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藩鎮

端午剛過。

戰爭的動員令已經隨一騎騎快馬發出。

靈州迅速動員。

不僅靈州的五個統軍府都接到了動員令,在靈州鎮戍的本地和內地府兵,也一樣接到軍令。

還有本地的團結兵、城傍蕃兵。

“咱們靈州開國到如今,總共設立了五個統軍府,共計府兵四千六百四十人,先前鹽州也設立一府。”

這些靈州府兵,也是靈武的基石,點選的本就是地主豪強之家,點選後還都授給百畝軍田。

不過靈州這些年軍事壓力很大,所以靈州本地的府兵,基本上是不去長安番上的,都是分成五番在塞上鎮戍。

大概是有一千府兵是保持在鎮戍,不過靈州是前線,一千邊兵是不夠的,所以靈州這邊長期有大約五千的內地府兵,從關中隴右甚至河南山南等地抽調來當值。

“本來鎮戍之兵,是輪換當值,番期大抵是一年一換,可這幾年突厥屢屢大舉入侵,於是邊軍不得延期輪換,改三年輪換,但三年到期又沒能換,現在有些邊軍,其實是從內地調來,已經鎮防五年,還沒回過家。”

說好當值一年,結果當了五年,沒能回家,估計誰都要崩潰。

所以之前靈州也出現過士兵逃跑的情況。

後來李道宗任都督,在這邊加強了邊鎮兵的待遇,主要就是讓他們參與了走私貿易等,從中分得好處。

捕奴、販鹽、販馬、甚至是私鑄等等,邊軍、府兵、團結、城傍,加上官吏、甚至是子弟,都在其中分享了利益。

李道宗很了得,本來靈州那時挺不安穩,時有士兵逃跑,後勤補給什麼的也不穩定,大家怨聲載道,突厥人、樑師都又老來攻擊,大家苦不堪言。

可後來在李道宗的帶領下,他們自力更生,愣是一個個開始富起來了,從都督到參軍再統軍、校尉,甚至普通的邊軍,有了穩定的收益,大家也就不再急着回家了。

所以哪怕一年變三年,三年變五年,靈州的將士們都挺士氣穩定,皆源於此,在這好吃好喝,甚至賺的也不少,那急着回家幹嘛。

雖人回不了家,那就寄錢回家。

自己不能回家探親,可以讓妻兒過來探望團聚嘛。

武懷玉之前發現靈州有藩鎮化的趨勢,正是因爲這些發現。

靈州這邊的兵本來成份複雜多樣,有本地當番府兵,內地輪換府兵,本地團結土兵,城傍蕃兵等等,但他們居然是個很和諧的團體,沒那麼大的本地外地,漢人,胡人之分。

都是共同的利益把他們捆綁在了一起。

內地調來的府兵長久沒換防,反而讓他們更加本土化了,更默契了。

“這是個隱患。”

楊恭仁聽了武懷玉的交底,也不由皺眉。

本地豪強跟這些軍人集團結合在一起,是很可怕的,哪怕眼下沒亂,不代表以後不會亂。

“我建議還是趁現在其它幾府的兵聚集,以夏季伐樑爲名,動員集結這些兵,然後做些安排。”

“具體的?”

“先把內地調來戍防的那五千兵,給他們發放賞賜補貼,結束他們的戍防,他們本來早就要輪換回去休息了,”

“我之前已經向聖人請旨,從內地抽調新的府兵來換防了。”

大唐天下各地六百餘軍府,總共六十餘萬府兵,其中關中地區就佔了一半,正是守內虛外強幹弱枝之策。

靈鹽雖也是關中,但屬於外圍的塞上,之前也不過是設了五個統軍府,而鹽州更只曾設過一府。

以開國之初的關中戶籍來算,當時基本上是一戶半就有一個府兵,不過實際上嘛,隋末唐初,戶籍大減,但實際人口也沒減的那麼厲害,只是豪強大閥趁機把許多流民,變成了他們沒戶籍的佃戶部曲甚至奴隸。

就如靈州之前官方戶籍數也很少,就幾千戶,可卻有四千多府兵,基本上一戶一個。

實際上靈州塞上江南,工商興盛人口衆多,農業也很發達的。

正如土團都有六千,城傍都還有四千。

這都是戶籍不實。

“現在輪換這些邊軍,他們願意回去嗎?”

