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褻瀆者

東宮。

崇賢館。

兼任太子少詹事的武懷玉,今天前來東宮當值,兼充太子侍講。

“老師,今天要講什麼?”

太子與一衆宗親外戚和宰相重臣子弟都一臉期待的坐在那,武懷玉這個老師,一月也就來給他們上幾課,但每次上課從不會跟他們照本宣科,講什麼讓人打瞌睡的經史子集。

有可能今天講的是天文地理,下次講的是歷史風俗,又或是神話傳說等等。

“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個老君的故事。”

武懷玉揹着雙手,也沒拿經卷,徑自講起了發生在武德元年的一樁神蹟。

殿中,太子承幹還有魏王泰、漢王恪等也都打起精神,豎起耳朵。

在後麪點,還有不少東宮官,今天也在後面旁聽。

八十多歲的太子詹事李綱今天都來了,每次武懷玉上課,這位雷打不動的肯定要來旁聽,以免武懷玉教壞太子。

“話說在武德元年正月,劉武周派宋金剛率兵十萬攻打晉州、絳州,當時正是當今聖上坐鎮絳州。

絳州有個叫吉善行的,往羊角山打獵,在山嶺之間遇到一個白髮皓須的老者穿着素衣、戴着金冠,乘青牛而來,叫住吉善行道,與我語唐天子李某,今得聖治,社稷延長,宜於長安城束置安化宮而設道像,則天下太平。

說完他騰空而去,吉善行雖驚訝可卻並沒有行動。老者又現身吉善行的家中,問他原因。吉善行說自己一無盤纏、二無過所文書,又恰逢兩軍交戰,難以上路,而且就算見到天子,有何爲憑?

老者便說你只管前往,前面自有所需一切,等你到了長安,會有人進獻石龜,便是信物。

吉善行於是先前往晉州,晉州總管府長史賀若孝義竟早派人迎接,並將他引薦給了當今聖上。

於是陛下派左親衛校尉杜昂隨行,先往羊角山見仙人之處設祭。正準備祭拜,那仙人現身,說,吾不飲不食,安用祭焉?

杜昂從羊角山回來,對秦王陳述見聞,於是陛下信之不疑,安排送吉善行面見天子。”

這故事聽起來挺傳奇,尤其說的還是本朝的事。

承幹、李泰等更是聽的聚精會神。

“那仙人是誰?”太子忍不住問。

李泰則問,“杜昂現任何職,可否召他來詢問詳細經過?”

漢王李恪道,“騎青牛戴金冠的白髮皓須仙人,還讓在長安設道像,肯定便是太上老君。”

幾人嘰嘰喳喳,好不興奮,這種帶點神話傳說味道的故事,那是連大人聽了都非常喜歡,更別說這羣孩子。

如今京報銷量大增,上面的傳奇小說連載版塊可是立功不小,甚至這些連載的小說,集結髮行單行本的時候,都能立馬賣銷。

什麼虯髯客傳、崔鶯鶯傳、什麼黃梁一夢、什麼聊齋,都是老少皆喜。

“後面呢?”

“真有人獻石龜嗎?”

太子他們羣少年學生,聽的是故事,而在後面旁聽的李綱、孔穎達、陸德明、馬周這些人,可不會認爲武懷玉僅僅只是講故事。

這裡面肯定有深意。

武懷玉笑道:“杜昂把吉善行送到長安面見天子,在朝堂門,恰好邱州治中張達獻石龜,石龜上還有文,天下安,子孫興,千萬年。”

“太上皇大喜,直呼此朕之祖先老子也。”

陛下加封吉善行爲朝散大夫,並派官員隨他前往羊角山修道觀。

道觀剛建好,吉善行又見到老者顯靈,他問及尊號,老者說,我是無上神仙,姓李字伯陽,號曰老君,帝祖也。

並告訴他四月即可破敵,毫州谷陽縣有枯檜再生,可以爲驗,今年平賊後,天下太平,享國延永。

吉善行奏報天子,太上皇於是下令改浮山縣爲神山縣,羊角山爲龍角山,在觀中新修老君殿、天尊堂、真人閣等,賜田地十頃並仙遊監充莊,

等到四月時,果然破敵大捷,皇帝下詔改觀名爲慶唐觀,

武德三年,陛下還率百官親往拜謁,立御製書碑。”

武懷玉今天講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自己編的,而是大唐官方記載的,李淵李世民爺倆都是公開講過這話的。

但是吧,武懷玉是不信老君現世這些話的,畢竟按官方的那些記載,隋末的時候老君可不止一次現世,動不動就現世,都是說李淵或李世民有天命。

甚至有些記載裡,還說他剛纔講的那故事裡,最後能打敗劉武周,是因爲老子最後調了周公旦領神兵相助,還有李淵剛起兵在霍邑遇阻,雨下個不停,軍糧將盡,李淵李世民爺幾個都急哭了,李淵都要撤退了,然後李世民半夜正哭呢,有山神來見,說老君讓傳話,過幾天到八月就止雨,到時你們出霍邑東南,我來相助,後果然應驗,雨停,唐軍大敗宋老生,打開入長安的通道。

反正吧,這種故事很多,一個比一個玄乎。

反正武懷玉覺得這就是故意炒作營銷,給自己起兵、稱帝增加點法理,就好比歷史上那許多造反失敗的,不也一個個都有這種神蹟。

最後大家只記得那些成功了的,覺得是真命天子,但那些沒成功的更多,可誰記得。

不過這些事情,在大唐現在,那叫政治正確,誰敢置疑?

