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

一道長城,將鹽州分爲南北兩部,長城內外各有一縣。

春雨綿綿。

鎮邊堡南八十里,武懷玉帶着一營鹽州鎮兵來此駐紮屯田,在嚮導帶領下來到靈應山。

“來了這邊,這是必來的。”豆盧懷讓也不知道從哪個嚮導那聽說,這靈應山有石窟,不僅依山而鑿十三孔石窟,且窟內塑像造型逼真,壁畫圖案大方,繪製精美。

而且這還是佛道合一的寺廟。

“聽說這寺非常靈驗,所以叫靈應山寺,以前本來叫青山的,可後來鑿了這洞窟,供了那些神佛塑像後,非常靈驗。

求醫者病則痊癒,求兒者門生貴子,求財者財發萬貫,求壽者享年九旬,求婚者鴛鴦配雙。

據說每年三月三,周圍數百里的百姓都來這裡燒香拜佛,不論漢蕃都來,香火旺盛。”

武懷玉自己那是終南隱仙弟子,甚至還是如今龍門派掌門,路過寺觀,肯定也得拜拜山門。

來到這裡發現,這靈應寺傍依山勢,居高臨下,寺前深溝狹長,長年流水潺潺,寺院座西面東,南北長約四五十米,東西寬約二三十米,鏟削平整,庭院無量大殿內,塑玄武大帝像,左龜右蛇二神侍立兩側。

寺內石窟十三孔,各有廟號,一窟龍王廟,二窟娘娘廟,三窟藥王廟,四窟地藏王廟,五窟百子觀音廟,還有財神等廟。

神佛塑像都很逼真,洞窟內還有彩色壁畫,也很精美。

看那塑像壁畫好像時間並不久遠。

可這樣香火旺盛的寺廟,居然也被樑師都把人給帶走了,留下空蕩蕩的山寺。

嚮導告訴懷玉,這石窟傳說是在北魏時開挖的,不過曾毀於戰火,還曾被馬賊佔據爲寨,後來隋朝修長城時,有出家人向鹽商們籌錢,然後重修了此寺,塑像、壁畫也是那時弄的。

懷玉好奇的是像這裡比較缺水乾旱的地方,居然還有龍王廟,你說修有鹽神、財神、藥王、送子觀音等,都還好理解。

“正因缺水乾旱,所以纔要修龍王廟,好祈雨降甘霖啊。”豆盧懷讓的話倒是讓懷玉點頭,確實,缺啥才供啥嘛。

四面青山環繞,依山鑿窟,可惜現在斷了香火。

懷玉安排一隊士兵暫時駐紮於此,既爲保護此地,也有意在此旁邊建立一個驛站兼充烽堡作用,以後這裡恢復,肯定會仍然香火旺盛,人氣很足,甚至會形成廟會、集市,現在提前安排點人在這裡。

給各路神佛們上了柱香,懷玉便又回了北面的營地。

在其西北,原有一個堡寨,如今也沒了人,但那裡有不少田地。

其實鹽州長城以內,還是以農耕爲主的,這裡耕地也並不少。

“鹽州總共有五萬多頃地,還有幾萬頃的草場,七成的耕地是在長城內,三成在長城外。”

“有這麼多地?”

張承德說他是查閱了靈、鹽兩地以往的檔案,這個數字是不會錯的。

“可惜地雖不少,但乾旱缺少,水澆地極少,八成的地都是靠天吃飯,全靠降雨,沒有水渠可引水灌溉,以往這裡種的也是穀子、糜子、蕎麥爲主,幾乎不種麥子,”

張承德指着他們面前的這片地方,“這裡前朝時叫青山鄉,官府記載有耕地十萬畝,有地面溝泉二十一處,但水澆地只有不到兩萬畝。

草場倒是有五萬多頃,林地也有三萬多頃。”

