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五國諸侯

“我需要做點什麼嗎?”

“殿下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

顯德殿中,武懷玉和李承幹一人手捧一杯茶,看似悠閒品茶,說的卻是不能讓第三人知道的話。

“殿下還年輕,現在只需要多聽多看多學,靜靜等待便是。”

如今的李承幹,可以說這太子位是非常穩固的,或許歷史上大唐一朝,三百年李唐天下都不曾有他這樣穩固的太子了。

“魏王今年十七,明年便該出京前往流求長泰就藩了。”

“就怕夜長夢多。”承幹毫不掩飾的道,他現在唯一還放不下的就是同母弟魏王李泰了。

“殿下放心,陛下也不是那種朝令夕改的人,”懷玉安慰,不過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皇帝朝令夕改的事情還真不少,就說這分封之事。

一開始沒打算要分封,只是封爵拜官,可皇帝心心念念着要分封,最後還是弄出了個宗室、功臣世封刺史,

可這世封刺史沒多久,又因大臣多反對,尤其是世封功臣們也反對,加之齊王李祐在地方上又鬧的太不像樣,最後李世民停了世封刺史。

武懷玉建議下,改成了世封別駕。

可這沒兩年,現在又重定分封,魏王李泰成爲第一個分封流求長泰州建諸侯國的親王。

皇帝說皇子十六歲出閣,十八歲出京就藩。

李泰十七,得明年纔出京就藩,魏王是早已出閣離宮在延康坊居住,一人獨佔一坊之地。

“前幾年世封刺史時,諸王都出京就封,只有魏王獨留在陛下身邊。明年,或許陛下一句捨不得又留下了。”太子嘆氣。

雖如今魏王不再如此前那般得皇帝寵愛,可終究也是個威脅,承幹還是希望這個胖弟弟能夠離長安越遠越好。

“殿下就算心中對魏王有擔憂,也不能表現出來,反而在面對魏王時,一定要表現出皇長兄的友愛,尤其在陛下和皇后面前,更加要大度。就算魏王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也要維護。”

承乾眼睛一亮,聽明白了。

皇帝李世民雖然是弒兄殺弟當上的皇帝,但他現在卻很講究一個孝字,不管真孝假孝,皇帝公開場合都喜歡提以孝治國,重視親情。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曾經他沒做到的,他現在想要承幹他們做到,若是兄弟相爭,那就犯皇帝忌諱,更別說手足相殘了。

歷史上承乾和李泰斗的你死我活,最後兩人都沒能得到皇權,尤其是李泰本來鬥贏了承幹,結果他非要跟李世民說什麼將來他殺子傳弟這種蠢話,李世民都是宮變上位的,豈會相信有人願意把皇位傳給侄子而不是兒子,甚至要殺子傳侄?

一句話,丟失了一個皇位。

承幹現在儲位穩固,所以根本用不着攻擊李泰之類的,他什麼都不用做,哪怕李泰再起心思爭儲,他都不需要反擊,皇帝也會下死手收拾那個敢亂跳的。

“昨日陛下跟我說起,要分封五王就藩。”

這次要分封的五王,是已經年滿十八歲的五位親王,分別是皇帝的四位弟弟,老六荊王元景,老七漢王元昌,老十徐王元禮,老十一韓王元嘉。

這是李淵留下諸子中,除李世民外年滿十八歲的四個了,老大建成老四元吉被李世民宰了,老三玄霸早死,老五李智雲起兵之初被隋軍捉拿處死。

老八老九,則是尹德妃和張婕妤二人所生,這兩死的不明不白,所有人都清楚他們其實是被李世民斬草除根了,就如同他們的母親在玄武門宮變後失蹤一樣,都是被秘密處理掉了,誰讓這二妃當年跟建成他們關係好,一心也要置李世民死地。

除了這次荊、漢、徐、韓四王封藩,李世民還有十一個小老弟,大的十六七,小的才八歲。

李世民的諸子中,這次只有三皇子吳王李恪年滿十八封藩。

魏王李泰雖最先封了藩地,但要明年才就藩。

“五王封藩何處?”

“吳王李恪封海南珠崖島,分崖州置瓊州,爲吳王封地。”

