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

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

轉眼貞觀四年就快過完了,

就剩下了一條小尾巴,孩童們盼着過年,大人們卻都還慌張忙碌,尤其是許多窮人,過年就是過劫,

雖然這幾年生活好了,起碼多數人來說,糧食穩定充足供應,價格不高,溫飽是勉強能解決的。

可過年會有許多開銷,想想就讓人頭痛。

而在升斗小民們眼中高高在上的王公大臣們,其實年底也不輕鬆,倒不愁買新衣備年貨的錢帛,而是年底了朝堂上的事務很多堆着要解決。

“幾萬兵馬駐嶺南?誰想出來的,不吃不喝?不要軍費錢糧?光是那十二人上統軍府,一萬四千四百人過去,十二個地團,要築城要分田,哪來的田地?”

政事堂上,

侍中、鉅鹿郡公魏徵聲音很洪亮,甚至邊說邊用手指關節在面前几案上敲打着,

“還要建水軍,三支水軍,每支三千,那這水軍每支要在哪個港口駐紮,要不要建水寨,是不是還要打造水師戰船?這得多少開銷?”

“還要建三個沿海巡檢司,每司又三千人,真是張口就來·····”

魏徵不停的說着,

那份嶺南駐軍計劃被他駁的體無完膚,他唯一支持的就是把原來九都督府,改成六都督府,甚至他覺得嶺南完全用不着六個都督府,最多保留廣交桂三府就行。

現在嶺南那麼多州也沒必要,完全可以精簡再精簡,直接精簡成二三十州就行,哪像現在一百多州。

可戶口才六十多萬。

武德四年李靖下嶺南,諸州歸附,當時九十六州,戶口就是六十多萬,現在十年過去了,還是六十多萬戶口,州卻有一百多個了。

簡直就是扯淡,就這還說要把高州羅州再一分爲二,二分爲四。

那個什麼竇州,原來叫南扶州,設了五個縣,可總共才一千戶多點,

但就算有六十萬戶又怎麼樣,朝廷從嶺南收到過幾文錢賦稅?

嶺南雖大,這幾年也就是靠從交廣桂三州收到點稅賦,這兩年加一個韶州,然後就是那邊港口的貿易關稅。

說實話,嶺南那邊收的稅賦,真不如朝廷在那邊直接官營博買貿易賺的多。

嶺南雖大,可戶籍都是虛的,稅賦更別說,地方沒有財稅收入,那朝廷往那邊增駐幾萬兵馬,那不就純是虧本生意?

一年得搭進去多少軍費?

再則,嶺南那地方在魏徵眼裡,就跟黔中、南中是一樣的蠻荒,朝廷一下子派這麼多兵去,以那些武將的囂張跋扈,他們肯定是沒事也要找事,怎麼也會想辦法挑起戰事的,

武將就怕沒仗打,打起來就能立功,打起來還有各種油水好處,

就比如竇軌、程咬金、韋雲起、郭行方他們那些人以前在巴蜀南中一樣,買賣奴隸都不知道賺多少。

在魏徵看來,這份計劃根本就是軍方他們弄出來的東西,討論的必要都沒有。

武懷玉坐在政事堂上,

捧着杯熱茶很淡定的聽着魏徵噴人,

好久沒回來,但魏徵噴人的本事好像又精進了一些了。

也不能說魏徵說的沒道理,道理還能列出一二三四來,但是武懷玉卻也只能說魏徵偏頗,

這不是什麼文武路線之爭,也不是什麼財政問題,

朝廷要用兵嶺南,那是要把現在半獨立的嶺南,真正納入朝廷統治的必須動作。

大唐雖大,但沒有一寸多餘的。

就好比交州都督府,其南部沿海一直延伸到了很南面的驩州九德,那裡大約是後世越南的榮市了,直抵藍江。先前朝廷還在此設立了南德州都督府。

隋朝的時候甚至遠征林邑,攻破了林邑都城,一直追到了漢代馬援滅交趾後立的天南銅柱的南面,新設了林邑郡、比景郡、海陰三郡,加上原有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安南地區設立了六郡。

但在隋末動盪時,當年隋朝設立的那三郡又被林邑所奪。

交趾人甚至還曾想要打到紅河去呢,但當初丘和坐鎮交州,也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在高士廉等的協助下,不僅鎮住了交趾人,而且也擊退了欽州的寧氏入侵。

