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城鹽州

第284章 城鹽州

長城外。

荒漠,

戈壁,

一路向北。

荒漠中樹木叢生,小路兩側的野草十分茂盛,一堆堆的沙丘,間或裸露的沙地,草木掩映下很顯眼。

對於關中人來說,這些荒漠的景象平時難見。

沙丘上,沙蒿柴長的最爲茂盛,在起伏的沙丘上,他們自由的爬滿荒灘,在一些沙丘的低窪處,則偶爾長出一片胡楊樹和沙柳長在草灘上。

說是路,其實風沙吹的看不出路,只有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才能確定方向。

到處都是一樣的景象,沙丘、草灘,叢生的野草,一片片的沙蒿柴,還有胡楊樹和沙柳。

武懷玉率領着一支軍隊正在這片荒漠行軍,這裡是沙漠的邊緣,毛烏素沙漠的邊緣。

不過此時的生態環境還是很不錯的,起碼不是漫漫黃沙不見綠。

有當地嚮導帶領,他們從靈州出發向東北而行,走了約三百里,行走了五天,終於到了烏白鹽池。

“使君,前面便是烏池了。”

鹽州四大鹽池,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烏白池所產的鹽顆粒大,色青白,質量最好。

一大片鹽湖出現在面前,空蕩蕩的,在午後的陽光照耀下很耀眼,雪白的鹽在鹽湖周邊形成了一道鹽牆,幾乎把整個鹽湖包圍起來。

“烏池是咱們鹽州四大鹽池之首,佔地約有五千畝,水深不過三寸,但鹽產量大,據說隋時興盛時一年能產幾十萬擔鹽。”

懷玉望着面前的鹽池,感覺很美。

水面晶瑩如鏡,全池白茫茫一片。

鹽池四面綠草如茵,野花從生,池畔壩田毗連,渠道縱橫。

“每當入夜,明月空照,池光水色,上下輝映,景色明麗,也鹽州八景之一。”

鹽州其實有許多鹽池,大小有十幾個,烏池白池最大,產鹽最好。

“人呢?”

在烏池旁邊,李道宗當初曾築有烏城,並在此屯過兵,去年樑師都還引鬱射設率數萬騎南下圍烏城,間接引爆了玄武門之變。

可現在他們來到烏池邊,卻沒看到人。

只有空蕩蕩的鹽池,不見鹽工,也不見敵軍。

從漢代起,這裡就開始產鹽,此後一直有在此築城築堡守衛鹽池,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現在,沒人。

在烏池不遠的白池邊,設有縣,以前叫興寧縣,也叫白池縣,如今叫鹽池縣。

一座烏城一座白城,守衛着烏白兩池,可現在都沒人。

沒有百姓,沒有鹽工,沒有鹽商,也沒有守衛。

鹽湖四野空曠。

四面都是鹽鹼灘,上面長着鹽蒿,一疙瘩一疙瘩的佈滿着整個鹽鹼灘,鹽漬的白色結晶遍地都是,潮溼的鹽鹼灘上,只能長出鹽蒿。

鹽鹼灘再往外,便是沙蒿叢生的荒灘,起伏的沙丘。

一片被世所遺棄的模樣。

往遠看,一望遠際的荒灘,高低錯落,圪樑連着圪樑,延伸到天際。

在嚮導帶領下,他們在池不遠找到了烏城。

荒漠上一座方形城堡,東西長約二百步,南北也約長二百步,佔地不到一百五十畝,還不如長安一個坊市大。

城牆夯築,東西牆上各開一門,牆外有一條幹壕。

這就是去年牽引朝野之心的烏城。

大唐有多座烏城,僅在朔方就有三座,這是其一。

據說在烏池產鹽興盛的時候,烏城也是十分興盛的,可現在只有空蕩的鹽池和無人的烏城。

“這裡處處都有生活的痕跡,是剛撤離沒多久。”

