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親上加親

船隊沿海岸而行,

矗立在珠江出海口的廣州扶胥外港早無影蹤,更外面的香島港也遠遠拋在後面。

臨行前,香島港碼頭的南海神廟前還有個很莊重的儀式,祈求出海一路順風。

廣州西澳內港的龍王廟,扶胥外港的龍王廟也都分別拜過了。

“變天了,”

“阿郎,”

剛纔還晴空萬里,突然就風雲變色,海上的天氣還真是多變。

“還好前面就快到恩州陽江北津港了,加快速度進港。”

船隻航海,主要靠風,但卻又最怕大風暴雨狂浪。

這次武懷玉的船隊,主要就是廣船,這種船下窄上寬狀若兩翼,主要用鐵力木所靠,雖然極爲堅固,比福船速度要快,

可此船在裡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搖,也是很懼狂風大浪的。

好在他們是沿海岸而行,遇風浪可以立馬入港避風。

陽江,恩州治所,

原屬高州,甚至在南朝齊樑陳時一直還是高涼郡、高州的治所,大唐分高州的陽江等地設恩州、春州等,而在朝廷穩固嶺南後,罷撤了馮氏的高州都督府,又把高府八州,省併爲恩高化雷四州。

陽江,歷經幾朝,都曾是高涼郡的治所,也一直是馮冼的核心。

只是如今高恩分設,高州治所遷往了更西北的靠近雲開大山的茂名水上游,這也是跟以前馮氏數代向北開拓有關。

“船隊進港,”

命令傳下。

這支船隊的船不少,除了跟隨巡風訪察的官吏和牙兵外,這支船隊還有不少跟隨的商船。

有些是武家的商船,跟着結伴而行,還有些是其它海商。

一起結伴航行更加安全,

況且,跟着武公巡視,他們沿岸做貿易,肯定也有許多便利的。

有些船是一些豪門貴族家的,船和貨都是他們的,有些則是一些商家租用船東的船,有實力較雄厚的大商人,直接包船的,也有不少商人合夥包船,

這些船,大多數只是跟隨武懷玉沿海航行,在嶺南道沿海諸港交易,少數會繼續南下到安南交州,甚至有去林邑的。

商船的船艙裡,存放着瓷器、絲綢、茶葉、鍋壺等諸多商品。

來自洛陽鞏義窯的綠釉瓷器,河北邢窯的白釉綠彩瓷,來自明州慈溪的越窖青瓷,還有來自江西昌南鎮被稱爲假玉器的陶窯玉瓷,各種青白等色瓷器,從大唐各大有名的瓷窯中燒出,通過水陸運抵廣州港,

再經這些船運往各地銷售。

瓷器很適合用來壓艙,船舶出海,一般也都喜歡帶上瓷器,既可壓艙,又好銷售。

舟師說馬上會有風暴,需要加快速度。

各條船上的水手們,立即身手矯健的操作起那些繩纜、風帆,拖風船的帆極大,那高高的近十丈桅杆,大大的風帆,全部升起張開,調整好方向後,船速度再次提升。

武懷玉站在甲板上,看着那些水手們操作帆纜,就好像是叢林裡的猴子般靈活。

這些都是硬帆,武懷玉覺得如果遠洋航行,還是應當研究下軟帆。

歐洲殖民大航海時代,那些風帆鉅艦還是很驚人的,雖然在近海內河,那些軟帆大船,並不比中國的硬帆船強,但遠洋航行,這些軟帆,也還是有不少優勢之處。

“這次起碼要在陽江停個三五日。”

舟師道。

武家的海船上,每條船都配有舟師,這些人就是掌握着牽星術的人。他們是武家精心培養出來的一羣人,海上跑船,本就會有舟師專門導航。

他們是大海里的掌舵者,夜則觀星,晝則觀日。

航行海上,許多船都是固定跑一段航線,航線也都是船長最寶貴的機密,他們會把航線代代相傳,不斷觀察完善航線的情況,礁石、暗潮,甚至每個季節時的不同變化,都會記錄下來,使得航線更安全。

