌後,按着順序,逐條抄錄,王平安則站到一旁,給他研墨。

只抄了幾道奏章,李治便不耐煩起來,道:“無病啊,要不然你學學孤的字體吧,以後再批奏章的時候,用孤的字體,直接往上面寫就成了,也省得孤一道一道的抄,這也太麻煩了!”

王平安呃了聲,道:“這……”這有點不好意思吧,我替你批覆奏章,已經是犯規矩了,要是再按着你的筆跡來,那別說皇帝了,光是朝廷裡的大臣們,就得炸鍋不可!

李治還以爲他是怕學不好自己的筆跡,指着自己在奏章上批覆的字,道:“你看,孤的筆跡很好學的,都是正楷,不用費你多少力氣,練上幾天就能練好的!”

王平安搖頭道:“這個不太好吧,皇上知道了,會責罰臣的!”

李治想了想,道:“那倒也是!”他低頭去看草稿,又擡起頭來,指着草稿,道:“無病你看,這些批覆有的長,有的短。長的容易出破綻,孤來照抄也就是了,這些短的,只有幾個字的,你來寫就成了!”

王平安一咧嘴,他擬的草稿上,長的批覆只有一道,其餘的都是小事,自然批覆也就不長,要是按着李治所說,那這些批覆裡,他只需抄一道就成了,其餘的都得自己替他代勞。

“那,好吧!可要是皇上發現了怎麼辦?”王平安擔心地道。

李治笑道:“如果發現了,咱們就說這些批覆是孤口述,你代筆的。父皇發現一次,咱們下次就不這樣做了,孤辛苦些,挨道抄錄也就是了,要是沒發現,咱們就這樣一直幹!”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再不答應,就是不識擡舉了,王平安只好點頭!

李治提筆,開始抄錄那道最長的批覆,也就是邊關牧民的那道。他也不看內容,照着字便往下抄,抄得還挺快,片刻即成。

抄完之後,李治竟然將椅子讓了出來,讓王平安坐在他的椅上批覆。他自己則道:“無病,你忙着,孤去外面走走,這幾天騎馬騎多了,猛地一閒下來,還有點不適應呢!”說着話,他揹着手走出大殿,上院子裡活動筋骨去了。

王平安無奈搖頭,只好坐了下來,先在紙上模擬幾遍,練習一下李治的筆跡,然後才小心翼翼地臨摹起來,替李治批覆奏章。

李治爲人懶散,字體也是普通,臨摹起來並不難,但要想一下子就臨摹好,時間卻是不夠的。王平安只好每批覆一道奏章前,便要反覆在紙上練習幾遍,這才往奏章上寫,如此一來,所用的時間可就多了。

過了一會兒,李治溜溜達達地回來了,道:“無病,你怎麼還沒批完啊?”

王平安一腦門子汗,心想:“還慢呀,要是再快,可就要露馬腳了!”他道:“這麼多的奏章,要想全都抄完,恐怕至少得一個時辰啊,臣怕出了紕漏呀!”

“要一個時辰啊!”李治皺了皺眉頭,道:“無病,現在你知道孤的辛苦了吧,批這些奏章所費的時間太長了,孤一批這些就會頭疼的!”

王平安忙點頭道:“是啊,殿下辛苦,臣以前不知,現在是深有體會了!”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想:“這也叫辛苦?你都不用想的,只靠抄的,還要叫辛苦,那我呢,我都成苦力了!”

李治揹着手在地上轉了兩個圈子,道:“孤去用膳了,就不陪你了,你忙你的吧,孤用完膳後,再來看你!”

王平安忙道:“要不然殿下就在這裡用膳如何,臣要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好隨時問您啊!”

李治卻道:“你將不明白的事情都攢到一塊,等孤回來後,一起爲你解答!”說着,轉身就走。走到一半,又感不好意思,似乎自己太把王平安當驢一樣使喚了。

他又回過身來,道:“孤用完膳後,給你帶幾個好菜來,犒勞你一下!”說完這句話,感覺還是不太夠意思,他又道:“要不孤叫你堂姐來,讓她陪着你?”這回總夠意思了吧!

王平安嚇了一跳,可別着,這種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他忙站起身道:“可不敢勞煩堂姐,臣還是一個人抄吧,安靜些,抄得也能快些!”

李治笑道:“好,那就隨你便吧,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他倒有理了。將手一背,離殿而去。

王平安只好又坐下,接着當驢!