李綱這樣八十多歲的老頭,當然清楚這裡面的玄虛,可他也不能站出來反駁啊。

倒是東宮學士陳子良忍不住站出來反駁,這位是深信佛教的,他其實挺有才學,隋朝時做過楊素的記室,後來還做過建成的太子右衛率長史,跟蕭德言同爲東宮學士。

後來做了一段時間弘文館學士,如今又回了東宮,他還是龍田寺住持法琳的好友。

可惜武懷玉三言兩語就讓他紅着脖子接不下話了,甚至連太子承幹兄弟幾個,都對這老頭怒目而視,你怎麼能懷疑太上皇和皇上,怎麼能置疑我皇家祖先老子?

年少的太子怒喝,讓他退下,陳子良又氣又無奈。

當天旁聽了這堂課的太子文學、京報主編來濟,回去立馬就寫了篇稿,武懷玉這堂課直接搬上京報。

京報五日一刊,如今採用雕板印刷,效率大增,一早起來,長安城已經到處都是還帶着墨香的京報。

宮中的天子李世民現在也是期期要看的,他尤其喜歡看這上面一些不起眼版塊,比如說上面兩市的物價,甚至是一些商人的廣告,看這些比起頭版那些官吏調動、朝廷詔敕這些可生動多了。

當然,上面的小說連載皇帝也很喜歡看。

不過今天這京報上的那堂崇文館的課,倒是讓他意外。

來濟的水平不錯,稿子寫的很有水平,既把原本的這個羊角山老君顯靈的故事寫的很生動,還又套上了一個武相公東宮上課的皮。

早朝時,還很高興的李世民在殿上下詔,詔名就叫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特別強調,道教地位在儒、佛之上。

老子,那是朕之祖先。

皇帝當殿又下一詔加尊老子爲聖祖太上玄元皇帝,制文稱老君是皇室之本系,如今爲其追上尊號,是爲了尊祖追遠。

這是大唐第一次追尊老子爲皇帝,之前李淵在位時,雖也常說老子是祖先,但卻沒有正式追封爲大唐皇帝。

李世民這用意也是非常明顯,要趁着這次三階教的突破口,再接再勵趁勝追擊,擴大戰果,把這毒瘤好好的清一清。

那邊打擊三階教,然後又從河東請來西河禪師爲長安香積寺住持,讓他正式開宗立派,建立淨土宗,以削弱壓制三階教,這還不夠,這邊接受武懷玉建議,追尊老子、神話老子,順勢把道教擡起來,跟佛家搞平衡。

老子是皇帝祖先,如今追尊皇帝,道教自然也成李唐家教,擡高下地位不是正常應該的嗎?

緊接着皇帝又下一詔,

殿上官員們都有些驚住,皇帝一早上連發三道詔令。

詔將老子列爲科舉明經科的考試科目,與論語、孝經一起,成爲第三部兼經,僅排在九經之後,要求所有官員,都應當學習《道德經》。

大唐皇帝尊老子尊道教,這本來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大唐立國之初,佛道就鬥爭的非常激烈,傅奕曾七次上書要滅佛,最終李淵在武德九年也是正式下了沙汰佛道詔,長安就留三座佛寺,天下諸州各只留一所。

佛教一下子陷入至暗時刻,可恰好這時李世民宮變奪位,然後停止了這道詔令的執行。

和尚們逃過一劫。

如今眼看皇帝這般尊道,和尚們充滿危機感,尤其是剛經歷了三教階這事後,雖然三階教也被其它教派稱爲異端,但畢竟都是和尚,這個時候得統一戰線。

何況龍田寺住持法琳,聽名字就知道跟法雅那是同門師兄弟,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法琳也是個酒肉和尚,雖然很能辯,但娶妻生子飲酒食肉,

此時他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

他公然打皇帝的臉,對外直接宣稱,皇帝您那是鮮卑人,跟老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傢伙非常膽大,甚至還利用他那能辯的口舌,公然說老子的父親是韓虔,韓虔既窮又卑賤,而且生下來就是個跛腳、獨眼,還沒有耳朵,爲了生計只能乞討爲生,七十二歲還是個老光棍,他要飯到了益壽氏的家,對一個老保姆見色起意,然後纔有了老子。