“好多人來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來戍邊,本來說好一年,結果變成三年五年都沒能輪換,相信絕大多數人肯定還是想回家的,只是以前情況特殊回不去,後來也有了些好處,於是就留下來了。

現在要讓他們回去,關鍵還是要給予補償。”

“之前我們抄沒彭韓等,也獲得了大筆的錢帛等,加上靈州府庫也還挺充盈,我們可以直接拿出錢糧賞賜補貼大家。”

補貼的方案武懷玉都想好了,按在靈州駐防的時間算,每個月補貼一石糧,每月再補半匹絹,最後再按每年一貫發筆路費。

比如一個超期服役,在靈州戍邊五年的內地府兵,那麼就能獲得六十石粟,三十匹絹的補貼,再加上五千錢的路費。

“給這麼多?”

“真要算,其實是不多的,早年隋朝的時候,邊疆鎮戍軍一年就要給十二石粟和七匹絹的衣糧,是給他們養家的。

靈州這些內地來當值的鎮戍兵,雖然先前也都拿了份衣糧,甚至他們還賺了些外塊,但他們確實也是超期服役很久,給予些補貼也是應該,何況楊公也當知曉,他們之前在靈州,參與各方面灰色產業,收益也不少的,現在讓他們回家,總得補償一些。”

“除了官府發的這份補貼,我計劃是還要曹劉等把他們灰產,再拿出一些錢來,交給都督府,由我們代分發給回家的士兵們。”

這份錢,就相當於是他們的份子錢,算是退股了。

反正得讓這五千內地士兵高高興興心甘情願的回家,甚至還要讓他們念都督府,念朝廷的好。

不能帶有怨氣,更不能窮的路費都沒有,沿途做些偷盜搶劫的事,那樣可就影響惡劣了。

“新來換防的內地府兵,以後就安心戍邊,一年期滿就換防,不讓他們再參與到走私等事中去。”

“那本地府兵呢,聽說這本地六個統軍府的府兵,也是深入參與其中。”

“本地的府兵,我是這樣的打算的,眼下我們手中正好回收了一大批田地,我打算劃一些出來,給這些靈鹽的府兵們,分一些田地,不少士兵有勳,但這幾年勳田都沒再如數劃分,現在手裡有田,欠的勳田可以都給齊。

另外府兵每人補個一二十畝地,此外府兵之家有男子成丁,或是年滿十六爲中男者,若是還沒有分到地的,可以優先給他們安排分地。

若地充足,可以按均田令一丁百畝,中男給半分滿,若是地不足,可少分一些。

給田分地,這是對本地府兵們的補償賞賜。

而團結、城傍,也可以補償些。

給出這些補償,交換條件就是以後退出那些走私之類的灰產,安心當兵,至於閒時你務農還是自己做小買賣,這個朝廷管不着。

但是,不再允許軍官、士兵們在役的時候,從事走私等行爲。

“另外,我打算再劃拔一些地和草場,給統軍府或是團結營,做爲軍屯田,他們可以自己種,或是僱人或是出租,所得地租收益,也能成爲府兵土團等的福利。”

之前,靈州的地,被六大豪強爲首的地頭蛇,加上李道宗等高級官員們的瘋狂侵佔,以各種名目巧取豪奪佔取,靈州的戶籍數始終不高,與事實人口嚴重不符。

太多的人依附於這些官吏豪強名下,成爲他們的佃戶部曲甚至奴僕。

現在都督府裡有很多地,既有李道宗等清退出來的地,也有抄沒彭韓等豪強抄出來的地,地很多。

如果這些地只是再落入到官吏豪強之手,那其實沒啥變化,武懷玉還是希望做點改變,給士兵們多分些地,甚至給落戶的無地百姓分地,讓國家多些自耕農,讓百姓手中有地,這是對大唐長久有利的。