抿了口茶,

武懷玉放下茶杯,咳嗽了一聲。

“魏相,”

武懷玉出聲打斷了魏徵,“魏相別急嘛,今天這堂議,不就是要就事論事嘛,大家各自發表意見,有一說一。

接下來大家暢所欲言,”

今天這堂議,恰又輪到武懷玉秉執政事堂筆,

魏徵坐下,也端起茶杯,他現在也喜歡喝武家的散茶,沖泡喝起來也方便,不用煎煮調味那麼複雜。

堂議時激昂陳述後,口乾舌燥正好喝一杯潤潤口。

懷玉坐在那,翻了翻自己手裡的這份計劃,

是兵部尚書周紹範報上來的,不過這報告是由皇帝閱過後轉呈政事堂商議,而報告其實是武懷玉面聖時提出,然後皇帝叫周紹範、李靖一起奏對後,讓兵部草擬報告呈給皇帝,皇帝再轉來政事堂。

這個事情,其實已經在李世民那裡基本通過了。

現在要走程序,由政事堂通過。

但魏徵強烈反對。

大唐從武德四年李靖下嶺南安撫九十六州,到現在貞觀四年底了,朝廷在嶺南的統軍府,只設了三府,分別在廣州、桂州和交州。

每府還僅有八百人。

大唐全天下有六百多個統軍數,加上北衙的禁軍,有六七十萬兵馬,可在嶺南卻僅有三個統軍府,

而僅在關內道,就分佈了二百八十九個統軍府。

強幹弱枝,守內虛外。

關隴的核心地位,跟嶺南的邊緣地位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 南朝的時候,對嶺南也主要是隻控制交廣桂幾個核心要點,其餘地方靠的是扶持如馮寧陳這樣的豪酋爲朝廷代理人的那麼一個制度來管理嶺南。

對這種偏遠地區,這種代理人制度不能說不好,起碼能保證這些地方不亂,每年還能從那裡收上來點土貢稅賦,偶爾打仗時也能徵召下部落土兵什麼的。

當然,嶺南安穩還有個好處,那就是這也能成爲一個市場,比如官營作坊裡的手工業品,諸如絲綢瓷器等能銷到嶺南去,再諸如鐵器等高附加值的東西,也能在這裡有市場,可以賺得很多利潤。

中原朝廷當然也想有更強的控制,直接徵稅派役等,但統治力量在這裡太薄弱,實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採取這種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稅一樣,沒有足夠的能力精細計算和徵收,那就包稅,把稅包出去,定個大概的稅額,甚至讓包稅人能獲得很大利益,總比自己一點收不上來強。

管你宋齊樑陳,還是一統後的隋朝,也都是沒能做到完全統治,能夠控制幾個核心就不錯了,

就算是馮寧陳等豪酋,他們頂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頭銜,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區,山裡面的溪垌蠻同樣管不了。

李世民是個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麼名義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統治。

嶺南必須得納入實際統治,尤其是武懷玉不止一遍的說嶺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貿之利,且嶺南盛產金銀,加上現在那裡的膽泉能夠浸鐵成銅,成爲大唐銅料的主要來源,

這每一樣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況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遠落後,交通不便,嶺南交通上還是有不少優勢的,秦朝開通的靈渠,本朝開通的梅關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嶺,成爲重要的商路通道。

嶺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達。

還有那麼多的人口,嶺南的漢人數量不少,平原地帶開發的也不錯,

這麼多的人口、土地,這麼優質的資源,李世民怎麼可能放棄?

武懷玉跟李世民說,嶺南那就相當於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夠放棄嗎?

不能,

所以嶺南,朝廷也絕不能放棄,還必須得完全控制下來,得將他經營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爲繁華的海上絲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軍隊。

而武懷玉告訴皇帝,別說三五萬軍隊,就真在嶺南屯駐上十萬軍隊,都不會虧本,在那邊能夠獲得的收益回報,那絕對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報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爲,沒有半點理想抱負的皇帝,纔會對嶺南不聞不問,纔會眼睜睜看着這塊瑰寶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帥手中。

關於嶺南的所有的財政問題,都不是問題,那是捧着金飯碗在要飯。

朝廷需要的只是決心而已,

現在所有的外部條件,基本上都已經成熟了,現在是朝廷進軍嶺南,真正控制嶺南的絕佳機會,

連馮盎這嶺南之王都老老實實進京面聖並願意留在長安,朝廷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右僕射李靖發聲,

“嶺南又不是漠北,雖有五嶺阻隔,可也不能成爲朝廷畏懼的天塹,我覺得這份計劃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餘力,就該幹好這件事情,”

中書令溫彥博覺得嶺南現狀不錯,沒必要這般大張旗鼓大動干戈,這不是沒事找事?