過了好半晌,他仍舊沒有批完奏章,而李治也沒回來,中午已過,日頭轉西,下午眨眼即到。

甘露殿。

李世民也在批覆奏章,史忠臣在旁相陪。這兩天李世民的病情稍有好轉,沒有再心口疼,但也不能說完全就好了,還是感到有些胸悶隱痛,只是不象前些時候那麼嚴重罷了。

從奏章堆裡,挑出幾道,李世民道:“去給治兒送去,讓他速速批好送回,還有這幾天送過去的奏章,也一併交回。這幾天他盡顧着大會的事了,正經事卻耽誤了下來。”

史忠臣接過奏章,替李治辯解道:“皇上,太子忙着奧運會的事,出力甚多,這也是正經事呢!”

李世民嗯了聲,道:“叫人將這些奏章給他送去,今日事今日畢。”

史忠臣忙答應一聲,捧着奏章出殿,他有心想自己送去,可回頭看了眼皇帝,皇帝現在正在批閱奏章,萬一再看到不痛快的事,發起病來怎麼辦?自己得在身邊照看啊!

他看向殿外侍立着的小宦官和宮女,忽然發現一人,招手道:“媚娘,你過來。”

殿外侍立着幾十名宦官和宮女,都大氣不敢出地站着,忽聽史大總管招呼武媚娘,便一起偷偷轉頭,向她看去,衆人的目光中全是嫉妒,不少人心中甚至還想:“這小賤人,終於攀扯上了史大總管!”

武媚娘聽到史忠臣叫自己,心頭砰砰狂跳,她平常巴結史忠臣,就用了不少的力氣,史忠臣也對她很是“關心”,但這也是看在她原本就是嬪妃的份上,可平常也都是叫她武宮人,從沒今天這樣,稱她爲媚娘!

在衆人嫉妒的目光中,她低着頭,來到史忠臣的跟前,就聽史忠臣道:“你去一趟東宮,將這些奏章送去給太子。”

頓了頓,他又道:“回來時再去西臺看看,如果王平安在那兒,叫他到咱家這裡來。”接着又吩咐了幾句。

強烈推薦:

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492章 哪位公主第504章 李伊人和武媚娘第119章 小仙翁第91章 去買藥材第610章 武媚娘有了貼身丫環第671章 非要住在一起不可第710章 狄仁傑見事明白第585章 慶州金氏第612章 不收禮,因爲你們的禮少第96章 傷寒兼瀉第533章 刮痧對冠心病有療效第43章 風寒小病也難治第486章 許敬宗的用處第430章 突厥兵投降第209章 童子尿第573章 跪倒一片文曲星第157章 風火眼疾第78章 對於諱疾忌醫者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196章 屠戶第692章 頭啖湯最容易燙嘴第296章 李治親來做收尾工作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870章 武媚娘只哭不鬧第121章 仙姑打老丹第773章 夜會石室第849章 史忠臣再次開始行動第842章 武媚孃的第一個追隨者第224章 必須要王族才第381章 平安,舅舅第471章 到底誰抓誰第119章 小仙翁第16章 終於有人上門了第263章 封侯,真的是委屈人家了第156章 淚娘子第475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311章 東宮有人懷孕了第408章 讓你去,你就得去第39章 紫血連升第453章 強盜也有家眷第498章 彩頭第335章 要和平安小神醫打官司第268章 李績很光明磊落第29章 急性胃腸炎第634章 長安水部第一人第50章 最厲害的馬屁第79章 自家孩子,那就好使喚了第854章 武媚孃的第二個追隨者第311章 東宮有人懷孕了第680章 妊娠失音第760章 無需忍第688章 李恪遇襲事件第650章 第二封信被偷走了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740章 兇殘的淵蓋蘇文第820章 王平安也成了舅父大人第76章 這下子可出大名了第393章 褚遂良有請第77章 慈悲心腸第44章 看病就找平安小神醫第71章 生漆過敏第19章 鉅富第484章 李治的光輝第744章 自己人打自己人第269章 一羣人來求知己第858章 長孫無忌也來湊熱鬧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247章 勉爲其難第731章 這裡是什麼地方第240章 誰擊鼓都是你作詩第382章 成,就幫你一把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855章 驚怒第881章 玄奘大師辦事很給力第711章 李治接到信後,哭了第772章 皇恩浩蕩第433章 朝野震驚第149章 產後三急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283章 不管你多有名,我都比你更有名第661章 下毒也是個技術活兒第8章 左鄰右舍都來賀喜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495章 叫你的家長來一趟第707章 李恪要求改封地第377章 許敬宗也來湊熱鬧第445章 葫蘆河第667章 李治樂不思長安第492章 哪位公主第776章 啥秘密也守不住第736章 寶藏王的藏身之處第441章 沒有大聖安解決不了的事第443章 唐軍集結地第516章 太子妃的後援很給力第305章 楊玄感大宅的風水第516章 太子妃的後援很給力第895章 武媚娘發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