武家船上的牽星師比傳統舟師可以說更厲害,因爲他們有武家研究的航海指南針,有牽星板,就算陰晦天氣,看不到星星月亮,也看不到陸地參照物,在大海上一樣可以通過指南針來定位方向。

做爲一個合格的牽星師,他們首先就是一位優秀的傳統舟師,傳統的觀星觀日預判天氣這些本事,他們都得懂。

武懷玉在船上就喜歡跟舟師聊天,

這條拖風船做爲武懷玉的坐艦,因此配備豪華,有一個傳統老舟師一個年輕舟師,還有一老一少兩個牽星師。

老舟師跑了一輩子海,如今也掌握了指南針、牽星板。

他擡頭看天,根據雲彩變化,就能準確知曉接下來是刮順風還是逆風,

看水的清濁,就能知曉是否靠近陸地,看遠處浪花,就能知道有無颶風威脅,

甚至通過看水下有無魚羣聚集,就能判斷是否靠近暗礁,必要的時候,伸下長竿,從海底取一塊泥來,溴溴味道,就知道附近有沒有港口,可以補充淡水······

跟老舟師在甲板上聊天,還是非常有收穫的,

收穫了無數正經的航海知識,嗯,還有許多不正經的知識,比如沿海諸港哪裡的酒好喝,哪裡的姑娘嫵媚……

老舟師也對武家的指南針和牽星術佩服無比,覺得有了這些東西,就算是被風暴吹入一些沒到過的區域,一樣不會迷失。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而在大海中,船上的舟師越老,往往也就越厲害,他在船上的地位也就越高,舟師甚至能稱爲船上的靈魂人物,重要性甚至超過被稱爲綱首的船長。

對於一衆水手、護衛們來說,舟師那就是船上的祖師爺,

大海航行全靠他,沒有了舟師,那航海就是在闖鬼門關。

陽江城就在北津灣內,坐落在漠陽江入海口附近。

老舟師對這座城就很熟悉,

“南朝以來,宋齊樑陳,再到隋唐,陽江的海貿向來很興盛,”

陽江依山瀕海,風氣頗殊,好勇輕生,不循禮法。

如今這裡最大的豪族就是馮家,當年馮家自北方渡海南下,後來到高涼做官,從此家族定居於此,又與嶺南俚人酋長冼氏世代聯姻,

馮家聯姻冼氏,又通過陽江的近海之便,通海貿易,獲利豐厚。馮家貿易賺的錢,招兵買馬,打造器械,聯合冼家征服周邊的獠蠻部落,開州置縣,徵收稅賦,以此實力不斷增強。

陽江,也經馮家數代經營,打造成爲一座沿海的貿易港,和一座重要的軍事堡壘。

靠海吃海,依託海上貿易,這是高涼人刻在骨子裡的天賦。

“陽江當五州之要路,廣陵、會稽商船,循海東南而至,故吳越所產之物,這裡尋常可見。”

老舟師最唸叨的還是陽江城裡的江南姑娘,尤其是揚州來的姑娘,老頭子最喜歡了。

金陵的的酒,揚州的姑娘,

老舟師年紀大了,在船上收入卻很高,沿海的許多港口碼頭,都有老頭的老相識舊相好。

武懷玉知道其實陽州的海貿歷史更早,在漢代開通海上貿易之時,那時的徐聞港在嶺南非常的繁忙興盛,陽江相距不遠,又在徐聞和廣州之間,故此也是跟着興盛。

“陽江大小老舊,有五個港口呢,”

如今雖說高恩分治,嶺南王馮盎也入朝多年,馮公子冼智戴還早逝,可這畢竟是馮家數代經營,

就算現在這恩州刺史不姓馮了,但這座城方方面面都還是能感受到馮家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陽江除了海貿之利,這裡還有漁業和鹽業這兩大產業,尤其是鹽業,這是貞觀年間馮家在武懷玉的全力支持下,大力發展起來的,採用新的曬鹽技術,開闢了多個新鹽場,每年鹽產量也是很驚人的,爲馮家冼家武家等都帶來了很豐厚的收益,而恩州和朝廷,也從這些鹽場獲得稅利不少。