這種話不僅是大膽,簡直就是褻瀆。

既褻瀆了老君,也褻瀆了皇家。

李世民接到奏報後,立馬讓張亮派人把他抓起來,要將他處死。

武懷玉提了個建議,“法琳常說自己是聖人,但明顯就是個招搖撞騙酒肉不忌的騙子狂徒,陛下才是真正的聖人,當寬厚仁慈。

他以前寫的書裡說念觀音可刀不加身。

不如將他關押入獄,讓他念七天觀音菩薩,若是他真是聖人,那定能溝通觀音菩薩,讓觀音菩薩爲他向陛下求情,”

“若是七天後,觀音菩薩沒爲他向陛下求情,那說明他根本不是聖人,到時直接砍了便是。”

李世民一聽這主意好,你法琳不是比法雅還厲害還能說,天天說自己是聖人,說你的菩薩地位,非同一般嗎?

那好,看你能不能請出觀音菩薩來找朕爲你求情。

請不出,那你就不是聖人,就是騙子,就得刀下做鬼,跟法雅去做伴。

武懷玉之所以出這建議,是因爲法琳跟法雅一樣是酒肉和尚,但他在長安佛教徒心中的地位確實更高,這傢伙不但嘴巴能辯,而且尤其會寫書。

在武德年間佛道兩派口徵筆伐的激烈鬥爭裡,法雅是那個統帶兩千僧兵,負責經營賺錢保障後勤的,而法琳則是那個寫出一本又一本論著,把傅奕、李師政、李仲卿、劉進喜、秦世英等道士的攻擊言論,全都給駁斥回去。

這傢伙就是這些年雙方大戰的佛家旗手,相當了得。

當然更加離奇的是,這個傢伙不僅吃肉喝酒娶妻生子,而且他在隋朝的時候,本是年輕和尚的他,爲了探究道家的真實底細,還曾經穿黃巾道服冒充道士,打入了道家圈,認真的研習道經甚至學過煉丹畫符占卜這些。

所以這個傢伙這些年在與道家的爭鬥中,有言善辯一直佔着上風,全是因爲知已知彼。

哪怕三階教這次被突襲,但法琳並沒受衝擊,整個長安釋家的和尚,都在保這傢伙,他被稱爲護法菩薩。

這樣的傢伙,要是簡單的抓起來砍了,那其它沙門中人也不服。

法琳肯定請不出觀音菩薩來的。

“七天後朕必殺此妖僧。”李世民最討厭別人說他是鮮卑人,堂堂漢天子,被如此污衊,豈能容忍?

固然李世民的奶奶獨孤氏是鮮卑人,母親竇氏也是鮮卑人,但一來祖母獨孤氏和母親竇氏也不是純正鮮卑,而是漢胡通婚多年,漢化比較徹底的。

再則,華夏什麼時候不是父系血脈相承,而開始以母系相論?

誰敢說他李世民是鮮卑人,或是鮮卑血脈,那就是別有用心,連鮮卑人都不會認李世民是族人。

就算是獨孤氏、竇氏、長孫氏這些李家外戚,他們現在誰又還當自己是鮮卑人?

鮮卑都已經漢化了。

武懷玉看的出李世民很惱怒,堂堂大漢天子,讓人說是個胡人,這不簡單是侮辱,甚至會動搖統治根基,絕不容許。

“陛下息怒,其實七天之後,也用不着殺他。”

“難道餓死他?或是他會自盡於獄?”李世民捋須。

“陛下有聖君的寬懷,法琳一個狂妄妖僧罷了,這種人殺了都還髒手,待七日後他請不來觀音,到時他騙子身份自然就顯露,那時公之於衆,也就沒有人再信他,

到時陛下免他一死,將他流放到嶺南,比殺了他更好,也還能讓天下見到陛下的寬厚仁慈。”

“有道理,讓張亮好好看着他,七天後朕要他還活着,他就算想自盡都不能讓他如意,朕要將他貶去交趾曬鹽贖罪!”

第174章 可敦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74章 可敦第652章 開張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324章 段公子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395章 大唐遣明使艦隊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273章 邀約第807章 等一下第883章 海賊船中漢家女第475章 孤臣路第226章 俱樂部第890章 出事了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342章 榆林第468章 孫真人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693章 斬立決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1094章 交易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181章 六騎會盟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22章 我們武家要造反嗎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90章 跳蕩先鋒第61章 涇陽狂儒第972章 砸場子第648章 李二鳳第730章 下海第947章 將死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507章 交易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878章 停封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511章 火槍營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431章 神仙手段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8章 萬壽長鳥第981章 遜位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343章 李三娘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354章 截殺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約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96章 玄符驚雷第714章 做嫁衣第74章 赴湯蹈火第993章 請武公拉我一把第455章 黃金萬兩換僧牒第907章 他急了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256章 芙蕾斯塔第475章 孤臣路第670章 武青天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626章 磧口第103章 幹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