偵騎四處偵察。

在烏城附近,圍繞着白池和鹽路,還有許多堡寨,這裡既有漢邊民定居耕種,也有遷移來的党項羌以及突厥、山胡等胡部遊牧、耕種。

這裡雖地處荒漠戈壁,可有鹽,便很興盛,鹽易糧馬,灘放牛羊,

從北地郡到大興郡,從西安州到五原郡,從鹽川郡再到鹽州,這裡始終離不開鹽,也離不開戰爭。

每年春天,當溫暖的南風吹過萬里,來到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吹皺鹽湖春水。

南風至,風起波生,即風凝鹽,玉潔冰鮮,不勞煮潑,成之自然,朝取暮生,取之不竭。

打鹽、馱鹽,靠鹽吃鹽。

豪強攔壩建鹽田,窮人則在堡子外隨便掏個窯窟窿,只要有兩把力氣,便能在這裡找到份活路。

他們會成羣結隊的馱鹽販賣,販銷靈州、慶州、延州等地,一路上吃飯住店,都只要捧一把鹽就行。

一小捧鹽能換兩個蒸餅。

一馱鹽,能換來一大擔糧食。

或是販鹽去塞外,換牛換馬。

因鹽而生,因鹽而興。

“這狗日的樑師都倒是夠狠,知道打不過我們,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把人全都遷走了。”

進到空蕩的烏城,真是鬼影都沒一個。

樑師都跟大唐玩起焦土戰略,主動放棄鹽州做爲緩衝區,把人畜都遷去夏州,烏城還被放了把火,連井都給填了。

蘇烈他們很氣憤,武懷玉倒覺得沒什麼。

打仗嘛,不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大唐想用騷擾之法疲樑困樑,人家樑師都能撐到現在也不是傻的,打不過就乾脆放棄。

以前還能經常拉突厥人一起,可去年大唐與突厥達成渭水之盟,現在突厥又受災,也暫時顧不上樑師都了。

шшш⊙ тTk ān⊙ ¢O

樑師都自己守不住鹽州,乾脆放棄,戰略收縮,沒問題。

“把烏城、白城收拾一下,駐兵屯守。”

“可人都沒了,鹽池都荒廢了,怎麼辦?”

“這鹽池還在,鹽也在,有鹽就不怕荒廢,樑師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走,出榜安民,招攏百姓恢復打鹽,”

武懷玉不怕沒人。

他們自己就幾千人,何況還帶來了一千多囚犯呢,直接可以在這裡曬鹽。

有鹽就可以去慶州、靈州換糧,有糧有城還怕什麼。

不費一兵一卒,武懷玉宣告收復鹽池縣。

當天,便駐軍烏城、白城。

鹽州鎮兵,武懷玉授號定邊軍,州兵駐於鹽池縣城,以及還未收復的五原縣城,定邊軍則進駐烏城等堡寨。

恢復烽堡、長城防線,接管諸鹽池,恢復鹽路。

招撫諸蕃胡。

要做的事情挺多,好在這次有備而來,既有兵馬將士,也有州縣官吏等。

蘇烈牛見武他們憋着股勁來,結果一個敵人沒見着,氣的要直接越過長城,把長城內的五原城馬上收復,武懷玉倒不急,一步步來。

敵人退一步,那他們就進一步。

一邊恢復地盤,一邊恢復鹽池生產,恢復鹽馬等貿易。

站在城牆上,感受到古樸蒼桑。

這裡處於長城之外,可知這裡本不是適合農耕的地方。

Www☢тt kan☢co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古長城其實不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防線,也是一個自然地理上的農牧分界線,因爲長城基本上處於四百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線上。

這條線,纔是真正造就遊牧與農耕的界線。

他是半溼潤和半乾旱的分界線,也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年平均降雨量在四百毫米以下,乾燥多風,只適合放牧,這也是爲何從秦漢到如今隋唐,這裡一直處於帝國邊疆,一直戰事不斷的根本所在。

擅於農耕的漢民族,在這裡並不太適應。

所以就算秦漢等王朝興盛強大的時候,也不過是將遊牧民擊敗征服,然後安置在邊地,讓他們放牧守邊。

但不同的種族和文化,往往這種臣服和羈縻政策,又能以真正控制住他們,一旦中央王朝衰弱或內亂時,邊地的遊牧民就往往會叛亂造反。

所以歷來中原王朝的北疆邊界,其實就是這條降雨線,歷代長城,也基本上在這條線上。

雖然在這條線上,還有富庶的河套地區,可只要實力稍衰弱一些,都控制不住。

兩邊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卻難以相安無事,一直以來,草原上游牧民族都更驃悍一些,但相對落後些,抗災能力也更弱,所以當草原出現大旱、大雪等大災,就容易弱肉強食,引發戰爭,最後這部落戰爭,又往往容易演變成對中原的入侵劫掠。

