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

東宮。

顯德殿中,皇太子李承幹沏了壺茶,

“這是產自淮南壽州騶虞城外盛唐山的龍芽,今年的雨前新茶。”

太子恭敬的把茶杯雙手遞到老師面前。

武懷玉看着如今越發高大的太子,他長的越來越像李世民了,十九歲,風華正茂,他的眼神裡充滿着自信。

他早走出了曾經因稱心而誤入的迷途,而父親不再過份恩寵魏王,也讓他們父子間關係越來越好。

“老師,我真希望你能夠留下來,天氣漸熱,陛下馬上又要陪母后去九成宮避暑,”

這幾年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時間在岐州九成宮,承幹負責留守監國,皇帝給他的權限也越來越大,軍國庶政也漸上手。

承幹確實很希望身邊有老師武懷玉能夠幫忙輔佐。

武懷玉喝了口龍芽,

這茶味道不錯,壽州騶虞,那便是後來的六安。六安茶,此時還是跟霍山併產地,稱爲霍山茶,其產地大致包括六安、霍山、金寨,也包括河南固安,湖北英山等地,也都納入霍山茶之列。

此時還沒有六安瓜片,

霍山茶品質最上者稱爲銀針,僅取枝頂一槍,次曰雀舌,取枝頂二葉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曰鬆籮,皆人工摘制,俱以雨前爲貴。

其任枝幹之天然而製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貢尖、蕊尖、雨前尖等名,次曰連枝,有白連、綠連、黑連等數種,皆以老嫩分等次。

“殿下這茶是霍山貢尖啊,據說一年僅進貢二十斤,又稱皇尖,只取一旗一槍。這是貞觀以來的霍山好茶,比以前霍山小峴春還好喝。”

“老師果然不愧天下人尊崇的茶聖,老師編寫的茶經,京報上的連載我每期都有好好拜讀。”

“最近太忙,只能偶爾寫一寫。”

這本茶經,分篇在京報連載,其實算是武懷玉給自家茶葉做的軟文廣告。

太子今日挑的這霍山龍芽,其實也是武家茶莊出品,一年進貢宮廷二十斤,號爲龍芽皇尖。

當然霍山茶產地很大,茶產量也不止這點。

僅今年的鄒虞縣盛唐山茶場,武家的茶莊,就收頂級的芽茶一千斤,頂級細茶六千斤,其餘各等茶產量都十分驚人。

現在武家在霍山茶場數十處,而其它家的茶場也很多。

僅武家今年春,霍山各處就有製茶匠千餘人,僱傭了兩萬多人採茶。武家在霍山最主要的五個縣茶場,每個茶場產量都突破了十萬斤。武家在江浙淮南有十三大茶場,年產茶葉一百六十多萬斤,霍山場就佔據三分之一。

霍山茶可以說是武家茶葉產業裡重要的一環,一隻源源不斷下金蛋的金雞。

武家還有兩大茶場區,是蜀茶和建茶,山南黔中南中等地茶場產量就相對較小了。

武家建茶區主打紅茶,蜀茶區主打磚茶,江浙淮南主打的是綠茶,這個產業現在每年還在不斷擴大,帶來巨大的收益。

“去年,朝廷全國徵收到的茶稅,好像突破了二百萬貫吧。”懷玉笑吟吟道。

承乾點頭,去年朝廷兩稅正稅外最大的稅收來自於鹽稅,收入六百萬貫,朝廷對鹽實行的是民制官收商運商販商賣政策,實行鹽引制度,對鹽控制的越來越嚴格,對私鹽打擊的也非常嚴厲,

就場專賣、常平鹽、開中鹽等的推出,使得鹽業管理制度越發成熟,扣除製鹽成本,還有鹽商販鹽的運輸成本和利潤,朝廷拿的那份很高,隱含稅率甚至可以說極高。

原本鹽價十文一斗,專賣後,市場指導價每鬥一百一十文。

實際上朝廷等於是在廢除了租庸調稅制,取消了人丁稅後,通過鹽專賣,利用鹽這種人人需要的特殊商品,對百姓重收了人頭稅。

一年六百萬貫的鹽利,以後人口增加,還會繼續上升。

不過倒也不全是壞處,比如朝廷統籌調度後,各地設有常平鹽倉,以前一些偏遠內陸缺鹽的地方,雖不行專賣,但鹽價也極高,許多百姓甚至經常只能淡食。但現在哪裡缺鹽,朝廷在哪裡建常平鹽倉,調撥運輸鹽過去保證供應,比以前卻好多了。

不僅供應充足而且價格反比以前便宜,

而茶稅現在一年都能徵到二百萬貫了,也確實是夠驚人了,一來是大唐這些年對外無敵,使的茶葉出口量激增,二來就是海貿的通暢,通過廣州等港大量出口,再就是大唐這些年內部興起的飲茶熱,外需內需都增長起來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之前朝廷曾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茶專賣,但後來發現茶專賣制度對茶產業的限制很大,在武懷玉等的建議下,朝廷取消了茶專賣制,放開自由買賣,