張亮和蕭瑀兩個宰相都表示支持計劃,覺得在嶺南駐兵有必要,當然得想辦法解決這個軍費開支問題,

戴胄是武懷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談過的,關於人事調動關於軍費開支等,雙方取得了一致,戴胄會支持武懷玉舉薦的人,而他也會舉薦一些人,武懷玉也會支持,嶺南駐軍的開支,武懷玉也是說過不用朝廷擔心的。

左僕射房玄齡也是跟皇帝和武懷玉都交換過意見的,這個皇帝左膀右臂當然也是支持這個計劃的。

宰相們各自發表意見,表明態度,結果明確反對的只有侍中房玄齡和中書令溫彥博了,其實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態度。

武懷玉緊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議的內容,就是關於人事的,嶺南改爲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還有軍使、統軍等文官武職的調整和任命。

⊕ ttκΛ n⊕ C○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職位,宰相們就在政事堂上商議擬定,三品及以上的則商議人選向皇帝推舉,

至於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銓選任命,武官由兵部銓選任命。

當然,宰相們若是有特別合適的人選,也是可以給吏兵兩部提名推薦的。

“連在嶺南要不要駐軍屯兵都還沒議定,現在就商議人事,這不是胡來嗎?”魏徵不滿。

武懷玉卻只是笑笑,“這事本來就是聖人已經初步同意,才轉給我們政事堂商議的,現在八個宰相,六個都同意,那自然算是達成初步一致,現在把人事這塊的也一起議了,然後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剛好?”

“我不同意!”魏徵道。

溫彥博也出聲,“如此大事,豈能草率決定,還當再議,”

“我先把今天堂議結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決,”

議事議事,可沒有說必須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議還是堂議還是朝會,一件事情想讓所有人同意哪能那麼容易。

魏徵脾氣上來,“你們這樣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書草詔了我也不會審議通過,我門下省肯定要駁回。”

溫彥博也道,“我中書省不可能草詔。”

武懷玉卻一點也不急。

“魏相,溫相,這堂議也不是說一次就能達成一致的,這不是才第一次堂議嗎,我現在把結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辦事,成與不成,要不要再議,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會他們,宣佈開始第二項人事議題。

要調整、任免的職位很多,

武懷玉拿出一份他的推舉名單,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陳龍樹出任容州都督、馮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龐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處默出任廉州刺史、豆盧懷讓出任韶州刺史、長孫衝出任嶺南道轉運使、武君雅出任嶺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齡、李靖、戴胄、張亮、蕭瑀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推舉名單,

反倒是魏徵和溫彥博沒有半點事先準備,因爲這份議題沒按正常程序走,堂議前並沒有先發給宰相們準備。

(本章完)

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655章 背刺第904章 血與火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1005章 暗渡陳倉第37章 小有身家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652章 開張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1026章 小呂宋第361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065章 天譴第434章 櫻桃宴第208章 天當被地當牀第1022章 我們武家要造反嗎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202章 揣着玉米進宮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306章 吸毒療傷第397章 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76章 懷玉校長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914章 武公東渡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232章 大嫂第330章 譴責第491章 老卒第798章 明年大婚第323章 崑崙奴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346章 爭路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821章 賢婿啊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652章 開張第801章 大手筆第66章 出征隴右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913章 大消息第487章 給太子再上一課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37章 小有身家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730章 下海第762章 佳人第217章 千金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750章 石龍第213章 崔寡婦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882章 鬧登州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668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344章 秦瓊李靖第629章 入相第1095章 噩耗第89章 半路遭遇第94章 原來是他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652章 開張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271章 拜相第487章 給太子再上一課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232章 大嫂第239章 師弟侯君集第900章 遇到麻煩第8章 萬壽長鳥第208章 天當被地當牀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