隋修長城,也是爲隔絕遊牧民的騷擾。

五原城,便是長城上的重要關城堡壘,蘇烈他們不關於鹽,也不關心貿易,他們只關心打仗。

一羣將領聚集一起,派出大量輕騎四出偵察,研究着如何把五原城拿下。

五原相距烏城,六十里,當朔方長城要衝。

沿着長城,還有不少古堡營寨烽火臺,他們考慮如何一一奪取收復。

不過武懷玉卻覺得他們多慮了。

以樑師都直接放棄烏白池和烏白城的情況來看,他們也不會去死守五原的,雖說這是長城要衝,可他們明顯沒有跟唐軍在鹽州對抗的膽量。

大概率,五原也不會有什麼戰事的。

如今擺在武懷玉面前的,其實不是軍事上的對抗,樑師都明顯慫了,直接跟他玩堅壁清野,把人全都遷走,留給他一塊空地。

武懷玉收復鹽州,得面臨沒人的問題。

這是件壞事,倒也不全是壞事。

壞處是要恢復得需要時間,更缺人,好處則是留給他的是一張白紙,任他書畫,他可以更輕鬆方便的重新分配整個鹽州的格局、利益。

數天後。

武懷玉站在了長城要衝五原城的城樓上,一切如他預料的那樣,樑師都絲毫不想跟他打,直接撤,撤兵遷民,堅壁清野,直接退出了鹽州。

他們一路撤到了夏州長城以北,紅柳河一帶。

武懷玉給長安天子報捷,不費一兵一卒,成功收復鹽州,奪回兩縣四鹽池和三十六堡。

蘇烈成功與夏州都督段德操會師。

段德操帶着劉蘭成、劉旻,率夏州軍也收復了白于山以北,長城以南諸地,還把紅柳河西岸之地恢復,現在控制了長城內的寧朔縣,長城外紅柳河以西的長澤縣。

樑師都據守紅柳河下游的朔方城,並仍控制着橫山山脈東的銀綏之地。

但隨着武懷玉、段德操兩軍的進軍,其原本控制的白于山、長城一線防禦,徹底的被撕開。

現在他東有黃河,北有沙漠,西南是唐軍控制的長城、白于山防線,他完全陷入了一個死地,特別是失去鹽夏長城防禦後,已經徹底的暴露在唐軍面前。

主動的後撤,雖避免在外線跟唐軍戰鬥,卻也讓他退無可退,喪失了戰略緩衝空間了。

大唐輕鬆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戰略勝利,優勢巨大。

靈州都督薛萬徹率軍北上,把宥州實控,這使的現在的武懷玉特別安全,北有宥州,替他擋着河套的鬱射設,東有段德操,替他擋着朔方的樑師都,背後還靠着慶州的段駙馬。

武懷玉的鹽州現在都接觸不到敵人了。

靈州都督府的一名隨行參軍向懷玉建議,將士們閒着也是閒着,不如派出去圍剿之前附逆的那些叛羌逆胡。

這傢伙迫不急待的又想捕奴了。

(本章完)

第180章 朝天子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761章 嫡系第569章 征服者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313章 夜宴第83章 白袍總管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29章 母大蟲第742章 馮家軍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661章 象牙侯第75章 隨營阿郎第50章 登堂入室第401章 壓歲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263章 江湖第1035章 灞橋第702章 少倜儻有大志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246章 大師兄蘇定方第210章 皇后家的心意第267章 槊挑羅藝第323章 崑崙奴第823章 武氏真是人丁興旺第262章 囚徒第709章 殖民第1090章 武家的良心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895章 願以身相許第44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4章 一摞借條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1005章 暗渡陳倉第52章 微服私訪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373章 蘭陵公主賜武家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97章 隴西會師第493章 客戶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226章 俱樂部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396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第473章 鄉賢良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1076章 威風掃地第158章 燒燒冷竈第1043章 晦日歸天白人罪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855章 開拓令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1064章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第652章 開張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53章 古仙一脈第754章 廣州第5章 戰神鄰居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397章 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346章 爭路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465章 二年夏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810章 老公主的厚愛第200章 高處不勝寒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78章 千里覓封侯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490章 大海寺第887章 武氏海賊團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807章 等一下第279章 朔方婆姨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776章 熬鷹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93章 不敗神話第600章 香得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