乾旱少雨,沙大風多,冬長夏短,春遲秋早。

大部份的地,畝產只有幾十斤。

軍營選的這處地方,叫月泉,因有一汪如新月般的泉水湖,周邊還有兩萬來畝地,其中有幾千畝沿溝泉的地可引水灌溉。

以往這裡還是比較興盛的,可也在戰爭中殘破,剩下的人還被樑師都給強制遷走了,留下了那些地。

甚至有的地裡還已經翻耕過了,有的還已經播下了種子。

只是堡寨被放火燒了。

懷玉將一個團駐紮於此。

二百人,兩萬畝地,甚至還有幾千畝水澆地,地多的他們都屯墾不過來。

豆盧懷讓建議是將一萬畝地劃給鹽州鎮邊軍青山團,相當於按每兵五十畝屯田。

剩下一萬多畝,鎮兵也屯種不過來,便收爲官田,部份做公廨田、職田、學田等,其餘的則拿出招租商屯,或是直接出售。

雖說這些地本來是有主的,但許多原主在戰爭裡家破人亡了,其餘的則被樑師都遷走了,所以理論上這些地現在是無主之地。

做爲長城內的地,還是有些價值的。

豆盧懷讓對這些地可是很不客氣的,整個鹽州有五萬多頃地,哪怕多數是產量很低的旱地,但畢竟是能出糧食的。

鹽州有鹽,以後還要駐軍,對糧食需要是很大的,這裡產出的糧食可以直接賣給鹽池,搞商屯很有前景。

這傢伙打算把一大批地拿出來發賣,其實就是變相的趁機佔地。

他們完全可以把其中的好地、水澆地拿出‘賣’,眼下這裡地多人少,所以可以較低價格買下。

買下來後,搞商屯,僱人來種,或是蓄奴來種,產出就近給鹽池,然後換鹽換馬販賣,絕對利潤不小。

一團鎮兵,屯田一萬畝,看似很多。

不過這裡的地乾旱少雨,畝產也只有半石左右,還得是沒災的時候,五十畝其實也就二十五石收成,還沒除去種子。

一個邊軍一年口糧十二石,春冬衣七匹。

這個口糧其實是有點餉錢養家的意思,軍營裡一般是日給糧二升,一年也就七石二,邊軍戍值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本來沒糧餉的府兵,一年也會有十二石口糧。

一人五十畝,倒不用擔心種不過來,畢竟不是江南的精耕細作,這裡的條件也精耕細作不了,就是廣種薄放,很粗放式的耕種,甚至可能還要輪耕間作。

二百人一團的邊軍,劃撥一萬畝田軍屯,那麼完全可以自給,甚至留有儲備,甚至軍官們的職田、團裡的公使錢也夠開支。

“拿出部份地出售我倒沒意思,”武懷玉清楚豆盧懷讓的小九九,但眼下不能光想着挖牆角佔便宜。

他是靈府長史也是鹽州刺史,首先還是得考慮這裡的發展。

“地可以賣,但有個條件,地買了以後,必須得耕種,不能荒着,而且我要求,每畝地每年須向官府出售一斗糧,平價收購。”

加上公購糧這條,也是爲了保證這些地不會被權貴豪強們趁機買下後,用來倒賣,或是囤積。

武懷玉要的是這些地能夠耕種生產,能夠有糧食產出。

地在誰手裡不重要,只要是正常手續買賣,哪怕便宜點都不是問題,但地不能囤着不種,得有產出。

如今鹽州有地無人,地肯定便宜。

不管是搞商屯,還是自家經營,都需要耕種,租佃也好,買賣也好,都必須得耕種出糧。

想趁機低價拿地囤着,等以後再高價出手,這種行爲不被允許,除非你買了後能夠馬上耕種,那麼你以後賣不賣武懷玉不管,但不管誰買,這地都不能荒着。

否則官府有權力處罰,甚至收回。

豆盧懷讓沒想到武懷玉還有這樣的條件,這樣一來,那拿地的成本可就高了。這裡不缺地,但缺人啊。

每畝須公購一斗糧,雖說市價購買,但如果是強制性公購,影響還是不小的。

“還有一點,鹽州將設置義倉,爲賑濟災害儲備,見田便畝徵二升。”