“好好整頓一番,靈州仍是穩固的。”

楊恭仁接受了武懷玉的這些建議。

於是乎,在慶會夏鹽八千精兵做爲堅固後盾,在端午節後,靈州都督府發出戰爭動員令。

各地匯聚集結起來的邊兵、府兵們,並沒有接到軍令出擊,反倒是陸續接到了整編、遣散等命令。

面對着豐厚的補償,很是突然的這些靈州士兵們,倒是有點意外驚喜。

能回家了,還有一大筆補償,在靈州呆的最久的內地府兵,呆了五年沒換防,現在馬上能回家,還能拿到六十石粟三十匹絹和五千錢的補貼。

甚至還有筆沒公開的福利,曹劉等還要給他們一筆勞軍,其實就是他們以前參與的買賣。

哪怕是呆了三年的內地府兵,這次也能拿到三十六石粟,十八匹絹和三千錢都督府補貼,以及一筆小福利。

對大家來說,還真是難以拒絕。

雖然也有心裡不高興,但不高興的主要都是中上層的軍官們,他們在那些走私之類的買賣裡,拿到的最多,源源不斷的收益。

但現在兵要走,軍官當然也是哪來回哪去。

不過這些人還沒來的及反應,楊恭仁武懷玉先把所有隊頭以上軍官給弄到了一起,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反正要麼拿着筆豐厚補貼回家,要麼可能就要面臨追究違法犯罪行爲。

而且這些人不管做什麼選擇,都沒機會再回自己部隊裡,到時直接給路引回內地。

曹劉等要掏一筆錢,還不少,但他們沒的選擇。

本地的五千多府兵,六千團結,四千城傍,有補貼還能分田補地,倒也有幾分喜出望外了。

五月初。

動員令頒下後,靈州都督府倒是先遣散了五千內地府兵回去,沒等內地換防的府兵到來,就直接讓他們回家了。

緊接着,所有靈州的軍官,來了一次大調防,

楊武二人以戰時行營編制爲營,把來自靈、慶、會、夏四個都督府的一萬多兵將,重新編成廂營,各級軍官也是重新調整,這也是朝廷以往出征打仗時的慣例,

各地府兵集結起來,各衛府派將,然後兵將重新組成營伍出征打仗。

戰後再兵回府,將歸衛。

靈武軍團總共兩萬四千人馬,包含內地新調來戍邊六千府兵,靈鹽六千本地府兵,然後是八千靈、鹽團結兵,加上四千城傍蕃兵。

這麼多人馬集結起來,還是很驚人的。

蘇烈甚至認爲有這麼多兵,可以直搗朔方樑師都的老巢。

當然,武懷玉和楊恭仁都沒那個打算,這次集結,頂多是個演習,主要目的還是解決靈州軍隊的一些隱患。

目的就是先把內地久戍的府兵換防同,再借機把本地府兵土團等的兵將調整一下。

兩萬四千人,照慣例編了七軍。

中軍和前後軍,這三軍將前往僞樑境內展開夏季攻勢,主要就是去破壞莊稼、牧場,騷擾搶劫的,順便練練兵。

左一左二右一右二這四廂軍,則將分駐於靈、鹽、宥三州,主要承擔城防和邊防任務,守衛長城、州縣、烽堡、防範突厥人。

左右廂這四軍,每軍兩千六,共一萬零四百人,負責留守駐防。

中軍六千人,左右虞侯軍各三千八百人。

靈州都督兼靈武道行軍總管楊恭仁統領中軍,都督府長史兼行營長史武懷玉統左廂,鹽州司馬蘇烈統右廂。

劉蘭成爲武懷玉副手,牛見武則是蘇烈副手。

都督府、行營司馬豆盧懷讓負責留守靈州。

總的計劃安排好後,接下來一連好些天,都在忙着發錢遣散府兵回家,給本地府兵分田授地,

重新編伍、調配軍官,調集錢糧軍械。

忙,

忙的天翻地覆。

上上下下都在忙。

好在忙中不亂,有條不紊。

各種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沒有出現什麼騷亂,絕大多數內地府兵,都在拿到了賞賜後高興的回家了。