承幹直接取來一副地圖,指着海南島東北部,那裡是海南島四州之一的崖州。

崖州境內有一條發源於黎母嶺的南渡江,又稱黎母水、舍城水,向北在海口流入瓊州海峽。

現在李世民把崖州一分爲二,以舍城水爲界,河東分設瓊州,河西仍爲崖州。

雖然南部是山區,現在還主要是獠蠻部落居住,但也意味着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

吳王府,將建在原崖州州治舍城。

文昌、安定、瓊海、屯昌,李恪這地不錯,有山有水有江有河,還有好幾個港灣。

並不比李泰的流求島長泰州差什麼。

甚至可以說瓊州的開發度比長泰要高的多,畢竟原崖州在舍城河下游有顏城、舍城兩座大城,還有文昌、樂會、曾口、瓊安幾座城寨。

中游的瓊安寨、安定寨、曾口寨,還都是武懷玉聯合程家樊家等一些勳戚深入開拓出來的,

各家可是都投入了不少力量,擊敗征服了不少獠蠻,才站穩腳跟開拓了據點,建立了屯莊等,現在李恪倒是撿便宜了。

武懷玉看着地圖。

皇帝以前最寵愛的嫡次子,魏王李泰,早早定下分封到流求島上,現在被李世民稱爲英果類我的吳王李恪,又被分封到海南島上,

兩個對太子承幹最有威脅的皇子,都要去做島主,距離長安數千裡之遙,確實沒機會再威脅到太子了。

“你四位皇叔呢,分封在哪?”

“荊王分封於黔中道的播州,”他在地圖上找到黔中道,然後又找了一番指向一個地方,

武懷玉其實很清楚播州在哪,貴州遵義嘛,播州歷史上較有名是在明代,播州土司楊應龍反抗大明朝廷。

這個播州土司楊家,就是晚唐時唐將楊端開始據播州,直到明萬曆楊應龍止,割據了二十九世,七百餘年。

承幹還以爲他不知播州,“這個播州也是新設,先前,我大唐滅DTZ,四夷賓服,黔中諸酋也紛紛進京朝貢,朝廷以隋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等六縣,後廢朗州及六縣,

這次陛下復置朗州及六縣,更名播州,分封荊王元景在此建藩,更恭水縣爲遵義。”

武懷玉看着地圖,

從貞觀朝朗州設了很快又廢就看的出來,黔北這塊地區,朝廷還沒能真正統治,但這次皇帝讓老六分封於此,必然也是看中了遵義這塊地區重要的戰略地位,

大婁山脈橫亙播州境內,構成了播州地形的基本骨架,衆多河流發源其間,輻射分佈,形成了烏江、赤水河與綦江三大水系繞流其周,山河相間的山川形勢。

播州正所謂地介川、湖、貴之間,西北則塹山爲關,東南則附江爲池,蒙茸鏌削,居然險奧。

南境烏江,西境赤水。

環播幅員千里,田地無慮可墾數千萬畝。 雖說眼下還相對落後,但開發潛力巨大,同時這裡也是黔中道的西北門戶,大婁山、赤水、烏江,進可攻退可守,關起門來也能富庶自足。

朝廷在這裡設播州,甚至分封一位親王在此,確實是一步很好的棋子。

此前的朗州刺史,是賜封的當地獠酋,後因不再進貢,朝廷才廢了朗州。

播州西面是劍南道的瀘州都督府,北面是渝州,播州完全可以成爲朝廷經略黔中的一個橋頭堡。

現如今的黔中道,基本上還是羈縻統治,但朝廷肯定不會一直停留在這階段,一定會不斷深入黔中。

現在朝廷開發黔中的基本策略,是先打通一條交通要道,驛道、商道、也是軍事通道,這條動脈是從湖南進來,沅陵、吉首、懷化、夜郎、鎮遠、貴陽、安順、鎮寧、六盤水,這條線是未來重點規劃,

播州不在這條線上,但播州也能成爲西北的一個窗口,甚至未來朝廷還可以在主線外,再從渝州打通一條經播州到貴陽的北線。

事實上,黔地缺鹽,以往就有一條古老的鹽道,就是從渝州到播州下貴陽,還有一條水道是從瀘州經赤水河再經支流進入播州。

僅僅是鹽,播州以後就窮不了。

李世民的眼光依然毒辣。

以分封兄弟爲名,設個播州,釘個一根釘子,也把黔中鑿開一個天窗了。

或許,以後歷史上七百多年統治遵義的楊家,不會再出現了也有可能。

“漢王分封在安南道的最西北,那裡本是和蠻部,此前交州都督丘行則率部討伐擊敗征服他們,”

皇帝新置古勇州,爲漢王元昌封地。

懷玉看着地圖,找到這塊封地,看到這地方武懷玉也不由驚訝,皇帝總是這麼眼光獨到。

這個古勇州,原來處於安南與雲南的水陸要道上,古勇又稱賈勇步,也就是河口。

從安南交州城,經紅河水行船至賈勇步,大概是一千里水程,然後在賈勇步下船登陸北岸,由水陸從河口、蒙自、開遠,抵達昆明,還可再往西直抵洱海大理。

還可以從交州沿上河而上兩千裡,直抵步頭(元江),然後陸路至大理。

這兩條滇越交通要道,都是朝廷貞觀朝開始全力打通的,

古勇步,也就是後來的河口,這個地方都是必經之地。

從河口縣到紅河縣,紅河以南,黑水河以北,這麼一大塊地方,再加上紅河北岸到南溪江,從河口到蒙自八平城的這塊三角地,也屬於這個漢王的古勇州。

這個古勇州,不僅佔據交通要點,而且他還是安南道突出到南中的一個突出部。

而且,朝廷的南中道,基本上也是以紅河爲其南界的,越過紅河,那邊就鞭長莫及了。

漢王李元昌這封地夠遠的,

但好在他恰好就處於滇越交通要道之上,所以也還好,朝廷肯定要保證滇越交通線的通暢的,畢竟維持好這條交通線,雲南就有一條便捷的出海口,甚至黔中、蜀地也可以從這邊出海。