但對茶葉徵收特別的茶稅,委各地稅吏,將茶葉三等定價,按十一徵稅,朝廷鼓勵民間種茶,也允許商販自由買賣。

當然朝廷每年也會大量採購茶葉,或運至邊疆與蕃部交換牛馬,或是再賣給胡商等,每年朝廷的茶葉買賣,也能獲利百萬。也有宮廷專門採購茶葉供給宮廷,或者賞賜官員軍中的。

“最近朝廷又有不少聲音,提出要把茶葉專賣,跟鹽一樣實行茶引制度。

要對茶園徵收的茶租提高,認爲現在一年一納的實物茶葉課稅太低了,要求十一徵課。

販銷這塊,則行禁榷法,朝廷在產茶地設立榷貨坊和山場,除徵收園戶茶租十分之一外,同時按朝廷定價收購園戶交租後所剩的全部餘茶,並由朝廷制訂官價向商人售賣,禁止園戶再將茶葉直接賣給商人,從而爲朝廷增收。”

武懷玉聽到這話,只是笑了笑。

他啜飲龍芽茶,漫不經心的對太子道,“殿下,那些提這種建議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茶葉不是鹽,鹽雖說有海鹽井鹽池鹽等,但也就粗細之分,而且鹽是必須品,朝廷要控制也不難,

可茶葉不同,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很複雜,品質也有很多種類,朝廷若是看中眼前的那點壟斷專賣之利,那其實就是與民爭利。

既打擊園戶種植積極性,也會奪取茶商們的利益,

現在朝廷實行的茶政是通商法,向園戶徵茶租,向商人徵茶稅,允許園戶和茶商自由交易,這既可以精簡榷茶機構,減少國家開支,還能擴大園戶茶商們的積極性,只要朝廷定的租、稅不是太高,那麼整個茶產業欣欣向榮,朝廷能收到的稅也就自然更多。

шшш¸ tt kan¸ ¢O

“現在那些喊着要行禁榷制的人,就是要殺雞取卵,非蠢即壞。”武懷玉說的很不客氣,因爲他現在是大唐最大的茶場主,也是最大的茶葉加工商和銷售商,尤其是出口這塊,他佔據的份額很大。

朝廷現在一年能從茶葉中拿到二百萬的茶稅,和一百萬搏買的利錢,武懷玉從中更沒少賺,何況整個茶葉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多少百姓種茶而增加收入,多少商販們收茶販茶而賺錢。

錢不能都只讓朝廷賺,

那樣對整個行業發展,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不過這倒也提醒了武懷玉,武家的茶產業,看來確實讓太多人眼紅了,雖然這些年,他也不斷的拉人入夥,許多勳戚豪門,武懷玉也帶他們一起合作。

可看來還是不夠。

他倒是不介意帶更多人一起,反正把蛋糕做大,分到的蛋糕也多。

他心裡打算,以後武家每年產出的茶,多拿出一成賣給朝廷,讓他們轉手賺一筆。

銷售給誰都一樣,給朝廷頂多價格低一點,少賺一點,但起碼也能堵住一些官員的嘴。再則,還是要拉更多的人進來,不管是種植還是加工還是銷售這些環節,都可以有錢一起賺。

“殿下喜歡喝這龍芽皇尖?”

“這茶葉不錯,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還挺耐泡。”承幹端着茶杯,

“看來殿下也已經是茶葉愛好者了,”懷玉看着杯中那一片片只有一槍一葉的碧綠茶葉,“既然殿下喜好此茶,不如臣把鄒虞城外盛唐山的茶場送給殿下,

那片茶場不小,還附帶有製茶的茶莊作坊,一年產量不少。”

承幹倒是愣了下,趕緊道,“老師誤會了,我可沒想伸手向老師要茶場茶莊。”

“區區一個茶場茶莊而已,咱們既是師徒,又何必這麼客氣。”

太子東宮的料物是有數的,朝廷一年給四萬段,付市貨賣,可值一萬一千貫。這筆錢其實不多,當初李泰得寵時,魏王支別封及廩物,一年凡值一萬六千貫。

這幾年,其實懷玉也經常有幫這位太子學生,不少產業,也會捎東宮這邊,不管是鹽糖茶酒還是邊市、海貿,都捎上他。

甚至武懷玉當初在東宮任職時,爲東宮搞的印書坊、生熟紙鋪、筆坊、墨坊、書店等,後來他雖離開東宮,但也還一直幫着擴大經營,到如今不僅東宮的新京報銷量高影響力大,還成了一頭奶牛,這報紙就挺賺錢的。