陽江三面環山,孕育出了獨物的漠陽江,其發源地陽春雲霧山脈,這些年也開始大力發展種植茶葉,其陽春雲霧茶市場反響不錯。

陽江地力可以自給,又兼有漁鹽山海貿易之利,又一直是馮家的大本營,這裡多年來一直相對較安穩,故無甚貧之家。

陽江還有一大豪族,那就是馮家的世代姻親冼氏,他們是嶺南世代土著俚人,馮冼兩族的聯姻,結成了一個超級強勢和穩固的同盟。

趕在風暴到來之前,

船隊終於駛入北津港,

武三郎站在甲板上,有些好奇的打量着這裡,

“阿郎,馮家冼家來人,在碼頭迎接。”護衛稟報。

武懷玉點了點頭,

“馮家,是耿國公馮家嗎?瑾瑜妹妹的未婚夫家?”

“對,十六孃的未婚夫馮家。”

當年馮家祖上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南朝宋,定居廣州新會,從馮業到馮融,馮家三代在嶺南爲州郡長官,

而冼家世爲南越俚人首領,

馮家與冼家聯姻,從此壓服諸越,馮氏家族也成爲嶺南幾大著名豪族之一。

武懷玉很早就跟馮盎結親,武十六娘與馮盎嫡長孫馮君豪訂婚。

可惜懷玉的那位親家公馮智戴雖勇武絕倫,官至高州都督,但因愛吃生魚片生蛇膽等,感染寄生蟲英年早逝。其子宋康縣子馮君豪,被皇帝恩許襲馮智戴高涼縣公爵,授朝散大夫階,接入長安,養在宮中。

馮君豪那準女婿還不錯的,現在跟他三個兒子一樣都被李世民養在宮裡,郎舅幾個倒是混的挺熟了。

“三郎啊,這次既然來恩州陽江了,阿耶給你在馮、冼兩家各挑一個小娘子,給你做媵妾如何?”懷玉笑呵呵的對兒子道,他目光投向碼頭,那裡馮冼兩族來了許多人迎接他,很給這位親家面子。

武懷玉很清楚馮冼兩家在嶺南的影響力,

“啊,阿耶,我才十歲啊,現在納媵妾也太早了。”老三笑呵呵的答道。

“放心,只是看有沒有合適的一家訂一個,又不是現在就讓納過門。”

三郎倒不糾結也不害羞,“都聽阿耶安排。”

武懷玉點頭。

以後老三這個呂宋侯,是要在呂宋建立武氏分支的,少不得要跟嶺南這邊常打交道,那馮冼兩族就肯定繞不開。

給老三向兩家結親,各納一女爲媵,這是爲他構建一個利益同盟。

他相信,馮冼兩家也不會反對的,

兩家之前已經跟武家聯姻,馮盎嫡長孫訂婚武懷玉十六女,武懷玉的第十九子,則訂婚了冼氏當家冼智臣的女兒。

現在再來個親上加親,好上加好。

(本章完)

第354章 截殺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857章 新人換舊人第1090章 武家的良心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994章 罪已詔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346章 爭路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492章 逃人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927章 老鄉第58章 門神驚世第21章 抱美而歸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937章 新世界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887章 武氏海賊團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776章 熬鷹第82章 承製拜封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573章 捅破天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14章 烏雲踏雪第981章 遜位第76章 懷玉校長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997章 兵中之龍第93章 不敗神話第883章 海賊船中漢家女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422章 黃金冊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698章 太子救駕第21章 抱美而歸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697章 朕聽說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304章 我只把你當姐姐第577章 閒看庭前花正開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872章 千金惠人第84章 戰場種菜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146章 決戰渭橋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276章 呂梁山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763章 獨孤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50章 登堂入室第54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章 萬壽長鳥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301章 緋聞第316章 烹殺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60章 太子特授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697章 朕聽說第629章 入相第883章 海賊船中漢家女第7章 至寶丹藥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310章 曹太公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940章 龍涎第498章 衣錦還鄉