對朝廷來說,守住這條通道,那朝廷經略雲貴高原,也更加方便,畢竟紅河水路還是很方便的,不管運兵還是運糧都快捷。

徐王李元禮被分封到了青海湖的東北部,大通山的南麓,也是湟水河的源頭。去年徵吐谷渾的牛心堆之戰,就發生在這。

皇帝在此設立海晏州,以徐王元禮分封於此。

至於老十一韓王,他母親是宇文昭儀,舅舅是宇文士及,老丈人是房玄齡,憑着這關係,當然也不會把他封的太偏遠,這次同樣分封在隴右。

封在洮水之源,地處西傾山以東,置西滄州。

其州東、西、北三面並枕洮水,管理洮源地區。

背倚洮州,西傾山爲屏。

又處於交通要道上,經洮州岷州就到達渭州隴西,順渭水而下,翻越隴山就回關中了。

荊王李元景分封黔北播州,漢王李元昌分封于越西北之古勇州,徐王李元禮分封於青海東北湟水源海晏州,韓王李元嘉分封於洮源之西滄州,

吳王李恪分封於海南島瓊州,魏王李泰分封於流求島長泰州。

懷玉在這六個封地畫上圈,

分散於天南海北,

各奔東西啊。

地盤都不算小,各有數縣之地,但一個比一個偏啊。

當然,雖然現在偏遠,可位置卻都很緊要。

當然,那兩個島上的不算,那兩島沒啥太大軍事戰略地位,不過那裡適合種田,好過悠閒日子。

相比下,播州、古勇州、西滄州、海晏州,那都是戰略要地啊。

“陛下已經派人趕赴幾位親王封地修建王府,並選調工匠、奴隸以及部份百姓遷移過去,”承乾道。

武懷玉卻覺得修建王府是假,皇帝估計在那些地方要修的是軍事堡壘,就跟當年隋朝修的那些行宮一樣,其實也都是軍事堡壘,

就好比晉陽宮,後來宮監裴寂把晉陽宮裡儲備的糧草武器獻給李淵創業,那可是足足九萬石糧草、五萬段雜彩,還有四十萬領甲冑啊。

可以說李淵能創業成功,晉陽宮這批裝備可是起到很大作用。

一座堅固的王城堡壘,加上一支護軍,那實力絕對要碾壓一般的土著蠻夷酋長的,就是不知道這些年輕的皇弟皇子們,能不能在蠻荒開拓起來,糧草經濟跟的上不?

李泰李恪兄弟倆不用擔心這些,他們在島上,面對的蠻荒實力很弱,周邊還有朝廷,只需要安心種地就行了。

如果這位藩王身邊有合格的幕僚,其實以他們佔據在邊關要道上的優越位置,做邊市貿易,肯定也能賺不少。

想當初突厥人不就是靠佔據西域絲綢道路,賺的盆滿鉢滿嗎,還有後來的吐蕃人、回紇人都這樣。

荊王元景守着川黔間的鹽道,漢王元昌守着滇越間的水陸碼頭,而徐王、韓王哥倆,也是守着絲綢之路青海道的兩條路口,

甚至李恪李泰哥倆雖在海島上,可其實也守着海貿航線啊。

相比起他們,

武懷玉的呂宋,偏離航線商路,藏在深海人不知呢。

呂宋到現在,才建立了十二個據點,總共才三萬多人。太少了,這次回去後,得加快進度,今年底,起碼也得想辦法讓呂宋移民人口滿五萬。

第1018章 水牛鎮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44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347章 颯露紫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230章 皇帝悶鳥第60章 太子特授第36章 長安居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第933章 有一威鳳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233章 四絕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600章 香得嘞第635章 臣惶恐第963章 最高機密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904章 血與火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600章 香得嘞第447章 黑金胡椒三百石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256章 芙蕾斯塔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第66章 出征隴右第1083章 人間四月芳菲盡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772章 向死而生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259章 男人兩大愛好第1096章 丁憂第974章 一併流放第190章 龍鬚 長生第1章 道士下山第629章 入相第149章 激戰咸陽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402章 門下走狗小的龐某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469章 黑龍堡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訂!)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790章 阻擊第903章 怕嗎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13章 封爵拜將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773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88章 高歌猛進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236章 老丈人第309章 投名狀第208章 天當被地當牀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939章 金山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474章 爭相附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172章 閉門羹第303章 靈州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152章 春風得意第598章 白金第1091章 檢校庫第38章 空手套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