而東宮的文化產業,編書印書賣書、造紙製墨制筆制硯這些現在開的挺大,許多地方都有分號,規模不小,收益也很高。

甚至連武家的養豬產業,都捎上了東宮。

當初皇帝給魏王李泰在長安和洛陽郊外,都各賞賜了三百畝地豬沼養豬,武懷玉手筆更大,現在長安洛陽兩地,養豬規模最大的是武家,然後是韋家,接着就是東宮了,魏王雖有幾個豬沼,但跟東宮相比,不值一提。

別看豬肉是貴族們瞧不上的賤肉,但對中下層百姓來說,豬肉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肉食了,所以需求還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武懷玉不僅帶着東宮養豬,在朔方隴右等地牧羊,也有捎東宮一份,連每年從突厥奚契丹等地販羊,也帶着東宮。

東宮明面上,朝廷還是一年給四萬段物,折萬來貫錢。

但太子這些年跟着懷玉經營的各種產業,自己攢下的小金庫還是很驚人的。

雖比不過他父皇的內庫,也沒涉及到高級絲織品的織造等暴利產業,但太子手裡也是握着一大筆驚人財富的,

太子手裡有錢,每年也往邊疆開屯建莊,招募僱人,耕種牧羊。

除了這些,太子東宮還有一些挺花錢的項目,比如每年要拿出許多錢來救濟孤寡殘疾,收養孤兒棄嬰,還有給貧困百姓免費義診,平價售藥,加上設立的許多給貧困百姓子女讀書的一些社學,

這些項目每年還是要往裡面填補不少的,一遇到某地發生較嚴重的水旱災情,或是出現嚴重疫病,東宮也都是要撥錢送藥,

這些費錢的項目,卻也爲東宮贏得許多名望。

或許正是因爲東宮現在能賺,卻更能花,所以皇帝對東宮的那些產業,也並沒有怎麼幹涉。

只要不與民爭利,一樣交稅納賦,皇帝也不會干涉。

最重要的一點,太子賺了那麼多錢,並沒有暗中蓄養死士、陰養私兵,不觸碰這些都好。

太子這幾年置辦的莊子,大多都在邊關,其實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要是在京畿大量兼併田地置辦莊園,一來這種行爲容易引起貴族豪強們的不滿,認爲是從他們碗裡搶食,二來京畿置辦許多莊園,

那麼就會讓皇帝敏感,畢竟莊園裡不僅有種地的莊丁佃戶,有野心的話,死士、私兵也可以僞裝成莊丁佃戶,

京畿之地,

萬一太子一聲令下,那些莊子裡可就能瞬間集合成千上萬人,甚至直入長安。

想當初李淵把李世民的兵權盡皆剪除,他就剩下八百護衛,不也照樣殺進玄武門,把太上皇請到海池泛舟嗎。

而當初建成也從大將羅藝等手上調了兩千精銳駐守長林門,那天要不是張公謹力氣大一人就關上了玄武門,真讓薛萬徹他們率宮府兵殺進玄武門,李世民就算殺了太子,自己只怕也沒了,這天下還不知道要便宜誰。

太子年紀漸大,兵馬這方面,皇帝就越發小心謹慎起來,太子自己也是清楚的。

“老師,陛下把福建七州,安南十三州從嶺南道劃出,又從嶺南調走四萬戍兵,這事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承幹壓低聲音,終於說出今天請懷玉來喝茶的關鍵。

說是爲老師送別,其實承幹還是很擔憂此事。

他這兩年雖然地位穩固,但武懷玉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他須得提防任何風吹草動。

“殿下無須擔心,一切正常。”

“陛下這是不信任老師了嗎?”

“不至於,若陛下真不信任我了,何必還讓我再回嶺南,直接讓我留在長安就行了。”武懷玉笑着說道,他相信李世民對他,不過是正常操作罷了。

可以說帶有幾分防範之心而已。

第762章 佳人第18章 高攀不起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910章 長樂軍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301章 緋聞第610章 太子之敵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160章 金屋藏嬌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773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74章 赴湯蹈火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203章 祥瑞第454章 大戰場百貫千僧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第596章 開竅了第913章 大消息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791章 李靖的選擇第1008章 因爲值得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32章 程咬金挑女婿第7章 至寶丹藥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爲證第360章 老當益壯再逢春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493章 客戶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871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第905章 白旗第603章 如願以償第9章 棄籍投附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790章 阻擊第387章 真相大白乾翻天第476章 武半聖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1059章 放蕩不羈浪公主第675章 咬鉤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60章 太子特授第3章 渭北三原第709章 殖民第958章 裁決第721章 臣服第66章 出征隴右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867章 她很體貼也很溫柔第272章 賢王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533章 大雪初晴日半曛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947章 將死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28章 合作伙伴第715章 嶺南王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533章 大雪初晴日半曛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634章 臣斗膽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602章 總管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67章 東宮報道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631章 萬歲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577章 閒看庭前花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