這筆義倉糧不是正租,不按丁來徵,而是按畝來徵,伱有多少畝地,就得繳納多少,武懷玉甚至說不論王公還是官吏士紳,都是見地起徵,沒有免除這一說。

因爲這不是稅賦課役,而是義倉糧,是爲所有人儲備的。

當然,這義倉糧也不是武懷玉設計發明的,隋朝時早就有義倉社倉了,大唐內地也沿襲有。

只是這邊地以前沒有,懷玉打算以後也得有。

百姓不足,那就招商搞商屯,以商號名義,從內地招人來種地或是買奴來種地,以後鹽池的鹽可以優先拿糧換。

這樣商號搞商屯就有不少好處。

當然,貴族官員豪強有錢,也鼓勵他們買地的,只要買了能招人或買奴來種,那都是熱烈歡迎的。

只要肯簽下保證耕種和能完繳公購糧的承諾書,地便宜賣也沒問題,甚至鹽州的地任你們挑選,還能儘量保證地塊連整性。

現在就是優先劃出一些地來給鎮軍、州兵做軍屯,再給衙門、官員們留下些公廨田、職田等,剩下的都是可以發賣的。

誰先買,誰就可以優先挑選。

豆盧懷讓見武懷玉很認真的樣子,想了想也就笑了起來,“壽陽公這法子倒是不錯,鹽州也有好幾萬頃地,到時若一畝公購一斗,那也能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了。”

雖然武懷玉設置了買地條件,但豆盧懷讓還是覺得機會難得,不想錯過這機會。

懷玉也沒猶豫,見他要買,便馬上叫來五原縣令張承德還有州長史韋思仁、參軍劉緒等,讓他們跟豆盧懷讓細談。

鹽州的地,除了劃撥給軍隊和官府的田,其餘的任豆盧懷讓優先挑選,要多少就賣他多少,價格也好商量,只要他能夠簽字保證到時能把這些地都種了,且每畝都必須得至少由官府平價公購一斗就行。

“我先買一萬畝吧,”豆盧懷讓財大氣粗,胃口也大。他心裡算過,在內地招人來種地是不太容易的,但可以直接蓄奴種植,一個奴隸按耕種五十畝計算,那麼一萬畝也不過要二百個奴隸而已,而且他還可以買些草場,到時牧牛養羊。

這樣好處是,農忙的時候,牧場的人可以過去幫忙。農閒的時候,奴隸也可以去幫忙放牧,甚至他們豆盧家也會在鹽池那裡開鹽場,那裡也是需要很多人手的。

也可以相互調動,農忙時調奴隸去種地,農閒時把奴隸調去打鹽、販鹽。

這邊的奴隸價格並不算高,搞幾百號奴隸也要不了多少錢,一個青壯蕃奴也就萬八千錢,有幾千貫就足夠了,若是配些女婢,還能更少些。

一萬畝耕地,兩萬畝草場,武懷玉當場同意了。

簽字畫押,然後交錢,寫好承諾書,那三萬畝地,就是他的了。

豆盧懷讓看中月泉堡這裡的地,於是乎這裡兩萬多畝地,一萬畝劃給鎮邊堡青山團軍屯,一萬畝直接劃給豆盧懷讓建莊園,剩下一點,劃做職田、公廨田等,直接分完了。

“我這就去叫管事安排奴隸過來,馬上把地都補種下去。”