由於粟絹錢一大筆,所以他們可以選擇自己馬騾馱回去,或是僱人運回去,或者是更省便的拿着條子,到長安或是自已老家的州城去取。

不少士兵都不太相信這條子,雖然說不用擔心,但多數士兵還是寧願自己把糧食在靈州換成錢絹,或是換成牛馬騾鹽奴隸等好帶的商貨,帶回家去。

換成馬或是奴隸,或是香料、金銀其實是最輕便好帶的,當然,也有一定的風險,萬一路上跑了或死了病了,也是損失,香料金銀也會有漲有跌。

許多軍官其實是不甘願的,但他們被武懷玉他們扣在軍營裡,等他們的兵都走了,他們也就成了光桿司令,這個時候再有什麼想法也沒有了,也只得領了自己那部份,然後再把在靈州這些年攢下的家當帶着回原內地軍府復原職了。

每天都有大隊士兵,拿着都督府開給他們的路引,趕着牛馬或是牽着奴隸,揹着金銀錢帛,成羣結隊的往內地趕,個個都很高興。

而靈州這邊的本地府兵、土團,看着分下來的田地,也是一個個笑的合不攏嘴。

不管內地的府兵還是本地的府兵,雖說點選的大多是條件較好的良家子,但武懷玉給的補償確實不少,足夠讓大家都比較滿意。

等這忙亂的上旬過去,靈武道的三路兵馬也終於誓言出征。

楊恭仁再次披上明光甲,他看着這支雄糾糾氣昂昂的王者之師,對懷玉感慨萬千的道,“靈州十年聚起的軍鎮,二郎半月就將他們拆散了,還沒動半點干戈,甚至這新的靈武軍團,士氣更加高昂了。”

“足糧足餉,甲堅械利,且無後顧之憂,自然士氣高昂了。”

李道宗鎮守靈州五年,他走的是另一條路子,而如今武懷玉他們執掌靈武,走的卻又是不同的路子。

沒有誰就是對誰就是錯,只是不同時期形勢不同應對之策也不同罷了。

武懷玉其實現在反而很佩服李道宗,能在當時天下還那麼亂,靈武局勢這麼危急的情況下,還能把靈州打造的這麼團結牢固,甚至還能工商興盛的。

只是如今形勢不同了,過去的那一套已經不再合適,甚至不被允許了。

第214章 太子洗馬第394章 長安新貴高難攀第309章 投名狀第476章 武半聖第508章 骨子裡的恐懼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801章 大手筆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600章 香得嘞第310章 曹太公第434章 櫻桃宴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527章 襖祠鐘鼓激鬥志第226章 俱樂部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494章 八風營第518章 縱橫捭闔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628章 彈劾第1068章 朕累了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346章 爭路第55章 飄風戲月第95章 秘密武器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第347章 颯露紫第691章 反擊第465章 二年夏第362章 命運多舛金絲雀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45章 夜尋佳人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203章 祥瑞第771章 願賭服輸十三郎第1049章 聯手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801章 大手筆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323章 崑崙奴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1053章 俱爲臣妾第905章 白旗第400章 門生第850章 武良娣第951章 來來去去第660章 秉筆相公第878章 停封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256章 芙蕾斯塔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775章 刺面第234章 和親第582章 美好的清晨第163章 極品紈絝第95章 秘密武器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272章 賢王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章 道士下山第91章 戰鋒絞殺第451章 四大金剛三司衙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600章 香得嘞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1086章 與民爭利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669章 給你機會不中用啊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511章 火槍營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57章 畫符繪像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943章 新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