一萬畝地,雖說是邊州旱地,可畢竟整片的田地,還有些可溝泉引水之地,直接整片地作價一千貫。

實際每畝只賣一百錢。

這個價格,雙方都很滿意,武懷玉是直接讓衙門變現了一大筆錢,而豆盧懷讓也覺得滿意,因爲便宜啊。

在長安,那些膏腴水澆良田,就算是國初,一畝也要幾千錢的,哪怕是在河南河東等地,上等良田一二千錢一畝也是要的。

而且誰都知道,承平日久,地就會越貴。

貴族豪強們趁機會兼併田地,時間越久這地就越值錢。

雖說這是邊州,但這裡有鹽啊,糧換鹽,怎麼都不虧,一畝年產半石,萬畝就五千石,缺糧有鹽的鹽州換成鹽,怎麼算都賺的。

雖然還得建莊子,買奴隸,甚至買牛買農具種子等投入,但豆盧懷讓覺得划算,畢竟一萬畝一片的地,可不容易有機會碰着。

“要不要再買點?”武懷玉笑問。

豆盧懷讓笑笑,“先就買這塊。”

他是想多買點,但畢竟一出手就一百頃地,數量不少了,他還想再看看風向再說,萬一皇帝或是朝廷不樂意呢。

懷玉轉頭問張承德和劉緒他們,“你們要不要買點,地價可是非常便宜。”

兩人卻只是搖頭,“倒是想買,地是不貴,可我們買不起奴隸、耕牛屯種。”

一畝地才一百錢,但一個丁奴可就起碼萬錢,一頭牛也得幾千錢呢,還要建莊子蓋房子,買犁買鋤,一個莊子總得有個五六百畝千把畝地吧。

算下來,置一個千畝莊子,這前期得投入好幾百貫錢進去,他們這些窮官,還真掏不出。

倒是鹽州長史韋思仁挺心動的,韋家不缺錢,看到豆盧懷讓一次買下一萬畝地兩萬畝草場,韋思仁也想弄點,就是自己是鹽州長史,有些擔心影響不好。

“使君不打算買些嗎?”韋思仁問懷玉,要是刺史帶頭買,他倒也可以考慮一下。

“我打算給聖人請旨,買個五千畝,只要聖人准許我就買,再買些奴隸來建莊子。”

韋思仁道,“那我也向聖人請旨,可以的話我也買五十頃。”

張承德劉緒他們萬分羨慕的望着這幾個上司,他們也想買是真買不起,光買地不行,還得有人有牛種地啊,那纔是大頭。一個丁奴都當一百畝地了,一頭牛也當幾十畝地了。

買不起,真買不起,只能乾瞪眼羨慕。

現在他們也算明白李道宗爲何能在靈州佔地幾百頃了。

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347章 颯露紫第395章 大唐遣明使艦隊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1065章 天譴第324章 段公子第14章 烏雲踏雪第237章 冰火兩重天第338章 豪強第402章 門下走狗小的龐某第213章 崔寡婦第42章 連升四級第900章 遇到麻煩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745章 誰允許他們招安的第959章 朕從沒有忘記第715章 嶺南王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613章 神兵天降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759章 拿下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689章 分家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1048章 底牌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856章 武琉兒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257章 征服的慾望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213章 崔寡婦第26章 公侯世家第523章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第1030章 臥榻之側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048章 底牌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940章 龍涎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406章 太上皇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260章 喂不熟的白眼狼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980章 煮茶釋兵權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762章 佳人第96章 玄符驚雷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340章 暴食熊羆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237章 冰火兩重天第802章 戒酒戒色第782章 玄武門第420章 告你誹謗第598章 白金第52章 微服私訪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600章 香得嘞第425章 青苗法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464章 殺出局第861章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73章 檢校總管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309章 投名狀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272章 賢王第656章 殺氣騰騰劉仁軌第747章 嶺南三雄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633章 天可汗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968章 皇帝又開始折騰了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877章 瓦崗山上再舉旗第305章 連捅三刀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24章 九五至尊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49章 仗內供奉第55章 飄風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